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钩沉|奉天街:那些和“奉天”有关的往事


奉天街

那些和“奉天”有关的往事



       和沈阳这个城市有关的街巷我们曾经介绍过盛京路、沈阳路,其实沈阳还有一条和城市有关的大街——奉天街。它以沈阳曾经的地名命名,在各条古老街巷中显得十分特别,其名字昭示了沈阳曾经的历史。“奉天”不仅让人联想到“奉天承运”,还会联想到奉天省、奉天府以及奉系军阀等和如今繁华热闹的奉天街“奉天”有关的往事。

"奉天承运”意味着什么?

      “奉天”作为一个省、一个市乃至一个街道的名字,应该不是偶然,它寄托了一种美好理想,即“应天而生”。这个气势颇为磅礴的名字不能不让人想到在影视剧中常听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历史上的“奉天承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奉天”即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即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这本是封建王朝皇帝绝对的君主专制的托词。它是帝王诏书上的用语,秦朝起开始使用。

      《史记》记载,秦始皇兼并天下称帝,有人进言说,“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即黄龙地蠙;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即从天上而来降到王宫的火舌化为红色老鸦。如今的大秦正是得水德之时,当年秦文公出猎得黑龙,正是水德之瑞兆。

       由此看来,秦朝是靠五德运行中的水德得天下,此为“承运”。而秦代以前的皇帝解释天命所归时,总是用继承上天旨意,此为“奉天”。秦代之后,皇帝们便干脆二者都用,成了“奉天承运”的皇帝。

       “奉天承运”一词用在诏书上,则是从明朝开始的。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给臣子的敕命中必称“奉天承运皇帝”,后来渐渐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

       清代俞樾的《茶香室续钞·奉天承运四字》中提到:“按此条,论奉天殿名而及之,是知'奉天承运’四字,至今循用,实始于明初也。”

       明代礼仪明文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节日朝贺须用“奉天永昌”字样;皇帝的宝玺则有皇帝奉天之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等。

       而到了清朝,这个套语十分流行,人们所熟悉的某位宣旨者高呼此口号就是这样的。清代不仅故宫继承了明代的,而且各种体制也多有传承。诏书也一样,当然“天命”“顺天”“承德”的思想也一并传了下来。清朝的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最后一般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结尾。

       这断句究竟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还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却要仔细思量,不过再怎么读,意思还是一样,都不过是皇帝为自己继位找的冠冕堂皇的说辞罢了。

对抗日名将的纪念

       在奉天街与市府大路交会处附近的一处寺庙里,有座石碑,上面镌刻着一段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那就是一位抗日名将捐助重修家乡建筑的历史。

        耿凤鸣,原籍安徽省寿县耿庄子乡,生年不详,卒于1898 年。据安徽省寿县《寿州志》记载:“耿凤鸣,花翎记名、总兵两江、尽先副将。”

       清朝光绪年间,耿凤鸣曾先后担任了提督军门、马步军十营统领、两江总兵等职务,并荣获朝廷“国勇巴图鲁”称号,赐戴“二品顶戴双眼花翎”。因为功勋显著,他最后晋升至二品武官、御赐武官四品世袭。为表彰耿凤鸣业绩,皇上还御赐了耿凤鸣后代家谱:其子为“公”字,以下排列为“忠、保、国、家”。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耿凤鸣便驻守盛京。甲午战争期间,耿凤鸣曾率领清军镇守营口海港,以防日军人侵。史料记载的他的事迹主要如下:

       1894年,叶志超率军分批过江,选择要地驻扎,与刘盛休、吕本元、聂士成等将领,以及奉天省所派的张锡銮、耿凤鸣等各营,分别紧紧扼住上下游各要隘,以防日军偷渡者。

       后来大军于8月22日先后至鸭绿江。驻鸭绿江北的军队,其中之一为耿凤鸣部,其余为宋庆、吕本元、孙显寅、聂桂林等部。当天,日军从义州偷渡,并偷偷架了浮桥,在8月27 日晨光微露时分,炮轰清军,以掩护渡桥。诸军望风奔溃,聂士成也只好退渡。

       战事激烈之时,聂士成、吕本元等曾电报汇报:日军十分猖獗,初九四更日军来了几百人,清军夏青云早有准备,于是开战,耿凤鸣急忙带队接应,虽然清军和日军各有损伤,但终于敌人被击退。

       在抗日的战场上,清军名将左宝贵身穿黄马褂指挥战斗,在平壤之战中左宝贵被敌人发现。在大炮轰击下,左宝贵临危不变色,依然英勇奋战,最后不幸中弹身亡。耿凤鸣知道此消息后,立即率队赶赴战场,冒死从敌军阵地上抢回左宝贵的遗体、遗物,并且辗转运回盛京。

       耿凤鸣保卫国家的信念、在战场上大无畏的勇气以及他对朋友的热忱,都是沈阳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由奉天街想到的

“奉天省”与“奉天府”

       奉天街是文化的遗存,是沈阳市历史变迁的见证,那么奉天省和奉天府它们是怎样的呢?今日的奉天街是为了纪念吗?“奉天”一词,还有两个解释:旧省名与旧市名。

       一是旧省名。清朝康熙年间,改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光绪年间裁将军,改设奉天省,省会为奉天府,辖境为今辽宁省以及内蒙古兴安盟、哲里木盟一部分、吉林西北西南一部分。奉天省 1929 年改名为辽宁省。

       二是旧市名。清初盛京城设立奉天府,从此沈阳又有“奉天”之称。

       奉天是清朝龙兴之地,又安葬着太祖、太宗两朝皇帝,因此清初改盛京为奉天,是为了表示不忘本,以及对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

       顺治元年(1644年),盛京置内大臣统辖东北全境,后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章京为官名)。康熙年间改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后改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至乾隆年间定名为盛京将军,主要负责当地军政事务,并兼管奉天府尹事务大臣,监督府尹。

       顺治时设辽阳府,管辖辽阳及海城,后取消了辽阳府,在盛京设置奉天府,设府尹一名,专门管盛京地方各种事务。康熙年间增设承德、盖平、开原、铁岭四县,升辽阳县为州。锦州府及所属州县,都要受到奉天府尹管辖。

       雍正年间奉天府所管辖的地方进一步扩大,辖境北至长宁县松花江870里的蒙古界,东北至永吉州穆稜河2040余里的宁古塔界,西北至义县大宁堡450余里界,可谓十分之大。到咸丰年间,奉天府尹只统辖奉天、锦州二府以及辽阳等四州和五厅八县,这些府、厅、州、县主要分布在辽河两岸和滨海地区。

       光绪年间,盛京将军又兼管奉天府尹,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粮饷关防等。后裁撤盛京将军,改设奉天省,设置巡抚。

        到了宣统年间,奉天省共领四道、八府、五直隶厅、三散厅、六州、三十二县。

       那么奉天府的地理范围又到哪里呢?

       清初,在当时的盛京古城也就是后来的奉天府所在地,于城外增筑一圈周长16千米的圆形夯土关墙,又设八个关,开设八个边门与内城的八门相对应。

       关的称谓以地名为主,即大东边门(大东关) 小东边门(小东关);大南边门(大南关) 小南边门(小南关):大西边门(大西关) 小西边门(小西关);大北边门(大北关)、小北边门(小北关)。

       这是沈阳奠定古城“八门八关”的城郭规制,是后来两三百年间东北地区最完备壮观的古代城池,沈阳古城城建规划由此而初具都市规模。如今在新民境内,可见当年清王朝修建的柳条边墙遗存。

今日文化兴盛的奉天街

       如今的奉天街北接天后宫路。南接风雨坛街,中间又和多条大路--市府大路、沈州路、热闹路相交会,和风雨坛街俏皮地做出了“V”型手势,交通十分便利。

       且不论热热闹闹的饭店,单是文化这一方面,奉天街就可谓十分丰富了比如这里有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沈河区文化馆等文化单位。最有趣的莫过于在热闹路以南,有一条叫做北翰林路的小路和奉天街相接。“翰林”二字可是大有讲究,因为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在清代翰林院还担任编修国史的重任,因此那是个有学问的地方。恰恰,沈阳七中就在这条路上。

       文化的兴盛也带给了奉天街甚至沈阳市不一样的书墨香。这条叫着“奉天”、承载了沈阳名称之变的街道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来历
“奉天承运”明朝才有
圣旨开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该怎样断句才对呢?
圣旨常说的“奉天承运”与沈阳有关吗?
清初登州知府张尚贤:曾招安过于七,后来官至奉天府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