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和孩子沟通——多听少说

前几天和教育界工作的同学聊天。她说:发现孩子上初中后,曾经的笑声越来越少。原因有了太多的压力,更多的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孩子放学回来说:她的一个同学,学习很优秀。但有时候会因为考的不好,一边撞墙,一边说“我不想活了”,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也表明心里承受了太重的压力。

这都反应一个现象。如果你不给孩子释放压力的机会,这个情绪会一直留在身体里。随着学业的加重,笑容自然就少了。

他们宁肯跟朋友扯上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却与父母无话可说。如果父母只知训斥和批评,孩子怎么肯向父母吐真言。

史蒂芬.柯维举了一个父与子对话的例子。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孩子的想法只是引起注意,想与人谈谈心事。)

父:怎么回事?

(这是人的通病,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而孩子当时的想法:父亲有兴趣听,这是好现象。)

子:学的都是些不适用的东西。

(孩子的想法:我在学校有了问题,心里好烦。)

父: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挺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

(这是成人犯了另一个沟通错误: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但孩子却在想,又提当你勇了,我可不想翻这些陈年旧账,谁在乎他当年求学有多艰苦,我只关心我自己的问题,时间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但愿我说的出口,把问题摊开来谈.....)

当说者和听者在表达的意思发生分歧时,孩子就越来越不喜欢和你交流。孩子只想与你谈心事。谈谈自己的感觉,但作为父母全是以说教方式回应。没有人喜欢说教。

当你不知道怎么说?那就多听。学会聆听是一种耐心,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

当你学会聆听,才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感知天壤之别。当两个武士为了挂在树上的盾牌,争论金色还是银色的时候,拼的你死我活。在倒下的那一刻才发现对方的那一面的颜色。角度不同,也就有了差异。有多少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来衡量别人的行为和动机。

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当下他们需要的是善解人意的听者,而不是说教。人有两个耳朵一张嘴,预示着要多听少说。做到的却不多,因为倾听耗费时间,还需要更多的专注。

倾听也不是随口敷衍,而是能让对方真心的感知你在听;也并不是你在说的时候,对方左顾右盼,然后不等你说完,就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候也就没有了交流的欲望。

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在与孩子、朋友、家人在交流时,也犯这种错误。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了解对方。先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对方的压力和烦恼。

你的耐心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孩子自然而然会敞开心扉。把心里的情绪抒发。也就会越来越愿意和你谈论自己的想法,笑容就会展现到脸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了20000个孩子,其实“根治”叛逆只需这五步!
青春期的孩子真的这么难教么?可能是方法不对,试试这3种方法
【父母必读】想让孩子更优秀,从好好跟他聊天开始
寒假封闭式复习(第22天)
错误的教育方式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这几点你知道
腾讯新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