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端砚 | 麻子坑

原文于2012年发布一鉴斋新浪博客,今修改增补古砚部分。


关于端砚的综述,请参阅《话说端砚 | 老坑》。
麻子坑,位于端溪水蜿蜒而上的东南方向望天峰,与老坑相距约有六公里。端砚中的佳砚多出自上三坑(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上三坑中的老坑是当之无愧老大,位居第二位的是麻子还是坑仔呢?有人说是麻子,也有人说坑仔,其实都有道理,因此说他们同属于仅次于老坑的第二梯队更为恰当。

麻子坑的历史

麻子坑为乾隆年间开采的坑口,相传是一位满脸麻子的砚农发现并开采的,后人为纪念他,把该岩命名为麻子坑。麻子坑的洞口与端溪水垂直高度约六百米,分上下两洞,有麻子旱坑和麻子水坑之分,两洞相距约数米,水麻坑口在旱麻坑口之下。水麻坑口因洞内泉水如雨而得名,因有水的浸润,石质多滋润,发墨极佳,多数优于旱麻。

乾隆年后麻子坑断断续续地开采,往后麻子坑正脉枯竭,在正脉附近又开采出多个麻子坑砚石旁支。至晚清民国年间,麻子坑基本停采。到1962年又重开,1999年封坑,2000年国家为了保护资源,上三坑全部停采。2007年9月13日,为防止盗采行为,麻子坑16个采石坑被全部炸封。

麻子坑  细腻的端砚

麻子坑质地细腻,下墨在上三坑中相对较慢,但发墨效果非常好,且研出的墨墨质细腻。一些清代的老水麻端砚,下发墨俱佳,极似老坑。

麻子坑是端砚众坑口中相对最容易辨认的坑口。麻子坑砚石石色与老坑近似,青中偏蓝偏白,显得略深沉。麻子坑典型的特征为雨淋墙青花“麻子斑”,但有些水麻此特征不太明显,有些偏红的旱麻此特征也不明显。麻子坑石眼灵动,多呈碧绿色。

此外,“虫蛀斑”也是麻子坑常见的石品石瑕。正因为麻子坑“虫蛀斑”烂洞多,因此处理麻子坑的时候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处理,不然看起来平坦的砚面,一不小心磨下去可能就是个烂洞,直接导致砚石作废。

麻子坑中的水麻,石质润而细腻,石品如天青、鱼脑冻、蕉叶白与胭脂红过渡水乳交融。

旱麻没有水麻润。从外观来看,旱麻石品之间更显得泾渭分明。例如天青与胭脂红就没有水麻那样有水乳交融的感觉。旱麻的鱼脑冻多数也不润,雨淋墙青花明显。旱麻相对于水麻,研墨有点粗,发墨明显逊色。麻子坑端砚多数不好清洗,清代的一些水麻,大多除了研墨细腻外,下墨也相当不错,研墨之后好洗净,颇有老坑的风范。笔者除了老坑之外,最喜欢的就是清代麻子坑。



大多数水麻优于旱麻,但并非所有的水麻都石质上佳,旱麻中也有石质好的,这个要具体砚石具体看。现代的新砚,因为矿脉开采原因,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水麻、旱麻之分,市面上只要看起来润的,皆说是水麻,凡是石质干枯的,便说是旱麻。这种说法渐渐地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成了一种定式,水麻就成了质优麻子的统称,而旱麻即成了品质一般麻子的统称,已经偏离了早期对于水旱两麻的定义。关于润不润的标准,各个商家自有说法有所不同,于是出现的现状是——似乎市面上都是“水麻”,因为只有说“水麻”,才能得到善价。


近年,沙埔石中有坑口出类似“雨淋墙青花”石品的砚石,被称为“新麻子坑”,实际效果与真正的麻子坑相差甚远,这是需要注意的。现今市面上常见的所谓“新麻子坑”,包括所谓的“新老坑”、“新坑仔”,只能算作沙浦诸坑中的傍大款者,牵强地拉上老坑、坑仔的名头,前面加个“新"字以求善价,虽说是一字之差,但实际与上三坑没有任何的传承关系。注意“新麻子坑”不等于新麻子坑端砚,它们是完全不同坑口的石质,并非“新”、“老”关系。同理,适用于“新老坑”与新老坑端砚,“新坑仔”与新坑仔端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端砚(二)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端砚展 | 全场8折
四大名砚.端砚02麻子坑
端砚——坑仔岩
砚之形韵(二十) —— 坑子椭圆端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