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钩沉:国棉十七厂】

     编者的话:国棉十七厂前身是裕丰纱厂。系日商大阪东洋株式会社在上海早期开办的纱厂。该日商机构1914年择地杨树浦路2866号为建厂基地,由平野勇造设计,1921年动工建厂,至1935年全部竣工。

     所生产著名的“龙头细布”驰名中外,棉纱线用的是仙桃牌商标,同样享誉业界。解放后裕丰归政府所有,更名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又成为全国第一家批量生产棉型腈纶针织纱的企业。1989年批准为国家一级企业。

     日商裕丰纱厂分南北两部。南部的四个分厂分别建于1922年至1934年,都是锯齿形平屋,其中除第一场建厂较早为砖木结构外,其余三个厂均采用钢架钢柱。北部工厂又称北厂,建于1935年,是一座两层封闭式的厂房。

     底层纺纱间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层织布间是钢柱钢桁架式结构。车间内的管道设在天花板内和地下,屋顶的结构较特殊,屋面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上面开许多采光的小天窗,天窗装磨砂玻璃。车间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由人工控制,是旧中国少数几个空调车间之一。

     裕丰纱厂的职员宿舍系二十世纪初时兴的西式花园住宅。这一时期的类似住宅内部结构宽敞,考究庭院绿化配置核立面的小建筑处理。结构多为砖石承重,木制门窗,高踏步红砖深拱券式门厅入口,内部有西式卫浴设备。

     本文作者朱国权,笔名:晓之。其家父朱大先不但是与江泽民、倪志福同时期的原上海市委委员,还是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著名收藏家。多年来,国权先生在我国航天工业部某部担纲要职,其做事严谨,为人真诚,在多方面造诣颇深,见解独到,是我多年的至心挚友,情感甚笃。当国权先生得知本号拟选发其有关图文时,他欣然应允。在此,对朱国权先生的友情支持专此鸣谢。(张黎明)

               国棉十七厂

                  朱国权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起国棉十七厂的事,这家厂始建于1921年,是大型国营老厂,曾经出现过二个著名人物:黄宝妹和王洪文。前者是著名全国劳动模范,后者则是国家副主席。   

    ——下图是著名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

      ——下图是国家副主席王洪文

     历史有时挺有趣的,正反人物都出自这家厂,可见这厂一定是很有故事的了……

  工厂早期是日本人开办的裕丰纱厂,解放后收归国有变身为上海国棉十七厂。厂里最辉煌的时候有八千多名职工,女工占了绝大多数。   

     在计划经济的鼎盛时期,厂里生产红红火火,女工们都是三班四运转。每天带着饭菜进厂,拖着倦腿回家。尽管很辛苦,但那个时候的年轻女孩,能进厂当纺织女工是很荣幸的事情。

  黄宝妹是1953年纺织工业部首届18位全国劳模之一,曾先后7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模;三次出席国际会议;8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的接见。

  文革时期厂里出了个造反总司令,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王洪文,仗着自己上过朝鲜战场,从一个普通机修保全工,一夜之间当上了"上海工总司"总司令,夺取了"走资派"的权,成立了革委会并当上了主任。   

     工厂还被张春桥、姚文元相中,戴上一顶光芒四射的桂冠"红色堡垒"。从这以后,王司令就平步青云,一步登天。

  改革开放后,最早受到冲击的无疑是纺织工人。震惊中国的"砸锭风暴"波及了所有的纺织业,设备被淘汰、工人遭下岗。   

     重拳之下,安有完卵?

  跨入改革阶段的国棉十七厂失去了昔日的光辉,设备被转移到苏北,厂房闲置积灰,曾经辉煌的国棉十七厂就此沉寂了……

  时代的车轮运行到21世纪,在上海市政府砸巨资倾力打造下,国棉十七厂摇身一变,成了国际时尚中心。 

     在具有纺织厂特征的锯齿形厂房内,你见到的是完全现代和时尚的内核。原先高耸入云的烟囱,成了时尚中心的地标性建筑。原先材料码头也成为了黄浦江边休闲眺望的好去处。   

     国棉十七厂华丽转身了。

  国际时尚中心,就要具备国际范。   

     这里有时装著名品牌、运动器材著名品牌、还有日用品著名品牌。   

     这里成为了吃喝玩乐的时尚天地!

  现如今,提起咖啡元素,总让人想起星巴克。   

     这里的星巴克,有了宽敞空间的奢侈,来来往往一点不挤,除了品尝咖啡,这里的点心也是别具一格的。

  每个角度往西方向看去,两根烟囱总是跃眼帘。   

     在处身之地的周边,如果想看烟囱的美景,你可以把环境与烟囱结合,把云彩与逆光匹配,出现的佳境会令人心满意足。

  老厂房新时尚,作为工业区的一栋栋建筑,被艺术家们加入了时尚元素,老貌换新颜、处处吸眼球。

  商业、休闲、娱乐、美食,这四大因素组成了时尚中心。   

     过去赫赫有名的工业基地,如今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旅游去处,而且还是摄影者流连忘返的创作源地。

  黄浦江畔百舸流、心潮汹涌往事浮。   

     大人们常议的故事,只是停留在原来的概念。如今走遍故事的地方,想的和看的完全没法连贯。

  百姓生活提高了,人文境界升华了,社会暖意融融了,祖国也就和谐了。

      仅以此探访作为无法抹去的记忆⋯⋯

                      晓之:摄影制作

                      晓之:编辑写作

   上海杨树浦路2866号:摄影地点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摄影地名

            原国棉十七厂:历史背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浦路老洋房和纱厂往事
#老寿带你弄堂游#纺三小区(原公大工房)
国棉六厂老大门,见证百年历史变迁
书记说了:上海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来看看杨浦滨江这页都写了啥?
#老寿带你弄堂游#裕丰工房(今上棉十七厂第二宿舍)
​生活随笔(3)一一新与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