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蕴章书法讲座【112-國-可敬的女书家曹妙清】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112-國-可敬的女书家曹妙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12
楷书
行书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112-國-可敬的女书家曹妙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12
每日一题
曹妙清是元末女书家,善琴鼓,通乐理。于诗词方面亦有很深造诣,比这同时代男诗人也不逊色。据史书记载,因为其母体弱多病,为照顾母亲而三十未嫁,后嫁与否不得知。生在杭州。元代末年大文学家杨维桢和曹妙清经常在一起吟诗唱和。曹有一首《竹枝词》:美人绝似董娇娆,家住南山第一桥。不肯随人过湖去,月明夜夜自吹箫。杨维桢回一首为:红牙管带紫狸毫,雪水初融玉带袍,写得薛涛萱草帖,西湖纸价顿能高。
每日一字
学写“国”字 。带框的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外框不要太粗,如果太粗了就失去了内外之间的调和作用,显得不匀称。笔划要细但是要有力度,没有力度这个字骨架就立不起来。上下端要不要封口不是个问题,严格地说封起来还是好一些。因为他是全包围结构的字。这外围的竖一定要写直,宁可靠外一些不要向里。有些人楷书写不好就是不会中锋用笔,一定要中锋用笔,国字的左右两竖写起来稍稍地有些背势,不是绝对的直,这样写起来才看着稳定。如果直上直下,就显得没有韵味。二是写带框的字不要写的太大了。楷书取背势。到了行书时,国字的左右两竖多采向势,而不是背势。国字写右边的竖不可以轻浮,它是主笔,“执笔如处子”。写草书的国字时下面不封口,就像写宝盖头不写左边的点一样。
國,邦也。从囗从或。——《說文》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意。——《象形字典》
國,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汉典》
【构造】会意字。国与或、域同源。甲骨文从囗(城),从戈,表示以戈守卫城池。金文大同,只是多了两条标志范围的界线,表意更加明确。因为古代的邦国指的就是一座城池及周围的地域。为了与“或”相区别,篆文在其外又加了一个囗,以突出范围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國。如今简化作国。
【本义】《说文·囗部》:“國,邦也。从囗,从或。”本义为邦国。
【演变】国,本义指①邦国,古代王侯的封地:治世不一道,便~不必法古|丘也闻有~有家(大夫统治的地区)者,不患寡而患不安。也指②都城: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之一|三十一年还旧~。又指③地区: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北~风光。后来主要指④国家:~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用作定语,特指⑤中国的,代表国家的,全国最突出的:~画|~歌|~手。为了分化字义,地区之义后另加义符“土”写作“域”来表示。
○域,从土从或会意,或也兼表声。读yù,本义指①一定的区域:周知九州之地~广轮(土地面积)之数|领~|疆~|绝~。也指②邦国,封邑:终于邦~之内,咸畏而爱之。
【组字】国,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囗部。凡从国取义的字皆与都城、地域等义有关。
以国作声符的字有:帼、掴、啯、漍、腘、蝈。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ɡuó國,表意,从囗从或,囗象征疆域,或指国家,本义表示国家,引申为代表国家的、属于本国的、国内最突出的等。南北朝时期俗字、《简化字表》简作“国”,把囗中的或改为玉。
【辨析】①以“国”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声母为ɡ,但韵母不同。ɡuó:帼∣ɡuō:蝈∣ɡuāi掴。②“国(國)”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掴(摑)、帼(幗)、蝈(蟈)。③国/邦 这两个字都用于国家义,但有微别:最初用“邦”,后多用“国”。④国/都/邑 这三个字都指都市、城市,区别在于:“邑”本指人群聚居之处,又指王都,后指诸侯子弟、卿、大夫的封邑;“都”本指诸侯子弟、卿、大夫设有祖庙、经常居留的城邑,又指都城,后泛指城市;“国”本指诸侯国君的都城即国都,后来词义范围扩大,指国家。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这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国”字。甲骨文①的形体就是“或”字,右为“戈”,左为“国”,以戈卫国。可见在甲骨文中,“或”与“国”是不分的。金文②左边中间的圆圈是表示国土,周围的四条短线表示国界,右边有“戈”,也是以戈卫国之意。可见这个“国”字是个会意字。到了小篆③则在“或”字之外又增加一个“囗”,表示国界,这就变成了外形(囗)内声(或)的新形声字了。④是楷书形体。简化字⑤的“国”中有珍宝(玉),变成了书写方便的新会意字了。
《说文》:“国,邦也。”“国”字的本义是“国家”,如《商君书·更法》:“便国不必法古。”也就是说: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要效法上古的治国之道。由“国家”又能引申为“国都”,如宋玉《对楚王问》:“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是说:在都城中能跟着唱的人有好几千。
请注意:古代称告老还家的卿大夫为“国老”。可是辛弃疾的《千年调》词中的“甘国老”,却是指中草药中的“甘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明白:因甘草具“调和众药之功,固有国老之号”。
——(左民安《细说汉字》)
如玉一样的国家——“国”字趣释
“国”字的繁体字为“國”,而“国”的古字为“或”,“或”即“域”字。“或”的甲骨文为“
”,从戈,从囗(wéi)。《说文解字·戈部》:“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许慎的意思是:“或”、“域”本为一字,其中“囗”表示城邑地域的范围,“戈”表示武器。“一”的意思许慎讲得很牵强,不足为信。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拿着武器守卫国土(或自己的城邑领地)。吴大澂《说文古籀补》:“或,古国字,从戈,守囗,象域有外垣。”其后“或”用作无定代词,“域”指“区域”,而“或”、“域”的“邦国”之义由“或”再加一“囗”的“国”字所专有,一直沿用至今。
《说文解字·囗部》:“国,邦也。从囗,从或。”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国者,郊内之都也。”朱骏声在这里指出“国”的意思是“国都”,自古以来国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代表了一个国家,这是“国”的引申义。如《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其意思是根据先王的规定,大的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由于“国”代表着一定的地域,所以就引申出“地方”、“区域”的意思。如《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此处的三个“国”字均是“区域”的意思。
“国”字曾被武则天改为“
”、“
”。武则天当了女皇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威望,新造了一个“曌”,作为自己的名字,意思是:日月当空,照耀天下。当时有位幽州学子,为讨武皇所好,向她上书说,国家的“國”字方框中的“或”字像“武”字,而实际上又不是“武”,有“乱天象”之嫌。当今国乃“武”姓之国,应当将方框中的“或”字改为“武”字,上承天意,下合民愿,武氏将永承国祚。武则天一听,高兴极了,随即诏令天下,将“国”字改成“
”字,并下诏颁行天下。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有人上奏说:“把'武’字嵌进'囗’中,与把'人’放在囗中为'囚’的意思似乎相同,此为不祥之甚,请即罢改。”并建议用八方的“分”字取代,即成“
”。
这一说使武则天惊恐难堪,于是又下令停用“
”字,改用“
”字。“
”意为四面八方是武氏的天下。不过这个方框中嵌进“分”的“国”字,还没有推行开来时,武皇的皇位也就宣告结束了。而武则天改“国”字的事,也随即成了后人的笑柄。
洪秀全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后,具有浓郁帝王思想的他也在“國”字上用了一番心思。在他看来,他所建立的“國家”的“國”字中,不应与一个表示大概或可能等“疑惑”之意的“或”字谐音,要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就得将“國”字改一下。于是在1853年,诏令将“國”字中的“或”字改为“王”字,这样才与他自称的“天王”二字相符,同时也与他一心要代替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相吻合。洪秀全将“国”字改为“囯”后,使之成为自己国家政权的专用字,立即颁诏天下,遵照执行,并规定凡是其他国名、地名不得用“国”字,只能用“郭”字替代。不过洪秀全颁行的这个“囯”也只用了十多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即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将“國”简化为“国”。在此之前,参加汉字改革的学者们曾经确定几个“国”字为简化字,有“囯”、“国”、“
”和“囗”等。在讨论时,有的学者认为应确定“囯”为简化字,有的学者则反对,认为中间为“王”的“囯”充满了帝王思想,不符合新的民主国家的特点。争来争去,最后还是确定了“国”,这是一个从“玉”的“国”字。他们认为我国的玉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玉很得人心。加之“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人们像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为创造一个如玉一样的美好国家而努力。这就是从“玉”、从“囗”的“国”字的深刻含义。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陈政《字源谈趣》)
——《王力古汉语字典》
【112-國-可敬的女书家曹妙清】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7/07/03/001752793.shtml(北方网)
 来源:互联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集王圣教序》字形结构例举之四:字形辩疑十种
如何区分“副”与“付”?
越原始,越深刻
敌字
认错不怪你,这些强行被合体的繁体字比窦娥还冤!
简化字溯源:「冲」与「衝」,音同意近通用,古已有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