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佩串起来,就叫组玉佩?

之前提到过,“组玉佩”,或称“玉组佩”,是指成组成套的玉佩饰,是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那么是不是多件玉佩(器)随意串起来,就能叫组玉佩呢?

↑上图为辽代摩羯凤鱼形玉组佩,出土于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现存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由玉饰、鎏金银链和玉坠组成。

据《礼记·周官·玉府职》和《大戴礼记·保传篇》中记载,组佩的形制为“上有双衡,下有双璜、琚以杂之,冲、牙、珠以纳其间”。郭宝钧先生绘制的战国时期的组玉佩如下,有系璧、珩佩、琚、瑀、冲牙等构成。现多认为以环、壁、珩、璜为主体,配以珠、管、玉龙、玉凤、玉人等。

注:

璧,基本造型为圆片状,中有圆孔。“肉倍好,谓之璧”,边缘是孔径的两倍,叫做璧。

珩,为佩玉上面的横玉,是组佩的主干部分,形制不定,只要在组佩中起主干作用都可称之为珩。

冲,组佩下垂的器物中间的一个叫冲。

牙,组佩下垂器物中,两旁的两个叫牙,与中间的冲相撞而发出声音。

瑀琚,在组佩中系在珩和璜之间的配饰玉。

考古出土的组玉佩,尽管数量众多,长短各异,形状千姿百态,但上、中、下三段式组玉佩基本结构,没有改变,这幅图可以说是组玉佩的“通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种形制的玉组佩

用于制作组佩的玉石常见和田玉,配石一般为绿松石、玛瑙、贝类和琉璃等,造成组佩颜色多样。玉石材料的不同与等级有关,至于串联组玉佩的丝线花结,大多数已腐烂,但从出土的彩绘木俑来看,应该色彩丰富,有等级区分。

↑七璜联珠玉组佩,西周晚期玉器,1991年三门峡虢国M2001号墓出土,由璜、佩、玉管、珠组成,玉石种类为玛瑙、和田玉、琉璃、绿松石,通长约87厘米。

早在原始社会中就同玉管、玉珠等玉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组玉佩的雏型,但只能称之为串饰或项饰。它的起源悠古,历代承传,其胤裔一直绵延到明代尚未绝迹。

↑“玉组佩”,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

玉组佩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多璜式玉组佩、玉牌式联珠组玉佩、环佩组合式。

1.在西周,多璜式组玉佩盛行,直至春秋晚期。这类组玉佩常出土于墓主人颈部至胸腹部,长度大多在 50 厘米以上,是佩于颈间、垂至胸腹部的玉佩饰。此类组玉佩出于周代侯伯及其夫人墓,不见于贵族阶层其他成员墓葬。

↑七璜连珠组玉佩,出土于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遗址。它全长105厘米,出土时从墓主人的颈部遗址垂到膝盖处。七璜连珠组玉佩由一件圆形玉佩,七件玉璜和727颗玛瑙珠串联而成。

2. 玉牌式联珠组玉佩,由玉珠、料珠等串联成多股,呈放射状集束于玉牌之上。盛行时期大体上从西周中期至春秋早中期。此类玉组佩多出于墓主肩部或腹部一侧,佩带方式为佩于肩部,垂至身体一侧。

↑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西周组玉佩

3. 环佩组合式,由玉环、珩、管及龙形佩为主件穿系成的组玉佩。此类组玉佩在春秋晚期和战国颇为常见,汉代一度流行。这类组玉佩的穿系方式更为灵活,其上端无项饰,故不可能佩于颈部。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南越王右夫人组玉佩,这套组玉佩由七件玉雕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两件透雕玉环、玉舞人、两件玉璜、玉管,现藏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称为“组玉佩”的玉佩,必须要同时具备多件玉饰、特定佩法、相互关联、反映等级等四个条件。所谓的“多件玉饰”,是指组玉佩至少要有两件主佩以上玉器穿缀成组,而且周汉时期的重要组玉佩中的多件玉饰中,一般至少有一件是玉璜,否则可能是一般的玉坠饰。

所谓的“特定佩法”,指组玉佩上下、左右穿缀方式,必须有约束性,而不是随意穿缀,有特定形式与佩法,还有用于穿缀、装饰使用的丝线、花结及色泽上的要求。所谓的“相互关联”,指组玉佩的珩佩、璜佩、琚、瑀、冲牙等坠饰以及管珠附饰各部件,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彼此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品赏析之九:七璜联珠组玉佩
清青白玉组佩饰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明代玉佩饰的复原保护
梁庄王及爱妃的那些精美的玉组佩赏析
在古代,玉器可不是随便戴的,不同组配代表不一样
古代组玉佩概述——丁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