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书友黄君闲聊

晨早翻书,《唯有书籍——读书、藏书及与书有关的一切》,(英)汤姆.摩尔 (Tom Mole)所著,李倩译。书里有句话很经典,那就是“读书的人会消失,但书籍将带着记忆永存。”
去年八月份以来,翻阅了许多关于读书、藏书的书籍。譬如前晚所翻阅绿茶的《读书与藏书》。

《唯有书籍——读书、藏书及与书有关的一切》一书,是在浙江书友黄君几天前在朋友圈看到,作者是英国的汤姆·摩尔。

这册书我两周前在拼多多看到并收藏在购物车,看到黄君晒出这册书便私信他,此书如何?黄君回信息说,不错的书。

两年前,与黄君相识于胡洪侠先生的“夜书房”微信群,后来在另一位书友组建的读书微信群里添加为好友。

黄君是做汽配生意的,四月中旬从国外参展回到广州举办展览,本来是与他某天晚上约见面的。无奈当晚我临时有事取消了约见。

上午,黄君在微信发来一册叫《在天花板上跳舞》的书,作者孙甘露。并拍了这册书里面一篇题目为《若干想法》给我,然后发信息来说道:“阿哥的写作和阅读刚好印证孙先生的话。”过一会又引用《若干想法》里的话:“不必通过写作报偿,写作本身就是报偿。”

我回黄君信息道:“我是为记录璁儿和自己的生活而写。为我的孙子有幼时记忆而写,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再说,我也不需要那些。”

黄君道,想起 另一本书 王乾坤的《文学的承诺》里 关于文学是什么的思考。王先生在书中说: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切定义,都不过是定义了某种关系状态,而不是揭示未来。 “文学本身”是一个超验性命题。我们读过很多文学作品,我们看到很多美的事物,从中感到了文学的美,但是谁也没有看到过“文学本身”“美本身”。 西方传统喜欢说“是”

,也就是用逻辑定义的方法、正的方法去认识本质。于此相反,中国哲学、文学喜欢说“不”,用负的方法,“损之又损”体道悟道。这可以说是学习中国文学、哲学的一个法门。

他又接着说,文学不是什么,文学就是文学。 文学本性自足。阿哥,你的写作也是 ……。生活本无意义。 写作也是。记录本身就是意义 。

关于写作文,孙甘露在《若干想法》一文里说“在邮政局工作时我己经开始试着写作,小说、诗还有戏剧作品。当我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喜欢干这件事,它使我感到愉快,也使寂寞的时间流逝得更快些。那时候写下的小说和诗,大多被我在心情烦闷时毀弃了。”

这篇文章里,孙先生又写道“不断的阅读和岁月的流逝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尽管更执著于写作,但当作家的念头离我越来越远了。我感到内心生活和世俗生活是有可能并存的。这一发现使我沮丧也使我渐渐地平静下来,我不知道这种局面还将维持多久。”及“写作是一种努力,也可能是一种退却,有时亡两者兼而有之。我想不必通过写作而寻求什么报偿,写作本身就是报偿。我们不要冲着文坛的喧哗而写作,而应该冲着人世的喧哗 而写作。”

这两段话引起我的共鸣。特别是最后的一段,这些话与黄君和我的看法都是相同的。

关于阅读和书的价值与意义,汤姆·摩尔在《书与书——人之于书与书之于人》里说:“我真正感兴趣的并非书的阅读功能。相反,我想谈谈我们在其他方面是如何影响书的,以及书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书具有双重意义。除了是文字的载体,它们自身也充满意义。”“书的价值远远超出它们所包含的文字或图像。”

翻书四年来,因为书缘认识了许多书友和书的作者,就如汤姆·摩尔在《书与书——人之于书与书之于人》里所写:“书还构建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从身边亲近的人到关系疏远的人。”

​翻到这句话,我想说一句,书是一个大磁场,喜欢读书翻书的人,始终有一天会被吸在一起。

癸卯年三月廿四日,记于广州黄埔

图片来自书友黄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读书┃叶灵凤:无言的伴侣
搬家13,
神奇的书
书衣百影续编-- 姜德明 (电脑藏书)
书苑
一切都没有捷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