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辈数人,定则定矣丨1500年前9个人制定了汉诗用韵

(《佩文韵府》)

古代的韵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学习“平水韵”。

平水韵是什么?它就是一本书,或者叫韵书。(参考《平水韵字表》)它有一百零六部韵。怎么这么多啊?

其实不多,原先在《广韵》还两百零六部呢,后来好不容易合并成了一百零六部。

为什么这么多韵部?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古代的这个“韵”的概念,是分声调的,所以一个韵母,它就分成平、上、去、入四个韵了,当然就多了。

第二个原因,语言中的实际语音是比较复杂的。古人的耳朵比较灵,因为古人比较注重用声音表达,古人的耳朵能够分辨的声音比我们现在要细。我们现在越来越粗了,无所谓了,我们就分不出那么多的音了。古人是可以分开那些音的,所以有一百零六部韵。

那么,什么是平水韵呢?这个事儿,还要从中古音的形成开始说。

汉语中古音的形成就是因为秦汉以后有太多的外族加入了中华民族,他们说“我们不是华夏人,但是我们是汉人”,就成了汉族。这些人,他们都学着说汉语,说的呢,个个都不一样,就逐渐形成了方言。西汉末扬雄为此编了一本《方言》,东汉出了两本大字典,《说文解字》和《释名》。这事儿还没来得及整治好呢,就天下大乱了,然后就三国啊、魏晋啊、南北朝啊,这一下子就好几百年过去了。北方的人、南方的人互相都见不了面儿。直到隋朝,天下统一,南方的人和北方的人才终于见面了,见面一说话,嗬,这汉语差距太大了。

(《释名》(东汉末年·刘熙·作))

隋朝呢,有一天有九位非常优秀的语言学家们见了面。这件事好像是天意,因为这九个人一生中凑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天,而且不是为了音韵学。他们谈论音韵学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但就是这一个晚上,决定了后面一千五百年直到今天的汉诗的用韵。

这天晚上,他们酒足饭饱,就坐下来说,“这几百年我们的汉语乱了套了啊,怎么说的都有啊。现在终于天下一统,怎么也应该规范普通话了啊,把汉语的语音要规范一下。”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好多意见。这个时候有的人就说,我们讨论这些意见有什么用呢?这事儿不是政府的事儿吗?是国家语委的事儿是吧,我们这几个教授、学者讨论这些有什么用呢?然后就又有一个人站起来,说了一句话,说:“我辈数人,定则定矣!”说“就我们这几个人,说定就定啦”。就是这一句话。

什么是政府的事儿?政府的事儿就是我们的事儿。不就这样吗?政府问谁啊?还不是问语言学家对不对?还不是问我们嘛对吧,所以我们定了就定了。这八个字很重要,我经常会想起这八个字。当初,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赵元任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一个语言学的社团叫“数人社”。怎么叫“数人社”?就几个人呐,就是他,刘半农,钱玄同,就那几个人。“数人社”这名字一听,好像很自卑,其实一点儿不谦虚。赵元任的意思就是,“我们几个就要把现代汉语给定下来”,结果怎么样,真定下来了,就是他们定下来了。

(赵元任(1892.11.3—1982.2.24))

我经常用这八个字鼓励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面临的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为什么要做吟诵?不要说我等着国家政策,教育部什么时候才能有政策?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要做事,也要咨询专家,更要看实验的效果。都没有人提建设性方案,都没有人去做实验,那政策什么时候能下来?难道是官员们拍脑袋就行的吗?所以,不要等什么政策,你觉得对就去做。

“我辈数人,定则定矣”,说不定你们学校的吟诵教学就这么开始了,说不定你们地方的吟诵就这么做下去了。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道了就去做,不做怎么能说你知道了?知道了又不做,说明还是不知道。

这九位语言学家有来自南方的、有来自北方的、有来自东部的、有来自西部的,他们就坐下来,开始讨论汉语读音的标准。他们讨论了很多具体的汉字,最后,由陆法言把讨论的结论记录了下来,就这样明确了汉语的语音系统。多年以后,陆法言根据那晚讨论的原则,编写了一本字典,因为记录语音的方式是反切,所以这本书就叫《切韵》。

《切韵》一出,此前的字典基本上都消失了。为什么?这是新的普通话,新的雅言系统,汉语中古音雅言就此正式形成。

但是很可惜,《切韵》这本书,没有留下来。

到了唐朝,科举考试就是用《切韵》系统,还真是听他们的,定则定矣。唐朝的政府为应考的举子们专门编了一本字典,叫《唐韵》。《唐韵》就是《切韵》系统。《唐韵》这本书,也没留下来。

后来到了北宋,有人觉得这个《唐韵》的字儿太少,就往里加字儿,叫《增广唐韵》,因此简称叫《广韵》。《广韵》这本书,又太广了,太复杂,因此宋朝负责科举考试的礼部,也就是教育部,给举子们编了一本简化字典叫《礼部韵略》。《礼部韵略》这本书,也没留下来。

后来到了金朝和南宋,南北方各有一个人编了一本《新刊礼部韵略》,而且都是山西临汾平水人,体系也很接近,因此被俗称为“平水韵”。平水韵广为流传。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政府重加整理,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平水韵》。

所以《平水韵》跟平水县、平水话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平水韵》是唐宋时期的雅言文读系统。更重要的是,自隋唐开始,直到今天,做古诗词,都是用的这个系统,也就是从《切韵》到《平水韵》的韵部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朝审音委员会: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半小时学会诗词格律
李树喜|双韵并行,新韵为主
中国韵书小史:从《切韵》到《平水韵》再到《中华新韵》
杨振生:晋南方言是平水韵的“活化石”
平水韵常用字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