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二:六乙年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二:六乙年

一、乙丑(1925 1985 2045)、乙未(1955 2015 2075)

1、运气相合体质

乙丑、乙未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乙乃阴干,岁金不及,金不及,火来乘,水来复,木来侮,故心肺燥热,肝风偏胜,肾阳虚寒。综合乙丑、乙未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肺肝心肾脾,病性在上为心肺燥热,肝风偏胜,在下为脾肾阳虚寒湿,简言之为上燥火风中湿下寒。

其中岁金不及,与之相通应的肺金亏虚,凉降之力不足是主要的体质特点,肺之凉降之力不足,反见过温过升之势。但是司天之土气生不及岁运之金气,气生运,乃顺化之年,不及的金运得司天太阴湿土之助而趋于平和,故得平和之清气。岁金不及,木气来侮,表现为肝木偏胜,温升之力太过的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金不及,心火来乘,表现为心火燔热;但由六气推演,客气太阳寒水在泉,水克火,心阳被抑,运气相合,心火旺盛与心阳被抑相互牵制,故下半年心的功能相对平和。

岁金不及,水气来复,水寒之气偏胜,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但由六气推演,客气太阴湿土司天,土克水,肾水受乘而病,故上半年甚至全年肾阳虚寒的状态有所缓解;又太阳寒水在泉,与之相通应之肾水偏胜,故下半年肾阳虚寒的状态加重。

另外,客气太阴湿土司天,土湿壅盛,表现脾虚湿盛的体质特点。总言之,乙丑、乙未年的体质表现为:心肺燥热,肝风偏胜,脾肾阳虚寒湿体质,肺肝心肾脾五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风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燥金不及是病机关键,临证应注重清润敛降,即使没有燥热见证,也应如此。乙丑、乙未年因与岁运相通应而不足的肺金,在司天湿土的帮助下趋于平和,故乙丑、乙未年为平气之年,全年得平和之清气。但是仍以上焦燥热动风为主要的体质特点,病位偏上,病性以风热为主。对于此二年,还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权衡上半年与下半年心火的太过与不及、肾虚水寒程度的轻与重。详见下图。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上焦燥热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肺润燥,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温中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清肺润燥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乙丑、乙未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金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意为苦伤脾胃,使湿气受损,故知苦能泻土燥湿。《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热为火气,故上治以苦热。金运不及,燥气不足,燥性收敛,酸顺其气而收之,可知酸补燥,故中治以酸而和不及之清气。太阳寒水在泉,寒邪淫胜,寒为水气,土能胜水,甘从土化,热能胜寒,故下治以甘热。

2)地支纪年治则

“丑未之纪……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丑年与未年即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之年。寒湿气偏胜,水克火,必须折其太过的寒气,而取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丑未为阴干,阴干配阴支,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均为岁运不及之年。据“运不及而得助”的原则,补益不及的岁运,使寒湿之邪不至于过胜。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黅谷和玄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保养精气。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药物,因苦从火化,苦能燥湿,温能祛寒,甚则用发汗、利小便的方法以祛湿邪。如果不发不泄,湿气向外溢出,肌肉溃烂,皮肤破裂,则水血淋漓。必须助其阳火,防御严寒,根据运与气属性的异同,以指定药物性味的多少,岁运如少羽与在泉相同为寒性的,用热性之品,若岁运如少宫与司天相同为湿性的,用燥性之品,运气相同的应多之,不同的可少之,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乙丑、乙未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燥火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口舌生疮,溃烂疼痛,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上焦燥热为主,可能以脾肾寒湿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上焦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清肺润燥的基础上,健脾祛湿,温肾散寒。清肺润燥可选用的方剂有桑菊饮、清燥救肺汤、苏子降气汤、清气化痰丸、桑杏汤、泻白散、定喘汤、养阴清肺汤、琼玉膏、贝母瓜蒌散、沙参麦冬汤、旋覆代赭汤、紫菀汤、下气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麻杏甘石汤;可选用的药物有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川贝母、浙贝母、胖大海、玉竹、百合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中下二焦,选用健脾祛湿,温肾散寒的方药,如苓桂术甘汤、二陈汤;肾气丸、真武汤。白术、半夏、茯苓、佩兰;附子、巴戟天、杜仲、肉苁蓉、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等。也可上中下兼顾,选择紫菀汤、下气汤等清上温中顾下的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乙丑、乙未年体质特点为上焦燥热动风,同时肺金燥热的体质在司天之气太阴湿土的影响下而有所减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燥热偏胜,如戊寅年的三之气,便加重了上焦燥热的程度,此时治疗当以滋阴润燥、清热泻火为主,可选用石膏、栀子、金银花、连翘、穿心莲、青黛、鱼腥草等药物,同时适当配伍其他类药。若诊病时间是土湿偏胜的运气,其燥热偏胜的状态受到抑制,此时当注意清热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之类平和的药物或者应用石膏、黄连、栀子、牛黄、珍珠、冰片等寒凉药物,而减少其用量,并适当配伍温肾健脾,利水祛湿之品。

二、乙亥(1935 1995 2055)、乙巳(1965 2025 2085)

1、运气相合体质

乙亥、乙巳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乙乃阴干,岁金不及,金不及,火来乘,水来复,木来侮,故心肺燥热,肝风偏胜,肾阳虚寒。综合乙亥、乙巳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肺肝心三焦胆肾脾,病性在上为肝风肺燥,内热炽盛,在下为脾肾寒湿大行,简言之为上风燥火中湿下寒。

其中岁金不及,与之相通应的肺金亏虚,凉降之力不足,反见过温过升之势是主要的体质特点。又客气少阳相火在泉,火胜乘金,故下半年肺金不足、耗气损阴的状态加重。

由五运推演,岁金不及,木气来侮,表现为肝风偏胜,温升之力太过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客气厥阴风木司天,风气淫胜,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肝风偏胜的状态有所加重。运气相合,岁运之金气克制司天之木气,运克气,乃不和之年,运盛而气衰;但乙亥、乙巳年岁运金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木之子火来兼化,则木摆脱了金之所克,而木得其政,故金运不及变成为木的平气年。所以乙亥、乙巳年不足之肺金与平和之肝风共为主要体质特点。

岁金不及,心火乘之,表现为上焦心火燔热;又客气少阳相火在泉,三焦胆火旺盛,充斥上下,攻冲为患,两热相加,火热之邪淫胜,故内热炽盛亦为主要体质特点。

岁金不及,水气来复,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

客气厥阴风木司天,肝旺横克脾土,故脾虚湿盛也是体质特点之一。

总言之,乙亥、乙巳年的体质表现为:肝风肺燥,内热炽盛,脾肾寒湿体质,肺肝心三焦胆肾脾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肝风肺燥,内热炽盛,脾肾寒湿的疾病病机特点。乙亥、乙巳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体质的影响,在病位和病性上高度吻合,使得上焦风燥热三者均成为其主要体质特点,且燥热的程度在六乙年中最甚,此运气影响下出生的人群易出现肝风肺燥,内热炽盛的表现,临证应注重平肝熄风、清热润肺,即使没有风燥热见证,也应如此。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上焦燥热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肺润燥,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温中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清肺润燥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乙亥、乙巳岁: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乙亥、乙巳之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金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司天,风邪淫胜,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上治以辛凉。金运不及,燥气不足,燥性收敛,酸顺其气而收之,故中治以酸而和不及之清气,故中治以酸和。少阳相火在泉,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巳亥之纪……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巳年与亥年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之年,木克土,木气偏胜,土气不足,治当折其太过的木气,资助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土气。巳亥为阴支,阴干配阴支,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均为不及之年,故需赞助其不及的岁气,不要使邪气太胜。该年宜用辛味以调上半年的风木之气,因辛味入金,金能胜木。以咸调下半年的相火之气,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的“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在泉之少阳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轻易触犯,应当慎重调治。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一般规律,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乙亥、乙巳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燥火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口舌生疮,溃烂疼痛,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上焦燥热为主,可能以脾肾寒湿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上焦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清肺润燥的基础上,清上焦风热,健脾祛湿,温肾散寒。清肺润燥可选用的方剂有桑菊饮、清燥救肺汤、苏子降气汤、清气化痰丸、桑杏汤、泻白散、定喘汤、养阴清肺汤、琼玉膏、贝母瓜蒌散、沙参麦冬汤、旋覆代赭汤、紫菀汤、下气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麻杏甘石汤;可选用的药物有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川贝母、浙贝母、胖大海、玉竹、百合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选用清上焦风热的方药,如龙胆泻肝汤、镇肝熄风汤;导赤散、清心莲子饮。菊花、石决明、钩藤、天麻;竹叶、栀子、黄连、牡丹皮等。并调理中下二焦,选用健脾祛湿,温肾散寒的方药,如苓桂术甘汤、二陈汤;肾气丸、真武汤。白术、半夏、茯苓、佩兰;附子、巴戟天、杜仲、肉苁蓉、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等。也可上中下兼顾,选择紫菀汤、下气汤等清上温中顾下的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乙亥、乙巳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体质的影响,在病位和病性上高度吻合,上焦风燥热三者均成为其主要体质特点,且燥热的程度在六乙年中最甚,病位偏上,病性偏燥热。若就诊时的运气亦为燥热偏胜,便加重了原有体质特点,治疗时当着重选用寒凉润燥之品。若诊病时间是寒凉偏胜的运气,其燥火偏胜的状态受到抑制,此时当注意清热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

三、乙酉(1945 2005 2065)、乙卯(1975 2035 2095)

1、运气相合体质

乙酉、乙卯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乙乃阴干,岁金不及,金不及,火来乘,水来复,木来侮,故心肺燥热,肝风偏胜,肾阳虚寒。综合乙酉、乙卯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肺心肾肝,病性在上为心肺燥热,肝风偏胜,在下为肾阳虚寒,简言之为上燥火风下寒。

其中岁金不及,与之相通应的肺金亏虚,凉降之力不足,反见过温过升之势是主要的体质特点。客气阳明燥金司天,与不及的岁运相合而同化,乃天符之年;其中乙卯年,岁支卯居西方属金,与岁运同气相求,为岁会之年;乙酉、乙卯年不及之金运得司天及岁支之助而化为平气年,故受平和之清气;但客气少阴君火在泉,火热之邪淫胜,与之相通应之心火偏胜,火胜乘金,气盛而运衰,故下半年肺金不足的状态有所加重。

若单论五运,岁金不及,心火乘之,心火旺盛位居体质的次要特点,但是客气少阴君火在泉加重了火热之邪,两热相加,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心火燔热体质特点突出,与燥金不及同为主要体质特征。

岁金不及,水气来复,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金不及,肝木侮之,表现为肝风偏胜的体质特点;但由六气推演,客气阳明燥金司天,金胜乘木,肝木受乘致郁,运气相合,肝风偏胜与木气被郁相互牵制,故肝的功能相对平和。

总言之,乙酉、乙卯年的体质表现为:心肺燥热,肝风偏胜,肾阳虚寒体质,肺心肾肝四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风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心肺燥热是病机关键,乙酉、乙卯年是六乙年中唯一病位未涉及中焦脾胃者,金为土之子,临证可通过培土生金之法补不足之肺金,因脾土本相安无病,故乙酉、乙卯年出生人群疾病预后较其他四年相对要好。

总观六乙年,均以上焦心肺燥热,肝风偏胜为突出的体质特点,三者上焦燥热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乙亥乙巳年、乙酉乙卯年、乙丑乙未年。三者虽都化为平气之年,燥热之性随之减轻,但是燥金不及仍是其本质特点。故临证还应注重清肺润燥,即使没有燥热见证,也应如此。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下二焦,且以上焦燥热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下二焦兼顾,注意清肺润燥,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温阳利水等四个方面,而以清肺润燥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乙酉太一天符、乙卯岁天符: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乙酉、乙卯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金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司天,燥邪淫胜,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温为火气之渐,故上治以苦小温。金运不及,燥气不足,火气来乘,故气候燥热,苦辛可发汗清热,苦寒可通便泄热,故以苦祛热邪而和清气,故在中治以苦和。少阴君火在泉,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卯酉之纪……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卯年与酉年即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即得岁气的谷类,如白谷(即白色的谷类,如稻类)和丹谷(即红色的谷物,如黍类),以安定正气,根据各间气的邪气不同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祛邪气。水克火,咸从水化,可治在泉之君火。咸能入肾,有金水相生之意,可治司天之燥金,故宜用咸味。火克金,苦从火化,能泻在泉之火,故可用苦味。金的本味为辛,可补本气之不足,故用辛味的药物。以发汗、清热、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定其燥火之气,使人体不易受邪气。如燥金司天,金克木,折制其太过的司天凉燥之气,资助其所胜之不及的木气。根据寒热的轻重,决定方宜的多少。若中运少徴与在泉之火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司天凉气相同之品。若中运如少商与司天之凉气同时,应多用与在泉之火气相同之品。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的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指的自然变化之道,若违背了它,就会扰乱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乙酉、乙卯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风火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口舌生疮,溃烂疼痛,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上焦燥热为主,可能以肾阳虚寒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上焦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清肺润燥的基础上,清上焦风热,温肾散寒。清肺润燥可选用的方剂有桑菊饮、清燥救肺汤、苏子降气汤、清气化痰丸、桑杏汤、泻白散、定喘汤、养阴清肺汤、琼玉膏、贝母瓜蒌散、沙参麦冬汤、旋覆代赭汤、紫菀汤、下气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麻杏甘石汤;可选用的药物有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川贝母、浙贝母、胖大海、玉竹、百合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选用清上焦风热的方药,如龙胆泻肝汤、镇肝熄风汤;导赤散、清心莲子饮。菊花、石决明、钩藤、天麻;竹叶、栀子、黄连、牡丹皮等。并调理下焦,选用温肾散寒的方药,如肾气丸、真武汤;附子、巴戟天、杜仲、肉苁蓉、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等。也可上中下兼顾,选择紫菀汤、下气汤等清上温中顾下的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乙酉、乙卯年体质特点以燥火偏胜为主,岁金不及是病机关键。是六乙年中唯一病位未涉及中焦脾胃者,临证治疗时调理体质的重点在温肺润燥,可根据具体临床表现或补肺,或宣肺,或敛肺,或降肺,虽可通过健脾益胃,培土生金治法补益肺气,但脾胃不是治疗的重点。但若就诊时的运气是寒湿偏胜,外界的寒湿之气加于人体内部脏腑,脾胃受损而为寒湿所困,母病及子,使原本不足的肺金愈加虚弱。此时治疗当重视脾胃,健脾化湿,母旺脾自健。此乃本人临床体悟,若能对读者思想有些许启迪,乃吾之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乙巳年(1965年)运与气的体质特征
五运六气|医案分享:基于“六经欲解时”治疗定时咯血
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2020年秋分后,庚子五之气易发什么病?辨证施治要点是什么?
出生时的五运六气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五行与养生+五行本论与精气神三宝+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与保健食品的关系+五行相生相克解析+五行体质的区分+五行相生次序究竟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