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安壳子棍:传统武术中的实战绝技

陇上秦安,文多大儒,武多俊杰。秦安人的尚武精神,是几千年来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与生活中的凶恶势力顽强斗争的沉淀,威震八方的秦安壳子棍,就是在这样一方与武术有着不解之缘的土壤中衍生、演变和传承着。

【非遗名片】

陇右流传一句话:“甘肃人,生的硬,出门不离一条棍。”西北之棍以甘肃为最,天水棍术更是独树一帜。尤其是流传在秦安县高家屲(wā)的壳子棍,更是武林中绽放的一朵奇葩。

秦安壳子棍是一种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高家屲一带独立的汉族武术门派,总体上是以六十六个成形的壳子一百零八棍法组成。秦安壳子棍重实用、重打法,攻守兼备、变化多端,实战时的效果堪称一绝。

【非遗级别】

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据民间传说,约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名少林寺和尚,因从事反清活动在秦州(天水)被捕。后来和尚越狱逃走,跑到了秦安县高家屲。由于伤病和饥饿,体力不乏,躺倒在高家屲村边的高梁地里。此时,恰逢高家屲村民高五路过这里,看见身处绝境的和尚,顿生怜悯之心,便将和尚背回家中,千方百计医治抢救,和尚才得以大难不死。

为报答高五太爷救命之恩,便给高五太爷兄弟传授了少林绝技----壳子棍法。和尚在高家屲先后住了三年多,总计给高家兄弟传授了少林单头壳子棍四十五个,双头壳子棍二十一个,共计六十六个壳子,凡一百零八棍法,以及所有壳子棍的破解之法,也就是主要的攻、防之法。

从此以后,壳子棍在高家屲由高家人代代相传,也慢慢在秦安县流传开了,至今已经传了十三代人。

【分布区域】

秦安壳子棍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川镇高家屲村、兴国、刘坪、王尹、郑川、兴丰等乡镇及周边县区。

【基本内容】

伏羲文化旅游节非遗展演。(资料图)

秦安壳子棍包括单头棍和双头棍两个部分。单头棍适合远距离和大场面实用,而双头棍更适于近距离和小范围格斗。

壳子棍的主要内容及精华棍法有:七克棍、八守棍、六凶棍、五绝棍及十史弟棍。其中单头棍有单撕手、单扫、黑驴滚缠、双手提、侄手拴子等四十五个壳子。双头棍有仙人指路、老汉揩鼻、双乌龙摆尾、高尾子、怀中抱月、水底捞月等二十一个壳子。

壳子棍主要棍法有:搬、扎、扭、扣、摆、劐、勾、撅、提、扫、卷、点、收、闭、袭、劈、塞、挑、缠等二十种。主要步型有:弓步、马步、插步、丁步、开立步、半马步等。步法有:击步、跟步、退步、独立步、盖步等。

【壳子棍特征】

壳子棍交流展示。(资料图)

秦安壳子棍内容丰富,攻守全面,集棍术技击方法之大成。壳子棍分为练着壳子和搏着壳子,有些壳子练用一致,有些壳子练用不同。

壳子棍总体上是以六十六个成形的壳子一百零八棍法组成的。其每一壳子都是由几个棍法组成,短小精悍,最多的壳子有十三个动作,一般的只有三、四个或五、六个动作组成一个壳子。练习时每壳子可单独练,也可把几个壳子串连起来练。

壳子棍易学、易练、易用,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在实战中瞬间变化奇绝。搏棍时每个壳子可单独用,也可以几个壳子相互配合起来用,即所谓“整学乱用”,通过换手、调把、滑手,单双头互用,长短兼施,令对方穷以应付,不知所措。

【非遗传承】

第八代传人高世定(中间)和徒弟们。

壳子棍拜师仪式。(资料图)

秦安壳子棍乃棍中精品,不论其形式、内容、实用效果,均堪称一绝。因此,传授十分保守,在高家屲村一直延续着非“高”姓不传的习俗。即使迫不得已外传,也只是口传而不以身教,或者只传“壳子”而不传其中的技击诀窍和破解之法。因此虽然秦安壳子棍的威名在外,高家洼村练习壳子棍的人也不少,但真正精通其法并掌握格斗要领的人却寥寥无几。

目前,壳子棍已经传到了高家的第十三代人高勋,其中第八代传人高世定打破了壳子棍非高姓不传的传统习俗,将自己练习壳子棍的毕生心得和秦安壳子棍的全部精华都传给了一个热爱壳子棍的外姓人——靳建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壳子棍——秦安县高家洼村实战绝技
高世定老先生表演的秦安武术壳子棍——十几年前央视纪录片《今风●细雨●江湖》曾经采访过的西北棍术
甘肃这个武术门派背后,原来藏着这么大的一个“秘密”
甘肃秦安县高家屲(wa)流传的独门棍法壳子棍的三段视频,喜欢棍法的一定要看看......
陇右名棍壳子棍
流传400年的民间武术绝技实战型棍法,招招打中要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