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苔》到《千年之约》:古诗词音乐应该走向何方?

最近一段,唱古诗突然热闹了起来。央视有《经典咏流传》,天津卫视做了《千年之约》,网上有“婷婷唱古诗”,人教社也推出了“语文吟诵”,年愈八旬的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和台湾老导演柳松柏的“唐诗新唱”也重新流传起来,诗词音乐呈现一片方兴未艾之象。

这首先要感谢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大潮流,诗词也要老树开新花了。在这些景色各异的活动里,都可以看到主创者和参与者脸上洋溢的热情,那种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向往,令人感动。

但是,从学术上来说,这些古诗新唱还是性质有别的。我想简单梳理一下唱诗的现象,以备大家参考。

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有雅文化和俗文化之分。

诗词文赋,经典蒙学,都属于雅文化。雅文化从内容上说,追求的是独立高洁的品格和济世安民的志向,必须从诗教和修身的角度才能把诗的主题弄明白。从读音上说,诗词用的是上古和中古的雅言语音。

元明清时期的文人,基本上也是按照中古的韵部系统来创作诗词的。所谓诗词格律,与中古音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中古音平声低仄声高,所以才会形成平仄相间的粘对格律。按照诗词固有的诗词格律去读,才能把诗词的真正含意和言外之意读出来。从形式上说,这种按照汉诗文本来的规矩去读和唱的方式,即是“吟诵”。

吟诵是国家语委2009年明确的一个新名词,指的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这个读法不仅仅是可以唱的,而且是有长短高低、轻重缓急的规矩的。只有按照这些规矩去读和唱,才能把诗文的真正意思表达清楚、理解明白。

比如现在流行一时的袁枚的《苔》,从梁俊老师的歌词到网络的解读,都把这首诗当作一首励志的诗。支教事业是崇高的,激励志气也是教育的大节,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还是可以再探讨。

这是一首古绝。古绝的特点,是基本合律,但总有一个地方不合。古绝在文体上属于古体,但是在读法上,可以参照近体的读法: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白日不到处”,三个入声字加两个去声字,声音非常决绝,速度很快,与后面“青春”的“春”和“来”两个拖长的字形成了对比。这样读才能体会到白日不到之处是多么独特的一个地方。“青春”拖长,才有一大片的感觉,所以才能说“来”。

现在大家都把“青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青春,这个义项在古代也是有的,只是不多见。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也是“白日”与“青春”对举,这个“青春”就是“春天”的意思,这也是古代“青春”最常见的含意。唐朝韩偓的《青春》:“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宋朝张耒的《青春》:“青春忽妍好,半岭丽朝阳。”都是春天的意思。

在《苔》这首诗里,如果“青春”是年轻生命的勃发之类,那么“来”这个字就不好解释了。我看到有人说“恰自来”是青春恰好自己就生发出来了,那这与“白日不到处”又没有关系了,在哪里都是自己生发的,所以这个解释不通。这句话实际的意思是说:在太阳都照不到的地方,春天该来的时候也一样自然就来了。只要把“春”和“来”拖长,就会有春风、春天来天地的感觉了。

下一句读高的是“如米小”,而不是“苔花”,强调的是其微小。最后一句读高的是“也学”,而不是“牡丹”,强调的是其跟随性。所以这联说的是像苔藓这样的微小植物,也跟着牡丹一起开放,可见春天的力量。这是一首感悟天道的诗。

古代的文人诗,凡咏物一般就是两个主题,要么是言志,要么是感悟天道。现在大家都把这首诗认为是言志的。言志诗,就是以物喻己。袁枚会把自己比喻成苔藓吗?不太可能。袁枚是位典型的才子,放浪风流,蔑视功利,他才不会去“学牡丹”呢。“学”这个字,含尊卑之别,不管是“学而时习之”还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学”都有不如人的意思。如果这是一首励志诗,这个“学”字就把气势矮了半截。如果是“似”“共”这样的字,还稍微好一点。袁枚以诗自任,不会乱下一字。

在《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八这首诗下有注云:苔花,李山甫诗:苔花千点遍松阴。指出了“苔花”这个意象的出处。宋朝李山甫的这首《寄卫别驾》诗是:

晓屐归来岳寺深,尝思道侣会东林。

昏沈天竺看经眼,萧索净名老病心。

云盖数重横陇首,苔花千点遍松阴。

知君超达悟空旨,三径闲行抱素琴。

在这里,“苔花”也不是青春怒放的意思,而是避世自洁的含意。

所以这是一首悟道诗。古代文人以内圣外王为人生追求,作诗弹琴,都为修身。古代文人是随时在感悟天道的。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生命系统,好像是勉强维持着,但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它的生命的勃发现在就能看到,就能感受到。文人看到一草一木、一景一色,都可能联想到天道运行,这样来内省,来感受,来提升自己的境界。今天很多人作诗,只是合格律,只是会用典,但是没有了那颗悟道之心,也就没有了那双观照之眼,作诗就近于poet创作poem了。

袁枚还有一首诗:“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这也是感悟天道之诗,凫短鹤长,各有所安。所以在《苔》这首诗里,虽然苔花可爱又可敬,但是作者感叹的乃是天道运行。不管太阳照到照不到,春天都会来,不管是高贵还是卑微,万物都会盛开。即如苔藓,虽然不如牡丹,但是也一样跟着盛开。

而且,古代也没有如今人理解的励志诗。古代文人励志,乃励独立高洁之气节,或者济世安民之宏愿,前者如王安石的《梅》,后者如唐寅的《画鸡》,不是如今人之励志:我要盛开、我要实现自我。这样去解释古诗、引导学生,不是没有价值,只是非也。

由这个例子可知,要理解一首古诗,需要了解它的读法,即吟诵;又需要了解声韵,即读法的意义;更需要了解诗教,即文人作诗的目的。现在往往把古诗当成是大白话,不但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而且还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去理解,还从西方文学的角度去理解。那样的话,学这些诗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错就会理解错,唱错更会理解错。自文人作诗,就有民间唱诗。戏曲、曲艺所在多有。民歌中也有。我们在全国吟诵采录中,发现很多地方有《归去来辞》等内容的民歌,但都是用民间小调的唱法,不合吟诵之规。这自然是诗教下达的一种方式,自有其价值。但是真正读书人是不会这样唱的。

吟诵之唱,是合乎各个文体的读法规矩的。

上个世纪以来,传统文化衰微,诗词也难逃厄运。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唱诗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汉诗的音乐传统,功不可没。其著者如杨荫浏先生改编之《满江红》,电影插曲之《木兰辞》,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柳松柏先生和谷建芬老师,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都对此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吟诵界也有陈炳铮、盘石、李明、张本义、劳在鸣等很多人作了很多吟诵曲,由姜嘉锵、李元华、戴学忱等很多歌唱家唱响全国。

然而,时代已经变了。在现在全国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吟诵研究已经成体系的情况下,应该从 “经典咏流传”这样的唱诗形式向前走了。把古诗唱成西方音乐系统中的流行歌曲,很难说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很难说是在传承诗词文化。对于诗词复兴的益处不大。带偏的危险倒不小。

吟诵完全可以当代化,而又不失诗词的格律和韵味,只是社会大众对吟诵的认知度太低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古人是怎样读诗词的。我们还有很长的宣传之路要走。

正确的、良好的诗词的传承方式,也在探索之中。

人教社的“语文吟诵”项目,直接围绕统编语文教材古诗文而作,其中也做了不少音乐探索,但是一来严格遵守了吟诵的规矩,二来从诗教和声韵的角度理解诗歌,依义行调,所以是有价值的。

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春晓》,这是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首古诗。在“语文吟诵”项目中,以吟诵的规矩尝试音乐的探索,经由小朋友歌声的演绎,既动听又利于理解。

《春晓》普通话少儿吟诵 来自我爱斯文 01:37

古诗词需要当代音乐化,也需要舞台展示,才能树立典范。但是,古诗词不是表演作秀的目的,而是修身养性的目的,所以其展演形式要与当代的娱乐表演和才艺表演都有所不同,还要有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像“经典咏流传”那样以个人才艺展演为目的,以明星为依托的老套路,对于古诗词这样的修身性传统文化可能是不合适的。

在这方面,大家可以看看天津卫视2018年春节晚会的“千年之约”。虽然这个节目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这样一个大型舞台表演节目,其朗诵、歌唱都是按照吟诵的规矩进行的,这是非常难得的。

著名朗诵家徐涛第一次展示了入短韵长读法下的“朗诵”,也许应该叫吟诵的“诵”即“读诵”更合适。在这种声韵和诗教精神的把握下,徐涛的朗诵起伏得当,收放合理,声腔的运用与诗意融合无间,这样朗诵艺术才在古诗文领域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节目还把吟诵、读诵、唱诗结合在一起,做了有益的探索。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像“千年之约”的导演一样,对吟诵的舞台艺术做探索和推进,我们会感到更欣慰。

迄今为止,古诗词的音乐还没有找到它最合适的当代形式。前路漫漫尚远,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只是要把握好大方向,失败才能成为成功之母。

古诗词并不是不可以展演,而是要沿着传统精神之路进行创新发展。要把古诗词展示为一种修身文化、教化文化,而不是娱乐文化、个人抒情文化。

希望古诗词的音乐,不仅在语文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当代模式,也在音乐上和舞台上,找到自己的独特形式,不当西方流行音乐的附庸,承担起传承诗教文化的重任。

编者按:

对古诗词的音乐探索一直都在路上,“我爱斯文”与人教数字合作推出的“语文吟诵数字平台”,是以吟诵的方式对古诗词音乐探索的一次尝试;它涵盖了统编语文教材所有古诗文和部分现代儿歌、诗歌,提供多样化、规范而动听的吟诵录音,其中“普通话少儿吟咏”与“成人吟咏”均为配音乐伴奏的吟咏。

经初步推广,带伴奏的吟咏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在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热情,加快学生理解、记忆等方面起到很大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吟诵不应滑向个人表演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追求分数,更应追求诗和远方》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词?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康震给孩子的唐诗课,原来学好唐诗没那么难
北大毕业“才女”翻车了?居然不懂“锄禾日当午”究竟是何意?46岁
诗词死记硬背真可惜!小学语文特级老师,教娃解锁诗词学习新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