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第253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游翰园碑林》

【郭进拴原创】游翰园碑林

   中国翰园碑林,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内,南部为山水风景区,北部是碑刻艺术主展区。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湖光山色,风光宜人,景点众多,步移景变,如同人间仙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培养出无数有志向、有思想、有抱负、有风骨的仁人志士。

  我这次到开封采访,听到一句民谣,即:“古有老包,今有老焦,现有公涛。”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方知,老包是包拯;老焦是焦裕禄;公涛则是开封“中国翰园碑林”的创建人李公涛。

   李公涛是开封市供销社的一名退休干部。1983年,也就是58岁的时候,李公涛因肝病提前退休了。他做着一个美丽的梦:龙亭西北角的泽园中,缥渺出现一座幽雅的园林,仿宋式碑楼大门飞檐挑角,轩辕黄帝的雕像气宇轩昂,玉带河飘然缠绕,亭台阁榭,虹桥假山,奇木异卉掩映里,中山碑廊、现代碑廊、宋代碑廊、历代帝王名臣碑廊、绘画碑廊、篆刻碑廊、硬笔书法碑廊、民族书画碑廊、国际友谊碑廊……共3500块。

  这不是梦。是经过60多位专家跑遍全市考察论证,由市建筑设计院画到纸上的设计图。

     然而,这又是梦。创业多么艰难啊!为了使梦变成现实,他付出了许多许多的心血和汗水。

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他被风雪摔倒在古城墙下……一块石碑突然山一样倒下来,砸在小孙孙的身上,疼在爷爷的心上……儿子孝泉修车途中突然被滚开的水箱的蒸汽烧得浑身起燎泡,痛得直捶墙。老父亲的心也烧焦了,李公涛百感交集,只想号啕一场,但他又一次咽下了眼泪。

李公涛立有一块《家训》碑:“为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李家子孙不能从碑林牟取一分钱利益。特作家训,镌刻于石,嘱儿孙共遵之。”

     我终于明白了,这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感召了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

江泽民同志来了!

胡锦涛同志来了!

曾庆红、李长春、李铁映、吴仪等同志也先后来到了翰园碑林。

   胡锦涛握着李公涛的手说:“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江泽民赞扬李公涛“从内心表现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功德无量”。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参观碑林后,盛赞碑林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步入中国翰园,我首先被一座三孔三道玉带桥所吸引,只见她横卧水面,玉石栏杆,桥面青石铺地,这是依照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而建造的。走过玉带桥,便是金碧辉煌的南大门牌楼。她是依照北京雍和宫的牌坊为蓝本建成的,富丽堂皇,端庄肃穆,庄重大方。牌楼上方由中国翰园碑林创建人李公涛先生书写的“中国翰园”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遒劲有力,沉稳刚建。两旁是由著名书法家牛光甫先生书写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8个金字,字迹流畅,笔力雄健,代表着中国翰园的创业精神。

    走进南大门,迎面竖立着一尊突兀峻拔、气宇轩昂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塑像。高10米,连同基座通高19米,由白花岗岩精雕而成,巍然屹立,神彩奕奕。台阶中央有7条蟠龙浮雕,象征着开封是七朝古都。基座上有龙头浮雕,象征着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为什么在这里竖立轩辕黄帝塑像呢?第一,轩辕黄帝和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我们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轩辕黄帝是人文始祖,居五帝之首。他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奠基人和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开拓者。中国翰园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而创办的一座大型文化旅游公园,也是一座大型文化艺术宝库,在这里竖立黄帝塑像,是完全符合中国翰园的深邃文化内涵的。第二,轩辕黄帝是河南新郑人,他的主要活动地区在中原,特别是豫东地区,并在开封一带生活。第三,黄帝的正妻嫘祖,“生于大梁之墟”,翻译成现代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开封人,因为开封古代叫大梁,这样,黄帝也就成了开封人的女婿。

     绕过黄帝塑像,便进入山水风景区。一幅群山竞秀,雄伟险峻,山光水色的画面展现在游人面前。这里有大小十几座山峰,五大瀑布,三个岛屿,十座桥梁,两座大型喷泉……纵览翰园山水景观,真乃是群峰竞秀,山峦起伏,气势横亘,鬼斧神工,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桂林山水之秀的特点,堪称中国最大、最美的人造山水景观。翰园碑林延续了北宋皇城的造山余风,当时的万岁山(又称艮岳),就在开封东北部一带。开封是全国有名的文化旅游城市,也称“北方水城”,但就是缺山。中国翰园造山工程的完成,弥补了这个空白与不足。

     走过山水园林,来到古朴典雅、气势宏伟的北部主体碑廊景观区,也就是整个碑林的灵魂部分,整座主体碑廊是按照创建人李公涛先生的理想进行设计的,是一双层、迷宫式建筑,在长达6华里的碑刻展现中,镶碑3700多块,被誉为“世界之最”、“中国最大的民办碑林。”

    走进碑廊,犹如进入了书法艺术的海洋,真草隶篆、枯润险奇、龙飞凤舞、各具特色、我在欣赏这3700块碑刻的同时,更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在历代书法碑廊中,上迄殷商甲骨文,下至清代末年,按照朝代顺序镶嵌历代名作和名家代表作,全面展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史和文字演变史。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生趣盎然的甲骨文,圆浑沉郁、肃穆凝重的金文。有“小篆鼻祖”李斯所写的小篆作品——泰山琅琊,更有如“清风入袖,明月入怀”之称的书圣王羲之留给后人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字典——智永禅师的《真草千字文》,更有唐太宗李世民的佳作,草圣张旭如狂风骤雨般的《古诗四帖》,中国书法史上最具有抒情意识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深受毛泽东喜爱的《自叙帖》以及体现宋文化的宋四家:苏、黄、米、蔡的作品。宋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爱国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风流倜傥的明代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的作品,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六分半隶书“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作品更让人拍手叫绝。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或草,或隶,或篆,或行,令人眼花缭乱。碑刻是一种艺术创造,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看了他的录陆游诗:“早年哪知世事艰”碑刻,感到比原作更见精神。篆刻入碑乃翰园的创新,百龙图、百凤图、百寿图、精湛生动,别开生面。还有漫画大师钟灵、方成的钟馗和铁拐李,寓谐于庄,蕴义浑远。这里每块石头都变成了会说话会唱歌的精灵,有思想有感情的艺术精灵。

    在翰国碑林西部,有新建的金石岛,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小溪环岛一周,并和翰园湖相通。溪中小舟穿梭,曲溪通幽,湖岛连环。岛的东部是碧波荡漾的翰园湖,湖中有众多的金黄色游船,雍容华贵,古色古香。湖岸用人造石砌成,造型奇特。水拍石岸,让人感到如同到了大海边,乐趣无穷。

朋友,来吧!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中国翰园碑林正在欢迎您的到来,在这里品味碑中文化,感悟历史,欣赏山水风光,放飞心情。山有情,水有意,都在盼着您的光临哪!  

                     2008·3·22·于湖光花园

【郭进拴原创】春游白马寺

   牡丹盛开时节,我们平顶山市观音文化研究会一行7人,来到洛阳白马寺参观访问。

   白马寺是对中国佛教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的“中国第一古刹。”她位于古都洛阳老城东约13千米处,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所以后来被人们尊称为“祖庭”和“释源”。她是佛教传入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今天的寺庙是明清的建筑,规模远不能与唐代相比。

    在古朴的寺庙门前左右两侧,各立有一匹青石圆雕马。虽然这两匹石马是后人从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卫将军魏咸信墓前迁来,但却给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刹增添了几分庄严与肃穆。

   关于白马寺得名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能确认的一点就是和一匹白马有关,并且这匹白马是取经人驮经的主要工具,后来返回到洛阳,就将此寺称为白马寺了。一是相传汉明帝派人西去求佛取来的经,是用白马驮的,这在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均有记载。但也有另一传说,说是古代印度有一国王想毁佛院,但夜里做一梦,看见有一匹白马绕着佛院中的招提寺塔悲鸣,认为它是神灵,于是下令停止毁寺,并把招提寺改称白马寺。于是,汉明帝所建的第一座寺庙也称为白马寺。

   白马寺的主要建筑多在中轴线上,有五重大殿,从南到北依次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阁。各殿均建筑在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以砖石砌成,从前到后,依自然地势,渐次略高,中轴线东西两侧为附属建筑。全寺共有殿堂百余间,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其中,大佛殿为主殿。殿内除供奉彩绘的泥塑释迦牟尼及迦叶、阿难、文殊、普贤诸佛像外,所悬一口重达2500公斤的大钟极为珍贵。钟为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寺时所铸,但关于此钟的故事却流传已远。传说,隋唐时,白马寺和洛阳城内钟楼上各有一口大钟,宛如一对孪生兄弟,每天早晚“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敲钟东边鸣”。尤其是在夜深人静之时,钟声悠扬,数十里内都可听见。“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清武攀龙有首《马寺钟声》即写及此:

白马抬提汉代传,

琳宫幸未没荒烟。

劳劳多少风沙梦,

暮听晨钟唤觉先。

    白马寺以其宏伟的建筑,幽静的环境及久远的历史,长期以来即是人们游览观赏的胜地,曾留下众多的诗歌,抒写他们的观感,也记录了白马寺的沧桑年轮。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的《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欣相送至白马寺宿》一诗中就曾对白马寺夏夜的幽静做过极为生动、细微的描写:

月明见古寺,

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

夏夜如凉秋。

       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刹座北面南,故有“祖庭十古”之说: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塔——齐云塔(注:齐云塔建于金代大定15年,即公元1175年);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永平求法;最早来华传教的印度高僧——攝摩腾、竺法兰;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中国第一译经道场——白马寺清凉台,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第一座传戒道场——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出家和尚——朱士行。此“祖庭十古”保证了洛阳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第一,而且永远炳彪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穿翠竹幽径,登古朴石级,可达清凉台之上。雄伟壮观的清凉台乃白马寺“六景”之首,阔大的“汉砖”给这座高6米、周回160余米的古遗迹,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古老色彩。世界佛教源于印度,中国佛教传于洛阳。正像佛门弟子一向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那样,不少游人则把白马寺内清凉台称作中国佛教的“产床”和“摇蓝”。

   相传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刘庄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10多人赴西域拜取佛法,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巧遇印度高僧攝摩腾、竺法兰,并得到了佛经和释迦佛像。受汉使邀请,腾、兰二高僧与蔡、秦等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敕令于当时的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修建僧院,为铭记白马之功,遂命名为白马寺。

    印度二高僧住在清凉台上,译出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中、印二支古文化于白马寺交汇,法轮初转,金光流照;皇权、神权二大封建权力于清凉台融合,州郡起庙,五岳树塔!汉魏之后,梵法日盛。茫茫尘世,芸芸众生,既然现实之船时时触礁搁浅,但甘心情愿泛舟佛海,向往来世!

    “花间歌白雪,枕上看青山。”清凉台上重楼飞檐,廊庑相属,古柏森森,白莲朵朵。金桂二株,四季不调,华枝旁布,其状若伞。

   台上台下,殿里殿外,饱经历史风雨的古碑刻,会把几百年、上千年前的古老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述给今日的游人。宋代著名文人苏易简碑,书文华美,僧人景遵书碑,字体“绝类(集王羲之字)圣教序”,元代赵孟俯书碑,潇洒劲秀,明代王铮诗碑,豪放飘逸,清代如绣和尚书碑,柔美流利,皆独具功夫,十分耐看,可谓之“书法五佳”。

   白马寺自建寺一千九百多年来,几经风雨,几度兴衰。今日,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僧迦们自觉奉行戒律,上下和敬,学修并重,海从乐道,蔚成风气。

  下午2点多钟,我们在香山寺释延武法师的带领下,在方丈院拜会了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洛阳市佛教协会会长、白马寺住持释印乐法师。印乐法师是桐柏县人,毕业于北京佛学院,17岁出家,已学佛修佛20多年,2003年秋天从河南省佛教协会调到白马寺。

   当我奉上我们刚刚编辑出版的《华夏风情·观音文化》专刊,印乐法师一边翻阅,一边连声赞道:“不错!不错!你们办的杂志质量很高,印制得很精美,很上档次。”

  印乐法师说:“白马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市政府措施得力,路边商户全部搬迁,成了现在20余亩的绿化带和大广场。”

我问:“法师去过我们平顶山的香山寺没有?”

       印乐法师说:“去过多次。1992年我第一次到香山寺,在那里前后住了两个月。香山寺在历史上是个大寺院,名气很大,这里又是三皇姑出家修行的地方,有别的地方没有的优势。你们目前主要是行动慢,投入少,宣传不到位。我于2003年10月还去过一次,代表省佛协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你们要把四周山坡上全部栽上树,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大做强观音文化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精神发扬光大,走向世界。香山寺是观音的老家,你们先把树栽起来,使信教群众对你们有个信任感,很快就能发展起来。现在省佛协对你们香山寺很重视,已派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三大名寺高僧入住香山寺,香山寺很有希望!”

     印乐法师还欣然命笔,为我们观音文化研究会题写了“观自在”三个力透纸背的大字。

   最后,印乐法师又把我们送出山门,合影留念,依依惜别。我们相约,明年春暖花开时节,在香山寺再见!

                              2008·3·20·于湖光花园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

       《智泉流韵》平台上的任何文章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江湖,若由于私怨而用卑鄙的手段肆意报复诽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必将交于法律制裁。

特此声明

投稿通知

       微刊《智泉流韵》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

(1)   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主编郭进拴的微信wxid_qum74fzwx9zd22,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并及时发放稿费。

(2)   《智泉流韵》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严格强调是首发。不是首发一律不刊登。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4)     平台实行稿酬赞赏制,赞赏费的50%发放给作者,另外50%留给平台运作经费。没有赞赏费就没有稿酬。

(5)   稿酬按自然月发放,满一个自然月后结算,一个自然月过后一律不再做任何结算。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月累积稿酬不足10元的就不发放了,留给平台做运作经费。

(6)     平台实行阅读奖励制,凡是作者的作品点击阅读量在一个月内超过500,留言点评达到50条奖励10元,一个月内阅读超过1000,留言点评达到100条奖励20元,依次类推。  

(7)    平台实行文章采用奖励制,凡是每月用稿20篇以上的作者奖励100元。

(8)优秀作品推荐给《智泉流韵》合作媒体发表并组织研讨活动和结集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举办评奖活动,对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和奖金。

 合作支持媒体与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

  《平顶山日报》落凫文艺副刊

  《鹰城》杂志

    中华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作家协会精品电子旬刊

   《鹰城企业家》杂志

   《晚晴诗词》杂志

   《鹰城炎黄》杂志

                 主编:郭进拴    

                 稿费:郭进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名园:开封中国翰园
开封古城 ⑤ 中国翰园碑林  铁塔
中国翰园碑林(开封)
河南开封中国翰园景区游览边走边拍
延 安 之 行
一百年前的河南老照片精選【70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