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四】

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四】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朱雀城》最初于1996年在《芙蓉》上连载,但因木雕、绘画事业未竞,中断了好些年,直到90岁,他才又重新拾起钢笔写出了后面的文字。不过至今,这部作品的第一卷“朱雀城”篇,就有80多万字。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以朱雀城为中心,讲述了主人公狗狗从2岁到12岁离乡前的见闻。主旨是通过狗狗的经历,表现广阔的社会时代。

“无愁河”,其实就是凤凰的“无伤河”。对于文学界将这部小说定性为自传体小说,黄永玉本人倒毫不避讳,甚至自信表示:“小说写的就是我的亲身经历,如我这般的生活,没有人经历过,相信尤为引人注意。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因此,要深入了解黄永玉文学作品中的故乡思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一定绕不开的。

① 凤凰城的宁静与动荡:日常生活的艺术化书写

从1924年到1936年,黄永玉在故乡凤凰生活的12年,正是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文明至为重要的转折时期。可以说,童年时期的黄永玉亲眼见证了这个历史背景下的小城凤凰从宁静到动荡的岁月与社会变革。

有人曾统计,《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一书中共涉及了392人。包括狗狗一家,父、母系亲戚、同事、朋友、同学,狗狗的玩伴以及与之关系相近的非亲戚的大人等等,此外还有银匠、粪客、街头卖艺人等用职业代替姓名的人物。其规模可见一斑。

没有完整构思,也没有既定格局,仅随着记忆而行,黄永玉将故乡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艺术化地搬到纸上来了。

例如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听到这里,滕嬢忍不住大笑起来,“我讲句公道话,人家都说你们苗族人老实,我看你除外;你不是老实,是狡猾.....”“是,是,是!是狡猾,要不然,五千年前怎么会让轩辕黄帝把我们从黄河赶到这里来呢?”“看起来,你还是个读书人...”“我们苗族人,读不读书一个样,都还是要帮人挑脚!”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谈话人言语中对“苗族人”的揶揄与自嘲。

这其实反映了当时凤凰地区的民族关系。在城内,汉族人地位尊贵,苗族人大多不被允许进城,而是住在城外乡村地区。狗狗的保姆王伯也是苗族人,但因为在城里给人家做了保姆才被接纳。

黄永玉用这么三言两语,就将当地苗族人受歧视的生存状态刻画了出来。

此外,在巫蛊之风盛行的朱雀城,但凡有谁家孩子得病,就会有驱蛊行为。

昨天清早,我伢崽到他这里买块茗吃了,夜间发烧,脑壳上长了六颗大包,你想想看,几时不长包吃完茗就长?有人好久就讲过,这两个老家伙是蛊公蛊婆,我还疑惑,没想到把蛊放到我伢崽头上来了……

为了给孩子驱蛊,父母会拿着砧板、一把刀,朝着疑似放蛊人家的灶剁起来。

你看我做哪样?我就是来剁你的!你个死草蛊婆、草蛊公!你哪里不放蛊放到我份崽身上!买你的茗吃,中你的蛊!看我不一刀一刀剁你,你几时不收蛊,看我剁你到哪天……

今天,我们当然知道巫蛊属于封建迷信之说,但在当时,其威力可是相当巨大。卖茗的人家最终搬离了这条街。

这就是那个年代湘西的日常生活。充满诸多问题,但好在宁静。大人间的鸡毛蒜皮,落在小孩子眼里全成了有意思的事情。

直到后来的动荡,打破了这种宁静,暴露出民族野蛮与血腥的一面。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凸显。

自清朝镇压苗族起义派兵驻扎此地之后,血与火、野蛮与残酷,从未间断过,给这座山成笼上悲凉气氛,同时孕育出区域性的尚武性格。”

锣声远远地来了。一群浩荡队伍,前头两个背驳壳枪的兵,两面大锣开道,四五个人拿着竹板子,后头两人押着张家'地鼓牛’的婆娘,反剪着手,五花大绑,白麻布单衣底下一身汗,奶奶都看见了。她低着脑壳一声不作。背后一个捏着从竹扫把里扯出的竹刷子,一下下地抽她的脊背,狠得像跟这婆娘有世仇,抽一刷子问一声:“讲!你是不是野婆娘?”刘把总在队伍末尾压阵,像个花脸盖苏文,恶得吓人。两边几百跟着看热闹的人都死寡着脸,脚板铲起股阴风和灰尘。上了坎,人群跟着锣声走远了。

这段话所讲的是一种清朝流传下来的刑罚,称“站笼”,1930年代,凤凰仍然有。

站笼是一种极为侮辱人的刑罚。把人关在笼子里,单把头露出来,走在街上,犯人要接受行人的指指点点。这样待上一两天,屎尿都落在里面,夏天还会有苍蝇,路上远远就能闻到臭味。但是百姓就好看热闹,“人群跟着锣声走远”,掩着鼻子也要看。可见其冷漠与残忍。更有血腥的,笼子里的人累了也没法休息,头卡在枷板上,时间一长,就会活活被吊死。

② 白话与方言:雅俗并陈的语言表达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风格最为直接的外衣。《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黄永玉在语言上广泛吸收了白话、方言以及文言文,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点。

以凤凰人的语言讲凤凰人的故事,黄永玉在这点上可说是如鱼得水。他也曾对刘一友表达过这个写作技巧:“你遇到写不出时,就用凤凰话写,一下子就写出来了。”在《永玉六记》中,黄永玉也说,“要是湘西土话别人完全听得懂的话,我写起东西来简直像长了翅膀。

朱雀城人骂人喜欢用“卵”字:“你看你个蠢卵!遗臭万年!”“你懂个卵!交响乐比得上它?”或者单单一个字“卵!”也能表现人物的情绪。有时,可能不为骂人,也在话里夹杂“卵”字。“卵”“卖麻皮”这样粗鄙的话,放在朱雀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刺眼,反倒多了几分生动与率真。

此外,还有一些方言,如“吹吹棒”(竹烟袋竿,苗族男子常会镶上铜和银,用作武器);前文说的卖苕,即为卖番薯;哈利利,意思岁挠痒痒;锥打柴,就是当地人对柴火的称呼……黄永玉对方言的运用真是精准又巧妙 。

③ 爱、怜悯、感恩:游子对故乡复杂的情感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卷首有一行字:爱、怜悯、感恩。这几个字是黄永玉本人对故乡的情愫,也是对这本书最好的注解。凤凰城风景秀丽,却伴随着野蛮的民风;凤凰城经济落后,却养育出如他这样的文人。

作为走出湘西的游子,黄永玉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也获得了很多的物质财富。但正如他所说,他的成就,全都是故乡给的。故乡的贫穷与他个人的发达,让他对故乡充满悲悯与感恩。

比如他写五十岁孤子一身的打更人唐二相。

有谁想到过,有个人夜夜活在全城人的梦里?有一天,唐二相不在人世了,夜间哪个再来打更给人听呢?只剩下玉皇阔、三王庙、文庙殿角尖的铁马铃铛在夜风里叮哨作响了。甚至——夜里,哪样声音都没有了,静悄悄的,夜不像个夜,要好几代人才能习惯的!

这段话充满诗意,读来却无比悲凉。作者能够体察到一个靠打更维系生活的人的孤独,几个问句道出了对和“唐二相们”的怜悯与尊敬。

但这就是生活,是那个年代人所说的“过日子”。

关于“过日子”的哲学思考,黄永玉说“别扰人,让人自己安安静静过下去就是”,大概与“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颇有共通之处。

“故乡”·是中国传统文学母题,黄永玉的作品中尤其爱写故乡,且写得不落俗套。初中没有念完,受正规教育影响小,只凭着自己喜欢看书的兴趣自学自创。而且,精通绘画又促使他用绘画上的技巧行文。独特性可见一斑。

也许正如他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所写,“我深爱这个世界世界,包括它的悲苦”,所以才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蓬勃创作热情,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最初的“故乡思维”。“故乡思维”塑造了他的创作价值理念,也塑造了他的世界观。而他,也乐此不疲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爱、怜悯、感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永玉最重要秘诀是不养生晚睡觉爱抽烟不运动
90岁老人的首部长篇小说 耗时60年带自传色彩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
黄永玉有四位“艺术奶娘” 担心100岁前没时间玩了
沈从文与黄永玉:对照记 作者:吕欣桐
行走丨一个人的凤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