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溪雨:宝塔山高延水长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宝塔山高延水长

流溪雨

一踏上陕北这片热土,我的心情就无比激动,我的双眼一刻也不敢离开车窗,尽情贪婪的欣赏着公路两旁的大好风光。那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成片的果园,雪白的蔬菜大棚,高速路立交桥,以及那呜呜吼叫风驰电闪飞奔的火车。还有那远处油田和炼油厂高大烟筒喷出的熊熊火焰,眏红的这片蓝天白云,都验证着陕北变了,不再是昔日一穷二白的穷山恶水了。

过了三十里铺延安快到了,公路两旁热闹起来了,我们的车子掠过路边的高楼大厦一路向前,终於见到延河看到那个红光四射的宝塔了。宝塔!宝塔!大家群情激奋一齐抬头向车窗外看去,阳光下,山尖尖上巍巍屹立的宝塔正向远方来客招手泥。

车子驶过延河大桥,在宝塔山对面大楼前面停了下来,在这里我们吃了延安的特色小吃,每人一小碗黄澄澄的上好小米饭,一锅炖羊肉外加一碗荞面饸饹又炒了几个菜。小米饭以前是陕北人的主食,就着一点罗卜咸菜吃起来也是那样香甜可口。可如今人们吃惯了山珍海味大米白面,再好的鸡鸭鱼肉配上那上好的小米饭也难下咽了,倒是那碗甜甜的小米南瓜汤喝的人难以忘怀。  

吃了饭,我们开着车子一直上到宝塔山顶,站在唐代宝塔下,延安市区各式各样的高楼建筑,以及延河上的座座七彩虹桥尽收眼底。看对面的凤凰山郁郁葱葱,北面清凉山的王家坪,杨家岭,枣园一一隐没在绿树鲜花丛中,无一不吸引着远方前来拜谒的游客。

宝塔下的草坪上,周恩来总理和来延安的中央领导,及各省市当年植的松柏已长大成荫一片翠绿。游人在这里留影徘徊思索,穿过历史时空,当年为抗日救国红军到达陕北,宝塔就成了抗日爱国的标志和象征,她光明四射照亮了黑暗的旧中国。那些热血青年爱国志士就是朝着宝塔红五星而来的。当经过千难万险长途跋涉终於看到那个高高耸立的宝塔时,那一个不是热泪盈眶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证,也是光明和进步的象证,延安是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圣灵之地。历史不会忘记,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 

从宝塔山下来,我们又一次越过延河,穿过广场,闹市,沿着河边的柏油公路过王家坪八路军记念馆来到杨家岭。杨家岭是当时党中央所在地,也是毛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住过的地方。如今的杨家岭绿树长青,花草遍地,游人络绎不绝。当年中央大礼堂们前彩旗飘飘,礼堂内还是七大召开时老样子,台下是用木板条钉的一排排长椅子,舞台正中央挂着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画像,镰刀斧头党旗高悬,使人顿产庄严肃穆之感。不由想起毛主席在七大作报告时,拍的那张著名照片上的神态和姿式,那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浓重的湖南腔仿佛就响在你的耳边。在这里你可以穿过时空隧道,穿上八路军的灰军装,戴上红军的八角帽,站在主席讲过话的讲台前留个影。

离了中央礼堂,我们又来到中央办公厅小礼堂,这里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讲话”发表开会作报告的地方。1942年五月参加会议讨论讲话的鲁艺,以及在延安文艺界的精英,周扬,田汉,丁玲等。礼堂内还挂着当年毛主席和所有与会的文艺工作者的合影。这片讲话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党在文艺战线上的方针政策。 

小礼堂是个小二楼建筑,二楼是中央办公厅所在地,下面没有楼梯,从西边土崖上搭了一个小木桥直通楼里,而今这里已是人去楼空留下游人瞻仰观光了。

沿着长满高大白杨的大道一路上坡往后走,来到一排坐西面东土窑洞小院前,南头是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小院十分干净整洁,窑洞里还是毛主席住过的老样子,一张老式桌椅,一张简易木床。就在这里和枣园简陋条件下,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毛主席,指挥了千军万马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写下了许多光辉不朽的著作。1947年,胡宗南派兵进犯延安,第二年,转战陕北一年的毛主席从佳县过黄河离开了延安这片热土,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于1949年初进入北京,建立新中国后再也没有回过延安。

紧挨毛主席小院是刘少奇同志住过的窑洞,同样简陋的布置,同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代伟人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他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是那样写的也是那样做的,是一个为人民鞠躬尽心,死而后已真正的马克列宁主义者。 

出了窑洞坐在门外大树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伟人——共和国的缔造者早已离我们远去,他们住过房子用过的东西还在,走过的路后人还在走,他们的革命精神创建的伟业将与世永存。

这时山顶有人吼起了信天游,那高亢嘹亮悠扬的歌声在杨家岭上空久久回荡着。

红日照亮了延安的山山水水,延河的水在静静流淌,我站在延河上的七彩斜拉桥上,默默无语却思绪万千。望远方熠熠生辉的红宝塔,看哗哗流淌的延河水,这哗哗流水声就好像和人们诉说着什麽,诉说着苍桑巨变,历史的变迁,诉说着延安的过去和今天。 

延河在流,延水在诉说,诉说着那段失去的历史。当年日夜奔腾的延河边有多少战士把马遛,有多少战士在这里把抗日的歌儿唱。那河边散步的高级干部,那抗大的课堂,那杨家岭枣园中央首长生产自救的纺线车嗡嗡作响,南泥湾大生产开荒的钁头气死牛。那南瓜汤小米饭养育了无数子弟兵……这一切一切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延安精神却要永远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还会世世代代永远传下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年度优秀作品

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原鄉書院总目录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随笔】——春光明媚到延安
我游延安之感受
【远方】天津《延安的灯火 ----延安印象之三》作者:申力 主播:云墨
散文:走进延安
【石闯】匆匆延安
宝塔山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