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钩沉|沈阳路:昔日的“皇家禁路”

沈阳路:昔日的“皇家禁路”


       沈阳路——铺满青色方砖的街路上,守护着金瓦红墙的故宫数百年,它担起了文德、武功两座牌坊的同时,又将下马碑深深地嵌入皮肤之中。


      如今,这是一条游人纷至沓来的路,但他们或许并不知晓,当自己正站在雄伟壮观的故宫面前感慨万分之际,沈阳路正在他们的脚下。

如今的沈阳路,吸引了众多

游人前来观光游览蔓延开来

🔴昔日曾是皇宫内的一条路



      沈阳路是沈阳城内比较古老的一条路。早在明代的时候,沈阳城设有四个城门、两条十字街路,沈阳路就是其中东西走向的那一条路,与通天街相交汇。


       到了清代,皇太极将明代的四门改为八门,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并在老城区井字街的中心建立了皇宫,即现如今的沈阳故宫,东西走向的沈阳路被一同建在了皇宫范围内。


       沈阳路位于怀远门(大西门)和抚近门(大东门)之间,全长千余米,最宽之处达16米,最窄处也有十余米,是城内的中心部分。

怀远门(大西门)和抚近门(大东门)间的沈阳路(黄线)

      清代初期,沈阳路中段,即东华门、西华门之间,处于皇宫之中,行人不得通行,文武官员至此也必须下马,并设有下马碑以及文德坊和武功坊,以昭示皇宫的庄严与肃穆。


       “因为当时处于皇宫之中,所以现在沈阳路南侧的建筑也仍旧属于过去的故宫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过去的故宫并非从现如今的入口处开始计算的。齐守成说,“现如今的故宫正门对着的那两处小亭,是过去的奏乐亭。除此之外,在沈阳路中段这一部分,还设有东/西朝房、影壁墙、八旗衙门、轿马场等建筑设施。”

前故宫

       如此,沈阳路被圈入皇宫之后,人们只能从东、西华门外的十字路口南北绕行。即便是后来随着清人关,沈阳成了陪都,故宫仍旧受到良好的保护,作为皇家 20世纪60 年代的大清门重地,普通百姓是不可以随便靠近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沈阳路上的围栏才被拆掉,人们才可能从这条路上通行。

🔴见证着故宫的前世今生


       故宫建成之后,沈阳路便被圈围在故宫之中,它见证了清代早期的太平盛世以及曾经发生在这一条路上的陈年旧事。


       沈阳故宫是清朝人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有资料记载,沈阳故宫这座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


      清入关后,沈阳故宫仍旧保存的完好,直至清朝末年沙俄入侵,才破坏了皇家宫殿原有的清静与安宁。


       沙俄人侵沈阳(当时叫奉天)期间,俄军把司令部设在故宫内, 前故宫不仅使大清王朝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也使这座古老的皇宫受到了莫大的损失。事后经内务府官员清点,在俄军占领期间,宫内丢失和损坏的藏品达1万件以上。不但故宫受此蹂躏,当时城内诸多古建筑也遭到破坏。“沙俄人侵沈阳的时候,根本无视故宫作为皇家重地的威严,将故宫作为司令部不说,竟然还在故宫的院落之中养马,后来遭到守护人员的强烈反对,并引起了全城人民的公愤,俄国人才把马撤出。可尽管如此,故宫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齐守成说。

🔴庄妃劝降洪承畴的传说



       深宫幽院少了昔日的王气,便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将过去那些有过或是没有过的往事,当做历史、野史或是传说摆在明面上来,供文人学者们争论不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清门


       庄妃劝降洪承畴,更多地只能作为一种传说,甚至是一种戏说,在流传至今的正史中,并无相关记载。而将如此传说演绎至今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实在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人好奇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代皇妃实为智慧的
化身。


       庄妃,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1625 年,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姑父皇太极做侧福晋。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率领清军攻打锦州,明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 13 万精兵救援。松山之战后,洪承畴兵败被俘。皇太极见洪承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便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而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脑筋,食不甘味。


       此刻,庄妃挺身而出,毛遂自荐,要亲自去劝降洪承畴。当天夜晚,庄妃一身丫鬓的装饰,捧着一盆人参汤到洪承畴的囚室。而洪承畴闭目面壁,毫不理睬。庄妃说,自己不忍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遭受绝食的折磨而痛苦地死去,因此给他带来了穿肠的毒药,使他可以迅速解除痛苦。


洪承畴望着面前的迷人秀色,听着盈耳的温柔话语,闻着诱人的人参汤香味,顿时心神激荡,思亲之感、儿女情长油然而生,情不自禁,饮泣不止。


       就这样,美人当前,香汤入口,洪承畴忠节之志渐去,必死之心动摇。而当洪承畴得知这位聪慧美貌的女子竟然是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时,终于拜倒在这位美人的石榴裙下。


      当然,作为传说,庄妃劝降洪承畴被演绎至今,且流传甚广,而在目前诸多学者看来,在庄妃劝降洪承畴这一问题上,的的确确存在着很多的疑点:首先, 这一事件在史上并无明确记载 无从考证; 其次, 以身相许更属荒谬 ——庄妃是皇太极的爱妃,而且还给他生了皇子福临,皇太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派自己的爱妃用色诱的方式来换取洪承畴的投降;第三,双方语言不通。从而可以推断,庄妃劝说洪承畴投降一事,实为戏说。

🔴文德坊和武功坊:

沈阳路上不可缺少的“脸面”


       如今的沈阳路上,虽撤去了栅栏,但曾经昭示着皇家威严的文德坊、武功坊两处牌坊仍在,两侧的下马碑也在默默诉说着故宫曾经有过的辉煌,


       齐守成介绍说,文德坊和武功坊是沈阳故宫的两座阙门,文德坊位于大清门的东侧,武功坊位于大清门的西侧,老沈阳人分别称之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武功坊
文功坊

武功坊文德坊(于海波提供)

       文德坊与武功坊按照大臣上朝排班的“文东武西”矗立在宫门两侧,是沈阳故宫唯一记有落成年代的建筑,也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两坊建筑结构精美,均为主间(明间)高、次间低,黄心绿边琉璃瓦顶,每间檐下内外各四组斗拱承托,其下的枋、瓜柱、花板等部位,是以浮雕为主、彩绘为辅的装饰,翔龙飞凤,海水流云,瑞树奇花,贴金敷彩,艳丽祥和既有皇家气派又具地方风格,在古代牌坊中独树一帜。


      如今,两座牌坊仍旧立于沈阳路上,不难看出它们历经沧桑,但几经修缮,仍旧保存完好。齐守成介绍说,努尔哈赤、皇太极之所以能在弱势中崛起,正是因为他们善于用人。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意识到有勇无谋则不能成事,于是唯才是用,重用一部分汉人文官,如此为后世打下了稳固的大业根基。而文德坊与武功坊也正是当时这种制度的一种体现,代表天子手下文武兼备,江山稳固。

        20世纪70年代,为了便于在故宫门前通行10路无轨电车,经有关部门批准,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后,由城建部门将文德坊与武功坊拆除,运到了北陵保存。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沈阳故宫进入全面恢复原貌时期,文德坊和武功坊终于被迁回原址。

🔴见了“大十面”就见过大世面

       在沈阳城,有一句流传了上百年的老话:“不到城里见不到'大世面’。而所谓的“大世面”,实际上则是“大十面”的谐音。


       “大十面”学名“石经幢”,而它之所以被称为“大十面”,是因为它的形状为八面形石柱,由天盖、幢身、幢座三部分组成,四周八面外加上下两面。累计十面,故称为“大十面”。

       “过去的老人总会说,到城里去见一见'大十面’,见了'大十面’就见过大世面了。事实上,经幢原是寺庙中的物件,作用相当于石碑,雕刻着启请文以及寺庙寺主年代等。沈阳的大十面原置放于故宫门前的沈阳路上,后来自从'见世面’的说法传开后,很多人就来这里叩拜,以祈求平安。”齐守成说。

大十面(张黎明摄)​


       事实上,见“大十面”的说法,只是百姓之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后来,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后发现,根据“大十面”的艺术造型及其行文和语言风格,判定“大十面”应是辽代末期的遗物,并通过史料认定,辽代在沈阳北顺城路(现今白塔小学附近)修建了崇寿寺,并建了著名的“崇寿寺白塔”,“大十面”应该是崇寿寺中的遗物。

       沈阳路历经数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明代以及清代初期皇宫内曾留下的印记。而现如今,这里成了众多游人游览的地方。沈阳路也在屡次的翻修当中,不断地更迭着岁月留下的痕迹,那些百年前的印记,至今已存留无多。


       沈阳路上,从下马碑到文德坊、武功坊,一切古迹都尽可能保存着原有的姿态伫立于原处,反复诵读着那一段历史。

同题材链接

⬇️

奉天街:那些和“奉天”有关的往事

      沈州路:探寻沈阳城最早的雏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博物馆[辽宁沈阳]
沈阳故宫:在岁月斑驳深处,聆听近400年的历史故事
漫步沈阳故宫,探秘清初皇家生活
清朝入关后,为何直接用了明朝的紫禁城,而不是另建皇宫
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住过沈阳故宫?
沈阳(清朝盛京)故宫的修建故事,原来包含这么多学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