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古典有缘的三种人:乐者、乐迷、乐友

与古典有缘的三种人——

乐者、乐迷、乐友

撰文 / 慕容欣


能与古典音乐终身为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至少,他的人生会很快乐。

因为喜欢古典音乐,平凡的人生拥有了很多不平凡的朋友,通过音乐这个情绪艺术和时间艺术,爱乐者穿越了时空,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这些人类精灵交上了朋友,心灵沟通千奇百怪。爱音乐的人内心决不寂寞,不寂寞的生活彩霞满天。

很多人说他不喜欢古典音乐,其实是喜欢不上、攀附不上古典音乐。古典音乐的欣赏需要经过学习、需要内心素养、需要丰富的文史哲经积淀。有一句可能会得罪人的话是千真万确的:能不能与古典音乐交朋友,是人生质量的一个刻度。

与古典音乐有缘的分为三种人——乐者、乐迷、乐友,他们与古典音乐的关系处在不同的维度里,互相之间可能有联系,也可能浑身就不搭边。

先说乐者:

乐者就是从事古典音乐工作的人,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音乐教授……他们的饭碗就是古典音乐,以此谋生,以此提升自我价值,是古典音乐的职业群体和专业群体。

乐者不是谁都能当的,他们的一部分来自一种血缘关系,具有家族传承的特质。你看,天才莫扎特的全家,男女老少都是干音乐的。舒伯特、贝多芬、约翰·斯特劳斯家族、圣桑、斯卡拉蒂都是这样的出身背景,叫子承父业。这种现象在演奏家中更明显,20世纪走红的世界级演奏家斯特恩父子、皮埃尔·朗帕尔、基辛、马友友,包括中国的陈燮阳、王健、郎朗等,都是音乐家庭的后代。

在古典音乐界,比如交响乐团和音乐学院,你不难发现很多从业人员都是亲戚关系,阿姨爷叔老丈人,七姑八姨一大堆。

同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的俞丽拿、李坚母子

当然,也有不是从血缘里走出来的音乐家,历史上的大音乐家海顿、瓦格纳、柴可夫斯基都不是,我国现代音乐名人马思聪、陆春龄、汤沐海、廖昌永等,世家出身与音乐没有关系。包括傅聪,其父傅雷喜欢结交音乐名人,但不是做音乐的,他们能成为著名乐者是因为极高的音乐天赋和遇到优秀的老师,也即天才伯乐配。

全世界学校的学生入校填表都不问英雄出身,只有音乐学院例外,有一栏必须填,叫“师从”,要问你老师是谁。傅聪填梅百器,啊呀,名气大得吓死人;王羽佳填罗征敏、凌远,这都是中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有些音乐天才,比如勃拉姆斯,苦于老师不出名,就要千方百计找一个,他找到了舒曼,”师从舒曼“,那就整齐了。至于他日后爱上了师母克拉拉,便是锦上添花,成为千古绝活了。

没有家传、天才和名师,要成为像样的乐者,恐怕相当困难,难以进入这个圈,就是进了圈多半沦为“乐匠”。

傅聪(右)与父母,父母都不是做音乐工作的

乐者以音乐为生,大都有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每天都在忙乎古典音乐的事情,当然通晓古典音乐,但他们当中有那么一部分并不喜欢古典音乐。他们从音乐学院毕业,从事着音乐工作,却从不自掏腰包买唱片买音乐会票,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听音乐设备,言谈基本不碰音乐,他们只是和古典音乐有关系的乐者,却不是爱乐者。他们往往不屑与喜欢音乐的人交朋友,因为自身就不爱什么音乐,音乐只是职业,不是他们的灵魂。

有人可能怀疑这个说法,不如换个角度就能明白:不是所有的厨师都是美食家,但一代名厨肯定是美食家;美食家大部分在民间,他们都不是职业厨子。

爱乐者在民间

再说乐迷:

古典音乐“乐迷”是灵魂基本属于古典音乐的那种人,与身俱来的追求就是古典音乐,音乐厅是他们真正的家园,音乐会是他们的“精神席梦思”,没有乐声在耳就不能活,吃不上饱饭也要买音乐会票,犹如中了鸦片瘾,恍若旧时的京剧票友,最好娶了台上的人做老婆,天天与古典音乐共枕同眠。

乐迷对音乐历史、曲式、演奏是非常熟悉的,对作品、技巧的评论会一语中的,是彻头彻尾的“美音者”。欣赏是理性的,拥戴是失控的。很多乐迷穷困潦倒,怀揣的是一颗赤城的爱乐之心,有名的音乐会场场必到,忽视了职业追求,忘却了情爱风尘,心无旁骛,只有音乐。

很多人自认为是乐迷,其实哪里称得上,充其量就一“粉丝”。乐迷对音乐这个文化门类爱之入心,粉丝只是追随某一两人,这是原则区别。乐迷是由衷地热爱艺术,粉丝是站队呵护明星;乐迷有滔滔不绝的分析和理由,粉丝是爱你没商量。粉丝就是粉丝,不要冒充乐迷,我们在音乐厅里看见的一些追着大腕签名合影的,坐在位子上胡乱鼓掌的,这最多就是粉丝,不是乐迷。

乐迷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喜欢音乐,娘胎里带来的爱好,或者自小耳濡目染,沿袭了父代的文化传统。乐迷不是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的音乐课是一种培养,那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不能培养出乐迷。

另一类是年少时有过音乐理想和音乐学习,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为乐者,变身乐迷继续追寻人生梦想。正因为美好的理想未能实现,为了不落下终身遗憾,乐迷比乐者可能更热爱古典音乐,更追求音乐生活,更愿意为音乐付出,一不小心就走向了疯狂追求的边缘。

有不少乐迷,他们没有上过音乐学院,但比那些正统科班出身的人更熟悉音乐史上的细节、更了解音乐家的生活、更知晓作品的奇闻轶事,而成为超越专业的民间高手。

乐迷缺乏的是音乐职业的实践,缺乏全面系统的音乐教育,观点时时犀利也容易走极端,门户之间常见。他们的某些观点在乐者们看来是在扯淡,或者没有意义。当乐迷得不到乐者们肯定的时候,他们就会痛苦,会彷徨,所以做乐迷不容易。

在各类古典音乐会上,我们总是看见一张张老面孔,这些老面孔一部分是乐者,他们为了演出和职业相关的事而来;还有一类就是乐迷,逢场必到,因此乐迷是演出界票房瞄准的对象。音乐舞台是乐迷和乐者共存的空间,乐者是音乐的物化形态,乐迷狂热地追求舞台是为了和乐者共生,实际上是需要古典音乐物化存在的环境气氛,这正中了票房推手的下怀。乐者需要票房推手,但却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而乐迷结识票房推手,是希望源源不断地、价廉物美地得到一张张音乐会门票;而下面要说的第三类人“乐友”,则与票房推手的依存度不高,不能成为票房靶心。

最后说说“乐友”:

乐友是数量最多的爱乐者,他们与古典音乐是精神生活上的朋友,与音乐虽若即若离,但古典音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忍分离。

乐友们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参加音乐会的热情、对乐者的崇拜都不如乐迷,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只在空闲时听一会儿音乐,或在喝咖啡时聊一会儿音乐,教师、医生和工程师,是最容易成为乐友的三种人。

乐友是古典音乐唱片和音乐书籍最大的购买群体,通常拥有称心的一两套音响设备,在家听音乐是最多的,晚间是和古典音乐一起消磨时光的最佳时机,他们对旁人和孩子的艺术鉴赏影响力也是最大的。

乐友以男性居多,大多数没有学过乐器,也可能没有乐者朋友,喜欢音乐是为了愉悦自己。他们往往同时还喜欢摄影和家庭烹饪,女性乐友大多数喜欢做家庭糕点,这些爱好里面其实有贯通的核心,就是生活和情趣。

相比乐迷,乐友对古典音乐的了解更不具体,很多只是感兴趣于某几位作曲家或演奏家的作品,说出来的话很可能不到位、不准确、不系统,但他们对于音乐已经深化入心,并能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多半有所成就。由于成就个人职业业绩的艰辛,乐友通常不能在每场有价值的音乐会上签到,他们寄希望于唱片和网上录音,这样的欣赏方式比较宽松自由。

将古典音乐作为毕生朋友的乐友们,对于音乐是不会疯狂的,对细节是不会锱铢必究的,朋友关系就不会终日厮守,但时常的相聚都是真诚的。

梅德韦杰夫的音乐生活

无论是乐者、乐迷还是乐友,他们都是和古典音乐有紧密关系的人群,都是推进古典音乐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存在的价值,就是古典音乐的诱人之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娜娜身上最有魅力的配饰不是香奈儿,而是大提琴
纽约|郎朗被评为NO.1第一钢琴家,获业内权威最高艺术评价
观后感:杨洋与杭州爱乐乐团2020上海音乐会
盛中国生前最后一次访谈
为你揭秘——琉森音乐节的特别之处!一场跨世纪的音乐之旅!
百年名团邀你搭上音乐的时光机,约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