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原理与原则

学习

本词条由倘佯创建,共有19位协作者编辑了16次。最新协作者:一心两翼李三元 余日 gdedu114纯·良

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学习是一种既古老而又永恒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研究角度,也形成各种不同的学习观。

纠错 编辑摘要

学习 - 基本概况

学习是人类(个体或团队,组织)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变化的行为方式。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学习不仅仅是指课本知识即文化的学习,还有乐器美术书法等技能的学习,更是生活技能的学习,为人处世的学习,对社会和生活的学习。对生活品质、学习品质、个性因素影响最大并起决定性和关键性的因素是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其次才是环境因素。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化。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是学习者反复练习而形成经验的结果。[1]

学习 - 学习论点

学习

(1)素普(Thorpe,1963): 
学习是通过由经验产生的个体行为的适应性变化而表现出来的过程。
(2) 金布尔(Kimble,1961):
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有关行为潜能的持久性变化。
(3) 加涅(Gagne,1965):
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而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4) 威特罗克(Eittrock,1977):
学习是描述那种与经验变化过程有关的一种术语。它是在理解、态度、知识、信息、能力以及经验技能方面学到相对恒定变化的一种过程。
(5) 温非尔德(Wingfield1979):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或知识的较持久的变化。
(6) 鲍尔和希尔加德(Bower,Hilgard,1981):
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种规定情境小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7) 潘菽(1980):
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8) 张春兴(1994):
学习是因经验而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势产生改变且维持良久的历程。
(9) 陈崎(1997):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0) 皮连生(1997):
学习是机体通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能力或倾向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学习是人和动物依赖于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2]

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行为准则等的学习。学习不仅指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也包括个体自出生就存在的一直持续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3]

学习

综合以上定义,定义中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对象学习的对象是人。
第二,性质学习不仅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而且是个体化,社会性的活动,这正是人的学习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
第三,内容学习的内容是获取知识经验,掌握客观规律来指导自身发展。
第四,目的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个体身心获得发展,不断实现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这不仅是人类学习活动最本质的特征,而且是人类创造力的最根本的源泉。
一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从狭义上说,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以掌握前人经验和行为规范为主;在学习情景上以师生交往为主;在学习形式上是通过课堂教学,以语言为载体,通过他人传递,间接获取知识经验;在发展目标上,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过程,是个体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4] 

学习 - 学派观点

学习

教育学领域中,一般认为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它把学习当作一种社会活动来考察的。而心理学领域内大家比较赞成的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它着重考察的是学习的心理机制。

行为主义认为: 1. 动物的学习就是在刺激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2.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强化与反应之间的习惯性联结。 3. 斯金纳派新行为主义认为--塑造有机体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4. 学习就是条件作用,学习就是行为,至于思维也是一种能够被分解和编制成详细行为目录的行为。它主要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格式塔学派认为: 学习的实质和目的不在于强化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在于形成和发展"格式塔"(即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结构、完形)。 格式塔强调的则是形成和发展“格式塔”。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 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 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是价值与潜能的实现。[5]  

学习 - 分类

学习

视觉型 视觉型的人学习时,比较容易接受视觉信息。会把要学习的东西在脑海中组成图像和片断,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高。
1.希望老师多写板书,喜欢做课堂笔记。
2.复习时喜欢用纸和笔复习,一遍遍抄写、反复默写。
3.希望在安静的场合下学习,独自学习效果更好。
4.喜欢和动作型的人交往。
4.听课时喜欢坐前排。讲话很快,眼睛在看,头脑转的很快。
5.用图片、投影、软件等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喜欢记忆信息视觉化。
6.学生在学习中70-80%来自于视觉性记忆,但分为形状记忆型和颜色记忆型两种。
7.学生在8岁前听觉记忆比较好,9岁开始视觉记忆增强。
8.视觉型学习的学生比较喜欢理科。喜欢从事画家,设计师、工厂技术员等工作。
9.视觉型的学生,可以多采用看电影电视、幻灯、计算机、展览会等视觉呈现方式进行辅助学习。他们还应当多锻炼实践能力。
10.视觉型的人,生活比较有条理、整洁、讲究衣着。爱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喜欢自己看,而不喜欢听别人介绍。
11.送礼品时,最好是送一本书。还要了解一下是喜欢看书,还是喜欢看录像。 
听觉型 听觉型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知识经过老师讲解后,他们就容易理解、记住,其学习效率也比较高。
1.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课,但不爱做笔记。爱把刚学习到的东西,复述一遍。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多讲解,以帮助学习。老师应多进行讨论式教学辅导。
2.记忆东西喜欢反复读,大声读出声音。
3.愿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式学习,倾听别人讲来学习。
4.复习时喜欢用录音机录下重点内容反复听,
5.说话慢,读书时爱跳跃式进行,对字词的理解快。
6.音乐感强。
7.用阅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对话讨论、辩论、讲故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活动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也应当多锻炼实践能力。
8.听觉型学习的学生比较喜欢文科。
9.听觉型的人,喜欢交谈,听音乐。爱说:“我听懂了你说话的意思。”
10.送礼品时,可送一录音机,在录音带上录下你的祝福。 
动作型(运动型) 动作型的不善于从书本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要借助实际操作进行,这样学习的效率自然就差一些。会运用身体的移动和活动,来练习和理解。
1.通过动作来记忆事物的类型。这类人心灵手巧,做各种体育运动或技巧能马上记住。
2.动作型的特点是通过整个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来记忆的,而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如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
3.对这类学生,可以让他多动手,多进行实验和制作,从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要让他们逐步习惯于从书本中吸收知识。
4.见面喜欢主动打招呼,你问他你好不好?他的回答是我感觉还可以。
5.送礼品时,可送一台便携式收录机,边运动边复习学到的东西。
缄默——综合型
1.课堂上学习喜欢经常改变姿势,常不能有正确坐姿。
2.喜欢在有音乐背景下学习。
3.学习时一般只能坚持15-20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休息3-5分钟后再学习。
4.记忆时喜欢闭眼睛,在头脑中再现学习的内容。有时喜欢边走边记。
5.学习喜欢安静,喜欢自己单独在一处学习,喜欢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方法。[6] 

学习 - 学习计划

学习

首先,要培养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取得成绩后区分建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到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有了学习动力。同时也要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这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其次,对基础知识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由基础知识构成,学好与否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影响,而且,无论离考试题如何变化,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变而来的,学好了基础知识,就不会产生解题困难,实际上能力也就提高了。

最后,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和与同学讨论共同提高的习惯。因为学习首先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因而自学能力非常重要,通常自学的知识轻易应用和识忆,自然就属于较牢固的知识,之后,消化过程中有难理解的部分,一定要请教同学或老师,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我得的知识也会记忆得较深刻。

总之,要在学习这项"苦差事"上取得成绩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个人主观的努力,两者能一不可,在现在情况中,大家的智商差不多,更需要刻苦努力,才能结业不负果。当然,旁逸结合也是不可缺少的。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已是人们不断满足自身需要、充实原有知识结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法宝。
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在今天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需要。它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直接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学生如果不能清醒的意识到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关系,就不能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那么也就谈不上是一种真正地自主学习。 
其次,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相信只要我们能充分意识到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自主学习的精神实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 - 学习和记忆

学习记忆

(一)人类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外界环境中经常有大量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从而进入大脑。据估计只有1%的信息能较长期地被贮存起来,而大部分却被遗忘了。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作用于大脑,并且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大脑对信息的贮存可分为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两个阶段。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贮存是不牢固的。例如,刚刚看过一个电话号码,很快就会忘记,只有通过反复运用,才能转入牢固的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可进一步分成四个连续的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感觉性记忆是指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感觉区内贮存的阶段,贮存的时间不超过1秒钟。若经过处理,把那些不连续的、先后进入的信息整合成新的连续的印象,则由感觉性记忆转入第一级记忆。信号在第一级记忆中贮存的时间也只有几秒钟。如果进一步反复学习运用,信息便在第一级记忆中循环,延长第一级记忆的时间,这样便可转入第二级记忆,记忆持续时间可达几分钟到几年。有些记忆的痕迹,如自己的名字和每天都在进行的操作手艺等,通过长年累月的运用,是不容易忘记的,这类记忆属于第三级记忆。
(二)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在神经生理方面,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是感觉性记忆的基础。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形成许多环路联系,可能是第一级记忆的基础。前文已提到,海马环路与记忆密切相关。
在神经生化方面,较长时的记忆可能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在金鱼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如果用嘌呤霉素抑制脑内蛋白质的合成,则动物不能建立条件反射,学习记忆能力发生明显障碍。
在神经解剖方面,永久性的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实验中观察到,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大鼠,其大脑皮层较厚,而生活在简单环境中的大鼠,则大脑皮层较薄。这说明学习记忆活动多的大鼠,其大脑皮层发达,突触联系也多。
(三)影响学习和记忆的神经递质
中枢的胆碱能递质系统与学习记忆有关。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以及大脑皮层内部均有乙酰胆碱递质,它对大脑皮层起兴奋作用,为学习与记忆提供基础性活动背景。海马环路中也有丰富的乙酰胆碱递质,它的活动可促进第一级记忆的保持,并促使第一级记忆转入第二级记忆。实验观察到,正常青年受试者长期服用阿托品后,可引起记忆减退;动物中也观察到,注射抗胆碱药东莨菪碱也可使学习记忆减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断了海马环路的功能,影响了由第一级记忆向第二级记忆转移的过程。老年人的健忘症可能是由于中枢胆碱能递质系统的功能减退而造成的;给予胆碱药可使老年人的记忆功能改善。但是,应用胆碱药过量,反而使记忆力减退,因此用药必须慎重。
此外,垂体后叶的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也与学习记忆有关。动物训练后,将升压素注入海马齿状回,可增强记忆。临床研究发现,老年人血液中垂体后叶素含量减少,用升压素喷鼻可使记忆效率提高;用升压素治疗遗忘症,能收到一定效果。

学习 -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就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信息——保留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观偏好方式。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风格就是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一个人常用的处理资讯的方式,也就是一个人在记忆思考、解决问题时惯用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谈到学习风格的时候,其实是在谈论某一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这个人偏好的学习方式。
在重视终生学习的今天,父母除了需要知道孩子要学些什么才重要外,也要明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假如家长能配合子女的学习风格,便能令他们的学习效益发挥得最好。不同的学习风格并无高低、对错、好坏之分,也不涉及能力问题,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惯用方式而已。
由于先天基因遗传原因造成脑部细胞分布于新皮质(额叶、枕叶、顶叶、颞叶)产生不同高低比例而形成学习方式的优先次序,例如:一般人脑细胞平均分布于颞叶(主控大脑的听觉系统)为21%,若您在此叶的分布比例较高(例如为25%)而相对降低枕叶(主控视觉系统)的分布比例(一般为17%),您自然而然就会习以为常,以听觉偏好来吸收信息,而视觉学习变成非第一选择,亦即先天遗传形成孩子为听觉型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会跟随人一辈子,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就像他智力的指纹,是独一无二而且永恒的。根据对小学生多年来众多个案的归纳统计,孩子手指的纹型,会形成孩子先天遗传的特殊风格,从手指纹型可初步判断:斗型纹多的孩子偏向于认知型的学习偏好,簸萁型纹多的孩子偏向于社会型的学习偏好。[7]

学习 -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策略”一字源于希腊语,意为“将才”,指行为或行动计划,以及为解决某问题或达到某目标而有意识作出的一套活动(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P.835)。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李维等:心理学百科全书,P.382);指“学生在形成概念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认知过程及其不同组合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的 技术和方法”(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P.311)。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积极进行的认知操作。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成果的优劣不仅依赖于教师的传授,更取决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过程,亦即学习者主动地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对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加工和对学习者自身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学习计划,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学习策略不仅仅是一些学习方法的简单组合,学习策略还涉及到如何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对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进行运用和调控。
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层次之别。学习策略既可能是外显的程序步骤,也可能是内隐的思维方式。同是复述策略,有可能是简单地按次序复述,也可能是选择陌生的或重点内容复述。学习策略涉及到一系列具体的学习技能,涵括了学习者能否依据一定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的发展意识和灵活地采用一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学习策略的制定涉及到一系列的因素,因此,一种学习策略总是具体的、特定的、条件性的,会因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的不同而发挥不同的作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因事、因情境和因人而定。 [8] 

学习 - 分类层次理论

加涅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R.M.Gagne)根据人类学习的复杂程度将学习由简到繁划分为八个层次:
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作出一般性或弥散性反应。

⑵刺激—反应学习。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其典型例证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⑶.连锁学习。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结。它是各种技能学习的基础,其动作的熟练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例如,体育运动中的三级跳,从助跑、踏板、起跳到落地,就是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动作的联结和连锁化。
⑷.言语联想学习。指形成一系列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其实质是不过是言语领域的连锁学习。
⑸辨别学习。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作出相应的不同反应。它包括简单的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作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作出正确的的反应。
⑹概念学习。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加以反应。如,将鸟、狗与花、草等刺激进行区别,并将鸟、狗用“动物”加以概括,这就是概念学习。
⑺.规则学习。规则学习亦称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
⑻.解决问题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也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就是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霍兹兰学习层次分类

霍兹兰依据学习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四类: 
 ⑴反应性学习。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和敏感化。 
 ⑵联结性学习。是条件反射的学习,主要有三种:一是抑制性条件作用,即不重复被惩罚的动作的学习;二是经典条件作用;三是操作性条件作用。 
 ⑶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即S—S)学习、定型作用(对复合刺激反应,而不对其中的个别刺激反应)与推断学习(客体永久性观念的运用)。 
 ⑷象征性学习。象征性学习是一种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所特有,包括符号学习、语义学习与逻辑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了大数据就能做到“因材施教”吗?告诉您学生行为背后的含义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
新课改100问——教学篇1
教育心理学考研大纲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三)
到底什么是“体验式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