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园城市回头看!6年来,成都都经历了什么?


今年4月26日,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

此时,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园到社区、从工作到生活,这座超大型城市的每一部分,都在新理念指引下发生着深刻变革。而这其中每一步探索和点滴积累,都在历届公园城市论坛有集中体现和激荡碰撞。‍‍


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


从三届公园城市论坛透视公园城市这6年,我们先来复盘一下重大标志性事件。

公园城市重大事件时间轴。制图:成都向上


在「成都向上」看来,这6年可以分为三大时期——探索期、加速期和深化期。



2018年初,最高领导人在成都首提“公园城市”发展理念;2019年4月,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召开。

这一年的关键词是“先行先试”,成都开创了多项“全国第一”:组建了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立了全国首个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出版了全国首部《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专著,编制了全国首个《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和《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


蓝绿交织的天府新区
首届公园城市论坛是成都交上的首份年度“答卷”。

首届论坛邀请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联合国人居署课题代表,以及美国、英国、日本、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外知名城市代表共计300多名嘉宾,可谓是一场聚集国内外顶级“智囊”的交流盛会。以开放之姿广邀世界城市专家求智问贤、集思广益,由此成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一大优良传统。‍‍

论坛现场发布了《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专著,宣读了《公园城市成都共识2019》(以下简称《共识》)。《共识》分为10个方面:

1.探寻新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2.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

3.彰显以人为本城市人文关怀特质

4.构建大美公园城市时代价值标杆

5.塑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城市形态

6.营建绿水青山秀美人居城市绿韵

7.感知多元包容开放创新城市文化

8.丰富现代时尚宜业宜居场景体验

9.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10.携手共创公园城市发展美好愿景


回过头来看,这10点共识极具前瞻性,它不仅使公园城市从成都探索上升至世界展望,而且明确了一系列方法路径。其中的一些表述,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推动'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都成为成为成都“公园城市”的鲜明标签。

这一年还有件大事——天府绿道,规划总长16930公里,是目前世界最大体量的绿道体系,沿着河滨、溪谷、山脊,连接湿地、公园、绿地,“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建设理念,成为公园城市的最佳写照。
‍‍‍‍‍‍‍‍‍‍

天府绿道


截至2019年1月(首届论坛召开前),成都天府绿道已建成2600多公里(包括区域级绿道345公里、城区级绿道928公里、社区级绿道1334公里),当年知名地理人文公众号「地球知识局」一篇推文中提到,成都凭一己之力,相当于修了丝绸之路的绿道系统。绿道所串连的绿化设施达到1114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个巴黎,其中还有2000多个文体旅设施。仅以目前的绿化廊道覆盖密度来看,成都已经超越了北京和上海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也因此推迟了半年,于10月24日召开。本届论坛发布了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该指数广泛吸收纽约、伦敦、东京、上海等世界先进城市的远景发展共识,聚焦“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五大维度,从15个方面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目标导航和度量标尺,是公园城市理念的进一步细化、深化和量化

论坛还首次发布了《成都市公园社区规划导则》,将公园社区划分为“城镇社区”“产业社区”和“乡村社区”三大类,未来公园城市的社区场景也有了行动指南。

从首届到第二届,成都公园城市探索之路渐入佳境,也冒出了很多热词。比如“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出自央视新闻《相对论》栏目。这句响亮的口号成功地把成都的崭新城市形象镌刻在人们心中,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它确实比“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更加鲜明具象。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还有一个热词是“TOD”。2019年被称为成都“TOD建设元年” ,确立14个TOD示范项目。2020年,成都印发《成都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战略规划》,提出将成都建设成为全球TOD典范城市

三岔TOD


“典范”二字不是随便说的,这其中的亮点就是将“轨道交通+TOD”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轨道+公交+慢行”形成公园城市绿色低碳、简约高效的运行动脉,TOD促进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公园城市社区”

2020年12月18日,成都地铁五线齐发,轨交线网里程达到558公里,跃升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其中地铁18号线建成通车后,龙泉山巅的丹景台人气爆棚,一跃成为网红新地标。立于此,三岔湖、三岔TOD、天府奥体城、天府国际机场等尽收眼底。成都正加快实现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TOD开发重塑城市形态”由此生动可见。

“城市之眼”丹景台
与此同时,成都三级绿道体系逐渐成网,贯穿全域、覆盖城区的生态“绿脉”也逐渐形成。截至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全市绿道累计建成4081公里,1000条“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穿插其间,还植入了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三店一馆”基本设施。

有专家为绿道算了一笔账:“初步估算出锦城公园建成运营后每年生态服务价值量约为269亿元,并且作为绿色投资工程,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演替和管理维护周期来看,它还可以产生40年以上的持续性效益,也就是说,总价值可以达到1万亿元以上。”


三年探索期,成都对公园城市怎么看、如何干越来越清晰,公园城市实践的效力也显现出来——成都GaWc全球城市排名从2016年第100位暴力拉升至2020年第59位;2019年流入人口最多的前10个城市中,成都排第三,而且流入人口中,23岁-42岁的人占比接近一半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考中,成都成为全国感染率最低、活力秩序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公园城市的生态优势、治理效能和活力韧性得以有效验证

2019年12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中,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案例被选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发展典型成功经验。



第二届论坛之后,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进入“加速期”,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和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由此,“首提地”成功进阶“示范区”,公园城市从一地探索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早在2020年初,最高领导人亲自谋划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


青龙湖公园

2022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明确建设方向和重点;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提出了三大发展定位——‍‍‍‍‍‍‍‍

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
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

这三句话即是对成都前期探索的高度肯定,又提出了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和更高维度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2022年5月,对标国务院批复和四部委《总体方案》,成都出台《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27个方面69项具体行动措施,

与探索期相比,《行动计划》涵盖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不仅从绿色生态本底、宜居美好生活、宜业优良环境、现代治理体系四个维度构建起示范区建设三级指标体系,而且突出四大转变——

营城路径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将全域建设为一座大公园”转变;发展方式从“增量主导的外延式发展”向“增存并重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发展逻辑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治理方式从“空间建设型”向“空间治理型”转变

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两环八线十三片”街巷游线体系、老旧片区有机更新、老旧小区分类改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未来公园社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机会清单……这些我们现在熟知的新名词、新举措,均出自《行动计划》。

望平街城市更新


公园城市加速期,普通市民最大的记忆点应该是环城生态公园绿道全环贯通2022年元旦那天,成都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线贯通,78座绿道桥梁相接,121个特色园串珠成链,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城市环城绿道,也是成都人的骄傲。

骑行天府绿道


骑行全环刷圈速再发个朋友圈,至今仍是成都人乐此不疲的爱好之一。大规模的城市绿道建设,也逐步培养了成都市民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取向。2022年,成都市骑行人数约1304万人次,骑行总里程约6522万公里,不仅市民健康指数总体大幅提升,同时还减少碳排放量3200余吨。‍‍‍‍‍

凤凰山体育公园和天府艺术公园也在2021年相继建成开放。二者一“武”一“文”,成为长盛不衰的“爆款”。‍‍‍‍‍


凤凰山体育公园比赛现场

天府艺术公园
环城生态公园绿道+凤凰山体育公园+天府艺术公园,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进入“加速期”的三大标志,不仅意味着提档升级,而且在人文艺术、体育赛事、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开花结果,呈现出一座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丰饶迷人的多彩立面‍‍‍‍‍‍‍‍‍‍


随着公园城市建设全面加速,一些关键点也日益凸显,比如:如何既彰显成都特质,又能体现普遍的示范价值,凸显示范引领作用;如何有效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何科学实践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创新构建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推动公园城市持续发展。

今年4月26日召开的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论坛首次与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合并举办。两个论坛基于共同主题——如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公园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文本不同但根本相通。从青铜时代出现城市雏形开始,人类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就从未停步。而全球城市目前面临的种种“病症”,也让公园城市的探索更具有了世界性的现实意义。

成都街头的新能源公交

2021年底,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成为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实践路径。第二年的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成都进一步提出“三个做优做强”推动公园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为导向,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谋划布局24个公园城市先行示范片区,策划包装重点片区项目集群841个,引领带动公园城市建设整体成势。

无论“四大结构调整”还是“三个做优做强”,都是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的题中之义。

本届论坛还首发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2022年)》《公园城市指数2022》《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导则》《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周边未来公园社区总体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价值评估》等10余项重要成果,其中《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导则》围绕“安全、宜人、智慧、低碳、健康、共享”6大目标,构建形成5个建设维度、20项建设内容、44个建设指标的“5+20+44”指标体系,相比首届论坛发布的《成都市公园社区规划导则》更加聚焦、实操性也更强了。

成都去年已全面启动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今年又启动第二批50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这些社区未来将成为公园城市最富活力的细胞单元。

除了未来公园社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也是本届论坛上的一大关键词。在大邑县分会场,200余位代表共商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实践路径。蒲江也在分论坛上,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为题作交流分享。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


成都90%以上的国土面积是乡村,20.1%的人口居住在乡村。让发展成果惠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同样是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翼。

以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产业“建圈强链”为引领推动公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和“最美乡村表达”让公园城市颗粒度更加细腻……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步步深入。

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到 2025 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未来两年,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期。

如何彻底走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和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创造超大城市转型突围方式,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在公园城市建设上成都还有哪些“难点”、“堵点”和“槽点”需要突破?

图文来源:成都向上/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部委联合印发方案,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这样建→
公园城市掀热潮!这一次,成都给出一个“样本”
四川日报:兴隆湖重新蓄水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持续“上新”
智报告|抢抓公园城市建设的崭新机遇 原创 领导决策信息周刊 领导数智报告
四川成都:打造践打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方贤洁
深圳之后是成都,中国又多了一个「示范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