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权激励是灵药,但错用也致命
作者 | 陈文亮 德锐咨询合伙人
作者 | 蒋翔鹤 德锐咨询顾问

自科创板鸣锣开市以来,股权激励的项目需求越来越大,一部分是因为上市企业越来越多、上市进程大大提速等因素带来了更多的“上市前股权激励”项目需求,另一部分也因为被“神话”的股权激励让企业心生向往。

股权激励的“神话”,既有轰轰烈烈的“造富神话”,也有华为、小米等企业用股权激励度过经营危机、成就员工也成就自己的“发展神话”。

在众多的项目接洽、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家、高管都将“股权激励”想的很神,认为毕竟是分股权,分出去的都是未来的分红、增值、股票价值,如此高额的激励,当然能激发主人翁精神,当然能“药到病除”地解决激励问题。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股权激励尚存的认知偏差

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因企业目前发展的阶段、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股权激励去解决的“病”各有不同,对股权激励这副“药”的想法和认知便存在一定偏差。

偏差一:资金紧张,用股权激励来融资

当企业发生经营困难,部分老板将“股权激励”当成企业度过当前生存难关的救命药,希望通过股权融资缓解现金流难题,通过未来愿景凝聚现在的核心骨干,带领企业走向持续发展道路。但在实际操作时,易发生两个问题:一是股权吸引力不强,二是以解决当前难题为重点,选人更重当前业绩、轻未来贡献。

德锐了解到,有些企业虽然有好的产品、好的商业模式,但因为体量小、同类竞品竞争激励,业务基本维系在个别大客户身上,抗风险能力较弱。也间接导致部分骨干员工对未来忧心忡忡,稳定性不高。

也有些企业经营状态不稳定,现金流非常危险。此时有些企业家就将希望寄托于“股权激励”,认为只要分出自己的股权,就能吸引员工为企业投资,将员工和企业维系在一起。当企业都是员工自己的时候,员工当然要为企业拼命、企业业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这种情形下进行的股权激励,更注重企业的短期业绩发展,目标是“活下去”。因此在选择股权激励对象、分配股权份额时,更倾向于选择短期业绩好、短时间能够拿出更多资金的员工,而非长期能产生价值的员工。

并且企业自身发展也不够稳定,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抱有一定怀疑,甚至可能会出现“给我股权,我也不要”的情况。单纯想依托股权激励就将人吸引在一起、救活企业,可能会适得其反。

偏差二:慷慨分蛋糕,忽视长期发展规划

也有些企业家把“股权激励”当成神话药,想通过股权激励带领员工创造造富神话,以上市、造富为目标,大额、单次进行激励,常常会导致企业长期战略配置不足,发展乏力,上市后人员纷纷变现走人。

在与一些公司做洽谈、沟通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公司将“公司要造就 10 个千万富翁,要有 100 个百万富翁”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近三年的唯一目标就是上市、造富。此时的“股权激励”更像是一种投机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反而被放在不重要的位置。

当“上市”成为最终目的时,企业 3-5 年的发展目标和举措可能会跟长期战略目标发生错位,从而导致企业长期战略配置不足,后劲不足此外,有些老板对员工很慷慨,会表达出:“公司既然有上市的可能,给他们一些也没问题,反正也有外部投资机构进来,对公司影响不大。到时候我的公司也跟XX公司一样,造就多少个百万、千万富翁。”这时选择的人,可能会从在公司的时间、目前的业绩出发来选,员工将其当作一种“奖金”,上市后可能会出现变现走人的可能。

偏差三:脱离长期激励本质,希望股权激励包罗万象

有些企业把“股权激励”当作万能药,希望股权承担短期激励、人才吸引与保留、企业文化建设、长期激励、愿景驱使等多个功能。当“股权激励”承载太多他做不到的功能后,反而会让激励变成危机。

有些企业既然做了股权激励,就希望可以用它保留自己想留下的人才,也要给过去一起创业的团队做“辛苦补偿”,要通过期权吸引外部的卓越人才,还要让员工在薪酬以外得到更多的福利。

最终还能让公司凝聚成一股铁绳、一起努力让企业上市。哪怕自己的短期激励、现金激励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可以用“股权激励”统统解决。对于企业老板来说,好像只要将自己的股权割舍出来、发给员工,那就可以“包治百病”。

这类情形下的激励,很有可能出现“多而广、大而全”,只看司龄不看年龄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有太多人成为被激励对象,股权过于分散,原定的配额起不到激励效果。又或者有太多不合适的人成为激励对象,反而对合适的人、优秀的人不公平。

多给他们一点,将来上市他们拿到的也多。核心员工也就不会走了。”

“这些老人跟我时间很久了,也是一点点苦过来的,虽然现在有些跟不上发展,但该给还是要给的。”

“公司里的这些人一直觉得工资、绩效不公平,我们小公司,绩效和薪酬的确也有些乱、造成了一些误会,也导致了一些人的离职。这次做股权激励,就是想给大家一些福利,保留人才。

不恰当股权激励带来的弊端与危险

那如果做了不恰当的股权激励,会出现什么危险和弊端呢?

弊端一以上市为目标,上市后失去目标、企业发展后继乏力。对企业而言,上市准备期 3-5 年。可以将短期目标设定为“上市”,但企业的长远发展、布局却万万不能少。如果仅以上市为目标,可能会出现上市前大家拼命干,上市后企业发展乏力,解锁期一到纷纷变现走人,加倍危害企业发展。

弊端二:“慷慨”地奖励元老,反而伤了他人的心。企业发展的核心靠的是人才,而激励的核心是基于对未来的价值创造、而非过去的贡献。如果将“股权激励”作为“股权奖励”,不论员工未来潜力、过去业绩,仅仅根据司龄、职级等进行股权划分、给出大量股权的话,反而对后加入人才不公平,不被认同的股权激励方案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极有可能会造成公司内部的矛盾。

弊端三: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股权激励的最优做法,是“小额、高频、永续”,即每年都有小额的股权配额能够激励大家、持续激励,避免一次性将全部激励额度全部放出。

如果一次就将大额的股权激励全部发出,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可能会通过变现拿到几千万、一举实现财务自由。其中会有部分人认为,自己出去干说不定也能做的很好,于是变现、辞职、创业。此外,如果一次性将激励额度全部用掉,也无法用股权吸引外部优秀人才进来,对于企业内部成长的后起之秀也再无吸引,反而会让股权激励失去自己的“药效”。

股权激励到底是什么?

“股权激励”的光环很多、被包装的功效也很多,但它的核心仍然是“激励”,而不是“股权”。“股权”是一个动作、是一个定语,通过正确的方式,用股权为员工做激励,才是“股权激励”的真正目的。

股权激励作为长期激励的一种,不是为了补偿过去功臣的现金奖励,不是为了给高管和骨干员工发钱,不是为了刺激员工努力让公司上市“发展”,不是为了在自己公司中造出多少个富翁、成就自己公司为一个造富神话。

它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通过附带条件的形式给予企业核心员工部分股东权益,从而将部分核心员工的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的利益紧密结合,是为了人才的长远保留与发展而做出的一种“激励”,是为了激发员工未来的价值创造,让他们心里对企业产生一种认同感、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的长期激励机制,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股权激励是什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股权“释兵权”,目标提业绩!
从根本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法宝!
股权激励十项分析
企业为什么需要做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股权激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