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林指月》(文艺鉴赏集)(1)
userphoto

2022.05.26 山东

关注



         “还原写作”是一把奥卡姆的剃刀

去年冬天,由王霁良文章初露端倪,王松文章进一步激发,而发生了山东诗坛有关“自在写作”与“自觉写作”的争论,新年伊始,又从魏东建的文章里,看到了“还原写作”这个概念,并读他的《黄河,谁的谎言?》,颇有感慨,不吐不快。

朱多锦和吴开晋先生魏东建黄河是思想的胜利 ,诗的失败。他自己则认为:我不想消解和解构鲁迅与黄河……我的诗这样写黄河和鲁迅是还原。还原到事物本身,寻找出属于他的文化意义,这是'真善美的拨乱反正。这样本身,就不会让不该他承担的来烦扰他,让他安心于完成自己的使命。……打碎这些伪意义,会让习惯了被这种伪意义包围的人难受的无所适从。

我认同魏东建的观点,中国的传统文化审美,没有形成“崇高”的核心概念。不论是自然美,社会美,人格美,讲的都是天人合一,是和谐再和谐,是个体自我关系的和谐,是个体与社会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戏剧到小说,虽有悲情而无悲剧。也就是说,没有崇高可以消解,没有理解可以解构。而魏东建坚持说自己是“还原写作”,针对20实际下半叶形成的伪崇高和所谓的意义,可以用“还原写作”的方式解决,而不必要用所谓“消解”与“解构”,至于中国的所谓的“后现代”、“后现代后”,纯粹是痴人说梦。

王洪岳在《现代主义小说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9月第一版)说:现代派小说在本文中涵盖了后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对于现代主义小说的继承多于超越,......戴维﹒洛奇也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某些特点的扩伸和加剧。按着这个判断,可以顺便思考一下,所谓的后现代,后后现代子虚乌有纯粹是自欺欺人的文字游戏。

我们先看看伊莎用诗歌消解了黄河的什么?   《车过黄河》:我正在厕所小便我深知这不该/......现在这时间属于我/我等了一天一夜/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远 。固然,撒尿是法律赋予的公民应有的权力,可是,用如此卑琐来对峙如此伟大的事物,实在是可笑的很。尽管中国的艺术传统几无崇高可言,可是自然山河与浩淼宇宙的崇高是人类无法消解的。这样的诗歌,是作者在卖弄肤浅才情,再引用杜甫的那句诗还给伊莎就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还原”是一把奥卡姆的剃刀。魏东建是否做到了“还原写作”,或者多大程度上做到了“还原写作”我将通过剖析他的及别人的有关黄河的诗歌,来考察一下。他的主张是否与他的实践相符,是否名副其实。请看魏东建的《黄河,谁的谎言》:

这个与你有关的/天大谎言/深入我的骨髓/谎言其实与你无关/这个由两节组成/有关你的天大谎言/要先从/你的名字/黄河来说/用黄作定语来说你/黄的却不是河水的颜色/她是你从高原掠夺来的黄土/黄土是黄河的小老婆/是谁想/用你强暴/得来的爱情装点你的豪爽/黄河你为什么这么黄。  

黄河你到底/怎么被认定是俺娘/除了水多/我不知道还能从哪里看出你是个娘们/告诉我/你的产道在哪里/你又是怎样/生育下这么多脏东西/凭什么你就可以不计划生育/黄河你到底是谁他娘/有个大人物曾经写下/要把你的事情办好/还没有办好他就死了/我现在胆怯的问你/等不到你的回答/我就完蛋了。

     诗歌还原是一回事,还原诗歌是另一回事诗歌还原,指的是把非诗歌的还原为诗歌,而还原诗歌应该是把假空伪的诗歌还原为反映真理的诗歌所谓真理,应该指反映深邃人性,历史规律,呈现事物本质。还原诗歌绝不会还原为直白的话语,更不会还原为粗口谩骂。魏东建这首诗歌的排列方式,还原为散文会使人觉得更合适些,因为这样缺少节奏与韵致的语言实在不是诗歌语言,而是生活的白话

     若还原黄河的天然状貌,是绕不开她作为母亲河的文化意义的,她的暴虐与温柔与尼罗河相似,她制造着洪灾,也制造着平原她孕育了暴政,也滋养了民主支撑了民生你可以清除政治奴役的累疣,清洗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奴役而产生的崇高,但是不能清除本然的文化内涵与品格。

现代主义诗歌具有反讽属性,而反讽是更逼近事物本质的思考。这种反讽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求真行为。关键是要认清哪是“伪”,哪是“真”。奥卡姆的剃刀要慎用,除非你成竹在胸,艺高胆大,你才能如庖丁解牛。你可以以黄河为象征,但是象征要恰切妥帖,要有一定的陌生性也要有一定的通约性才行。不能撇开黄河的本真品格而对其谩骂侮辱。这种大不敬,不是还原,而是扭曲。

说到本真的黄河,或者自然主义的黄河,一草的《站在冰凌的黄河岸》,就具有纯粹的诗歌品质,很有审美价值,很风俗很现实也很诗意化,而朱多锦先生的黄河系列诗歌,可以看到老先生的孜孜以求的诗写作的探索过程,在黄河的象征里,他努力清洗着政治奴役的“伪意义”,实现着一个去伪存真的目标

我认为,内容与形式都做到了真正意义的还原,才算是还原写作。诗歌的还原写作应是——内容包括理性与情感,把伪真理还原为真理,把矫情还原为真情;形式方面,诗歌就是诗歌,格律诗就是格律诗,白话诗就是白话诗,白话文就是白话文,这样的形式也才是还原的诗歌,而不是伪诗歌。

王洪岳说:“正直不是一个时代所标榜的崇高、伟大、光荣等虚假价值追求,而是超越这些虚假话语的带有彼岸性的真理性价值。”“没有了写作底线的道德虚无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其实是一种逃避主义和犬儒主义。”(王洪岳《审美与启蒙》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5月第一版)

                                                  2010-2-24——25

      

                  过誉等于讽刺与诽谤

李瑛先生写的《人间最美是真情》,从标题到文章内容,语言朴素而所指恰切,肯定了桑先生的怀亲诗歌的特点。虽然几个小概念不是很妥当(诸如:感情呈现意绪——同语反复;激动并不高于感动,感动是审美心里的普遍特征,而激动则是特例;其实,幻觉也罢,联想也罢,都是在直觉的形象的思维的限域内,直觉并不狭隘。)毕竟是篇好文章。章闻哲女士写的《从桑恒昌诗歌出发略论诗歌艺术魅力之源》,倒也不紧不慢,道出了一些学理来,而且与李先生文章正好互补,一个强调情感,一个强调语感。一个立剖诗歌作品,一个追溯历史渊源。唯独马非先生的文章《桑恒昌简论》让我感到不太舒服,原因是语言夸张,言过其实。

按着他的说法,《桑恒昌论》给他的“青春带来真正的美学滋养,而读懂桑恒昌,应当是近年的事情”。近几年以前他是觉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见他属于神秀渐悟一门啊。说他语言夸张,在于他喜欢用“大”字,“大汉语”、“大爱”、“大忠”、“大美”、“大智”、“大勇”,他还喜欢用“极致”、“丰碑”、“高峰”、“峰巅”来形容老诗人的诗歌成就。

他说:“桑恒昌的意义在于,他为我们以诗的形式浓缩、沉淀、张扬了我们这个民族求索奋进的精神并预示了它的高度!”仿佛除了诗歌传统精神和诗歌的精神,还能完全代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精神,而且还超越于这民族的实际高度,直指未来。他继续说:桑先生的亲情诗“是将以“忠”“孝”为核心的传统美学,融入大忠、大爱的现代诗思,佐以友情、爱情的烧酒,使其逬发出蓬勃的情感的烈焰,同时,他诗句中的情感都是饱经沧桑雷电的风雨合唱,诗人写到兴致处与读者读到兴致处都应感到天地鬼神的泣哭。”

“以他的怀亲诗(有别于古代的题材)、爱情诗、感怀诗抒写大爱、追求大美,将睹物思人与触景生情发挥到极致,第一个在汉语新诗领域矗立起一座情感的诗意丰碑”。“他所表现出的大智大勇的精神品格与对汉语言的诗化处理的精湛诗艺,已毫无争议的站在了时间的峰巅!”“他的诗学主张与艺术实践本身所创造的传统正成为当代诗学的一座新的美学高峰”。

实在是太夸张了,丰碑是这样廉价地建造起来的吗?文章作者这样不适当地评鉴定位一个老诗人,只能显示作者对自身判断力的盲目自信。桑老师的怀亲诗,情感真挚,只是动人,就足够了,何用惊天地泣鬼神呢!马非先生这样的夸张,很适合当一个漫画家,而不大适合当一个诗人或诗评者,这样的夸张用于诗歌评论,只能导致言过其实,只能是过誉,过誉无异于讽刺与诽谤。

文艺批评需要有:“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文艺理论有对文艺导向的职责,而文艺批评本身也需要批评。这样的文艺与批评才能成为平衡的双翼,才能向未来,有力飞翔。2010-2-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与世界文学:从街头到案头
魏东建诗四首
袁可嘉
“第三代”诗歌批判︱胡亮:从第三代人到第三代诗(2)
人民的文学 生命的文学
从沉寂近千年到“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是否被过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