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人交往别总是讨好,教你2个训练方法,从此摆脱他人对你的控制

凡事都有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何与人相处,这是一辈子的学问。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总免不了与人打交道。

于父母,于伴侣,成可母慈子孝,败可反目成仇。

于朋友,于同事,和则亲密无间,不和则形同陌路。

在平时的沟通中,让对方感到轻松愉悦是我们想要达成的交际法则,想照顾别人的感受,总是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讨好别人,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这其中的度又应该如何把握呢?

讨好别人,利益之心的驱使

想要一个人的欢心怎么办?那就对他好,给他各种好东西。大脑这样告诉我们。

这样的思维定式下,很容易变成讨好他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是“讨好型人格”。目前学界并未对此作出统一的解释,但是个人认为,讨好型人格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自我需求而放大他人需求,以此获得他人欢心,他们遵循这样一套行为模式。

01

难以拒绝他人

你是不是很难对别人说?

同事A跟我抱怨说,另一个同事C很爱在某宝上买东西,基本上每天都有她的快递,少则一件,多则三四件。而她填写的收件地址是单位,但是同事C又经常出差,她不在单位的话,就经常让同事A代拿。

同事A就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刚拿了一件某通上楼,同事C的微信又来了,楼下某达又到了,只要同事C不在单位,这些快递都是同事A代劳。

同事A明明已经不厌其烦,一趟一趟往楼下跑,还要接受同事C的信息轰炸,每次都信誓旦旦的说下次再也不给她拿了,但是下次还是会乖乖的去拿。

她拒绝不了别人,生活中的很多人有缺乏拒绝别人的能力。

“不”这个简单的词,好像用了身体很大能量也很难说出来,怕得罪人,怕影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美好形象。

“我的形象是通过满足他人需求,获得他人欢心得到的,只要我拒绝了别人,他们就会认为我是恶的,我的美好形象就会遭到损害。”

“拒绝别人总是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而别人也会感到不舒服,所以还是不要拒绝别人,这样别人就会很开心,我还能帮到别人,塑造我的美好形象,一举两得。”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免不了这样去想。

但是有得必有失,一味的塑造自己所谓的美好形象,就会彻底忽视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同事A自己也很忙,还要一趟一趟的楼上楼下拿快递,她耽误了自己的工作,她是不愿意的,但难以开口。

比如,在火车上,旁边的乘客总是在侵占你的地盘,你一再的忍让,却始终说不出“请回到您自己的位置上”。

他人心目中自己的美好形象和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不会拒绝的人,总是选择前者,然后沉浸在自我牺牲式的感动中。

02

在心理上总感觉自己有求助于人

爱讨好别人的人,在心里深处,喜欢给自己建立一个人设,那就是我乐于助人,我有求必应。

但是这个人设只是自己为自己营造的假象。因为他希望他讨好的人也有求必应的去帮助他。

为什么喜欢讨好别人呢?因为我讨好了别人,别人就会喜欢我,喜欢我的话,如果我有事麻烦他们,他们就会帮助我。这是一种思维逻辑。

按照这个逻辑,你讨好的人越多,就会出来越多的人愿意帮助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我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去迎合别人,讨好别人,真的是一种很差劲的交朋友的方式。

现在有很多文章都在推崇人脉的重要性,核心内容是没有人情关系,在这个社会寸步难行。

诚然,我们不否认人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为我们带来便利,但是讨好别人带来的人情关系是否真的能转化成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对你伸出援助之后的良性关系呢?

带着不确定的目的性接近别人,讨好别人,收获的只能是不确定的关系。

03

想被所有人依靠

在前些年的电视剧《命中注定我爱你》中,女主角陈欣怡就是一个人人需要的“便利贴女孩”。

不起眼,不特别,但是人人都会拿来用,影印资料,修饮水机,看似不可或缺,实则毫无存在感。很多同事压根不知道他的姓名。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陈欣怡”。

讨好别人,于别人有帮助,当别人说出一声谢谢,会令本人感到非常愉悦,自我有很大的满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刷存在感。但是“陈欣怡们”有存在感吗?

陈欣怡们的存在感是自己刷出来的,跟别人无关。

满足别人要求的同时,总是需要压抑部分真实的自我。去获得人际关系上虚假的繁荣。人人都找你,人人需要你,这种需要往往处于人际交往的初级层次上。

喜欢讨好别人的人,在内心上希望周围的人都把他当做好朋友,有事就找他帮忙,即使力有不逮,也希望被很多人依靠。

很多所谓的好人缘都是自我营造的假象,被人需要,被人依靠,就是这些假象赖以生存的营养。

照顾别人感受,尊重之门的钥匙

照顾别人的感受,其实就是善于运用换位思考的人,这样的交往往往是深层次的。

01

交往中切实帮别人解决问题

我们以点菜为例。

如果一个男生和心仪的女生一起吃饭,什么都不问,一上来就直接点最贵的,最稀有的,是在讨好女生,因为我把最贵最好的给你了。

但是他如果仔细询问女生的口味,有没有忌口,身体情况等等,选出来的更有可能是适合女生的,这是照顾别人的感受。

女生身体不舒服,想要一碗热粥,你却点了一份水煮鱼。这样的尴尬献媚,没有给女生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反而会增加他的问题。

关于别人的需求,站在自己角度上,尽可能的去满足他,对他们形成良好的作用。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他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照顾别人的感受。

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讨好他人。

02

充分尊重别人,更尊重自己

尊重别人是充分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给予对方足够的同理心,但是更难的是尊重自己。

照顾他人的感受,既要尊重别人,更要懂得倾听自己的感受。这个前提是不谄媚,不阿谀奉承。

男生在追求心仪男生的时候,各种嘘寒问暖,是在尊重这个女生的需求,但是一旦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变成可以讨好。

女生就一点事咨询他的意见,就对女生各种“吹彩虹屁”,慢慢的变成所谓“癞皮狗”。天天嘘寒问暖,动辄电话轰炸或者信息骚扰,让女生不厌其烦,这段关系的结果也会是显而易见的。

不尊重自己等于放弃自我,将自我关进小黑屋,心灵上没有沟通,自我也只会沦为别人的工具。

没有主见的吹嘘无论如何也抵不过有思想的分析。

不卑不亢的尊重别人,才会获得别人内心的认同,而不是一张随时可以丢弃的“便利贴”。

自尊自信的尊重自己,才会在人格的大树上开出绚烂的花,人格有魅力,关系才会更亲密。

照顾别人感受的“修炼手册”

01

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同理心,也可以称作,“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照顾别人,本身就有使别人在与之交往过程中体验舒服之义。如何才能更好的照顾别人,就是运用自己的同理心去体会他的感受和认知。

在男女交往过程之中,同理心的运用尤为重要。有同理心的恶人通常具有很强烈的感同身受的能力。

女生下班了想去电影院看个电影,男生只顾着自己下班回家打游戏,继续自己的日常,女生如何感受到男生的体贴和陪伴呢?

当别人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法赴晚饭的约,他感到很抱歉的时候,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这样的事情我可能也会遇到,大方原谅比苛责抱怨要温暖的多。

你说的话,你的处事方法,藏着你的人格魅力。

我们通过修炼同理心这个技能,才能学会温柔的看待事情,少了一些凌厉和抱怨,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温柔。

别人感受到你真诚的好意,自然有被照顾的感觉。

02

以我为主思考,以他人为主实践

以我为主思考是鼓励大家在日常交往中主动去思考,而不是被动等待。

别人的需求,需求未说出口是需求,出了口的需求是请求。

若我们能够在别人还未开口就能体察到他的需求,往往对方会更感谢你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好比一个朋友最近手头紧,但是他很想买某个东西,苦于囊中羞涩,又不好意思开口,如果你慷慨解囊,是否能避免他开口的尴尬呢?

但是在这里要注意,即使你身处援手,也需要考虑到别人的自尊心,也就是要以他们为主进行实践。

没事,这点钱也就够我吃顿饭。感受一下这句话的杀伤力。

没事,说还没个应急的事呢?说不定下次你就得帮我了!感受一下这句话的体贴感。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找准别人的精准需求,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获得良性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才会有一个良好的体验。

 刘备三顾茅庐才说服诸葛亮出山,用的是许以金银的讨好吗?不是,而是充分照顾了诸葛亮的感受,才得贤者辅佐。

讨好别人这种方式易遭反噬,人格魅力黯淡无光,很难获得别人真正的认可。照顾别人的感受则是感受人格的过程,人格魅力大放异彩,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同。

人际交往中,自尊自信是基础,不卑不亢是方式,相得益彰是目的。

把握真诚尺,人际放眼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消除偏见, 同理心,换位思考
永远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分手后让男人越相处越爱的女人,一定会有这4个行为!
悟语1517:人与人交往,能够换位思考最是难得。
一日禅:人与人交往,换位思考最难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