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中的华人学者(三)

鲍哲南,1970年出生于中国南京,化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1987年考取南京大学化学系;1995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后进入贝尔实验室任职;2004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任教;2015年被选为《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2016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鲍哲南一直致力于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能源、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和分子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学等。

蒋业明,中国台湾人,美国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系教授,研究出用铝、铌、锆等三种金属做正极的超级锂电池。

马晓龙,材料学家,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工程学院大分子科学与工程中心和牙医学院(Richard H. Kingery Endowed)终身正教授。

马晓龙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生物医学材料及组织工程,其研究领域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药物缓释,仿生、自组装及纳米材料,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等。是国际上最早开展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在国际组织工程生物医用材料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梁锦荣教授,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做了20年生物材料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梁教授于2006年转到杜克大学开始做纳米结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2014年9月,其加入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进一步开展纳米颗粒介导的非病毒转染的免疫治疗研究,同时把多种纳米材料用于可再生医学,特别是探索细胞与表面拓扑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开展细胞直接重编程的应用。

梁教授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被引超过28,000次),拥有50多项发明专利。同时,他获得了诸多奖励和荣誉,目前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际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Biomaterials的主编。

孟祥敏,研究员,1987年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现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电镜实验室。1987.9-2001.7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像开放研究实验室工作,从事材料的显微结构表征;先后参加了包括973项目在内的五项国家基金的研究工作。1998.9-1999.3作为日本科技厅(STA)研究员工作在日本科技厅金属材料研究所(NRIM)。1996.12-1997.5和2001.7-2003.7在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和表面研究中心从事金刚石薄膜和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显微结构与性能的研究;2003年8月作为引进人才被聘到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5年被破格提拔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低维纳米材料制备,材料结构分析,性能研究。

资料来源:西安交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百度百科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杨健加盟西湖大学
2017年高考结束,中国这80所大学有3D打印相关专业,填报志愿可参考
脑机交互国际会议明天开幕!超强嘉宾阵容,最新大会议程
乐以伦教授:医用高分子材料专业奠基人
重磅!大连理工校友当选联合国科学院首批院士!
利在天下必谋之,一位美籍华人科学家的传奇,文末有惊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