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懂不懂那个关于懂不懂的问题

你懂不懂那个关于懂不懂的问题

王敖

诗到底要不要人懂,不懂是否就是没价值或没意义,到底懂到什么程度算懂,读不懂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和读者之间必须有一个人是傻瓜,多次读不懂是否会让读者以为作者是在瞎搞,如果有人几十年如一日瞎搞是不是应该坚决予以批判,作品让很多人不懂那这人是什么动机,是骗子还是精神有问题,同时那些号称读懂了的人是否不懂装懂,诸如此类。

一个问题如果不断被用不同的方式问出来,出现令人困扰的变体,那它一定有深层的意义,不能直接去怪罪某些作者,或提问者。

懂与不懂是一种对认知的代价和回报的衡量。人耗费时间和脑力去阅读,想要得到大脑的奖励。找到了某种意义,愉快地认为自己读懂了,就是一种奖励。然而,如果没有难度,奖励也就不存在了。即使要求作品必须易懂的读者,也不会认为一目了然的电话本能提供阅读快感和思维的乐趣。而对认知代价/回报的衡量又是高度主观的,有人不求甚解,也能欣赏。有人拒不放弃获得意义的增值,会在作品里反复寻找各种信号,即使有的局部看不清楚,仍对整体和其他方面进行探索。否则怎么会有“千家注杜”这种情况呢?

读者遇到阅读习惯之外的东西,立刻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自我保护,以免浪费时间。这也无妨,但有人放弃时总还不忘踩踏几下,再骂上几句。现在随便哪个乡愿庸才都会歌颂杜甫,换作当时,也许读了就摇头,还要羞辱一番,让杜甫原谅他们吧,毕竟他们的后代反悔了。

此外,即使是作者本人,有时也未必能看到一篇作品蕴含的所有意义和启示。这是因为作品不是他个人意志的产物,而是一个庞大的意义网络里的个人节点,也就是说从语言到思想都有网络中其他的力量在起作用,所以会有人比他更懂作品里的某个层面。

懂与不懂,也跟读者群体有关。受语言学的影响,一些现代批评家认为,既然语言的意义是不确定的,那么作品就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本义,阅读就是误读。懂不懂的问题,就变成了误读的强弱的问题,越强越有创造力。斯坦利·费什的一个提法,给这种思路做了一个有效的限制,即“诠释共同体”,它让一个作品在诠释者形成的社群里获得某种相对固定的意义,而不是想怎么误读就怎么误读。因此懂不懂的问题,就有了具体的人群的边界。比如,大家都是进士出身,律诗的一些规范都不用讲了,一些对外行来说无法分辨的微妙之处,对这些人来说都是习惯操作。在一些人群里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在另一个场合就只有专家才能看懂。

理解这些,其实比具体懂不懂一个文本重要的多。对很多诗,我都不敢说读懂了。这不代表我作为读者能力不行,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文化和时代的差异,读了半天没读出任何好,有些细节莫名其妙,有些理念极其古怪,只能暂时绕过去。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诗本身的特点,它是一种不定型的东西,对人的作用参差多态,而任何一个表达都可能读成反讽。一时觉得读懂了,未必能持续这么认为,回头又产生新的疑问,这是一个体验诗的过程。

有时候,一首诗可能跑在了跟读者不同的时空轨道上。你觉得它难懂,它可能觉得你根本不存在。

事实可能真的是这样,对一首十八世纪的诗来说,我们本来都是不存在的,现在终于等来了我们,但我们忙碌半天,失望地离开了。那首诗里可能有个无比焦急的精灵,无法打开瓶子,呼吸一下我们周围的空气。但也可能里面没有精灵,只有我们不熟悉的,几百年前的空气和尘土的味道,对那首诗的时代来说,我们才是精灵一般的存在,在未来才会突然冒出来,思维方式古怪到不可理喻。

懂与不懂都是一种双向的选择,绝大部分诗和读者都会被遗忘。能遇到,是黑夜里有东西亮了一下,可能是偶然,读了有所领悟是又亮了一下。两次光亮的出现,就不太像偶然了,黑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成为更有意味的问题。它的答案,可能不是一个需要谁来认可的答案,而是一首新的作品。

懂与不懂的问题,源于认知和体验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此类问题经常无关诗的价值,至少不是重点,因为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懂和不懂的比例和机遇。但诗人需要理解关于懂不懂的这个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诗歌解读方法我之经验 ——北方
诗词回复:关于瓶颈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清风
语文课这样上(10)| 语文教学必须将学生由读者转化为作者
还有故事,关于爱和荒唐!
诗歌读不懂,到底是谁的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