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译注之上经:乾卦第一(䷀)

乾〔1〕:元,亨,利,贞〔2〕。

【注释】

〔1〕乾:卦名,下卦、上卦皆乾(☰),象征“天”。《说卦传》“乾,天也”,“乾,健也”,即言“乾”之象为“天”,其义为“健”。《正义》:“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积诸阳气而成。”

〔2〕元,亨,利,贞:《正义》:“《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案,对这四字的解释,旧注颇多异议,以《子夏传》“四德”说较为通行,故《正义》、《集解》均取其说。又,《彖传》及《文言》发挥“四德”之义最为详尽,观后文可知。

【译文】

《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说明】

《周易》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直感的观察,认为“天”体现着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这四种德性;之所以如此,在于“天”的本质元素是沛然刚健的阳气,这种阳气“运行不息,变化无穷”,沿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环往复,制约、主宰着整个大自然(《尚氏学》据《太玄经》说,以“四季”配《乾》“四德”极见阳气运行规律。详《彖传》“说明”)。因此,《周易》赞美“天”,事实上即是赞美阳刚之德。

初九〔1〕,潜龙勿用〔2〕。

【注释】

〔1〕初九:《周易》六十四卦各由六爻组成,其位自下而上,名曰: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卦下第一位,所以称“初”;《周易》占筮用“九”、“六”之数,“九”代表阳,“六”代表阴,本爻为阳,所以称“九”。《正义》云:“居第一之位,故称初;以其阳爻,故称九”是也。案,六爻由下至上的排列,古人又以为象征事物的发展是由低渐高、由微而著。故《周易乾凿度》云“《易》气从下生”,郑玄注:“《易》本无形,自微及著,故气从下生,以下爻为始也。”

〔2〕潜龙勿用:潜,潜伏,“初九”一阳在下,故谓“潜”;龙,古代神话中神奇刚健的动物,《周易》取为《乾》卦六爻的象征物。《集解》引沈驎士曰:“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潜伏,故言勿用。”

【译文】

初九,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

【说明】

第一爻是事物的发端,位卑力微,须养精蓄锐,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因此《乾·初九》诫以“勿用”,实为时机未到,暂行潜藏而已;一旦形势许可,就要步步进展,以达“飞龙在天”的境界。

九二,见龙在田〔1〕,利见大人〔2〕。

【注释】

〔1〕见龙在田:见,音xiàn,出现,下文“利见”之“见”同;田,地也。《集解》引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王注》:“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

〔2〕大人:一般有两种含义:其一,指有道德有作为的人;其二,指有道德并居于高位的人。这里指第一义。

【译文】

九二,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

【说明】

九二阳刚渐增,头角初露,迈开了重要的一步,虽距最后成功尚远,但居中不偏,已具备成功的素质,故有“大人”之誉。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1〕,夕惕若〔2〕,厉无咎〔3〕。

【注释】

〔1〕君子终日乾乾:君子,与“大人”义相近,指有道德者,往往也兼指居于尊位者;终日,《正义》:“终竟此日”,因九三居下卦之终,故称;乾乾,犹言“健而又健”。

〔2〕惕若:惕,警惕;若,语助词。

〔3〕厉无咎:厉,《广雅·释诂一》“危也”;咎,《尔雅·释诂》“病也”,《说文》“灾也,从人各,'各’者相违也”,《广雅·释诂三》“恶也”,《诗·小雅·伐木》“微我有咎”,《毛传》“咎,过也”,《诗·小雅·北山》“或惨惨畏咎”,《郑笺》“咎,犹罪过也”,又《广韵》“咎,愆也,过也”,据此诸说,《易》中“咎”字含有“灾病”、“罪过”、“咎害”之义。案,《系辞上传》云,“无咎者,善补过也”,即谓弥补过失、免遭咎害。此爻处《乾》上下卦之际,其时多危,故须“朝乾夕惕”,修省不懈,才可“无咎”。《集解》引干宝曰:“君子以之忧深思远,朝夕匪懈,仰忧嘉会之不序,俯惧义和之不逮,反复天道,谋始反终,故曰'终日乾乾’。”又曰:“凡'无咎’者,忧中之喜,善补过者也。”

【译文】

九三,君子整天健强振作不已,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免遭咎害。

【说明】

《乾》卦诸爻均称“龙”,唯九三爻称“君子”,《集解》引郑玄说:“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然而,《周易》是“随其事义而取象”,即灵活地运用各种象征物表示特定的象征意义。在《乾》卦爻辞中,“龙”为阳刚之物,“君子”为健强之人。从象征的角度看,两者都寓意于刚强不息的气质。王弼指出:“余爻皆说龙,至于九三独以君子为目,何也?夫《易》者,象也;象之所生,生于义也。有斯义,然后明之以其物。”“统而举之,《乾》体皆龙;别而叙之,各随其义。”(《王注》)

九四,或跃在渊〔1〕,无咎。

【注释】

〔1〕或:这里用作副词,表示不确定之义。《乾文言》:“或之者,疑之也。”《正义》:“言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或也。”但这种“疑”并非犹疑不决,而是审时度势,待机奋进。案,本句省略主语“龙”。

【译文】

九四,或者腾跃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必无咎害。

【说明】

《周易》的第三、四爻,均表示比较难处的地位:三虽居于下卦之上,但未升至上卦;四虽已进入上卦,却又居于上卦之下。这两种位置若处之不妥,往往导致下受抵、上遭压,所以《系辞下传》指出“三多凶”、“四多惧”。而《乾》九三所谓“终日乾乾,夕惕若”,九四所谓“或跃在渊”,都是针对其艰难地位而发的。这是《周易》爻位的一个重要特点。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1〕。

【注释】

〔1〕大人:见前注第二义,指有道德并居高位者,与“九二”所称“大人”有别。《集解》引郑玄曰:“五于三才为天道,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正义》:“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

【译文】

九五,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

【说明】

第五爻居上卦之中,往往是每卦最吉之爻,旧说称此爻为“君位”,事实上多是象征事物发展到最完美阶段的情景。

上九,亢龙有悔〔1〕。

【注释】

〔1〕亢:音kàng,过甚,极度,《集解》引王肃曰:“穷高曰亢。”此处形容龙飞到极高的程度。悔:悔恨。案,《系辞上传》“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正义》:“悔者,其事已过,有所追悔之也。”上九居《乾》卦之终,阳进亢极,将致灾害,故“有悔”。《集解》引王肃曰:“知进忘退,故悔也。”

【译文】

上九,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

【说明】

事物的发展,盛极必衰。《周易》第六爻多寓这一哲理。《乾》上九“亢龙”高飞穷极,势必遭受挫折。朱熹曰:“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如这般处,最是。《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朱子语类》)

用九〔1〕,见群龙无首,吉〔2〕。

【注释】

〔1〕用九:这是指明《周易》哲学以“变”为主的一方面特点。《易》筮过程中,凡筮得阳爻,其数或“七”、或“九”,“九”可变,“七”不变,故《周易》筮法原则是阳爻用“九”不用“七”,意即占其“变爻”;若筮得六爻均“九”时,即以“用九”辞为占。《本义》:“用九,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盖诸卦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纯阳居首,故于此发之。而圣人因系之辞,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占之。”

〔2〕见群龙无首,吉:群龙,指六爻均为阳爻;而六阳皆变,皆由阳刚变为阴柔,所以取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之象。《尚氏学》:“'见群龙无首,吉’者,申遇'九’则变之义也。九何以必变?阳之数九为极多,故曰'群’。阳极反阴,乃天地自然之理。乾为首,以阳刚居物首,易招物忌;变坤则无首,无首则能以柔济刚,故吉。”

【译文】

用“九”数,出现一群巨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说明】

《周易》作者强调“谦”,认为越是刚健,越有地位,越要不为物先。“见群龙无首”,正体现这种思想。王弼释“用九”,指出“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王注》),是直接应用《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及“贵以贱为本”的观点。有合《易》理,并与《象传》“天德不可为首”的说法相符。

《彖》〔1〕曰:大哉乾元〔2〕!万物资始,乃统天〔3〕。云行雨施,品物流形〔4〕。大明终始〔5〕,六位时成〔6〕,时乘六龙以御天〔7〕。乾道变化〔8〕,各正性命〔9〕,保合太和〔10〕,乃利贞〔11〕。首出庶物〔12〕,万国咸宁〔13〕。

【注释】

〔1〕彖:音tuàn,《正义》引褚氏、庄氏释曰:“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但作为经传之名,其义有二:一、指卦辞,即《释文》引马融所谓“彖辞,卦辞也。”《左传》襄公九年孔疏从之,称“《周易》卦下之辞谓之为《彖》”;二、指《十翼》中的《彖传》,即王弼《周易略例》所谓“统论一卦之体”者也,《正义》亦曰:“夫子所作《彖辞》,统论一卦之义。”这里指第二义,凡六十四卦所附“《彖》曰”之辞,均属此例。《彖传》又称《彖辞传》。

〔2〕乾元:“天”的元始之德,即充沛宇宙间、开创万物的阳气。以季节为喻,犹如春天景象。《尚氏学》:“乾元者,乾之元气也,于时配春。”

〔3〕统天:统,统领;天,犹言“大自然”。《正义》:“至健而为物始,以此乃能统领于天。”以上一节释卦辞“元”。

〔4〕品物流形:品,《说文》:“众庶也”,“品物”即各类事物;流形,流布成形。这是指万物因雨水的滋润而不断变化发展、壮大成形。此犹夏天的景象。《正义》:“言《乾》能用'天’之德,使云气流行,雨泽施布,故品类之物流布成形,各得亨通,无所壅蔽:是其'亨’也。”《尚氏学》:“于时配夏。”以上一节释卦辞“亨”。

〔5〕大明:即太阳,因属天上最光明之物,故称“大明”。

〔6〕六位时成:六位,指《乾》卦六爻;时,作副词,即按时。此句举卦中六爻按不同的“时位”组成,说明阳气的发展顺沿一定的规律。

〔7〕六龙:亦喻《乾》卦六爻。此句紧承前句之义,说明六爻的变动如六龙按时御天,恰似自然界沿四季程序发展至秋、万物尽趋成熟。前文“时成”二字,正寓含秋天景象。《尚氏学》:“于时配秋”,以上一节释卦辞“利”。

〔8〕乾道:犹言天道,即大自然运行规律。

〔9〕各正性命:正,犹“定”,《周礼·天官》宰夫“令群吏正岁会”,郑玄注“正”为“定”,此处指静定;性命,《正义》:“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夭寿之属。”《尚氏学》释为“精神”,可从。这一句的主语是“万物”,文中省略。

〔10〕太和:《本义》释为“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即万物的“太和元气”。这两句说明自然界的变化,导致万物各自静定精神、眠伏潜息,保全其“太和元气”。此犹冬天景象。《尚氏学》:“于时配冬。”

〔11〕乃利贞:以上一节释卦辞“贞”。案,《正义》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两句,释卦辞“利贞”,意指万物“能保安合会”,“得利而贞正”。可备一说。

〔12〕首出庶物:此句说明阳气的变化循环不已,犹如冬尽春来,新的阳气又开始萌生万物;就“四德”言,即复返“元”德,故亦称“贞下起元”。《重定费氏学》:“贞下起元,万物又于是乎资始矣。”

〔13〕万国咸宁:万国,《纂疏》:“地有九州,故曰万国”,即天下万方之意。《集解》引刘[王献]曰:“阳气为万物之所始,故曰'首出庶物’;立君而天下皆宁,故曰'万国咸宁’也。”这是以阳气“首出庶物”比拟拥立君主以使“万国咸宁”,亦可备一说。

【译文】

《彖传》说:伟大啊,开创万物的(春天)阳气!万物依靠它开始产生,它统领着大自然。(夏天)云朵飘行、霖雨降落,各类事物流布成形。光辉灿烂的太阳反复运转(带来秋天),《乾》卦六爻按不同的时位组合而有所成,就像阳气按时乘着六条巨龙驾驭大自然。大自然的运行变化(迎来冬天),万物各自静定精神,保全太和元气,以利于守持正固(等待来年生长)。阳气周流不息,又开始重新萌生万物,天下万方都和美顺昌。

【说明】

卦辞“元,亨,利,贞”之义,《彖传》阐发甚详。扬雄《太玄·文》“罔、直、蒙、酋、冥”,范望注云:“此五者为《太玄》之德,犹《易》'元,亨,利,贞’也。”《太玄》并说明:直,东方,春;蒙,南方,夏;酋,西方,秋;罔、冥,北方,冬。今案,“直”之言殖也,直为繁殖,故以为春;“蒙”为蒙覆,草木修长,故以为夏;“酋”为蓄聚,万物成就,故以为秋;“罔”、“冥”为闭藏、无形,故以为冬也。行唐尚节之先生撰《周易尚氏学》,极力肯定《太玄》之说,指出:“其所谓直、蒙、酋,即震春、离夏、兑秋,即元、亨、利也;其所谓罔、冥,即坎冬,即贞也。”又云:“盖天之体,以健为用;而天之德,莫大于四时。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周易》之名。即以此也。后儒释此者,莫过于《太玄》。”尚先生此说,既使《乾》卦“四德”寓意了然,又使《彖传》大旨益增明确,实甚可取。

《象》曰〔1〕:天行健〔2〕;君子以自强不息〔3〕。

【注释】

〔1〕象:《周易》中的“象”字,即“形象”、“象征”之意,亦《系辞下传》所谓“象也者,像此者也”。但作为经传之名,则有两义:一、指《周易》的卦形和卦爻辞,《系辞下传》:“《易》者,象也。”《左传》昭公二年叙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均指此,故宋人项安世《周易玩辞》谓“凡卦辞皆曰象,凡卦画皆曰象”,故卦爻辞又称《象辞》;二、指《十翼》中的《象传》,旨在阐释卦象、爻象的象征意义。这里指第二义。凡六十四卦所附“《象》曰”云云,均属此例。《象传》又有《大象传》、《小象传》之分:前者每卦一则,释上下卦象,《正义》谓“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后者每卦六则,释六爻爻象(《乾》、《坤》两卦分别多一则释“用九”、“用六”),《正义》谓“释六爻之《象辞》,谓之《小象》”。本则即属《乾》卦的《大象传》。

〔2〕天行健:此释《乾》卦上下“乾”均为“天”之象,说明“天”健行周流,永不衰竭。《集解》引宋衷曰:“昼夜不懈,以健详其名。”《正义》:“行者,运动之称;健者,强壮之名。”

〔3〕以:介词,其后省略一“之”字,可释为“因此”、“像这样”,以引出下文推阐的结果(余六十三卦《大象传》“以”字之义均仿此)。自强不息:指“君子”效法《乾》卦“健行”之象,立身、行事始终奋发不止。《正义》:“此以人事法天所行,言君子之人用此卦象自强勉力,不有止息。”

【译文】

《象传》说: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因此不停地自我奋发图强。

【说明】

《大象传》基本体例是:先释上下卦的卦象,然后从卦象推衍出切近人事的象征意义。即《折中》所谓:“专取两象以立义。”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1〕;“见龙在田”,德施普也〔2〕;“终日乾乾”,反复道也〔3〕;“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4〕;“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5〕。

【注释】

〔1〕阳在下:指初九阳气初生而居下。《集解》引荀爽曰:“气微位卑,虽有阳德,潜藏在下,故曰'勿用’也。”案,自此以下至“不可为首也”,是《乾》卦的《小象传》,每两句释一爻象,末两句释“用九”。

〔2〕德施普:指九二阳气出现于地面,其生养之德普及万物。《正义》:“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

〔3〕反复道:反复,《本义》:“重复践行之意。”《周易玩辞》:“三以自修,故曰反复。”道,合理的行为。

〔4〕造:《释文》引郑注:“为也”,《本义》:“犹作也”;即兴起而有所作为之意。

〔5〕天德:指阳刚之德。《正义》:“天德刚健,当以柔和接待于下,不可更怀尊刚为物之首,故云'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

“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说明阳气初生居位低下;“巨龙出现田间”,说明美德昭著广施无涯;“整天健强振作”,说明反复行道不使偏差;“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审时前进必无咎害;“巨龙高飞上天”,说明大人奋起大展雄才;“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说明刚进过甚不久必衰;“用九数”,说明“天”的美德不自居首(刚去柔来)

【说明】

《小象传》是根据卦象、爻位等分别阐释卦中六则爻辞的象征意义。《乾》卦附有“用九”辞,所以《小象传》也相应多了“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一则。

《文言》曰〔1〕:元者,善之长也〔2〕;亨者,嘉之会也〔3〕;利者,义之和也〔4〕;贞者,事之干也〔5〕。君子体仁足以长人〔6〕,嘉会足以合礼〔7〕,利物足以和义〔8〕,贞固足以干事〔9〕。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注释】

〔1〕《文言》:文,饰也;《文言》即文饰《乾》、《坤》两卦之言,为《十翼》之一,又称《文言传》。《正义》引庄氏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集解》引姚信曰:“《乾》、《坤》为门户,文说《乾》、《坤》,六十二卦皆放焉。”

〔2〕善之长:《本义》:“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

〔3〕嘉之会:《本义》:“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时为夏,于人则为礼,而众美之会也。”

〔4〕义之和:义,宜也。《本义》:“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于人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

〔5〕事之干:干,树木的主干,犹言根本。《本义》:“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事之干。干,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

〔6〕体仁:以“仁”为体。《纂疏》:“《礼运》曰'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曰'体仁足以长人’也。”

〔7〕合礼:《集解》引何妥曰:“礼,是交接会通之道,故以通配,'五礼’有吉、凶、宾、军、嘉,故以'嘉’合(符合)于'礼’也。”

〔8〕和义:和,合也。《集解》引何妥曰:“利者,裁成也,君子体此利以利物,足以合于五常之义。”

〔9〕贞固:《本义》:“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

【译文】

《文言》说:元始,是众善的尊长;亨通,是美好的会合;有利,是事义的和谐;正固,是办事的根本。君子用仁心作为本体,可以当人们的尊长;寻求美好的会合,就符合“礼”;施利于他物,就符合“义”;坚持正固的节操,就可以办好事务。君子是施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说明】

本节释《乾》卦卦辞。开首四句《左传》襄公九年穆姜所叙略同:“元者,体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体”字《文言》作“善”)可见,《文言》的某些内容产生年代颇早。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1〕?子曰〔2〕:“龙德而隐者也〔3〕。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4〕,不见是而无闷〔5〕;乐则行之,忧则违之〔6〕,确乎其不可拔〔7〕,'潜龙’也。

【注释】

〔1〕何谓也:此《文言》作者设问之辞,后五节同。案,此句以下至终,依次阐释《乾》卦六则爻辞及“用九”辞。

〔2〕子曰:子,孔子。旧说《文言》为孔子所作,固未必然,但其中采用了孔子的某些言论或观点却是可信的。

〔3〕龙德而隐者:《正义》认为这是“以人事释'潜龙’之义”。

〔4〕遁世无闷:《正义》:“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集解》引崔憬曰:“道虽不行,达理无闷也。”

〔5〕不见是而无闷:是,赞许。《集解》引崔憬曰:“世人虽不己是,而己知不违道,故无闷。”

〔6〕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指对某事该不该施行有独自的主张。《正义》:“心以为乐,己则行之;心以为忧,己则违之。”

〔7〕确乎其不可拔:《正义》:“身虽逐物推移,隐潜避世;心志守道,确乎坚实其不可拔。”

【译文】

初九爻辞说“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有龙一样品德而隐居的人。他不被污浊的世俗改变节操,不迷恋于成就功名;逃离这个世俗不感到苦闷,不为世人称许也不苦闷;称心的事付诸实施,不称心的事决不实行,具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志,这就是'潜伏的巨龙’。”

【说明】

本节释《乾》初九爻辞。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1〕。庸言之信,庸行之谨〔2〕;闲邪存其诚〔3〕,善世而不伐〔4〕,德博而化〔5〕。《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6〕。”

【注释】

〔1〕正中:指九二居下卦之中。《正义》:“九二居中不偏,然不如九五居尊得位,故但云'龙德而正中者也’。”

〔2〕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庸,平常。《正义》:“从始至末,常言之信实,常行之谨慎。”

〔3〕闲邪存其诚:闲,犹言“防止”;“闲邪”与“存其诚”为对文。《程传》:“既处无过之地,则唯在闲邪;邪既闲,则诚存矣。”

〔4〕善世而不伐:善,名词,指美好的行为;世,犹言“大”,如“世子”、“世父”之“世”,均作“大”解(善世,与下文“德博”对举)。案,旧说多以“善”为动词,解“世”为“时代”,如《正义》:“为善于世而不自伐其功。”于义亦通。

〔5〕德博而化:《正义》:“德能广博,而变化于世俗。”

〔6〕君德:指九二虽未登君位,却有君主的品德。

【译文】

九二爻辞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有龙一样品德而立身中正的人。他的平凡言论说到做到,他的日常举动谨慎有节;防止邪恶的言行而保持诚挚,美好的行为伟大而不自夸,道德广博而能感化天下。《周易》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正是说明出现具备君主品德的贤人。”

【说明】本节释《乾》九二爻辞。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1〕。忠信〔2〕,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3〕,所以居业也〔4〕。知至至之〔5〕,可与言几也〔6〕;知终终之〔7〕,可与存义也〔8〕。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9〕。故乾乾因其时而惕〔10〕,虽危无咎矣。”

【注释】

〔1〕进德修业:《正义》:“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

〔2〕忠信:《正义》:“推忠于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是进德也。”

〔3〕修辞立其诚:《折中》引程子曰:“修辞立其诚,不可不仔细理会,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修辞立其诚,正为立己之诚意。”

〔4〕居业:《尚氏学》:“居者,蓄也,积也,业以积而高大也。”

〔5〕知至至之:至,达到。前一“至”为名词,指要达到的目标;后一“至”为动词,指努力达到这一目标。此谓九三居下卦之极,有“知几”进取、审慎“无咎”之象。《正义》:“知时节将至,知理欲到,可与共营几也。”

〔6〕几:《系辞传》:“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说文》:“几,微也。”

〔7〕知终终之:前一“终”为名词,指事物的终了;后一“终”为动词,指结束。此谓九三为下卦最后一爻,有事物发展到一个阶段而暂告终之象。《王注》:“居一卦之尽,是终也。”

〔8〕存义:存,保留;义,适宜。《正义》:“或使之欲进知几也,或使之欲退存义也。一进一退,其意不同,以九三处进退之时,若可进则进,可退则退,两意并行。”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上位,指九三居下卦之上;下位,指九三居上卦之下;不骄不忧,因“知至”、“知终”而然。《正义》:“以其'知终’,故不敢怀骄慢”;“以其知事将至,务几欲进,故不可忧也”。

〔10〕因其时:因,沿也;时,一天中的各个时辰。《尚氏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是自朝及夕,无不乾惕也,故曰'因时’。”

【译文】

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健强振作,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免遭咎害”,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君子要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忠诚信实,就可以增进美德;修饰言辞出于诚挚的感情,就可以积蓄功业。知道进取的目标而努力实现它,这种人可以跟他商讨事物发展的征兆;知道终止的时刻而及时终止,这种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发展的适宜状态。像这样就能居上位而不骄傲,处下位而不忧愁。所以能够恒久保持健强振作,随时警惕慎行,即使面临危险也就免遭咎害了。”

【说明】

本节释《乾》九三爻辞。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1〕,非为邪也〔2〕;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注释】

〔1〕上下无常:与下句“进退无恒”为互文,指第四爻处于可上可下之位,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决定上下进退。张惠言《周易虞氏义》引虞翻曰:“上谓承五,下谓应初”;《集解》引荀爽曰:“进谓居五,退谓居初。”案,《正义》以为“进者,弃位欲躣,是进德之谓也;退者,仍退在渊,是修业之谓也,其意与九三同”,可备一说。

〔2〕非为邪:此句与下句“非离群”为互文,指九三的上下进退,是顺从形势,既非私自欲望,亦非脱离众人。《正义》:“上而欲躣,下而欲退,是无常也;意在于公,非是为邪也。”又引何氏云:“所以进退无恒者,时使之然也,非苟欲离群也。”

【译文】

九四爻辞说“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必无咎害”,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贤人的上升、下降是不一定的,并非出于邪念;他的进取、引退也是不一定的,并非脱离众人。君子增益道德、营修功业,是想抓住时机进取,所以'必无咎害’。”

【说明】

本节释《乾》九四爻辞。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2〕;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3〕。”

【注释】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气,与“声”相对;求,与“应”之意相近。以下诸句均举各种现象说明事物的互相感应作用。《正义》:“因大人与众物感应,故广陈众物相感应,以明圣人之作而万物瞻睹以结之也。”

〔2〕圣人作而万物睹:作,犹“起”;睹,见也。指“圣人”兴起,天下光明,万物呈现本色,各尽其用。《正义》:“是有识感有识也,此亦同类相感,圣人有生养之德,万物有生养之情,故相感应也。”

〔3〕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天、地,即“阳刚”、“阴柔”之谓。此三句上承前文之义,说明“圣人”兴起、治世清明,故阴阳判然区分,万物各从其类。《尚氏学》:“天地者,阴阳。本乎天者亲上,谓阳性上升顺行”,“本乎地者亲下,谓阴性下降逆行”。案,《正义》引庄氏曰:“天地絪缊,和合二气,共生万物。然万物之体,有感于天气偏多者,有感于地气偏多者,故《周礼·大宗伯》有天产、地产,《大司徒》云动物、植物。本受气于天者,是动物含灵之属;天体运动,含灵之物亦运动,是亲附于上也。本受气于地者,是植物无识之属;地体凝滞,植物亦不移动,是亲附于下也。则各从其类者,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本义》谓“本乎天者谓动物,本乎地者谓植物”,即取庄氏之义。此说可备参考。

【译文】

九五爻辞说“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同类的声音互相感应,同样的气息互相求合;水向湿处流,火向干处烧;景云随着龙吟而出,谷风随着虎啸而生;圣人奋起治世而万物显明可见;依存于天的亲近于上,依存于地的亲近于下,各以类相从而发挥作用。”

【说明】

本节释《乾》九五爻辞。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1〕,贤人在下位而无辅〔2〕,是以动而'有悔’也。”

【注释】

〔1〕贵而无位,高而无民:《集解》引荀爽曰:“在上故贵,失正故无位。”又引何妥曰:“既不处九五帝王之位,故无民也。”此谓上九处于有名无实的高位,即《集解》于《小象》注引《九家易》所谓“若太上皇者也”。

〔2〕贤人在下位而无辅:贤人,指下卦的九三。此以三、上两阳不应,喻上九不得“贤人”辅助。《集解》引荀爽曰:“两阳无应,故无辅。”

【译文】

上九爻辞说“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某种人尊贵而没有实位,崇高而管不到百姓,贤明的人居下位而无人辅助他,所以一旦轻举妄动就将'有所悔恨’。”

【说明】本节释《乾·上九》爻辞。

“潜龙勿用”,下也〔1〕;“见龙在田”,时舍也〔2〕;“终日乾乾”,行事也〔3〕;“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4〕;“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5〕。

【注释】

〔1〕下:指初九居于下位,犹如人的地位低下。

〔2〕时舍:舍,通“舒”。案,《王注》:“见而在田,必以时之通舍也。”《正义》谓王弼“以通解舍,舍是通义”,即训为舒通之意,指形势已经舒展好转。此说是也。

〔3〕行事:指九三正勤勉地从事某项事业。

〔4〕上治:上,通“尚”。指九五之时出现了最好的政治局面。案,《正义》释此句为“言圣人居上位而治理”,于义亦通。

〔5〕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正义》:“用九之文,总是乾德;又'乾’字不可独言,故举'元’德以配'乾’也。言此乾元用九德而天下治。”案,这是归结《乾》卦“用九”的意义,谓“阳刚”之德以能“化柔”为美。李鼎祚引史证曰:“此当三皇五帝礼让之时,垂拱无为而天下治矣”(《集解》),有合辞旨。

【译文】

“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说明地位低下微贱;“巨龙出现田间”,说明时势开始舒展;“整天健强振作”,说明事业付诸实践;“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正在自我检验;“巨龙高飞上天”,说明形成最好的政治局面;“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说明穷极带来的灾难;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阳刚化为阴柔的)九数”,说明天下大治是势所必然。

【说明】

本节再释《乾》卦六则爻辞及“用九”辞,文中泛引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为说。王弼谓:“此一章全以人事明之。”(《王注》)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1〕;“见龙在田”,天下文明〔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3〕;“或跃在渊”,乾道乃革〔4〕;“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5〕;“亢龙有悔”,与时偕极〔6〕;乾元“用九”,乃见天则〔7〕。

【注释】

〔1〕阳气潜藏:指初九如阳气潜伏,藏而未发。

〔2〕天下文明:指九二如阳气发出地面,万物初焕光彩。

〔3〕与时偕行:行,发展。指九三如阳气发展到一定阶段,万物将趋繁盛。

〔4〕乾道乃革:乾道,天道,即大自然的运行规律;革,变革。指九四如阳气发展至一个新阶段,万物正临转化。

〔5〕乃位乎天德:位,此言尊居“天位”;天德,指九五如阳气发展到最旺盛阶段,万物已至繁茂。

〔6〕与时偕极:指上九如阳气由盛转衰,万物消亡穷尽。

〔7〕乃见天则:“天则”谓大自然运行的法则,如阳气转化为阴气即是自然规律。《集解》引何妥曰:“阳消,天气之常;天象法则,自然可见。”【译文】“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说明阳气潜藏未现;“巨龙出现田间”,说明天下文采灿烂;“整天健强振作”,说明追随时光向前发展;“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天道”转化、出现变革;“巨龙高飞上天”,说明阳气旺盛正当天位、具备“天”的美德;“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说明随着时节推展而穷尽衰落;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阳刚化为阴柔的)九数”,这是体现大自然的法则。

【译文】

“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说明阳气潜藏未现;“巨龙出现田间”,说明天下文采灿烂;“整天健强振作”,说明追随时光向前发展;“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天道”转化、出现变革;“巨龙高飞上天”,说明阳气旺盛正当天位、具备“天”的美德;“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说明随着时节推展而穷尽衰落;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阳刚化为阴柔的)九数”,这是体现大自然的法则。

【说明】

本节亦释《乾》卦六则爻辞及“用九”文辞,文中泛引自然气候为说。王弼谓:“此一章全说天气以明之。”(《王注》)

“乾,元”者〔1〕,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2〕。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3〕,不言所利,大矣哉〔4〕!大哉乾乎!刚健中正〔5〕,纯粹精也〔6〕;六爻发挥,旁通情也〔7〕;时乘六龙〔8〕,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注释】

〔1〕“乾,元”者:这是回头重释《乾》卦的卦辞。王念孙《读书杂志》以为“元”下脱一“亨”字,原本当作“'乾,元,亨’者”,才与下文“'利,贞’者”相应。似可从。

〔2〕性情:《集解》引干宝曰:“以施化利万物之性,以纯一正万物之情。”案,前句“始而亨”释卦辞“元,亨”,此句释“利,贞”。以下又广赞“四德”之美。

〔3〕以美利利天下:前一“利”为名词,后一“利”为动词。《集解》引虞翻说:“美利,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故利天下也。”

〔4〕不言所利,大矣哉:指天的利惠之大,难以言喻。《集解》引虞翻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故利者大也。”案,虞氏援《论语》文以释之,义颇可取。

〔5〕刚健中正:《正义》:“谓纯阳刚健,其性刚强,其行劲健:中谓二与五也,正谓五与二也。故云'刚健中正’。”

〔6〕纯粹精也:指六爻均为阳爻。《集解》引崔憬曰:“不杂曰纯,不变曰粹;言《乾》是纯粹之精。”

〔7〕旁通:旁,《玉篇》:“非一方也”,“旁通”即广泛会通,《本义》:“犹言曲尽。”

〔8〕六龙:见本卦《彖传》注〔7〕。

【译文】

“《乾》卦象征天:元始”,说明天的美德在于首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是天所蕴含的本性和内情。天一开始就能用美好的利益来施利天下,却不说出它所施予的利惠,这是极大的利惠啊!伟大的天啊!刚强劲健、居中守正,通体不杂、纯粹至精;《乾》卦六爻的运动变化,曲尽万物的发展情理;犹如顺着不同时节套上六条巨龙,驾驭着大自然而驰骋;行云降雨,带来天下太平。

【说明】从这一段至终,本卦《文言》又用七节的篇幅再次阐发卦辞及六则爻辞的意义。本节释卦辞。

君子以成德为行〔1〕,日可见之行也〔2〕。“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3〕,是以君子弗用也。

【注释】

〔1〕以成德为行:成,完成。《集解》引干宝曰:“君子之行,动静可观,进退可度,动以成德,无所苟行也。”

〔2〕日:俞樾《群经平义》以为“日”是“曰”之讹,可备一说。

〔3〕行而未成:《程传》:“未成,未著也。”《尚氏学》:“此言潜龙仍志在行道,与甘心隐遁鸣高者异。然而勿用者,时未可也。”

【译文】

君子把成就道德作为行动的目的,是每天都可以体现出来的行为。初九爻辞所讲的“潜”,意思是隐藏不曾露面,行动尚未显著,所以君子暂时不施展才用。

【说明】

本节释《乾》初九爻辞。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1〕,宽以居之,仁以行之〔2〕。《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注释】

〔1〕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辩,通“辨”。此谓九二虽已“见龙在田”,但仍要勤于学问,增长知识。《正义》:“君子学以聚之者,九二从微而进,未在君位,故且习学以畜其德;问以辩之者,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辩决于疑也。”

〔2〕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正义》:“宽以居之者,当用宽裕之道居处其位也;仁以行之者,以仁恩之心行之被物。”

【译文】

君子靠学习来积累知识,靠发问来辨决疑难,胸怀宽阔而居于适当之位,心存仁爱而施诸一切行为。《周易》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这种“大人”具备了当国君的品德。

【说明】

本节释《乾》九二爻辞。九三重刚而不中〔1〕,上不在天,下不在田〔2〕,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注释】

〔1〕重刚而不中:初九、九二均为阳刚之爻,九三仍为阳爻,故称“重刚”;六十四卦的每卦只有二、五两爻居中,故九三“不中”。

〔2〕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九五“飞龙在天”,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则介乎“天”、“田”之间。《正义》:“上不在天,谓非五位;下不在田,谓非二位也。”

【译文】

九三是多重阳刚叠成的,居位不正中,上不达于高天,下不立于地面,所以要不断健强振作、随时保持警惕,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免遭咎害。

【说明】本节释《乾》九三爻辞。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1〕,故“或”之〔2〕。“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注释】

〔1〕中不在人:九四和九三的相同之处是“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不同之处是九四更有“中不在人”一层。《系辞下传》:“《易》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兼三才而两之”,即指《易》卦六爻,上、五为“天”,四、三为“人”,二、初为“地”。《正义》:“三之与四,俱为人道,但人道之中,人下近于地,上远于天。九三近二,是下近于地,正是人道,故九三不云'中不在人’;九四则上近于天,下远于地,非人所处,故特云'中不在人’。”

〔2〕或:见九四爻辞注。

【译文】

九四是多重阳刚叠成的,居位不正中,上不达于高天,下不立于地面,中不处于人境,所以强调“或”。强调“或”的意思,就是说明要有所疑虑而多方审度,这样就能不遭咎害。

【说明】本节释《乾》九四爻辞。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1〕。先天而天弗违〔2〕,后天而奉天时〔3〕。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注释】

〔1〕“与天地合其德”四句:合犹言符合、相同。这四句是通过多种比拟来赞扬九五的“大人”。《正义》:“此论大人之德无所不合,广言所合之事。与天地合其德者,庄氏云,谓覆载也;与日月合其明者,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者,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者,若福善祸淫也。”

〔2〕先天:先于天象,这里指自然界尚未出现变化时,就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

〔3〕后天:后于天象,这里指自然界出现变化之后,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天时:指大自然的阴晴寒暑等变化规律。

【译文】

九五爻辞所说的“大人”,他的道德像天地一样覆载万物,他的圣明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他的施政像四时一样井然有序,他示人吉凶像鬼神一样奥妙莫测。他先于天象而行动,天不违背他;后于天象而处事,也能遵循天的变化规律。天尚且不违背他,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

【说明】本节释《乾》九五爻辞。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1〕!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注释】

〔1〕其唯圣人乎:这是《文言》作者的慨叹语,与末句相同而复用,旨在渲染慨叹语气。案,《释文》引王肃本上句“圣”字作“愚”字,于义亦通。

【译文】

上九爻辞所说的“亢”,是说明某种人只晓得进取而不知及时引退,只晓得生存而不知终将衰亡,只晓得获利而不知所得必失。大概只有圣人才是明智的吧!深知进取、引退、生存、灭亡的道理,行为不偏失正确途径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说明】本节释《乾》上九爻辞。李鼎祚以为“其唯圣人乎”至终四句释“用九”辞,含“乾元用九而天下治”之义(《集解》),可备一说。

【总论】

《乾》卦作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以“天”为象征形象,揭示了“阳刚”元素、“强健”气质的本质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孔颖达问道:“此既象天,何不谓之'天’,而谓之'乾’?”他自答说:天是“定体之名”,乾是“体用之称”,“天以健为用者,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此天自然之理。”(《正义》)事实上这是论及“象”与“意”的关系。从“象征”的角度分析,《乾》卦的喻旨,正是勉励人效法“天”的刚健精神,奋发向上;这也是《大象传》所极力推赞的:“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以“元,亨,利,贞”四言,高度概括“天”具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富利、正固这四方面“功德”,意在表明阳气是宇宙万物“资始”之本。但“阳刚”之气的自身发展,又有一定的规律,于是,六爻拟取“龙”作为“阳”的象征,从“潜龙”到“亢龙”,层层推进,形象地展示了阳气萌生、进长、盛壮乃至穷衰消亡的变化过程。其中九五“飞龙在天”,体现阳气至盛至美的情状;上九“亢龙有悔”,则披露物极必反、阳极生阴的哲理。《周易》的辩证哲学体系,在此铺下了第一块基石。要是进一步从“《易》者,象也”(《系辞下传》)这一特征细加考究,还可以发现,本卦的卦体取“天”为象,固是比喻;六爻的爻辞取“龙”为象,也是比喻:大旨无非揭明“阳刚”的内在气质。朱熹说:“《易》难看,不比他书。《易》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朱子语类》)这种假象寓意,广见于《周易》全书,是这部现存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所具备的重要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善文:为什么说《乾》《坤》是《周易》的门户(上)
《易经》导读(三)——第1卦《乾》卦(下)
读《周易(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笔记(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笔记-乾卦
老板易经4:乾卦卦爻辞解
每天坚持学习易经,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掌控自我时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