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宁老建筑-沈阳故宫(下)】

    (接上集)

     上集介绍了努尔哈赤时期修建的东路全部;介绍了皇太极时期修建的中路的一部分。本集主要介绍乾隆时期修建的两个部分:一是中路的东所和西所;二是西路的文溯阁、戏台、扮戏房、嘉荫堂,仰熙斋、九间殿等……

     东所、西所即以崇政殿为中轴线,在崇政殿东西两侧、清宁宫的两边对称的位置,分别建有跨院,称东所、西所。

     东所

     东所系供皇帝东巡盛京时皇太后驻跸之处,由南至北共五进院落:南端为琉璃宫门,入内东西各有“阿哥房”三间,系供随驾东巡的未成年皇子居住之处。北面垂花琉璃宫门内为第二进院落,正面座落着颐和殿三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之后为介祉宫,乃皇太后所居之寝宫,再往北即敬典阁。

     东所琉璃门

     颐和殿

     颐和殿用于皇帝东巡时皇太后接受皇帝及文武大臣朝拜。它位于东所内的第二进院内。进入殿内,宝座屏风映入眼帘,上方挂着绣有寿字的灯笼,西墙上原有乾隆御书联“福凝东海增芝算,祥拥西池长鹤龄”,表达对母亲多福多寿的祝愿。资料称:东所建成后,有两位皇太后曾在此居住过。一位即乾隆之母钮祜禄氏,在乾隆十九年随皇帝东巡来此;另一位是道光朝的太后,也姓钮祜禄氏,是嘉庆帝皇后,并非道光生母,而总的居住日期不超过半个月。

     介祉宫

     介祉宫为皇太后的卧室以及日常起居的地方。位于东所内第三进院落北侧正中,它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起脊,黄琉璃瓦绿剪边,前后出廊式建筑。室内东稍间为暖阁,内设板床、帐幔,中三间为通透间,有雕刻精美的落地罩;西稍间沿山墙设有炕,座椅 ;内檐明间开门,次间、稍间为槛墙,槛窗,门的形制为5抹隔扇门4扇,窗为支摘窗,心屉为步步锦。外檐彩绘为金线十碾玉旋子彩绘。

     太后寝所的东间有乾隆御题的“式训徽音嗣,颐神景福绥”对联,是皇太后下榻之处。西进间是为皇太后休息和接受皇帝问安之处。宫后面还有小院,栽有花草树木供太后闲暇时欣赏。

     敬典阁

     敬典阁用于尊放皇室《玉牒》谱书等。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清朝时期每当玉牒纂修告成,礼部都按例备份恭送盛京入藏敬典阁。玉牒的迎送礼仪颇为浩大,每次从北京启送,都由王公大臣率官兵护送到盛京,到达盛京的时候,盛京将军穿着朝服出郊跪迎,安放玉牒的亭子在鼓乐声中被抬至崇政殿前,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由钦天监择定吉日,再正式送至敬典阁。

     西所

     西所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均是是乾隆年间所建,专供清帝东巡盛京期间皇帝使用的行宫。

     西所琉璃门

     西所东值房

     迪光殿

     迪光殿是皇帝东巡在盛京驻跸期间,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之处。也可以说它是国家的临时政治中心。

     皇帝的宝座。座位两边放有云石方几,前面摆放两尊瑞兽。

     殿内所悬“继序其皇”匾额为乾隆御制。

     屏风上刻有嘉庆皇帝《御制瑞树歌》。

     殿前东、西各建配殿三间,供随驾的内阁、军机处及各部院值班大臣使用,上传下达各类军情政事的。

     保极宫

     保极宫是皇帝的起居室。样式与东所介祉宫相同,但其左右有抄手廊与迪光殿后廊相接,使院内显得更为精致典雅。

     保极宫正中暖轩上方,高悬嘉庆皇帝“高临万象”匾。堂中的龙纹明黄座具是皇上召见王公所用。

     保极宫是清帝的寝宫,样式与介祉宫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其东、西有抄手廊和迪光殿后廊相连。

     继思斋

     继思斋建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1746-1748),是清帝东巡在盛京驻跸时,随驾妃嫔居住之处。 

  

     继思斋的屋顶是三波浪卷棚式,在沈阳故宫诸宫殿中独树一帜,颇为奇特。其建筑进深、面阔均为三间,斋内呈“井”字分隔,形成九个大小相等的单间,各以小门相连,形似“迷宫”。各间内有置宝床幔帐的寝宫,有摆放佛桌佛像的佛堂,有陈设书画卷册的书房等,这样的分隔使得虽同在一个建筑内的各个房间又相对独立,非常巧妙。斋南正中一门通过游廊与保极宫北门相连。

     崇谟阁

     崇谟阁是乾隆修来存放皇家档案的。存放皇帝的《圣训》和《实录》。

     西路:以文溯阁为主体,前有戏台、扮戏房、嘉荫堂,后有仰熙斋、九间殿。

     走出崇谟阁,穿过一条狭长的夹弄,右边是西路的文溯阁,左边是戏台。

    文溯阁

    文溯阁于乾隆年间兴建而成,是仿明代宁波的“天一阁”所建。为面阔六间二楼三层硬山式建筑,顶盖为黑琉璃瓦绿剪边。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文溯阁是专为存贮清代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而建的。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以水克火之意。

    文溯阁门上雕花

   文溯阁里的书架和书籍

     碑亭

     文溯阁东有方形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块。碑阳面为乾隆帝撰写的《文溯阁记》,阴面为《宋孝宗论》。

     戏台

     沈阳故宫皇家戏台兴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自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以后就再没有使用过。2013年5月18日,沈阳故宫皇家戏台尘封184年后再度启用,首演剧目为京剧《望儿楼》片段。

     这座背南向北的戏台台面约30平方米,上为青瓦卷棚式顶,戏台之后连通扮戏房,戏台东西两侧各有宽廊十余间,南北两端分别与嘉荫堂、扮戏房的山墙相接,构成一个围绕戏台的封闭空间。

     扮戏房

     嘉荫堂

     嘉荫堂戏台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建筑面积达到了1500平方米,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嘉荫堂戏台是一个五开间卷棚硬山式建筑,明间开门,东西次间做成暖阁,是帝后们看戏时的座位。

     仰熙斋

     仰熙斋殿内设书案及御制匾联,是乾隆皇帝东巡驻跸时读书休息之所。可谓“皇帝书房”。

    九间殿

    九间殿是乾隆时期修建的御书房之一。它的功能主要式收藏各种书籍,同时也收藏各种瓷器。

    其它

    下马碑

    琉璃影壁墙

   御花园

    磨房

    后宰门/沈阳故宫的后门

     沈阳故宫分为几大部分?都是什么?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阳故宫各宫殿建筑的用途和特色-西路
沈阳故宫(下)——辽宁游(22)
紫禁城宫殿解读(10)寿安宫
东北游学 之 沈阳故宫(下)
沈阳故宫:寝宫都是“老破小”
冬游沈阳故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