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雪赏砚 | 砚式的演变
userphoto

2023.12.20 湖北

关注
近日,山中初雪,天寒地冻,宅在书斋,听雪赏砚。


砚边絮叨个偏门话题,拟按照时间线来闲聊一下,环境变化下砚式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使用的是低矮型家具风格。这一时期,虽然有较高一些的案几出现,但由于坐姿习惯,及没有适合的高足坐具,因此主要是放置物品,并不会用于书写。文具如砚,是放置地面上使用。到汉代,虽然出现一些类似高足的家具,如西汉漆木坐具、东汉独坐板枰以及东汉由西域进入中原的胡床等,但并没有用于搭配案几。汉代坐的方式同春秋战国。(参阅《从湖北省博物馆看春秋战国时期木质家具》、《窥探两千年汉代漆木家具的盛世》)

长沙简牍博物馆春秋战国时期家具陈设模型

湖北省博物馆汉代家具陈设模型

在西汉,为了方便使用和携带,有制成品丸墨的隃麋大墨、隃麋小墨”。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汉代丸墨

而使用这些墨,就要用到西汉时期带研石(研钮)的石板砚。石板砚常见形式有圆形与方形。





汉代跽坐研墨,先用研石碾压墨丸,然后添水调墨。(参阅《砚式的演变你知道多少》)

小女习字多年,对笔墨有所了解,邀请她模拟了一下汉代研墨方式。(如下)





碾压调墨式研墨过程中,我们将砚放置于身体前方或斜前方,从测试来看碾压调墨都很方便。从使用的方便性与舒适度来说,砚放置于正前方最为合适,其次为斜前方。由这个测试可以推测出西汉时期的研墨姿势。

发展至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制作工艺更为复杂的松塔墨。松塔墨形体增大了许多,制作上必然要添加胶质。因此,这类工艺制作的墨锭显然不能再使用研石碾压调墨式来研墨了,而是要使用墨锭与砚堂摩擦的方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东汉松塔墨

因此,对墨有了新的需求,制墨工艺的改良,从而推动了汉代砚式的一次重大变化——抛弃研石

之后,为了方便清洗和移动,板砚下增加了三足,便于手从砚下伸进去拿取、移动。

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



后期出现四足、五足、六足,甚至更多足,足部造型也富于各种变化。足的增加,除了放置更加稳定以外,从修饰的角度来说,也增加了砚的美观与协调性。

从下图西晋对书俑雕塑,我们大致可以参见到当时的书写方式。

西晋 对书俑 雕塑

西晋时期,在佛教传播的影响下,带屏绳床的出现,让人们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开始向以床榻为中心的生活起居方式转变,家具品种和样式也由低矮型家具向渐高型家具逐渐演变。下图我们能看到南北朝时期书写、使用砚的环境。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辟雍砚是重要的砚式。辟雍砚,即以辟雍的形式制作而成。辟雍的整体为圆形,四周有水池环抱,前门外有便桥,形如环璧。 如东汉李尤的《辟雍赋》所曰:“辟雍岩岩,规矩圆方。阶序牖闼,双规四张。流水汤汤,造舟为梁。神圣班德,由斯以匡。”

“学宫”,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后世常称为“辟雍”。自东汉之后,辟雍又成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汉代斑固在《白虎通·辟雍》中云:“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西晋时,设立国子学与太学。西晋官方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子弟许入国子学就读(主要是士族子弟),余则入太学(主要是庶族子弟)

因此,入国子学与太学(“辟雍”)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入仕的途径。在那个时期,作为文人士大夫必须使用砚,辟雍造型得以融入砚式并得以广泛流行。


下图三方砚,中间的时间最早,右边次之,左边更次之。左边就是比较典型的唐代辟雍砚。


箕形砚,为隋唐时期另一重要砚式。箕形砚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果参考下图这件出土的“东周青铜调墨器”,可能就不难理解箕形砚出现的背景了。箕形砚的出现,可能是那个时期摹古所为。(参阅《箕形砚源流与发展》)

东周青铜调墨器

下图为一鉴斋所藏各类箕形砚。





在唐代,龟形砚也是流行砚式之一。当然,唐代不仅仅只有这几种砚式,还有其它的砚式。


通过壁画及出土家具实物,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是高足家具开始丰富的时期,特别在晚唐时期。但唐代高足家具主要是贵族使用,且很多生活习惯仍然延续低矮家具时期的方式。即唐代特别是晚唐时期,贵族生活是高足与低矮家具混用。普通平民还是使用的低矮家具。研墨仍然在地面,没有用于高足家具之上。(参阅参阅《从正仓院看唐代木质家具

正仓院宝物模造品复原的圣武天皇书房陈设

唐代墨锭在形式上与现代相似,烟料多松烟,工艺、胶法不同。

阿斯塔纳唐墓出土 松心真款墨

下面我们来模拟一下这一时期的研墨方式。下图为辟雍的研墨方式。(参阅《砚式的演变你知道多少》)



箕形砚研墨比较有意思。经过测试发现,对于研堂倾斜度较高的唐箕形砚,放置身体一侧推磨,是非常舒适的。感觉唐箕形砚就是为这种研墨姿势而设计的。加上弧形砚首设计,尚未研好的墨汁很容易聚集一起,可以跟随墨锭在研堂坡度上来回推磨。(参阅《砚式的演变你知道多少》)


至晚唐,砚面有折痕的箕形砚出现。其特点是砚首及两边有折痕,砚额呈弧形,即“穹高”。砚足多为梯形,亦有平底无足的。这是晚唐到五代时期箕形砚的主要类型。




《韩熙载夜宴图》会让人们认为五代到宋初已经是高足家具的天下。实则不然,宋初的上层社会,低矮家具、高足坐具与桌案混合使用,高足家具并未普及。《韩熙载夜宴图》描述的仅仅是上层社会的生活场景。且有另一种说法,《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宋的摹本,画卷中的一些家具有南宋时期家具的影子。 

《韩熙载夜宴图》

从一些宋代笔记可知,宋代早期很多场合,人们的起居方式还是席地而坐。

《雪夜访普图》

宋代,砚式呈多样性。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宋代研墨方式应该也存在多样性。五代到宋代,是制墨业的大发展时期,因此对砚的要求也会较高,石质砚渐成为主流。端砚、歙砚也是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的。

北宋初期,到北宋中后期,砚式最大的变化是砚堂的变化。砚堂面由倾斜而提起,逐渐与两边渐平,底部空间增加,可抄手,两边下垂着地成墙足,替代原来的双足。这类墙足砚、垂裙足砚,现代俗称“抄手砚”。(参阅《砚之闲话 | 砚底》、《砚之闲话 | 砚式》、《宋代抄手砚源流》)

下图为北宋早期的墙足砚(抄手砚)。





北宋中晚期出现砚堂隆起墙足砚(抄手砚)。






下图可对比前面两类砚堂坡度明显的变化。除了砚堂的变化,形体也由上阔下窄的向下内敛型,逐步收窄成砚首、砚尾等宽,三侧壁相互垂直的造型。


北宋时期砚堂为何会有如此变化呢?
最重要的是高足家具逐渐的普及。当高足家具在北宋中、后期开始普及,高足的桌、案成为书房的中心,并配以高足椅具使用。各类文具开始在高足家具上使用,研墨在高足案上逐渐普及开来。(家具陈设形式参阅《一鉴斋 | 辛丑 在路上》)

如果测试前面宋代这两类砚堂的砚,也会发现,前者适合如唐代箕形砚研墨方式,后者更适合放置于画案上使用,研墨方式与环境和现在没太多差异,只是以推磨研墨为主。(参阅《砚式的演变你知道多少》)


宋代到明代,直至清代,是砚式大爆发的时代,各类砚式涌现出来。












关于宋代发展出来的砚式,笔者特别感兴趣的有两个方向,一是一字池砚,二是科举题材。

一字池砚,砚池造型简单,也就是因为简单,所以稍有改变,就变成另外一款砚式。








提到一字池砚,立马联想到宋、明时期的素夹头榫的刀牙案(参阅《明式家具 之 夹头榫》)。明式家具中的刀牙案,牙子略微的变化,都会让人感觉家具形制的变化。一字池和刀牙案都形成并流行于同一个时期,说明宋明时期普遍的审美取向。




平时一谈到宋、明早期砚的收藏时,脑子里反应出来的观念就是简洁流畅、线条优美。事实上,当时的砚并非都是此类,也有民俗的。如同明代家具,有简约的明式,也有民俗家具。我们谈论的时候,往往只会将优秀者作为那个时期的代表,而隐略掉民俗的一类。(参阅《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

隋代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官员)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唐代科举录取人员不多,且试卷不糊名,考官对考生的态度非常重要且敏感。因此名声(士族身份)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唐末的黄巢起义,对门阀政治最后毁灭性的打击,也为宋代科举制度打开了更广阔的大门。

宋代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的限制,进士考试为三年一次,每次录取的名额比唐代扩大了十倍。且糊名誊录并行,废除荐举残余。南宋郑樵在《通志》里说本朝“取士不问家世”。一是考“策论”。二是考“诗赋”。两宋时期的130多位宰相,其中就有120位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

正因为如此,宋代的科举制度,使得有学识的平民有机会通过科举入仕。科举题材开始广泛应用于砚式上。宋代有借蝉出土羽化(蝉形砚)、蚕破茧而出羽化成蝶(茧池砚),来寓意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高中,入仕出人头地。亦有蟾宫折桂(月精式砚)有此暗喻。





后世到明、清更直接明了,常常将鱼跃龙门、鱼化龙、一甲传胪、二甲传胪等科举题材修饰砚。






唐朝印刷技术有很多局限性,印刷出来的书籍数量较少。唐代及宋代早期,砚的砚池深峻,蓄墨较多,大概率是需要抄写较多的书籍所用。在宋代,印刷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使得印刷术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量的书籍开始被印刷出版。在宋代之后,印刷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因此,有宋到明,深峻的大砚池呈递减趋势。说明砚式的改变,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于明末,明代社会的特性,使得大量文人参与手工业设计,甚至是制作。明代中后期到清早期,如家具、文房用品等手工品,社会趋向雅致的方向。至清中早,受皇室影响,趋向精工。道光之后趋向俗工。(参阅《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一)—— 时代背景》、《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二)—— 文人参与手工业》、《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三)—— 文人雅趣》、《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四)—— 文人家具(上)》、《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五)—— 文人家具(下)》)







晚明到清代,也是砚式进一步丰富、砚的修饰大爆发的时代。雅士们喜好参与文人雅集,同时炫耀各种文房雅器,雅玩等,就像现在的人喜欢炫耀豪车奢侈品一样。文人用砚、藏砚的同时,亦喜好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铭于砚上,因此铭文砚大行其道。









民国至现代,砚的使用频率虽有所下降,但铭文之风依然盛行。







江南初雪,斋中赏砚,自得其乐。以文字记下品砚心得,还不够全面,欢迎同好补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砚的起源与发展
墨香幽幽的六朝青瓷辟雍砚
文房四宝(四)——砚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写环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