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山:浓缩福州历史

        丁酉一月中旬从宁德回厦门,送亲戚到福州,顺道游览了福州三山之一的于山。

        于山位于福州鼓楼区东南隅,又称九日山。相传战国时有一支古氏族“于越氏”居此而得名。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因名九日山。于山海拔仅58.6米,形似巨鳌,最高点鳌顶峰。山上怪石嶙峋,林木参天,景色秀丽,历为游览胜地。主要景点有戚公祠、榕寿岩、补山精舍、影雕长廊、状元亭、平远台、狮子岩、炼丹井、九仙洞、吸翠亭、兰花圃等。山上还有自宋代以来摩崖石刻100多处。戚公祠内有戚继光抗倭、蔡廷锴抗日、郁达夫爱国史迹和于山历代名人诗词展等。景区全部免费开放。

        午后抵达于山,到定光寺门外停车步行,经定光寺、白塔,经万象亭入戚公祠,过蓬莱阁,转九仙洞,上大士殿,过狮子岩抵状元岩,下云梯,观平远台,再经揽鳌亭、九日台,过于山亭到舒啸台,因车停南山门,故至此折返,复从大士殿回戚公祠厅,穿补山精舍,转榕寿岩,最终还从定光寺出门离开,前后共两个多小时。

        于山虽然只是一个弹丸小丘,然而山上寺院、佛塔、祠堂、亭榭、山房、楼阁、曲栏、奇石、古树、崖刻、公园、平台一一具备,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并存,神话传说与历史遗址共处,几乎是一部浓缩的城市史籍展览,游览其间自有目不暇接之感,若非还要赶路回厦,我几乎就要流连忘返了。

        定光塔寺,俗称“白塔寺”,坐落在于山西麓,为宫殿式建筑。唐天祐二年(905年)创建,现存寺庙是清道光年间重建。三大殿:天王殿、毗卢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为华封堂、方丈室、客厅、僧舍。法雨堂曾是近代思想家严复读书处。寺庙据说原来很长一段时间破败失修,然而如今却飞檐斗拱、雕栏画阁异常精美宏大,应是近年来大力整修过。

       寺旁为著名的白塔。这座白塔始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该塔曾被雷火焚毁,1548年重修后,高41米,七层、八角,外敷白灰,故名为“白塔”,与乌山的乌塔呼应,成为福州地标建筑。

       从定光寺长廊中段的月门穿出,一墙之隔的幽静庭院是戚公祠,戚公祠院门外有一座古朴的石塔,这是文光宝塔,系七层八角的石构实心塔,第一层门额上题有“文光宝塔”四字,每层八面均雕刻佛像,造型古拙,气魄雄伟。塔原立于市郊城门山鳌顶峰上。“文 革”中被拆除。1985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其零散塔石运回于山,经过修补后,立在戚公祠西侧,让游人观瞻。根据文光宝塔的形制,考古工作者鉴定认为是北宋时所建,是福州仅存的文风塔。

       转过文光石塔,上台阶,万象亭矗立于平台之上。亭呈方形,原建于宋代,在府治内,后移建今址。辛弃疾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期间,曾于重阳节在亭上作《西江月》云:“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只有黄花如旧。万象亭中殢酒,九仙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亭周围环境清幽雅静,岩石重迭成趣。

      戚公祠为纪念戚继光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1918年前后重建。以砖木结构,三面复墙,外墙砖砌,内墙竹木混合,宽15.5米,共3间。单檐歇山顶,檐出挑3米为前廊,地面花格斗底砖。内祀戚公戎装像,陈列战袍铠甲、行军干粮(俗称“光饼”、“征东饼”)等。

       戚公祠侧后方是戚公祠厅,祠厅系硬山顶土木结构,内祀戚公戎装塑像,方颐隆准,威武庄严。两壁挂有"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歌颂戚继光抗倭功勋。祠内还陈列有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和《纪效新书》、战争袍铠甲残片,还有解放后出土的记功碑残石等,供人观瞻。

        祠厅东侧怪石叠垒,悬岩壁立,其中有一长型巨石,如榻如床,在东侧石壁上镌刻着“醉石”二字。据说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援闽抗倭,三战三捷得胜归来,班师回浙时,福州官绅在这里为其设宴庆功,戚继光兴尽畅饮,醉酒踏月,见此处有一石如“仙人床”,遂倦卧其上,沉沉而睡,后人感怀于此,勒“醉石”二字于上。石旁醉石亭,为民国七年重建戚公祠时创筑,原为木构。民国二十二年,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倡建平远台时,复将醉石亭改以石构,至今仍存。

         醉石亭外石壁上镌有“誓血国耻”四个朱红大字,旁边还有郁达夫《满江红》一阕,俱为抗战时期所题,应是国难当头,有志之士游览至此,目睹戚继光之事迹,遂起忧国之愤慨,是而有题。郁达夫《满江红》崖刻全文录于下:“福州于山戚武毅公祠新修落成,于社同人广征纪念文字,为填一阕,用岳武穆公原韵”。“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冠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后,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调寄满江红,公元一九三六年郁达夫题。”

        因郁达夫与福州的特殊情缘,祠厅背后的蓬莱阁现改为郁达夫纪念馆,展出其生平事迹。

      于山又名“九仙山”。相传,汉初何氏九兄弟俱盲,齐至于山采草伐薪,汲水炼丹。丹成服入,又用丹井水洗眼,即复明后云游四方,到仙游九鲤湖,以丹喂鲤,后九兄弟骑鲤飞升——仙梦传说在去年游九鲤湖时曾经重温过。传说,宋高宗母亲章太后,病后失明。梦见仙人告诉她,可用丹井水洗眼。试过许多丹井的水,唯有于山丹井的水让她洗后复明。是以于山上今尚存留九仙洞、炼丹井等遗迹供人游览。

      九仙洞上为岩石平台,古榕苍天,崖刻醒目。“月朗风清”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曾任福州郡守的李拔所题,旁边的古榕在福州名榕评选中名列第七。

       过月朗风清崖刻,一排精舍井然,这是大士殿及其两侧的真龙庵、护国寺。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乾隆二年改称大士殿。殿内有乾隆帝“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大士由男变女的故事  。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时,为革命军前 敌指挥部所在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辟为辛亥革命纪念馆。展馆按当时前敌总指挥部的场景在大士殿中布展。殿甚古朴,略带阴森清寂,殿后水池中一株古榕参天,根须如瀑布垂下,密不透风,殊为罕见。真龙庵,又叫龙王庙,建于五代时期,民国十三年重修。现在“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的牌匾就挂在真龙庵的大门上,真龙庵内悬挂的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的画像。护国寺在大士殿东侧,又叫护国禅院,现辟为“辛亥革命福州仁人志士图片展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出林觉民、方声洞等福州籍的革命英烈们的丰功伟绩。

       大士殿外视野开阔,五一广场就在眼底。护国寺的东侧有一块孤峰独岩,岩上盘着一株参天古榕,傲指苍穹,从侧面观望,形像一只蹲踞的狮子,蓄势待发。在清道光年间林枫所著的《榕城考古略》中记载,它的名字叫“狮子岩”,据说是北宋时郡守程师孟命名的。狮子岩的美主要还在于岩顶上附生的一株大榕树,根须造型独特,盘错虬结,纠缠在岩顶之上,远远望去象雄狮飘逸的鬃毛,故得名“狮鬃榕”。岩上题刻众多。

       过狮子岩不远处有一座孤立的山峰,其势昂伏,以形若鳌,因是全山最高峰,故名“鳌顶峰”, 海拔有58.6米。峰壁上刻有从宋至清的十一段名人题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明代学者、号称“天游山人”的杨应韶所书的“状元峰”三个大字。

       由状元峰侧的木构栈道盘旋而下,便到了明代在鳌顶峰宋嘉福院旧址上重建的“平远台”,位居全山的最中心,旁边便是明代王瑛首创的“六鳌胜迹”,据《名胜志》记载:“山有二十四奇,最著者,曰平远台,居中占胜”,巨石中央刻有“平远台”三个行书大字,乃是明万历五年(1577年)闽县人张炜所书,字径足有三尺,被一颗盘踞岩上的古榕根须四面包裹,蔚为奇观。

       平远台对面山头,绿树浓荫,掩映着揽鳌亭、九日台、于山亭、舒啸台、九仙观等著名景点,其中九仙观层台耸峙,殿宇连云,是于山现存最大的庙宇,也是福州道观中保留最为宏大的一座,观前四望,延绵不见尽头,因天时不早,未能尽揽全貌。

       回程经过戚公祠旁的补山精舍。补山精舍原建于北宋年间,最早是白塔寺和尚接待达官贵人大施主的地方,因其小巧玲珑而得名。后几经毁建,现存的是清道光年间所建。精舍为亭阁式建筑,傍岩而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构架,单檐歇山顶,泥灰塑龙首脊,龙头翘角,雕梁画栋,周廊栏杆纤巧,四周依地势高下建围墙。东傍补山,岩石突兀;西有巨榕生自石隙,绿荫覆舍,依山筑垣,将古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树根艺术融为一体。精舍内外,古今题刻甚多。

        民国二十二年秋,国民党十九路军被迫从上海淞沪抗日前线撤退,进驻福建,其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发表通电,反对对日妥协,并策划反日反蒋。众将补山精舍召开秘密会议,商讨联共、倒蒋、抗日大计。11月20日发动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事变”。精舍内现辟有纪念馆。

    补山精舍前门外即万象亭,亭边高岩上有一株古榕,石上有一个“寿”字,人称“榕寿岩”。“寿榕”生长于悬岩峭壁之上,垂须盘错,枝柯苍虬,绿荫覆舍,根生石隙,根裹岩,岩围榕,榕岩相抱,亭亭如盖,翠绿葱茏,与补山、平远台、补山精舍一起构成古建、书法、树根艺术的统一体。

         于山虽小,却包涵汇聚了从古至今众多的历史事件与人文景观,山石险峙,林木葱茏,文物众多,徜徉期间犹如浏览一部浓缩的城市历史,自可超然出神。幸甚至哉,文图记之。

往期回顾:

碑林:艺术的盛筵

印象长安之 大雁塔

白礁慈济祖宫

洛阳关林,关公信俗遗产圣地

春山细雨,草庵黄昏

独秀峰中藏奥妙

客家神山冠豸山

羊城越秀山

海上仙都太姥山(上)

寰中绝胜雁荡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榕城地标 | 戚公祠
福州于山戚公祠.
蒋光鼐率众捐建平远台
福州于山风景区
【福州】于山摩崖石刻
闽东----于山之大士殿和戚公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