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辉作品丨再读《陋室铭》

再读《陋室铭》
任 辉
当今之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匆匆,经常用一句诗来描述,那就是:年少不解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的确如是,少年之时读书或许是一知半解,或许是机械记忆,文中之意不能完全明白,由是而觉顾问生涩难解,甚是反感,及至中年,人生阅历增多,生活磨难增多,人生的酸甜苦辣均已品尝,对生活有了太多的亲身体会,对生活的认知度也是与日俱深,体会感悟均来自自身和实践,故而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精神上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或许达到了对身边事物“不惑”的程度了吧。
初读《陋室铭》已是在几十年前读初中时,依稀记得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讲授此文时,抑扬顿挫的语气和沉浸其中的神态,真的犹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的私塾先生授课时的情景一样,当然这是后来回想时的 发现,而今再读《陋室铭》就是重读刘禹锡,在唐朝,刘禹锡应该可以称的上是政治家、散文家和诗人。他曾在唐朝宦海沉浮五十年。刚正不阿、  推进 革新、然不能随愿、屡遭贬谪,故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万丈豪情,而《陋室铭》则是他在革新失败遭贬之后新作,其中既有对官场险恶,人情冷暖的真实描写,更是他不甘沉沦,达观进取品格的写照。

说起《陋室铭》的创作,这其中还有一则故事: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得罪了一些高官宠臣,被逐出洛阳二十年之久,期间被贬到安徽和州当刺史,时年已52岁,按照唐朝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三间厢房,而和州知府是个昏官庸官,趋势附势,见刘禹锡被贬就故意刁难,降低标准。在城南安排三间民房小屋让刘禹锡临江而住,刘禹锡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写了一副对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府看了对联认为刘禹锡不服气,还想着争辩,就让刘禹锡从城南搬到城北,住房改为一间半,刘禹锡看到新的住房后,依山傍水,杨柳青青,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府知道了,恼羞成怒。恼他执迷不悟,怒他自持清高。就指使人将刘禹锡将他的住处搬到城里去,只有一间房,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绝处让人逢生,逆境使人坚强。刘禹锡第三次搬家。尽管身处斗室,依然乐观开朗、斗志不减,写下了流传千古《陋室铭》。
今读《陋室铭》,可以从中学到刘禹锡的人生追求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说居处虽然简陋,但凭着我的品德却能传播芬芳,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精神,有道德,无论物质多么贫乏,居住多么恶劣。人生多么曲折,内心总是坦荡 的,环境就是美好的,人生要有正确的信仰和理想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重在精神追求的人,必然会有完美的人格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

再读《陋室铭》,对我们的人际交友也是一个警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和你交往的都是志趣相投,有着高雅喜好的文人志士,你们在一起不是谈经论儒,就是吟诗作赋、抑或是抚琴品茗、弈棋作画,那你何尝不是鸿儒?孔子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与益友相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修养身心,在清雅的琴音中净化灵魂,追求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

再读《陋室铭》,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的一生有很多追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百种人生。或为利、或为名。而《陋室铭》则指引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修养的人,有追求的人。这个追求就是人格的完善,道德的圆满,知识的充实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选择,在塑造良好人格和完善道德品质过程中建立功勋,追求卓越、创造辉煌,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呜呼,千古《陋室铭》,而今重读更有裨益。

------于己亥鼠年丁丑月辛未日
任辉老师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禹锡:逆境人生的铮铮风骨
刘禹锡
陆波美文欣赏
【陋室铭闲谈】大唐诗豪刘禹锡的放射型人生旅途
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
再悟“陋室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