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作品‖《哎哟,我的腰(连载二)》 文/王金山

《哎哟,我的腰(连载二)》 
             文/王金山 


作者简介:
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腰椎疾病知多少?
 
我们知道,腰椎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重要的生理功能。腰椎的骨性结构包括椎体、椎弓根、椎板、横突、棘突,这些骨性结构所围成的管道——椎管、椎间孔构成神经通道,而韧带、椎间盘、小关节将上述的骨性结构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这些结构与周围的肌群共同维护了腰椎的稳定和运动。当上述结构中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发生病变或损伤时,这些部位将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何为腰椎疾病?广义的引起腰椎疾病的原因很多,如腰部骨与软组织损伤、病理性损害、骨结构异常、全身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姿势不良、身体亏虚以及风寒潮湿等因素的影响或诱发。至于科别则牵涉到内、外、妇、泌尿、生殖、神经、血液、骨伤等。狭义的腰椎病大概是指因脊柱急慢性损伤及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所引起腰痛和/或背痛、腿痛等,属于中医学“腰痛”、“腰腿痛”、“腰背痛”、“痹症”的范畴。在临床上表现为以腰腿痛和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腰椎病种类繁多,能列举出来病名的大约就有50多种,按病因分类可将脊柱病分为损伤、炎症、退变、畸形、肿瘤和其他原因6大类。
 
列表如下:
腰椎(脊柱)疾病分类
 
(1)脊柱损伤、骨折:腰部软组织损伤(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腰肌筋膜炎、腰部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黄韧带肥大、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炎、椎间盘(包括肌肉、筋膜、韧带)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膨、脱)症、腰骶关节劳损、腰椎骨折、腰椎脱位、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腰椎椎弓峡部不连和滑脱、骨盆出口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颈腰综合征、腰肌筋膜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骶髂筋膜脂肪疝等。
(2)脊柱感染性炎症:化脓性脊椎炎、腰椎结核、骨髓炎、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以及伤寒、布氏杆菌、真菌、寄生虫、梅毒等感染病灶。另外椎间盘摘除后的间隙感染和椎间盘炎。
(3)脊柱退变: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间盘退变、腰椎不稳及退行性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
(4)脊柱畸形:发育性椎管狭窄症、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腰椎假性滑脱、后关节面异常、钩状棘突及半椎体等。
注:脊柱畸形主要由发育不良、肌力不平衡以及各种致病因素等造成的,如脊柱姿势不良、骨盆过度倾斜、下肢姿势不良(髋膝内外翻、扁平足、先天性髋脱位),包括侧凸畸形、后凸畸形、前凸畸形。
(5)脊柱代谢性疾病:是全身内分泌障碍在骨骼中的表现。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老年雌激素缺乏和糖皮质激素用量过多所致医源性代谢紊乱。临床上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其他如骨纤维病、骨硬化、家族性低磷血症、褐黄病等。
(6)脊柱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良性或恶性)、继发性脊柱肿瘤(良性或恶性)、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7)其他原因: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氟骨症、痛风等。
说明:上述脊柱类疾病的表现和症状、体征虽然各不相同,或大同小异,但共同点均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然而,有些非脊柱类疾病也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如肾脏和输尿管结石、肾盂肾炎、肾结核、肾周围脓肿以及消化性溃疡、胰腺癌、直肠癌等腹部脏器疾病;子宫位置异常、慢性输卵管炎、子宫颈癌、痛经、子宫体炎、附件炎、盆腔肿瘤、子宫脱垂等盆腔脏器疾病。其次,白血病可在血象异常以前,骨骼中即有改变,其中包括腰脊椎骨的破坏,表现为典型的腰痛或腰(背)腿痛。另外,精神、心理因素及精神、心理类疾病也可引起说不清道不明的腰(背)腿痛。这种患者的特点是:主诉客观检查包括特殊检查明显不符,并伴有一定的精神或心理症状,如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精神崩溃、心理异常、抑郁、焦虑等。
腰椎疾病的“大哥大”
大家知道,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引起腰椎疾病的主要是腰椎间盘突(膨、脱)出症、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关节突间关节错位、韧带损伤、腰肌劳损、肥大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症等。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膨、脱)症的发病率最高,是腰椎疾病中的“大哥大”。所以,现在重点说一说这个“病魔”,认识“庐山真面目”。
腰椎间盘突出症(下面简称为“腰突症”),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顾名思义,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突症”的发生可归结为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主要是腰椎间盘本身的退变。外在因素主要是外伤、劳损等。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突出产生的刺激和压迫。
“腰突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①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②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③中央型,可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部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后,可以继发地产生脊柱生理前凸变直或侧凸、脊神经根受损、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关节退变和椎管狭窄等一系列改变,从而导致许多病人的症状迁延和反复。
如今,“腰突症”在青壮年人中常见,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发病率男女无明显差别。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可怀疑此疾病。
(1)有腰部以上在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或单侧下肢疼痛。
(2)腰疼部位多位于下腰部偏一侧,腿疼多为一侧由臀部向远端的放射性疼,可伴有麻木感。
(3)单侧鞍区(骑自行车与车座接触的部位)或一侧(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或内侧疼痛或麻木,或疼痛和麻木同时存在。
(4)腰或腿疼痛,在卧床休息后多可缓解,下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疼痛。
(5 )行走时疼痛加重,不能完全站直行走,多数病人需用手扶腰部疼痛一侧,咳嗽、打喷嚏或提重物时疼痛突然加重。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神经根与椎间盘的关系。
腰骶神经根从硬脊膜囊的前外侧穿出,在椎管内斜向外下走行,经椎间孔出椎管。腰3及腰4神经根各自从相应的椎体的上1/3或中1/3水平离开硬膜囊,紧贴椎弓根进入椎间孔。腰5神经根由腰4、5的椎间盘水平或其上缘离开硬膜囊,向外下走行,绕椎弓根进入腰5骶1之间的椎间孔。骶1神经根发自腰5骶1椎间盘的外1/3,绕骶1椎弓根进入椎孔。
了解了神经根与椎间盘的关系后,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同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症状和不同的体征。

见表:

突出的椎间盘

疼痛部位

受压神经根

感觉障碍区 (麻木部位)

肌力改变

反射改变

腰3~4之间

骶髂部、髋部、大腿前外侧、小腿前侧

腰4 

小腿前内侧

伸膝无力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4~5之间

骶髂部、髋部、大腿和小腿后外侧

腰5

小腿外侧,足背内侧,包括足拇趾

足拇趾及足的背伸力无力 

膝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无明显改变

腰5~骶1之间

骶髂部、髋部、大腿、小腿及足跟外侧

骶1

小腿后侧,足背外侧,包括外侧三足趾

足拇趾及足的跖屈力无力 

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体征和临床表现

         突(脱)出部位

一般部位在腰4~5 和/或腰5~骶1椎间隙之间

         受累神经

           马尾神经

         疼痛部位

腰背部、双侧大腿和/或小腿后侧

         麻木部位

双侧大腿和/或小腿及足跟后侧以及会阴部

         肌力改变

膀胱和/或肛门括约肌无力

         反射改变

踝反射和/或肛门反射消失

 注:由于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和/或腰5~骶1椎间隙之间,压迫了腰5和/或骶1的神经根(骶丛神经),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另有1%—2%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3~4和/或腰1~2、腰2~3椎间隙之间,压迫了腰4和/或腰2、3的神经根(腰丛神经),故主要表现为股神经痛症状。当然,也有腰丛神经与骶丛神经同时受压产生的症状。

 
 
精彩案例
 
  别让“办公臀”缠上您
 
去年国庆节前夕,我打手机问一位老朋友:“老哥,春节期间准备安排什么?”老朋友笑曰:“在家享受'宁静’!”“享受'宁静’?”我也笑道,“您那所谓的宁静,就是坐电脑旁'爬格子’是不是?”老朋友嘿嘿笑答:“是啊,平时很忙,正好节假日闲一下,好完成几家杂志社约稿……”“您呀,久坐也要活动活动,防止被'办公臀’缠上……”我提醒道。“办公臀?办公臀是啥毛病?”老朋友急切地问道。“办公臀就是久坐造成的屁股越来越大,肚腩肉越来越多,大腿跟肿了似的,人呈梨形身材的一种形象概括……”我如此解答。

 “办公臀”成为现代人公害
 
WHO(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而死亡,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70%的疾病是由坐得太久引起的。可见,久坐是疾病的温床、健康的大敌。久坐百病生。
“办公臀”,其实就是指因为久坐导致腰臀比失调,现代人身材梨形化的形象描述。腰围除以臀围得出的数值叫做腰臀比,它被用作衡量健康和出现严重健康风险的指标。男性标准腰臀比应介于0.85和0.95之间,女性标准腰臀比则应介于0.67和0.8之间。
沈小姐是一家大公司的行政文员。平时,她几乎一整天都端坐在电脑桌前处理各种文件。也只有在倒茶水和午餐时间,她才会站起来走动一下。“有时候,我们也想走走动动,活动活动身体,但工作一忙就忘了。”
虽然才工作两年多,但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沈小姐感觉很明显:“从工作到现在,我好像增了十余斤。其实上身看还好,但肚子、屁股和腿都比以前大了一圈。最让我伤心的是,以前的裤子都穿不下了。如今,买裤子都要大一号了。”
而据沈小姐介绍,她男朋友的情况也差不多。“他是一家游戏公司的美工。上班对着电脑工作,下班也对着电脑玩游戏。美其名曰:学习借鉴。现在他那个大腿粗啊,还有肚子上的肉啊,典型就是'办公臀’了。”
确实,现在像沈小姐以及她男朋友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人太多了。这些人很多都是以车代步,尤其是办公室人员长期需在桌前或电脑前处理各种文件,上班时间很少走动,回到家里又忙着做家务、辅导孩子学习,或沉迷于电视剧、网络中,很少进行锻炼,导致身体摄入的热量大于身体所需,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身体内的脂肪堆积。这些脂肪堆积一般最先出现于人的臀部和腰际,尤其是臀部与大腿的交界处。其次出现在人的腹部,以肚脐四周及下腹部为中心。另外,人的大腿四周,特别是内、外侧,也容易囤积脂肪。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研究,称习惯久坐的人群臀部肌肉组织堆积脂肪的速度比一般人的脂肪细胞堆积速度快两倍。这种体形一般被称为“办公臀”。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久坐缺乏锻炼的人,其脂肪的堆积速度往往比经常运动的人快很多,“办公臀”不仅影响人体美观,日后还容易导致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腰椎、膝关节病变等问题。笔者在门诊屡屡可见这样的病人,因为“办公臀”而引起的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等。那么,怎么消除或预防“办公臀”呢?
 
消除“办公臀”有对策
 
 现在,消除或预防“办公臀”的方法很多,不妨试举几例。
(1)按摩承扶穴。承扶穴的位置很好找,在臀部两侧与大腿之间有一道横纹,横纹中点下方按压感觉到酸麻的地方就是了。按摩它最好保持站姿,用力收紧臀部,用拇指之外的四指按压,轻轻揉动5秒钟,每天早晚各做30次。按摩它能够刺激臀大肌紧张收缩,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臀部血液循环,增加臀部肌肉弹性。
(2)身体站直,双腿并拢,肩部挺起打开,用力缩紧臀部肌肉,持续10秒钟,然后再放松,再不断重复缩紧和放松的动作,做15次左右。这个动作简单而有效,是消除臀部赘肉的一个很好办法,但需要长期坚持。其次,将一个网球放在臀部感到紧绷的部位缓慢滚动。当网球碰到疼痛部位时,将球握住,轻柔地按向痛处1分钟左右,直到压痛感减轻。每隔5—10分钟按摩一次,每周5天,直到臀部肌肉放松。另外,配合淋浴前按摩。按摩能刺激血液循环,有助于减少臀部中过多的水分。可以用一个按摩刷,从大腿后侧和臀部向心脏方向按摩,在每天淋浴前按摩两分钟即可。
(3)将右腿往前踏一步后屈膝,左腿往后伸,呈弓箭步姿势;接着身体向前压,感受到腿部与臀部的肌肉正在伸展,具有雕塑臀腿线条的作用。这种弓箭步下蹲动作就是锻炼臀部力量,打造挺翘的臀部和健康的身体。不过,做这一动作时要注意调整身体重心,节奏不要太快,以免膝盖和脚部压力过大。还需提醒的是,在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因为运动后身体会产生一种代谢元素,如马上坐下,这种代谢元素会集中在臀部,臀部会变得肥大。腰椎有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疏松症以及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人最好不要如此锻炼。
(4)办公室一族要尽量挤出时间运动,如不妨在手机上设置一个每日运动提醒,每天上午、下午放下手头的工作,做工间操10分钟;其次,午饭后在办公室做做椅子操,即一手扶着一把椅子背,一条腿慢慢向后抬,要抬多高呢?要领是膝关节要绷直,脚尖离开地面两、三厘米就足够;另一条腿再同样做2—3分钟;这个动作最好晚上做一次,早上做一次;亦可扶着椅子背,向后抬起右腿,同时向前抬左手,眼睛向前看,坚持一两分钟后换另一条腿和手再做一两分钟。同时,可在单位附近散步15~30分钟;上下楼时,不坐电梯,改走楼梯,每次迈两层台阶,10次为一组,做4组。另外,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或少吃奶茶、糕点、糖果等高糖、高脂肪食物,等等。
 
链接
 
   坐班族,经常拍臀瘦屁股
 
为了预防“办公臀”,我们不妨利用闲暇经常拍打拍打自己的屁股,或曰“拍打屁股法”,以达到活血化淤、消除疲劳及瘦屁股的作用。
据悉,西方一些国家女性近年来非常流行这种新的健身健美减肥法,因为有些爱面子的女性觉得这样直接用手打屁股不太雅观,英国有一家厂商为了适应这些“爱面子”女性的需要,专门生产了一批名叫“击拍器”的健身器械,由于购买的人多,使厂商大赚了一笔钱。
那么,为什么“拍打屁股”会受到女性们的青睐呢?原来据说“拍打屁股”引起的疼痛可使大脑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而这种物质能产生大量的有益于健康和保持青春活力的内啡肽,同时对于减少或避免盆腔充血和屁股麻木等大有好处。最主要的是,“拍打屁股”法可使屁股变瘦而有效预防“办公臀”。
具体手法操作如下:取站立位,用手掌或握拳或用拍子拍打两侧臀部,左右臀部各拍打50~100下。再然后,以两手的掌背或用拍子拍打骶部、尾骨两侧约2分钟。其次,可配合拍打腰骶部,即拍打者取屈肘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纵向或横向连续拍打腰骶部,反复3~5遍。另外,亦可配合拍打小腹部,即拍打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拍打小腹部100~200次。操作时,腕关节固定或微动,以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中心;拍打小腹部时,操作者可用腹式深吸气后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拍打时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刚柔相济,快慢适中,不要用力过猛。女性月经期要慎用,孕期禁用。
总之,一定要动起来,爱惜我们的屁股,解放我们的屁股,别让我们的屁股久坐受压。如此,“办公臀”就不会成为您的“幽灵”。
春节期间,别让“办公臀”缠上您哟!
 
小贴士
 
自测你有没有“办公臀”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办公臀”的高发人群?教您进行以下简单测试:俯卧在床上,一条腿膝盖弯曲呈直角,脚掌朝向天花板,同时用力收缩臀肌,缓慢地将这条腿抬离床面约12厘米,保持静止不动。如果你能保持30秒钟,只感到臀部肌肉紧张,说明你的臀部肌肉功能正常;如果总是摇动,或是感到腿和下背部处于紧绷状态,这就说明你的臀部肌肉功能存在问题,很容易患上“办公臀”。


山东精短文学编辑部 
总编:张巧梅
执行主编: 李洪菊 潘杰 卢健生 周克
总审: 王焕东
副主编:尹延哲    陈雅萍 

本平台签约作家名单

宋欣  杨瑞雪  朱绪厚  程阳辉

侯秀莲 赣一鸥  李雅芳 张光辉

李性亮

更多签约作家陆续添加中……


  

优秀平台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椎间盘膨出,腰不疼一侧屁股疼,疼得走不了路有什么好办法?
20220811我是大医生《逆转瘫痪“1厘米”》刘亚军,椎间盘突出,直腿抬高试验.压迫神经根马尾综合征.突然大小便失禁.走不了路.瘫痪.屁股到脚疼痛.小燕飞自测锻炼方法.臀桥收肛提臀10秒.跷二郎腿身体前倾着坐半躺在椅子
腰间盘会带来怎么样的“并发症”?
都是腰椎间盘,为啥就我的那么“突出”?
年纪轻轻,怎么突然腰就不行了 | 协和八
腰疼膏药腰椎间盘突出腰脱腰肌劳损 [http://176659684.qzone.qq.co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