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华录》里的皇城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跟明朝的锦衣卫有着怎样的联系?

在热播剧《梦华录》中,男主陈晓饰演的是威风八面的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

很多人一看到皇城司就蒙了,我听过明朝的锦衣卫,可这个皇城司是个什么玩意?简直闻所未闻。

《梦华录》海报

剧中的顾千帆权力非常大,手眼通天,历史上的皇城司指挥使有这么大的权力吗?

皇城司的设立

皇城司,本为宋朝守卫皇城的禁卫亲兵。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初五日,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称帝,建立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剧照

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他是通过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武将的身份篡位登基。

当贼的最怕贼惦记,为了防止宋朝皇位被武将篡夺,重蹈五代覆辙。

自赵匡胤开始,历代宋朝皇帝对军中大将都不放心,对兵变格外防范。

赵匡胤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君权,削弱武将兵权,限制相权的措施。

赵匡胤还不满足,又在宋朝禁军中设立了一个武德司,派出探子,监视前线部队,同时还可严查官员贪赃枉法。

乾德三年(965年),赵匡胤开始正式设立了武德司这样一个专职情报机关:“余用选人以轻其权,而置武德司刺守贪廉。”

乾德四年(966年),赵匡胤灭亡后蜀后,就曾将武德司派往巴蜀。

此时的武德司主要还是监视军队,防止官员贪污。

等到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宋朝开始执行守内虚外政策。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光义将武德司改名为皇城司。

在赵光义治下,皇城司职权极速膨胀,特务活动远胜于赵匡胤时期。

宋太宗赵光义剧照

一开始,皇城司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监视军队。

宋神宗就曾直言不讳地说道:

“(皇城卒)本令专探军中事。若军中但事严告捕之法,亦可以防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城司的权力不断增强。

宋哲宗时期,朔党领袖刘挚就曾说:

“夫皇城司之有探逻也,本欲周知军事之机密与夫大奸恶之隐匿者。”

从此,皇城司不仅监视军队,还监视天下臣民。

皇城司的职权

皇城司,是宋朝禁军官司之一,旧名叫武德司,由宋太祖赵匡胤设置,太宗赵炅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十一月,改名皇城司。

皇城司的主要负责治安和探事,有三大权力。

第一,探事。

皇城司负责监视、防止、镇压任何造反的苗头,察办谤议朝政,违背朝廷旨意的人,内容囊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哪怕是民间流传一些诗词,皇城司都有权监视,上报皇帝,下令禁止,甚至将作者捉拿下狱,这就是后世所谓的文字狱(宋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字狱非常厉害的一个朝代,皇城司功不可没)。

因此,宋朝人评价皇城司时曾说:“祖宗开基之始,人心未安,恐有大奸阴谋无状,所以躬自选择左右亲信之人,使之周流民间,密行伺察。”

第二,缉捕。

皇城司在监视后,有权抓捕任何一个怀疑对象。

哪怕这个人是官员,也可以直接拿下。

开宝八年(975年)八月,权知扬州的侯陟被人举报贪污受贿,赵匡胤就是让皇城司的人将其捉拿归案,送往开封的。

《梦华录》剧照

第三,鞫狱。

鞫狱就是审讯犯人。

宋朝官制,司法大权掌握在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手中。

因此皇城司在监视,抓捕之后通常都会交给这三个机构或开封府审讯,处决。

可实际上,皇城司本身也掌握司法大权,可直接处决。

因此《宋史》明确记载:

“凡皇城卒所捕之人,以内降公事名义悉以处之,谓'诏狱’。

说白了,宋朝设立皇城司就是为了监视臣民,加强君主专制。

一旦发现有人对朝廷不满,皇城司就可以直接铲除。

比如,宋仁宗时期,有个叫桑达的禁军士兵,因为喝醉了酒,和人爆发冲突,打了一架,期间他曾对皇帝不敬,骂了两句宋仁宗,犯了指斥乘舆之罪(岳飞被杀的一个罪名就是指斥乘舆)。

结果被皇城司监听到了,直接将桑达送往开封府,斩首示众。

“营卒桑达等醉斗,指斥乘舆,皇城使捕送开封,弃达市”。

正是因为皇城司掌握这三项大权,使其成为一个异常恐怖的特务机关。

皇城司机构

皇城司的职能很广泛,不但要警备皇城、保卫皇室安全,维持京师治安,还要伺察军队、经济,以及政情民风、外交监察,总的来说,就是皇帝的人身、政治、经济安全,均由皇城司来巩固维护。

其他王朝也有与皇城司类似的机构,比如周之虎贲,汉之北军,三国之校事,北魏之内外候官,唐之北衙,明之锦衣卫等等。

其实说白了,不管是皇城司还是锦衣卫,这些特务性质的机构,就是皇帝们在公开渠道不能获得情报的情况下,通过派遣具有特务性质的人员,去私下侦察刺探,而满足皇帝的需求,才产生的机构。

皇城司都有什么编制呢?

有官、吏、兵、司、局,一共五项。

首先说官,就是皇城司的长官,有皇城使、皇城副使、勾当皇城司、提举皇城司、提点皇城司。

①皇城使:

皇城司最初的长官就是皇城使,即《梦华录》中出现的皇城司使雷敬的职务。

初名武德使,随司改名,该职任免属于特旨除授,就是由官家亲自提拔任命。

皇城使是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时期的主官,后来随着一系列官制改革,皇城使逐渐沦为阶官,改为武功大夫,其职责就被勾当皇城司取代。

该职务一般由武臣和宦官充任,宦官要求正六品的入内押班、都知级别的充任;武臣则由正七品的武功大夫以上级别充任。

总之,品阶不得低于从七品,当然也没有太高品的,北宋皇城司最高品的只有一个,就是仁宗庆历八年(1048)时,以建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杨景宗领皇城司,杨景宗当时是正四品。

不过,在南宋时期,高品勾当皇城司就比较普遍了,经常有高品官外戚干办皇城司。

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有武臣领皇城司,但多数时候都只是表示资历的官阶,实际的主事官是宦官。

②皇城副使:

初名武德副使,由内侍充任,随司改名,后来和皇城使一样,也沦为武阶名,属于诸司副使阶列的首阶,元丰新制定为从七品,政和二年(1112)九月,易名为武功郎。

③勾当皇城司:

又作勾当皇城司使、勾当皇城司公事,太平兴国六年(981)十一月设,属于实职差遣,最初也是特旨除授,大概在仁宗后期变成由宰辅任命的堂除。

南宋时为了避讳高宗赵构,又改名干办皇城司,或者干当皇城司。

勾当皇城司最初定额为三人,仁宗时期,日渐权重,职责基本要和皇城使持平,所以人员有增设,景祐二年(1035)八月,升为五人;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定为六人;后又定为四人;嘉祐三年(1058)九月,增为九人。

④提举皇城司、提点皇城司:

宋徽宗时,在勾当皇城司之上,又设置提举皇城司,并以皇子亲王充任,定额为一人。而沦为提举皇城司之下的勾当皇城司,则定额为二人。

大概在宣和元年(1119)前后,徽宗又在提举之下、勾当之上,设置提点皇城司,定额为二人至六人。

也就是说,在北宋中后期,皇城使和皇城副使已经沦为阶官,皇城司的主官依次是提举皇城司(1人)、勾当皇城司(2人)、提点皇城司(2-6人)。

但电视剧《梦华录》设定在真宗时期,所以皇城司的主官仍然是皇城使。

接下来说说皇城司的吏员。

皇城司的吏员在北宋有勾押官、押司官各一人,前行四人、后行六人、勘契官二人。

南宋时,又增设点检文字使臣、法司使臣、主押官、押司官各二人,前行五人,后行、曹司各四人,表奏司、正名贴司、私名贴司、专知官、副知官各二人。

介绍完官和吏,再来说说皇城司所隶的禁军。

皇城司的兵卒,有亲从官五指挥近三千人、亲事官六指挥三千有余、入内院子五百人(南宋减为二百人)、快行长行一百人、司圊三人;南宋增置守阙入内院子(兵额长期短缺)、曹司三十人。

①亲事官:

亲事官的招募主要对象是在京军班子弟,选拔“健者”迁入禁卫。

最初大概有一千五百人,分为三个指挥。由于阙员,在元丰五年(1082)时,增设一个指挥,守卫景灵宫。政和五年(1116),增设守卫西京大内宫一个指挥,又增设内园司一个指挥,共计六个指挥,大约三千多人。

②亲从官:

从亲事官中挑选出有材勇者,选为亲从官,标准身高为五尺九寸一分六厘,约合今185cm至190cm,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来保证亲从官的精锐性。

亲从官最初也分三个指挥,熙宁之前增设一个指挥,政和五年(1116)增设第五指挥,共计五个指挥,近三千人。指挥称为上一指挥、上二指挥、上三指挥、上四指挥、上五指挥。

③入内院子:

入内院子是从亲事官中拣选年纪大的充任,有时也从辇官60岁以上选任,在宫内供祗候差使,编制为一指挥。

④快行长行

快行长行是在亲从官中拣选健步人员充任,供传唤及驾出仗卫等祗应差使。熙宁时有近三百人,南宋时减为一百人。

电视剧《梦华录》中出现的皇城司亲事官于中全,和皇城司探事司亲事官孔午,就都是隶属皇城司的禁军卒。

最后,就是皇城司编制下的一司一局。

一司,就是皇城司探事司,时人也常用皇城司探事司来代表皇城司。

该司的职掌就是派遣亲事官,在京师侦探流言蜚语与图谋不轨者,就是俗称的便衣警探,这些探事者叫逻卒,也叫察子,由亲事官每季轮换差充。

逻卒在真宗朝为四十人,哲宗朝时又增加了编制。

按照宋朝兵制,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五都设一个指挥使;五营为一军;十军为厢。

所以,从皇城司探事司的逻卒人数看,显然是不够一个编制,是没有所谓的指挥使长官的。

一局,就是冰井务。

他的职掌就是管理冰块,以备暑伏宗庙荐享,以及供宫廷、百司之用。冰井务设监冰井务官一人,由内侍充任。

总体来说,皇城司就是大宋官家的耳目之司,是官家最信任的群体,干的都是密差勾当,是官家驭下的重要辅助工具。

电视剧《梦华录》的男主顾千帆,身为指挥使之一,不管是亲从还是亲事的指挥使,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充当官家秘密的、有特权的耳目兼爪牙,去负责侦查、缉捕以及鞫狱。虽然位卑,但权重啊!毕竟有时候官品是比不上实际差遣的。

天子鹰犬

说白了,皇城司就是宋朝的情报机关和特务机构。

任何时代,皇城司的狗腿子都让人又憎又恨。

大宋官员都非常讨厌这个机构,对皇城司的探子深恶痛绝。

赵匡胤将武德司探子派往巴蜀时,这些探子就经常被地方官员想办法给阴死。

宋太宗时期,赵光义也曾将皇城司的探子派往各地,但也遭到官员们的集体反对。

淳化三年(992年),有次赵光义曾将皇城司司的探子派到雍丘。

结果雍丘县尉王彬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将这些受贿的探子绳之以法。

赵光义在群臣的反对下,不想把事情做绝,规定皇城司的活动主要局限在开封城。

在民间,皇城司更是遭到百姓们的鄙夷,但凡有点出息的人都不会去皇城司任职。

(剧中说顾千帆是进士出身,这基本不可能,宋朝崇文抑武,进士出身可做文官,很少有进士会去做武将,更别说到皇城司这种特务机关任职了。)

因此,皇城司的人或者外围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地痞流氓。

这些人打着皇帝的旗号,狐假虎威,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直接败坏了皇城司的名声,降低了皇城司的口碑。

宋真宗画像

比如,宋真宗时期皇城亲从第二指挥使马翰,就以捉拿贼犯为由,鱼肉百姓,收受贿赂,网罗一帮地痞流氓,横行无忌,成为开封一害。

开封百姓苦不堪言,对马翰恨之入骨。

实际上,历史上的顾千帆这种人就是皇帝鹰犬,远不如电视里那么光鲜亮丽,开封百姓除了害怕,更多的是鄙夷。

尽管皇城司被宋朝臣民所抵触,可由于宋朝皇帝非常信任皇城司,并且需要皇城司打探情报,监视掌控臣民。

宋朝皇帝还是赋予皇城司极大的权力。

更可怕的是,宋朝皇帝还会给皇城司下达指标,每个皇城司探子,十天内没有监听到可疑信息,直接执行杖决。

皇城司为了完成任务,捕风捉影,不知造成多少冤狱。

不知有多少百姓,仅仅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皇城司害得家破人亡。

因为有皇城司的存在,宋朝皇帝对开封城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君权得到极大加强和集中。

也因为皇城司,开封百姓时刻处于一种高压统治之下,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

更可怕的是,宋朝的皇城司制度开创了特务制度的先河。

(在宋朝之前,历朝历代也有特务机构,比如汉朝的北军,唐朝的北衙,但真正形成制度,贯彻始终的是宋朝)

等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将宋朝皇城司职权范围遍及全国,于是就有了锦衣卫的诞生。

明朝臭名昭著的厂卫制度由此诞生。

朱元璋:又来编排我?

实际上,朱元璋也只是向宋朝皇帝学习而已,只不过,朱元璋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将特务统治发展到了极致。

本质上来说,宋朝皇帝和明朝皇帝是一丘之貉!

皇城司就是宋朝的锦衣卫!

所以,那些想回宋朝生活的朋友,皇城司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吃人的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皇帝的“锦衣卫”——皇城司,连禁军都得靠边儿站
在宋代让文官闻风丧胆,《梦华录》里面的皇城司,到底有多厉害?
世人皆知明朝锦衣卫,却很少人知道宋朝的秘密警察
明有“锦衣卫”,宋有“皇城司”,看宋朝“情报机构”的组建!
志第九十七 仪卫二
宋朝的皇城司,一个比明朝锦衣卫还要厉害的角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