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要写诗

 

 西川说,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出,“知识分子是大民间的一部分”,结果不知是记者遗漏还是编者有意为之,报道出来一看,没有了“大”字,变成“知识分子是民间的一部分”,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在我看来并不矛盾,很多人都是双重身份。2003年,我在TOM文学网站成立了北国草诗社,运作一年后,被长春市委党校的王代生看中,经过多次电话沟通,北国草诗社转入第三条道路网站,并与杨雄的诗飞社一起成立了第三条道路文学网站(后来此网站也关闭),开始了和专业诗歌论坛的直接接触,并因此了解到第三条道路的来由和其间的纷纷扰扰。事隔多年,虽然不再玩论坛,也不关心那些流派和纷扰,但看到西川这句话,还是深有感触。诗歌归根结底还是来自民间,国家养的大多是专业作家,极少有吃皇粮的诗人。由此从民间写作再下潜一层,转入个人性写作或者叫私人化写作,来谈诗,一切繁杂的说道变得简洁起来,诗歌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也才能呈现出来。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知识分子也好,民间也好,或者是追求自由的写作、试验写作、灵魂写作的第三条道路也好,诗歌就是书写他的心灵史。离开了个体依傍,诗歌它什么也不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歌最适合的不是反映当代现实状态、社会变革、时政时弊,而是在这些抹不去的时代烙印的影响下,外界变化对一个人心灵的触动和冲击的内在反映。反映的程度,对内则是他对生存体验和生命意义的探究,对外就是诗歌对读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取决于诗人本身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学识水平,以及他的敏感度、价值取向和艺术表现力等综合要素。

我们为什么要写诗,诗歌为什么就是在书写一个人的心灵史而不是生活状态?因为人生有太多痛苦,而不是太多浪漫,有苦说不出,就得寻找一个宣泄的渠道,诗歌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诗歌的书写心灵史可能大多数人认可,而它不再是书写生活状态很多人可能不大认同。前不久,在一次诗选刊颁奖典礼上,听到一位获奖者说,西方诗人的诗歌表现的就是人的生存状态而不是生活状态,这与我所想不谋而合。生存状态是深层次的思考,所涉及的东西太多,而生活是琐碎的无序的,是日常的也是突发的,诗人的眼眸透过生活表象看到一些什么,这是诗歌关注的东西。和一位编辑谈到稿子,他强调发一些生活化的诗歌来。编辑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如果也如此这般,就很可悲了,难怪现在的刊物没人看,大多数人也懒得投稿。诗歌写成后交给读者去评判,其实是在寻找知音,是等待。在古代,真正好的传承者,不是徒弟找师父,而是师父找徒弟。这里讲的是有慧根的人会被大德高僧发现,然后传授佛法,精进修炼。诗歌也一样。现在我们看到不少编辑已经打开思路,自己去寻找好的稿子,看到网络上喜欢的就要走了,因此刊物质量大为改观。这种“寻找”的过程是需要眼光的,眼光就是武器。生存与生活决然不可分割,但并不混为一谈。我们为什么要写诗,已经不言而明。

 迟子建在一篇文章中说,“不要说你看到了什么,而应该说你敛声屏气凝神遐思的片刻感受到了什么。”那是什么?伤怀之美。诗人具备这种心灵的感受能力,才能在作品中注入打动人心的力量。诗歌技巧只是表现手法,气韵、底蕴才是从根基蔓延出来的气象。除了透过生活的潜望镜你看到了什么,还需要你用心感受到什么,这是诗歌所要表现的。

 诗歌介入一个人的生命,对他产生的影响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作为诗歌写作者对他心灵图景的描摹,一种是作为诗歌阅读者对培养他细腻感情的潜移默化作用。在一个爱诗的人身上,这两种是浑然一体的。诗人对故旧的怀念,对悲情的感触,对生存的思考,对人性的探究,对美好的展望,这一切在诗歌介入后便有了明晰的路径,并由此岸向彼岸靠近,这是一段心灵疼痛的旅程,有时更是苦海无涯的过程。当然有的人一生是没有彼岸的。而作为阅读者来说,诗歌的介入或许不能改变他的生活状态,但能改变他的精神状态,你甚至可以从超一流的诗歌中看出宇宙的精神。张汝伦《生命与读书》中说,“读诗不仅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细腻的感情,有了细腻的感情才能更宽容,更能理解和体谅别人,在这个日益商业化的社会里非常非常重要。”

 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并不是大众文化消费产品,当然也不迎合大众口味。诗歌之书写一个人的心灵史,是具备其独特性的,这种独特性是只有你有而别人所没有的,延伸开来可以是集合体,但核心必须是你的灵魂和骨架。诗歌不为迎合而生存。所以,有两个“难度”不能降低。其一是写作难度。在某种程度上,写作难度的坚守决定着诗歌的层次和品质,也渗透着作者的美学追求。其二是阅读难度。有人说,诗歌写出来后你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审视,然后努力把它平民化。我不同意。诗人不能成为凌驾于民众之上的精神贵族,但诗歌也不能成为大众消费文化。读者的口味越来越高,他们不满足于寡淡无味的诗歌大餐,而是慢慢品尝方得真味的那种。所以我们的有意降低难度,你的“良苦用心”,其实是对读者的侮辱。

 写诗是个人行为,为什么写诗,各有缘由。但一旦选择了诗歌,便要遵循艺术规律。艺术规律不过是一些招式,其境界才是层次。你的心性与眼界,你的追求与需求,都对境界有影响。不求闻达,只求心悦;不为名利,只为所爱,这也是一种境界。有的人在诗坛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他的诗歌本身,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与艺术境界没有必然关系。还有一种就是自生自灭,你的沉潜,或许淹没于汪洋大海;你的独秀,或许枯死于深山老林。这不能说你的诗歌境界不够,只能说,时间到了,或许你的闪光在时间之外。

 我想,无论如何,这一生,因为爱诗而幸福着,就足够了。

法律顾问: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    马  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诗词的24个问题回答
黄灿然深度访谈① | 越过头脑,用心灵和肉体写诗
中年状态与疲惫的诗歌
高 昌:诗歌的“回家吃饭”问题
没有任何事能教会你如何写作,除了写作本身
今天,适合写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