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咬文嚼字【读者答疑】生活中语言文字应用的常见问题(21)

解雇为何叫“炒鱿鱼”


问:有个问题想请教,人们常说“炒鱿鱼”,这个词怎么来的?

——重庆沙坪坝 张小英   

答:“炒鱿鱼”比喻解雇或解聘,如谁被老板开除,就是被老板“炒鱿鱼”了。讨论这个词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另外一个类似的词“卷铺盖”。

过去给老板打工,被子、手巾等等用品是要自备的。如果打工结束或被老板解雇,打工者就收拾行李走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被子卷起来。因此,汉语中常用“卷铺盖”比喻被解雇或辞职。钱锺书《围城》一:“阿刘哑声告诉,姓孙的那几个人打牌,声音太闹,给法国管事查到了,大吵其架,自己的饭碗也砸破了,等会就得卷铺盖下船。”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们收拾不收拾?不收拾我就卷铺盖滚蛋。”

鱿鱼大家都熟悉,绝大部分朋友都吃过,是枪乌贼的俗称,一种软体动物,体稍长,两鳍在后端相合,呈菱状。鱿鱼肉质收缩性很强,一炒就卷起来,就像卷铺盖一样。所以,汉语中也用“炒鱿鱼”比喻解雇走人。



“箭拔弩张”究竟错在何处


问:我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前不久我编辑的一篇稿子中出现了“箭拔弩张”的说法,编辑室主任说应该改成“剑拔弩张”。我查阅了好几种工具书,确实只有“剑拔弩张”。但我不明白,“箭”和“剑”都是兵器,为什么只说“剑拔弩张”而不说“箭拔弩张”?

——河南郑州 邓晓霞  

答:这和“箭”与“剑”的特点有关。

剑,古代兵器之一,长条形,一端尖,一端有短把,两边有刃。春秋战国时期,剑是步兵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到东汉时期,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只作为强身自卫之用。隋代时,形成了佩剑之风。《隋书·礼仪志》载:一品官佩玉装剑,二品官佩金装剑,三品至五品官佩银装剑。唐代佩剑甚至被文人墨客视为表现凌云壮志或尚武英姿的饰物。宋至清代,佩剑之风一直盛行不衰。正因为古人有“佩剑”之风,所以在危急或愤怒的时候,常常“拔剑”自卫或表示不满。弩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弓被拉起,说明要开战了。“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箭,也称矢或簇,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箭虽然也可从箭袋中拔出,但古人只在打仗时才带弓箭,平时一般不把这玩意儿带在身上,一般不会“拔箭”自卫,更不会以此表示不满。在战场上“拔箭”射敌,也并非都在形势紧张时。这就是汉语中不说“箭拔弩张”的原因。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5年第9期。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64370935订购。或在淘宝网搜索“咬文嚼字”选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佩剑看地位
汉朝时期各代帝王佩剑
【奇幻文学中常见兵器溯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唐诗里的“七种武器”
“致命中的美”:从兵器上的“审美”,看古代的攻击性兵器
春秋时期主要兵器简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