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59—1946 积善堂 桐庐陆氏修谱序

桐庐姓陆的宗亲,找找你家可有家谱。

1359河南陆氏源流序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则天地实生人之祖,而天地生一人,则一人实为生千万人之祖也。

混沌以前,书契[]未备,迨黄帝有熊氏始辟文明之史牒。尧实黄帝五世孙,舜乃黄帝八世孙,禹虽妫氏,亦黄帝之孙成汤契[xiè]之后,为帝喾次妃简狄所生文武弃之后,为帝喾元妃姜嫄所生而帝喾实黄帝之元孙,然则唐虞三代以至今日,孰非黄帝一人为之祖哉。

按陆氏为周室之后,宣王封少子季达于平陆,厥后即以陆为姓,然溯流而寻源,又孰非黄帝一人而支分派别者乎?

子孙以陆为氏,其间鸿名伟迹焕史册而炳日星者,指不胜屈即如:周之陆通,汉之子春。鲁望称清于唐时,幼节出奇于三国。前东汉智初公,都亭之济,恩被万民,其德惠何崇也;后西晋修静公,庐山之清梦,不染一尘,其意趣何高也。以黄帝一人观之,则凡若此辈者,非嫡派之祖,亦旁枝之宗。

纵自我作祖,何必强附梁公,而递传至今,又何能托生空桑哉?

今戊戌岁(1358),予谢仕归林,因取谱系而阅之,其间残缺失次,难于彚[huì]集,况星迁各处,转徙不一,远则江南嘉兴、平湖,近则杭之凤山、富阳、新城,究其源,同出于季达之后,而枝分派别,岂容溷[hùn]冒于其间哉?故谱之作宁为传信,毋为传疑。

盖自君实公以上,虽功业于当代,名宦显于人世者,余不敢妄援冒附,以蹈崇韬[tāo]之故辙但自五三公以后者,此其可者之世也,故笔之于散佚[]之余,以传于后世云耳。

元至正己亥岁(1359)菊月之吉

五世孙礼谨识

1444重修宗谱序

盖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然流之远者,必溯其源之所由;分枝之茂者,必穷其本之所由;始使人有祖而不原其祖之所出,几何不类崇韬之见诮[qiào]乎?

粤稽陆氏系出周宣王少子季达封于平陆,子孙遂以陆为氏。

由周迁汉,自汉而唐而宋,其间闻人杰出,若周之陆通、汉之陆闳[hóng]、唐之陆贽[zhì]、宋之陆佃[tián],史不绝书,班班可考者也。

其间或迁于闽广,或盛于江浙,流移南北,派徙不一。

延及宋理宗朝,秀夫君实者,登景定进士,历官至左丞相,忠勤王事,力扶宋室,迨后殉于国难,尽节而殁[]

其子文清公携家避隐于富春山之原。

文清公长子效忠公,因娶桐南杨氏,遂家于桐之坊墎上隅[]

由今溯之,桐之族始于秀夫,而秀夫公之派本于盐城,而盐城之望,则同出于周宣王之后也。

历年既多,历世既远,其间原委脉络,因流以溯其源,由枝而达其本,孰不于谱是赖哉?

至正己亥岁1359,子礼公有志于会族统修,后不果,[]志以殁。

今逊庵、汝砺[]二公,复继起而修辑之,真不愧为孝子慈孙者矣。

后世之阅是谱,能绳绳振振,相继勿替则今日之有,以创于前者,不诚可以永垂于后世哉。

是为序。

正统九年1444,岁次甲子,仲夏之吉

钦授文林郎、知严州府桐庐县事

年家眷弟汪荣拜撰

1444河南陆氏原谱论

原夫洪荒之初,混沌未判。开辟以后,天地始立,肇[zhào]分两仪。

两仪者,阴阳二气是也。二气磅礴于宇宙之间,而清浊分焉。

天得气之清,穹然位乎上,著见成象,有日月星辰之布列,风云雷电之鼓荡,雨露霜雪之降临。

地得气之浊,隤[tuí]然位乎下,凝质成形,有山河岳渎[]之流[zhì],洪[xiān]高下之散殊,飞潜动植之棋布。

由是天以气而施,地以气而生,天施地生之间,有寒暑时序之迭运,知始作成之化生,能生五谷百物以养人。

人生之庶非,立之君以治之,立之师以教之则逸居无道,不过与物同生而无别也。

但物得气之偏,人得气之全,人能高出物表,而灵觉有知,克知三纲之谊、五常之道。

夫五常之道,莫先于孝亲,而孝亲之道,莫大于慎终追远,以尊祖敬宗而已。

然尊祖敬宗将何以用其心哉?亦在创修谱牒——上溯姓源之肇始,下逮[dài]继世之宗派,明昭穆,序长幼,规刑宗法,永传万世而不泯[mǐn],方能崇宗一本而报祖宗也。

况祖功宗德流传于后世者,耿耿不磨焉,为子孙者,其可不景行而效法乎。

自今辑谱以后,凡为宗长父兄者,必须承祖宗垂训之意,以诲其子孙,务要戒暴戾,远奢侈,勤耕稼,学诗礼,畏国法,早输课,息争讼[sòng],毋坠先人之家声,毋玷先人之名教,犹譬[]植木者,必先培植其根,其根固则其本直,而枝叶自然畅茂修达也。

为子孙者,当承祖宗之训而无违,则一孝立而万事从,一行淑[shū]而百顺聚。

由是含生负质于天地间,上可以昭当代,下足以式后昆,庶无愧于为人哉。故特著崇本论,以弁[biàn]简端,以为吾族之后裔所当佩服焉。

明正统九年,岁次甲子,季夏中澣[huàn]之吉

七世孙文金著

1513重修陆氏宗谱序

陆氏之先,其来远矣。自周宣王封少子季达于平陆,子孙遂以陆为氏。厥后支分派别,蔓衍于天下者,指不胜屈。若汉之陆贾,吴之陆逊,晋之陆云,唐之陆贽,宋之陆游,人才辈出,后先相望,虽世代不伦,皆陆氏之裔也。

若桐江陆氏乃秀夫公之孙也。卜迁以来,族大支蕃,名人迭出,但其谱自正统甲子岁1444逊庵、汝砺二公修辑以后,已七十余载于兹矣。其间世远代更,而生卒葬娶不无舛误之弊。

斐章、思宪等,复继起而重辑之,立图以序其昭穆,著行以别其长幼,亲疏有辨,远近攸[yōu]分,俾[]族之人不致相亲如涂人——其意,诚可嘉也。

今宗谱告成,问予为序,以弁诸首。余惟昔之,联宗合族者,必有宗法,后世宗法不立,家自为谱,其殆庶[shù]乎。

盖天生万物,人本乎祖一体而分,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然传之既远,族属益盛;族属愈盛,则情易涣。苟无谱以统之,将何以叙昭穆,而秩尊卑,明亲疏,以别遐迩哉?此仁人君子所以敦亲亲之义者,必于谱乘究心焉。

今斐章等独能惓惓[quán]以绍先贻后,为心详其所可知,而缺其所不可知;畧其所不可考,而叙其所可考则世之慕华阅而滥冒以诬其祖、欺乎人,而传诸后世者,又万万远矣。

虽然续之者、今日述之者、后世则后日之子若孙,当亦心其心而已。若是,则斯谱之成,可谓陆氏之钜典,而斐章修续之功,亦可与兹谱并垂不朽矣。

予故不辞[jiǎn]而为之序。

正德八年1513,岁次癸酉,菊月之吉

钦授文林郎、任泉州府同知,升肇庆府事,转升奉政大夫、进阶朝列大夫

邑人罗憓[huì]沛泽甫拜书

1621重修陆氏宗谱序

昔程子曰:宗法之立,朝廷大有所益。夫溥[]海之内,林林总总,即宗法一立,于朝廷何与?而以益归之者,岂不谓宗法立则咸知统绪,有亢宗之思,矧[shěn]天之宗,子畴[chóu]敢不戴若怙恃[hùshì],而畏若雷霆也。

予则以为谱牒不明,则世系无所稽,而少妨长、贱踰[]贵、疏间亲,恒必由之,此古之世家大族而以谱牒为兢兢,匪直以笃宗盟,亦以尊朝廷也。如桐江之陆氏,为姓最著,代有闻人,旧谱载之详矣。[]其谱,自正德间重修以后,卜世有五,历年百余载,其间生卒配息,未尽登录。今陆子世传慨然,以宗谱为念,乃会族耆瀚之与侄万仞等,起而续之。

凡世系之承,出处之自,婚娶之族,世宦之辙,世德之传,罔不悉载。纵倣[fǎng]庐陵而横傚,此谱一立,俾后之观者了如指掌。见其世系,俨然动木本水源之念;观其世德,慨然有仰止作求之思;觇[chān]其姻娅[],荡然敦体恤任睦之意;覩[]其出身历履[],凡朝廷待士之典臣子致身之谊,无不可考,而知感而矣。此一举也,其裨族属正頺tuí风,岂浅鲜哉?

谱成,征序于余。余惟古之不朽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若徒以阀[]阅籫缨[zānyīng]为夸,此之谓世禄,非所谓不朽也。子归而语族之人,其益懋[mào]而功树、而德修、而言,而国家化民成俗之道,亦有赖于斯矣。吾故乐为之序。

天启元年,岁次冬月之吉

赐进士、知南直隶徽州府歙[shè]县事

年家弟戴东旻拜撰

1691重修陆氏宗谱序

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yuán]九曜[yào],旋绕归向,犹君之尊,无不拱焉。

俯察于地,维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八表,通峰接巘[yǎn],如祖之亲,莫不宗焉。

君亲一理,忠孝无殊,为臣当鞠躬尽瘁,为子当慎终追远,而无一端可忽者也。

今陆氏子孙,忠孝之心,尊祖敬宗,修辑宗谱于世远人繁之际。但修谱无多术,亦惟溯姓源之肇始,下逮继世之英贤,接武而已。

按陆氏自季达公受封于平陆,子孙遂以国为氏,系出姬姓,郡号河南,历秦汉晋唐,显宦迭出,其散居于闽广江浙间者,不可胜计。

苐溯其来,桐之祖则始于秀夫公之孙——五三公也。秀夫公世居盐城,登景定进士,匡扶宋室,勤劳王事,累官至左丞相。

及宋亡,其子文清公避居于富春,生三子:长效忠,次效节,幼效义,复徙于桐城之上坊,此桐江陆氏之所由始也。厥后,子礼公内台都宪,文金公镇江通判,暄公入贡南监,桥公泉州司狱,凡此仕途驰驱者,或廉明而刑清民服,或公恕而暴化胜残,或公义日星而民无冤狱,或翰墨远而华国流芳此皆先世之型宗,表表可法者。所谓前有创,以肇之,后有述,以继之,非徒富贵云尔。

今陆氏重辑家乘,而问序于余。余因旧谱之未备者,为后裔景行取衷,奋发励志,积学有待,则振书香,光世业,显耀门闾,无忝尔祖,千载如一日。

康熙三十年1691桂月中澣榖旦

钦授文林郎、知广东高州府茂名县事、补任山东济宁府新城县事

眷弟王佥吉师锡甫顿首拜撰

1728重修陆氏谱序

苏老泉有云: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而贤人君子犹识其先人,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代不忘、宗族不散,则犹有谱之力也。谱其可不作乎!是故谱乘也,亦史类也所以溯本寻源,尊祖敬宗,序昭穆,联族属,明人伦,敦化理,其攸至重必也信传信疑传疑,质而不华,实而无谬,其为完谱也,可易言哉!

余自释褐以来,朝夕惴惴,凡纪录之事,尤属意焉。适陆氏修辑宗谱,陆子匡时先生与族人天锡、御天辈讬[tuō]予序首。余考陆氏史乘所载天下名宗,按其世次,系出姬姓,郡号河南,由河南而分居淮之盐城,由盐城君实公仕武林,官拜左丞相。宋末,其子粹公携居于富春山,其孙效忠公复徙于桐。今桐之陆,皆其派也,源长流远,本厚支繁,信不诬也。世有妄援冒附以为已光者,祇为识者所鄙。

是录也,先之以受姓源流者,厥初也;次之以勅[chì]诰王言,彰国恩也;继之以系图行第,别昭穆而辨长幼也。他如家范、仪、词文、赞序之悉载,则又以著功德,垂燕翼,无穷也。

庶几哉,言有征而不诬,事质实而不谬,图传相因而不背,垂教敦厚而不偷,数者,斯可言谱矣。乃为之序,以俟[]观风者采焉。

龙飞大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季春月中澣之吉

岁进士、任宁波府定海县事儒学正堂

眷弟汪锦生绣文甫顿首拜撰

1778陆氏重修谱序

谱之作,畧依史氏,有表以列世次,为传以纪生平,盖必谱系明,而后,长幼之分定,礼让之俗成,故鼻祖耳孙之谊,敦本睦族者为,兢兢焉,未尝一日忘也。

按陆氏系出周宣王封少子季达于平陆,后以为姓。汉世贾续,三国逊抗,晋室机云,唐代忠宣,贒[xián]更仆难数

苐溯其来,桐之祖则自宋季左相秀夫公之孙效忠公也。余友人表先生乃效忠公裔孙,胶庠[xiáng]推重文学,品望通邑,奉为楷模与余兄弟缟紵[gǎozhù纻]赠答垂四十年,恒钦服其淳德渊度,年近古稀,嗜学不倦,不以余为谫劣,尝衷集文艺,嘱为论定。

其家世系,既以五三公为迁桐始祖,族谱亦出明季,纂修者不知凡几。前雍正戊申岁,匡时先生因体厥考佥仪公之志,会族统修,乃搜遗补缺,用力綦勤,昭穆、次序、源流灿然,清门家乘由是益臻完善。阅今又五十年矣,今人表先生支持宗谱,会同族中贤达能事之辈,聚众续修。

因余游桐[],更为索序。窃惟世间同姓皆骨肉,及久渐忘一本。所谓数世之后,遂如涂人,良可慨也。

然则萃既散者,而为之聚;合已离者,而为之联。族谱之作,不诚甚盛事哉。矧[shěn]夫左相忠义著,闻声称至今,并文山赫奕,兹后嗣在桐江者,独伟然为衣冠名族。天道报施不爽,于斯为騐[yàn]此尤足为世道人心劝者所关更非浅也。

由先生上溯左相,不啻云礽[réng]再重,乃犹余风为泯,以诗书泽躬,孝友立范,敦宗收族,俾远近,支庶咸识,有所效法,以成蹡[qiāng]济之观,固非偶然而已也。

余重先生之请,深愧交辞不工于义又不容,已姑述崖畧聊用,弁诸简端。先生亦惟其意、略其词焉,斯可矣谨序。

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戌,仲冬月上澣之吉

赐进士出身、勅[chì敕]授文林郎、例授承德郎、候补主政、前知广东惠州府永安县事兼摄海丰县事、己卯庚辰壬午三科广东乡试俱充内帘同考官,加一级纪录三次

年家眷同学弟胡梦桧顿首拜撰

1778重修宗谱序

古者名门右族之家,其间子孙之生聚,林林总总甚繁,而能相敬相爱不视为途人者,盖其家之有谱,则世系明,昭穆序,亲疏别,远近分,虽历世久远,莫不知其祖宗之由来也。如其无之,惟同处一方、共居一隅者,或知尊卑上下之分;彼散寓于他乡、迁居于异地者,恐觌面而不相识矣,安望其亲爱乎?是以名宗巨族之家,其所重者在谱,而其所尤重者在于修辑。

当谱之作也,上溯其父祖高曾,下及其子孙曾元,罔不详载而并志之,然表扬必核其实,忠孝必录其真,节义必著其名讳、履历、生娶、卒葬、子女、仕宦,必尽述之而无遗立图以分其支派,列行以别其长幼,是谱之修,诚不容缓也。

我族宗谱,自元明迄今,屡经续辑,但记其已往,未详其将来。苐自雍正戊申岁续修以后,越今五十余年矣。爰[yuán]是合族商议,派歛[liǎn]丁银,延师刊梓世系行第,源源委委,纂辑详明,因其旧而增其新,详其信而阙其疑,使千百世之下晓知一本之所自出,而无失尊尊亲亲之义焉耳。是为序。

乾隆四十三年冬月榖旦

裔孙国鑅[héng]谨识

1778重修谱序

尝闻三十年为一世,故谱牒之修亦以三十为度。

谱也者,所以序昭穆、别尊卑、叙彝伦而敦亲睦也。是以公侯卿相莫不各有谱牒,以志源流纪统绪。

谱之由来尚矣,其为功于光前裕后者,不赖有此哉。

予族支派源流载诸旧牒,固详且悉,今亦不必为之多赘忆。其谱自雍正戊申岁,业师匡时公体厥考佥仪公之志,主修纂集,于今又五十余年,较之三十年之度,为更赊矣。

若不急为辑续,势必至少凌长、小加大、贱妨贵、疏间亲,恒必由之。其初一本所出,后乃视如涂人矣。此正仁人孝子所宜同心协力其成其事者也。

况余年近八旬,心思乱惑,监局检点之事固不堪任,然主修之职,实不容辞。爰会族房各长与贤达有志之士,聚众商议,决意重修。

韫菴汪子学问优长,兼精谱书,更识大方款式,延作西宾,以掌其事;复选贤能鼎文、景陶,以为校阅;又选干事数人,以为董率;俾家乘焕然一新,是真合族之光彩也。

候补主政汝调胡老先生光临寒舍,蓬荜增辉,且时以书札往来,知其不惜珠玉,因请总序以冠牒首,不特增光一时,实且垂休百世。

爰设局于上俞祠堂,择于上冬十一月初五之吉,汇众祭祖开工,而告成于今岁之仲冬。此谱之成也,诚前人之覆佑,而子孙之庆幸也。是为序。

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戌,仲冬月上澣之吉

十六世孙泰珮讳士伟沐手谨识

1816河南陆氏重修宗谱序

尝思人必有敬宗收族之心,而后敦睦之道明;敦睦之道明,而后仁让之风,谱其重矣乎。

苏氏族谱引曰: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而不使终于如途人者,则惟谱有以联之也。盖一本之亲,族大丁繁,迁徙不一,惟有谱则里居悉而称谓明,道途相遇,无不可晓然曰:此某支也,此某派也,此伯叔也,此兄弟也。尊卑远迩,咸井然有条而不紊矣。

且谱中前征具在,世德备陈,心仪口诵,其足使敦名教而崇实行者俱,于是乎有赖焉。是谱之有关于世道人心者,深也。

邑之坊郭上隅陆氏,为吾桐望族。嘉庆丙子四月间,陆本诚兄以修谱事来告予曰:寒族宗谱自乾隆戊戌年到今,未获修辑,将届四十年所矣。若再淹滞,几何不使一本之亲沦于途人乎?缘与同志逢清告知族长,幸有同心,备辞告祖,延师裒[póu]辑。今将蒇事,欲得余言弁诸简端。

余因即其所示旧谱阅之。陆氏大略前序已备言之矣,而于汉唐间人才杰出,又大书特书不一书。余复何赘焉。至按其系图,考其行传,则以宋丞相陆秀夫为第一世祖,知非牵连附会夸耀于一时,遥遥[zhòu]比也。

公子粹公始居于富春山,粹公子效忠娶桐南杨氏,遂家焉。效忠公子寿之,复徙于坊郭上隅陆家厂,源流凿凿,信有征也。嗣后或迁于邑之南,或迁于邑之北,或名登于天府,或望重于儒林,硕德贤媛,指不胜屈。则数百年来,食报于子孙者,复何如乎。而吾窃念皇天无亲,惟德是与。凡为盐城之裔者,阅是谱,而益懋乃修裕乃德,承承继继,士敦名节,纯乎盛世休风,农矜力田,允矣。

清时化将贤哲挺生,必有光大其门闾[],为阖邑冠冕者,岂仅一族之荣也。

本诚兄者,自予应童子试时即与论交,其性行笃实;所佩服逢清,又属誉髦[máo]英俊具,有声[hóng];相率宗族玉成斯事,可谓急先务者矣。

余虽不敏,其敢以不文辞乎。谨为之序。

龙飞嘉庆二十一年岁在柔兆困敦余月上浣之吉

诰授儒林郎、由廪[lǐn]贡生候选直州知州

同学弟王岳灵顿首拜撰

1816重修宗谱序

陶唐十二州之雍熙,基先敦睦;

成周八百载之平治,道在尊亲。

后之人,法古圣之心,爰联其族属,订以谱牒,上绍宗祖,下垂子孙。谱之所系,愿不重哉。

余陆氏系出平原陆乡周宣王少子之故封也。后因以为氏,历汉唐诸代,如贾逊以仕宦称,机云以文章,龟蒙之诗才不亚元白,象山之道学足配朱程。自此以外,凡名臣显宦、逸士文人卓越寻常者,亦复不少。

苐遡其来,桐之祖则自宋末左相秀夫公之孙效忠公也。

其宗谱自元迄明,屡经纂辑者,姑不具论。国朝雍正戊申岁,伯祖匡时公体伯曾祖佥[qiān]仪公之志,以修之。乾隆戊戌岁,族祖人表公复修之。自戊戌至今又近四十年,若再迟延,将见伯叔兄弟称谓不明,一本之亲,途人目之矣。

今春新正,各派尊长与堂叔本诚均有志重修。因向余商议。余曰:斯美举也,素有志焉,愿助青蚨二十两以成胜事。

随即选择能人,派歛丁银,设局开工,延师付梓。其所以明世系、序昭穆、辨尊卑、别远近,与一切宗祖之贻,谋子孙之法守,无不志载详明、了如指掌焉。是知谱之所系固甚重,有志者续而修之为尤重。

幸族内贤能辈同心协力,悉以谱牒为要任,不数月事已告竣。后之览者,苟能遡本穷源而爱亲敬长,则有光于前者,未尝不裕于后也。

余因即修辑之素心,略赘数语,以弁诸简端云。

龙飞嘉庆二十一年岁在柔兆困敦大荒落榖旦

裔孙邑庠生逢清运泰甫谨书

1816续修宗谱序

窃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五行而发育万物。人,亦物也,而所以与物异者,三纲五常也。

夫三纲五常之欲,全大抵不离乎修谱者近是。盖谱也者,当族大人稠之会,少长咸集,觌面而莫辨亲疏之等,激于义而作焉者也。

愿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勿传;凡厥后裔可不志前人之所志,而为之继述也乎。如我陆氏之谱,前贤修餙[shì饰]已非一次,璀璀璨璨,原属无瑕,但自乾隆戊戌岁,先考人表公纂辑至今,近四十年,不无蠹蚀之嗟,况夫生卒婚葬未经登谱者,更复不少。

余因立志重修,而工程浩大,不敢独擅。幸族姪逢清竟有同心,且慷慨乐捐,玉成美举,遂欣然禀请各派尊长,命设局于我族龙池派之祠内。另择贤能数人,派歛丁银,延师刊梓,谨择于新正廿六辛丑榖旦,祭祖开工。凡传赞系图,不易前人制度;次序行第,仍遵先世规模;即或稍有删改,无非就简除繁,期归无獘[ 斃],实非得已之为。

是役也,余敢矜有功哉?惟赖诸尊长鼎言交赞之力居多。今幸谱牒告竣,余细加披览,兼总条贯,灿然一新。倘嗣后文人迭起,阅是谱,而兴起夫敦宗睦族之情,敬长爱亲之雅行,见风清俗美,寝炽寝昌,正方兴而未有艾。余固喜而不寐,亦合族之欣幸也夫。

是为序。

龙飞嘉庆岁在丙子季春之吉

十七世孙民诚庠讳本诚元信甫谨识

1845桐江陆氏重修宗谱序

尝考小史掌邦国之志,系世之奠,惟先大传,联宗姓之亲,合族属之情,故谱牒之学,此其权风俗之书,聿关教化。

然上治下治旁治,礼主于甄综尊亲;东眷西眷中眷,法严乎厘剔支庶。

故司马出于休父,而秦错系其本宗;班氏衍自子文,而楼烦溯为原派。祖父行义,子长或略而不书;祧[tiāo][]名称,孟坚亦阙而弗贯。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盖其慎也。

自后人不习史法,而末俗竞侈门功。孤竹空桑,沿缘上古;张星柳宿,附会天文。

黄犊标韦氏之宗,乌衣数谢家之巷,冠冕皂隶混为一区,寒[jùn]膏粱不分九等。究之,告身分与,狄棐[fěi]非仁杰文孙婚阀自高,王锷岂太原从子。此谓:自诬其祖,焉在能亢其宗

将欲观谱,生孝悌之心;忆昔,复乡邻之美。其可得哉?其可得哉。

余承简命,秉铎桐江,日与桐士接,每[]其姓氏族居,以稽古征今。若陆氏者,乃虞舜之后,为周室之裔,宣王封少子季达于平陆乡,后即以陆为姓。试为溯流寻源,由一人而支分派别,子孙以陆为氏者,即如:

周之陆通,汉之子春;

鲁望称清于盛唐,幼节出奇于三国;

前东汉智初公,都亭之赈济,恩被万民;后西晋修静公,庐山之清梦,不染一尘。

其间鸿名伟迹,由周迁汉,自汉而唐而宋,焕史册而炳日星者,夫固指不胜屈也。然或迁于闽与广,或盛于江与浙,流移南北,派徙不一。延及宋理宗朝,讳秀夫字君实者,登景定进士,官至左相,忠勤王事,力扶宋室。

其子文清公,避隐于富春山之源。

文清公之子效忠公,娶桐南杨氏。左恋孝里之流泉,右瞻桐峰之拱秀,胥宇攸宜,遂家于桐之坊郭。爰启瓜绵,垂葛藟[lěi]焉。

至有元,而子礼公登天历进士,官内台都宪,以及镇江通判之文金公,泉州司狱之继荣公,均属荣宗耀祖之杰士也。

其间,士食旧德,传经究胜于遗金;农服先畴,肯播各勤乎终亩。合二十余世为一族,无桐南桐北之分;踰五百多年犹一家,有相保相受之乐。

昭兹来许,洵祖武之克绳;迪惟前光,引本支而勿替。自是远系椒[jiāo]衍,硕大无朋,景气日升,光华有烂。余知其薰蒸,夫国朝“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之圣训者,为已至矣。

兹者逢清与族长民芹等重辑宗谱事已告竣。请序于予,予允其请,乃为之序云。

龙飞道光廿五年乙巳吉旦

桐庐县学教谕会稽愚弟屠杏梁拜撰

1845河南陆氏续修宗谱序

昔者圣人胙[zuò]土以立国,赐姓以立宗,世代绵远,犹可得而知之。

秦人变古,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宗支既分,而流派遂有不可稽者焉。

汉司马迁采氏本世系而作帝纪,采周谱国语而作世家。自是天下始知姓氏所自出。第魏晋兴衰,齐民迁徙四方之混淆,甚矣。

唐太宗驱群雄定天下,恶故家,恃其门第,轻其爵禄,乃命高士廉约史传,辨贤否,先宗族,后外戚,左膏粱,右寒畯,而为氏族志。

高宗纳许李之言,改为姓氏录。当时耻者号曰:勋格厥后有衣冠谱姓氏元和新纂,原委颇明,而世次终莫定焉。

赵宋聿兴,士大夫笃嗜古学。欧阳永叔,苏氏,各为族谱。欧谱则法史之年表,所以昭其序也。苏谱则法礼之宗图,所以联其系也。后人遂缘此而彚集宗谱,上以承高曾千百年之统绪,下以衍子孙亿万世之流传。谱之所系,愿不重哉?

我陆氏系出周宣,姓始平原,世居盐城,郡号河南。自宋左相秀夫公子文清公择居富春山之源。文清公子效忠公复徙桐之坊郭上隅。由元而明以至今,历世二十余,经年五百,其或迁于江之南,或徙于邑之北,虽远近异势,疏密殊形,犹水有本源、木有分枝,而要其宗派则一者,不重赖乎有谱哉。

不重赖乎有谱,而续而修之者,累有其人哉。

予考是谱,内台都宪子礼公,肇修于元至正己亥之秋;1359

镇江通判文金公,再修于明正统甲子之春;1444

继之者正德癸酉之菊月,斐章公又修之;1513

天启辛酉之冬月,世传公修之;1621

至国朝康熙辛亥年、1691

雍正戊申岁、1728

乾隆戊戌之仲冬、1778

嘉庆丙子之孟夏,1816

续而修之者业经代不乏人。予于丙子岁亦既乐捐钱银与族叔本诚公汇众重辑,俾合族家乘灿然一新矣。

乃日月易逝,倏忽之间又已三十年。予法古三十年为一世之语,爰与族耆民芹叔联合各派尊长贤能,汇议重葺。1845

于是纠联丁银,延师付梓。诚以世垂鼎鼎,户各丁添;派衍绳绳,系当赓续。别以昭穆,效士廉推叙之文;辨以亲疏,仿明允族属之引。兄兄弟弟,使其无至于忽忘焉。尊尊亲亲,此其不得而变革者。行谊足纪,传志以发其光;节孝可嘉,文章以实其录。又所以彰阐幽潜,崇厉烝庶,诚盛举也。

抑且上述灵源仰承血脉,不覼[luó]缕以远骛,不骪[wěi]靡以旁联,详其自出而非繁,关其所疑而非略,则谱例[zhǔn 准]之史法无失义陈数之嫌世望不附高门,有考典志经之意焉。自是为一家以姓当念乃祖乃宗,甯[níng ]厚无薄,甯亲勿疏喜则相庆,以结其绸缪;戚则相怜,以通其缓急立家庙以荐[zhēng],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瞻贫之尤当修族谱以联疏远行见一族之中,秩然蔼然敦孝悌而重人伦,笃宗族而昭雍睦,则必有司表为仁里君子称为义门,南北推为望族。

支百世沾被圣世万年,有道之泽[zuǎn]戎祖考奕祀垂裕之谟胥于是谱允之矣。

大清道光廿五年岁次乙巳季冬之吉

十八世孙逢清沐手谨识

1873重修河南陆氏宗谱序

余承简命秉铎桐江,日与士民相接,其所以诲迪谆谆者,恒以忠孝为首务。

盖君亲其尊,忠孝无殊途焉,故忠则荐贤任能,孝宜敬宗收族,一而二、二而一也。

今陆氏贤裔学文圣聪,以仁术行世,而秉性孝悌,有隐君子风;以族长安榖,命主修宗谱,踵门请序于余。

因阅其旧牒,自季达受封于平原陆乡,遂以国为氏。厥后贤哲挺生,陆续陆贽以忠孝闻,陆机陆云以文章著,龟蒙诗才,象山道学,历秦汉晋唐彪炳史册者屈指难数。

然世远年湮[yān],支分派别不多赘,惟宋季左丞相君实公,世居盐城,仕于武林,忠心扶主,殉难海滨。其子文清公避隐于富春山之麓。文清公之子效忠公,婚于桐,遂迁徙此。

但谱以传信,故君实公以上疑信相参者,不扳援,不强附;效忠公以下,分亲疏,序昭穆,上治下治旁治之法,因流溯源,由支达本,悉皆详备。卓哉煌煌,洵[xún 实在]陆氏之信谱矣。夫是为序。

大清同十二年,岁在昭阳阏逢作噩壮月榖旦

勅授文林郎、庚子恩科经魁、截取知县、前秀水石门青田教谕、桐庐学训导宋斤时樵氏顿首拜撰

1906重修陆氏宗谱序

家之谱,犹国之史也。

史以征信,谱以实传。

然中天之世,赐姓立宗,无所谓谱也者,而一人受姓,历世久远,脉络无不可寻。

降逮叔季,支派杂而宗法废,谱牒之昉[fǎng 起始],此其权舆[起始]故由汉而唐而宋而元明以迄国朝,代有著作。史迁采周谱国语而序世家,高士廉约史传而为氏族志,许敬宗区豪畯而作姓氏录,他如:姓源著于张曲江,姓纂辑于林宝,姓解传于邵思,姓氏证辨出于邓名。洎太原家传、华阳家乘、范阳家志,原委颇明,类能详其所自出,要世系终莫定焉。惟欧苏二文忠公,为天下后世起其例,一法史之年表,人纬而世经,一仿礼之宗图,先亲而后戚,原原本本,洵当代之钜制,宜后人所[jīn]也。

浮世竞尚铺张,非强合北社,即远绍南丰,假先朝之名宦,以夸示后来者,比比皆是。此又非作者之本㫖[zhǐ ]矣。

今陆氏重辑宗谱,邀余监修并征序于余。余愧咕哔[],何当大雅。第不以余为不才,已见一斑。因阅其旧牒,自周宣封少子季达于平陆,以国为氏,厥后贤达鹊起蝉联,代不乏人。其迁桐之祖,则宋季左相秀夫公之孙效忠公始夫肇迹。秀夫断为鼻祖。秀夫公以上,疑信参半,并不凿空冒附。秀夫公以下,信传信,疑传疑,兼欧苏两法以世次行第为经,兄弟长幼为纬,大书名讳为纲,小书其详为目,序昭穆,别亲疏,继继承承,有条不紊。令百世之下阅是谱者,油然而顿起孝敬之心,谓非先达诸公善为绍述,有以致之哉。

以视世俗效崇韬之拜汾阳而取哂[shěn]于高明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矣。故曰:家谱国史,吾于是始信。爰不揣鄙陋,率[hóng]一言,而为之序。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夏月榖旦

例授文林郎、候选训导

同邑廪膳生凤楼甫龚树标拜撰

1946陆氏续修宗谱序

谱者所以明世系,序长幼,别亲疏也。而于列祖列宗之善言德行,必详加记载,兢兢焉,未恐或忘者。盖所以光前而裕后也。我国素重宗族,甚至有谓只知有宗族、不知有国族者,不知国族为宗族所组成,健全宗族即所以坚强国族。

今吾桐陆氏于抗战胜利周年,元气未复之秋,即慨然以续修宗谱为当前之急者,殆含有健全宗族以坚强国族之双重意义欤。

观乎陆氏迁桐始祖为宋季左相秀夫公之孙效忠公,可以知之矣。夫秀夫公为我国民族英雄,当宋季受异族侵略,奋勇抗敌,以身殉国,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余风遗德必有存者。其后世子孙对国家民族之观念,自必得天独厚,与一般宗族之不知有国族者,未可同日而语。则其所以继往而开来者,将以此自励,亦其宜也。

然则陆氏之纂辑宗谱,岂特明世系、序长幼、别亲疏而已乎?

余承陆氏邀为监修并嘱为之序,爰将陆氏祖先对国家民族之特殊贡献与此次续修宗谱之重大意义,表而出之,甚望陆氏族人发扬而光大之也。

方今政体革新,谱例宗规似宜随时代而改进。兹仍其旧者,所以留前人之遗迹,志不忘焉。

至谱牒之涵义与陆氏之派系源流,历次续修谱序言之甚详,无待赘焉。是为序。

大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中秋节榖旦

国民政府行政院铨叙部铨叙荐任三级桐庐县县党部监察委员兼县参议会秘书郑绂谨撰

1946续修宗谱序二

粤稽我陆氏史乘,自周室以迁,蕃衍昌盛,布满华夏,历来显宦闻人烈士节妇代不乏人。间有功臣伟绩昭著史册而炳若日星者,指不胜屈矣。

若汉之贾绩,三国逊抗,晋之机云,唐之陆贽,宋之陆游,清之润庠,以及近世协助国父革命第一次殉难烈士皓东等,皆为我国先后英俊人物也。

然援先朝名人志士以夸耀之,不足以引为光荣。虽云源出一流,而历世既远,族大支蕃,亲疏难辨,遥遥华胄,月露风云,有所不取焉。

溯我桐江陆氏一脉,始于南宋,其时高宗南渡即位临安(今之杭州),名人硕士率妻子内迁者甚多。

我始祖讳秀夫公之先人亦挈[qiè]家眷由淮之盐城避居于杭州武林。理宗朝,秀夫公出登宝祐四年丙辰科进士,累官至左丞相。宋亡,公抱帝昺投海尽忠。公嗣子文清公怀恨不仕异族,隐居于富春之原,遂家焉。

故文清公为迁桐之始祖也,生三子,长效忠公即先祖也。贻传明世,子礼、文金诸公出任显宦大官,勤政恤民,清正廉洁,名闻天下,朝野敬仰。

迨夫清季,我国科学落后,政治腐败,外交失策,致起异类觊觎神器之心,突于丁丑岁之七七,东邻日寇在冀省北平之卢沟桥地方,遂启衅大举侵攻华北各地。首遭蹂躏,烽烟遍及全国,飞机滥炸,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人民流离颠沛。爱国志士在蒋总裁领导之下,群起而赴国难,如我桐陆氏宗人直接荷枪出入于枪林弹雨中者,动以百计;间接力助抗战者,更有多人。

至三十四年夏,纳粹党战败,日皇无条件投降,我国终获最后胜利,以雪数百年奇耻大辱,位列四强,同庆升平。

爰是念及我族宗谱自清光绪丙午岁修辑一来,计逾四十余年,例有修辑之必要。若不兴修,族繁人稠,少长相遇,觌面莫识,世间亲诸事有不堪闻问矣。

有鉴于斯,故特发起召集本族尊长商讨,经数次会议,以学诗、学修、圣葆、圣楙、道濂、家顺诸公及为筹备员,并以职负主修责,卜于本年季夏吉日开局举行修事。但愧不能文,爰遵孔圣辞达而已之㫖,略陈数语,以彰祖上之世系,光明堂堂,功德巍巍而不泯也。

嗣后子孙绳绳振振,相继勿替,爱亲敬长之心油然而生,有不胜欣祷焉。是为序。

大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岁次丙戌中秋节榖旦

二十三世裔孙邦仕谨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谱知识简介[历史文化]
余氏各代修谱之序汇总
编修家谱的基本格式有哪些?
编修家谱必读:论始迁祖 【转载】
南宋宰相陈康伯公后裔江苏滨响分支陈氏族谱
❤赣南吉叶氏宗谱-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