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点甜,又不是太甜”的健康减糖运动已经开始,你还在毫无防备地摄入糖?

糖,总是这么毫无防备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日前,Foodaily小编通过京东和1号店线上平台,按销量排名选取了105种饮料和乳品,对其产品标签及含糖量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

一罐330ml的可乐,含糖量在35g(10.6g/ 100ml)左右;一瓶500ml的茶饮料,含糖量在38~45g(7.6~9g/100ml)左右;一瓶420ml的乳酸菌饮料,含糖量25~50.4g(6~12g/ 100ml);一杯100g原味发酵酸奶,添加糖含量7g左右…

这样一天下来喝一瓶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一年下来对健康的危害就不能小视了。

添加糖的疾病风险不光是龋齿等,很多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都和它有关,如Ⅱ型糖尿病,青少年代谢紊乱,超重和肥胖问题等。

根据中国糖尿病学会在2014年的最新数字,中国糖尿病确诊人数为1.58亿,患病率从2009年的9.7%上升到11.6%,而每年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约680万人;糖尿病相关风险因素的流行程度也不断加剧,如超重达35.4%,肥胖症7.3%,缺乏身体活动23.8%,糖尿病潜在危险十分突出,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产生重大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影响。

有意思的是

在国内市场的众多食品饮料中,在包装上明确标示含糖量的产品却很少,大多集中在外资品牌的产品。

在中国,除了一些减糖、低糖及无糖的营养宣称之外,糖含量标示尚未有强制的执行标准,所以大多数品牌也都是选择性地不标示。

美国FDA也是在今年5月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法规中,明确增加了“添加糖”的标示要求,以反映食品中加入的非天然糖分,提醒消费者过多的摄入添加糖容易导致肥胖等问题。

  

每天摄入多少糖合适?

糖,在我们的生活中躲也躲不了,可究竟每天摄入多少糖合适,似乎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来看看官方组织给出的建议吧!

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2015年3月发布的最新指南中,WHO建议成人和儿童应该将每日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10%(占总能量摄入)以下,为了益于健康,在此基础上应再进一步,降至5%以下,也就是每日约25g(6茶匙)。

这包括了食品饮料、膳食中的添加糖,也包括蜂蜜、糖浆、(浓缩)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但不包括新鲜水果、蔬菜或牛奶中固有的糖。

国家卫计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于今年5月正式发布,其中对糖摄入量建议与WHO是一致的,即每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提倡少喝含糖饮料。

建议是给了,付诸行动则是另一回事。看看上面的数据,毕竟一瓶饮料,可能含有高达30多克的糖,再加上日常饮食摄入,糖含量很容易就超过了推荐标准。

  

减糖运动已经开始

考虑到如今社会对糖尿病及肥胖等问题的日益重视,倾向于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因为这些产品仅仅是减少了糖添加量或者不添加糖而已,但甜味还是有的。

谱赛科曾在全球范围25个国家进行消费者调查,每个国家对1000个消费者的调查显示:

  • 84%的墨西哥人积极在食品饮料中限制含糖摄入量;

  • 86%的美国消费者称减轻体重的方法在于减少含糖饮料食品的摄入;

  • 而德国的消费者已将愿望转化成实际行动,48%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与饮料时,会主动寻找那些低糖的产品;

  • 而在中国也有一个惊奇的发现,针对一二线城市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中国消费者在摄入食品和饮料时,选择低热量和无热量产品的频率在每周2次以上…..

通常消费者选择减糖、低糖或无糖产品,最常见的原因都是与健康和体重有关。帝斯曼食品配料曾在全球范围内对5000多名消费用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是为了减肥或保持体重,42%的人称他们选择的原因是由于担心糖尿病,而39%的人则担心过多的糖摄入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为控制糖摄入量,世界各国也是绞尽了脑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为人们的健康减糖,Foodaily在先前的一篇文章“从世界各国征收糖税看饮料行业创新变革”中,也曾为大家报道过,美国,英国,匈牙利,法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始针对食品饮料征收糖税,这些举措都将加速食品饮料行业的变革。

在亚洲,泰国或成为首个征糖税的国家,泰国改革委员会已决议通过开征糖税,会将含糖量为6%~10%的饮料零售价格提高20%,同时将含糖量超过10%的饮料价格提升25%,这项税收政策将在内阁会议通过后公告实施。此外,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开始计划实施含糖饮料的税收政策。

一些大公司也逐步开始了减糖运动,如:

全球软饮料行业的两位重量级选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先后分别推出的主打天然甜味剂的低糖产品Coco-Cola Life和Pepsi True;可口可乐的零度可乐最近在英国还正式改了名字,为了强调自己无糖;

通用磨坊在FDA的公告发布后,也发布了一份声明,强调对旗下多款酸奶产品的减糖计划,如今,公司产品配方中的糖已经比去年减少了25%;

雀巢也在不断地改善,尝试降低产品中糖的含量,兑现其承诺;

就连糖果行业的玛氏也已经公开表示支持WHO,以及英美营养委员会提出的关于糖的营养建议,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国内市场,伊利,蒙牛,光明,味全等乳品企业也已经开始率先行动,加入减糖运动的行列,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低糖/减糖的产品,凸显品牌的健康属性。

  

健康选择:有点甜,又不是太甜!

适度和合理是非常重要的,对糖和含糖食品的过度贪婪,会伤及健康,在不影响口感及其他食用享受的同时,为什么不更健康一些呢?那些减糖/低糖/无糖的食品饮料,有点甜,又不是太甜,将会是更明智的健康选择。

营养宣称

减糖,低糖和无糖都是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管理通则》允许的营养声称,不同的是,减糖是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中的比较声称,而低糖和无糖则属于含量声称。

关于无糖食品,国际通用的概念是产品中不添加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根据国家标准,无糖的要求则是每100g食品中含糖量≤0.5g。

低糖是指,每100g食品中糖含量≤5g,如市场上常见的养乐多低糖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4.5g/100ml),伊利每益添低糖活性乳酸菌饮料(含糖5.0g/100ml),味全低糖活性乳酸菌(含糖5.0g/100ml),君乐宝每日活菌乳酸菌饮料(含糖4.3g/100ml)等。



减糖是指参考消费者熟悉的常规配方的产品,糖含量减少了百分之多少。如,蒙牛优益C减糖乳酸菌饮品,宣称减糖25%;光明植物活力轻盈活菌型乳味饮料减糖40%。

尽管减糖运动已经开始,但仍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其中如何在提供减糖健康产品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产品更好的风味和口感;在选择天然和人工甜味剂时候,如何平衡企业生产成本与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是关键。

后续我们将通过减糖/低糖产品的技术难点及突破,全球减糖/低糖创新产品案例等方面为大家分析,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后期报道。

内容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减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减糖,助力健康
新指南,大家谈|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比盐更“可怕”的调味剂,你可能每天吃超标!小心三高、癌症找上门!女性更危险
吃着不甜,含糖量却很高!当心食物中的“隐形糖!
肝癌风险增加78%,只因每天喝了一杯它!
注意丨无糖食品,糖友该怎么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