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瑞士风格建筑之特色

还没有去入瑞士之前,在学生时代就知道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想象中,瑞士的城市建筑应该是鳞次栉比、高插云霄,富丽堂皇、气势非凡的建筑比比皆是。

等到了瑞士才发觉,瑞士实际上是个非常简朴的国家,其简朴甚至达到了令人错愕的程度。在这里,几乎看不到现代化大都市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与之相反,能看到的许多房舍都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留下的建筑。

“建筑与人文”相联系

伯尔尼位于瑞士地理中心稍偏西的地方。它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岛。从空中俯瞰,伯尔尼的城市建筑非常协调,它就像一颗镶嵌在阿尔河畔的明珠,熠熠生辉。

瑞士首都伯尔尼有近800多年的历史。目前的城市外观——大量使用的沙岩建筑风格,主要建于1617世纪。瑞士的设计师善于利用建造要素彰显“建筑与人文”相联系的特点,就像汉斯·弗莱(Hans Frei)所言,“建筑语言不是一种天真的语言,它还是需要有知识的观众,能够读懂建筑的建造过程,以及建筑建造背后的文化与规则。”

伯尔尼老城街道两旁的建筑多是木质结构,被中世纪的多次大火烧毁,后来重建时改为石头结构,现在仍然保持完好。碎石铺成的马车道,彼此相连的漫长拱廊,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这一切都让人“举步维艰”。

伯尔尼城中心的克拉姆大街,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有轨电车在这条街上悠游地行驶。克拉姆大街的尽头,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钟塔。据说,它是欧洲最古老的钟塔。1530年,当地的一批能工巧匠制做了这座精巧的天文日历钟,除了显示日期、时间和日、月、星球的位置外,钟内还有玩偶戏表演。

将近500年过去了,这只古老的天文日历钟完好无损,运转如故。每逢到了整点时刻,钟里就会跳出来一个哆哆嗦嗦的小铜人,用锤子敲打头上的两个钟报时。与此同时,钟面下右方时间老人激情挥动手中的琵琶,一只公鸡开始拍翅打鸣,一队小熊摇摇晃晃,走马灯似地鱼贯而过……

瑞士人的智慧、幽默、狡黠与乐观向上,尽在克拉姆大街的这座钟塔中。瑞士,一个古老的钟表王国,果然名不虚传!瑞士的钟表业独霸全球达二个半世纪之久,至今仍坐稳世界同行的头把椅,个中原因由此可窥一斑。来欧洲旅行,很多中国人总是在瑞士这一站蜂拥而进表店,直奔“瑞表”,给自己买,还给朋友带。听导游介绍,仅伯尔尼就有1000多家钟表店,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钟表展览馆。伯尔尼一向有“表都”之美誉。

瑞士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允许任何城市具有超越其他城市的特殊地位。伯尔尼虽贵为首都,但其重要性并不能和其他国家的首都相提并论。尽管国际邮政联盟、国际铁路联盟等不少国际组织的总部设立在这里,但是它的名声远不如瑞士的苏黎士、日内瓦等城市。比如,联邦的最高法院不在伯尔尼,而在洛桑,联邦保险法院则设在卢塞恩。联邦仅有的两所国立高等工业大学,一个设在苏黎世,一个设在洛桑,也都不在伯尔尼。伯尔尼甚至没有一个飞机场,来往瑞士的国际旅客都要在苏黎世或日内瓦上下飞机,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尽管如此,伯尔尼却独具特色。位于半岛上,其保存完美的伯尔尼老城区布局紧凑,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走在伯尔尼的街道上,看不到钢筋水泥,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头的拱形长廊。伯尔尼有6公里长的购物拱廊——欧洲最长的有顶棚购物步行街。即使外面细雨霏霏,游客依然可以悠然自得地在中世纪的古老氛围中尝试现代化的购物体验。长廊内,橱窗连着橱窗,许多著名品牌店济济一堂——古董店、时装专卖店,烟草店、糖果店、面包店、百货商场、售货厅、珠宝店,一家紧挨一家。

伯尔尼古城有许多街心喷泉,所以伯尔尼也被称为“泉城”。汩汩泉水不断涌出,似乎在幽幽诉说着伯尔尼漫长的历史。从16世纪起至今,这些装饰着美丽石像和青铜雕像的喷泉为这座中世纪城市的街道增色不少。细细数了数,仅伯尔尼的老城区内就分布着11个古老喷泉,尤其是克拉姆大街别致生动的喷泉雕塑造型,各具特色,吸引着为数众多的游客在此驻足流连。游客在这里,很容易失去时间感。尽管随着时间的迁移,伯尔尼曾多次做了与时俱进的修缮,但是依然保持了16世纪时的风貌。当爱因斯坦在这里写他的相对论的时候,在爱因斯坦眼里的伯尔尼,与当今人们看到的伯尔尼几乎一模一样。有人形容说,这里的时间是被“冻”住了的。

伯尔尼有“花园村庄”之美誉。顶着“世上最大中古式购物中心”的桂冠,伯尔尼蒙绕着的贵族化韵味的温暖乡村气息,整座城市就是一件玲珑的艺术品。尽管这里没有蜿蜒盘旋的高架桥,摩肩接踵的写字楼,然而,在瑞士人自己眼中,它是“全国最漂亮的大城市”。

工艺上崇尚回归自然

瑞士的建筑风格属欧洲罗马式风格。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成就,在公元1-3世纪达到西方古代建筑极盛高峰。

欧洲风格在建造形态上的特点是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在意态上则使人感到壅容华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外部体形。瑞士建筑风格承袭了这些特点,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北欧地处北极圈附近,气候寒冷,为了防止过重的积雪压塌房顶,瑞士的建筑都以尖顶、坡顶为主,室内常见原木制成的梁、檩、椽等建筑构件。在色调处理上,瑞士建筑内部设计以浅色系为主:白色、米色、浅木色等,浅淡的色彩、洁净的清爽感给人带来温暖、舒适、惬意的体验。而材质方面以自然的元素,如木、藤、柔软质朴的纱麻布品等为主,所用材质、色彩皆可兼容,而且比重拿捏得当。工艺上的尽善尽美,回归自然,崇尚原木韵味,材质上的精挑细选,外加现代、实用、精美的设计风格,反映出瑞士人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另一种思考方向。

家装中增大舒适性比例、繁杂的形式简约化处理,以及实用性极强的瑞士风格设计,俨然成了欧洲家居时尚的风向标。清新的色调、质朴的装饰以及自然光线的灵活运用等,这些装饰细节都完美地诠释着瑞士风格。自然、简约,却不乏严谨,是瑞士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极简主义和简约作风得以在文化差异很大的瑞士的各个地区蓬勃发展,重要的因素在于它们和当地民众崇尚简约的品性相符,豪华绚丽和矫柔造作的浮华之风则被瑞士人所摈弃。瑞士每个时代的建筑艺术家既是设计者,也是营造师,他们在施工过程中,既要关注设计的持久性、手工质量的坚固性,同时,他们更注重细节设计的周密和谨慎。业内人士指出,瑞士联邦建造的第一座建筑,也就是今天的联邦大厦西楼,已经成为这一简约特征的代表。瑞士人的简洁严谨的风格一度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回响,尤其是在仿古拼凑之风过度泛滥之后,瑞士朴素无华的风格就像盛夏的雷雨,给浮躁的尘世带来了一片清凉。汉斯·施密特非常夸张地写道:“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功能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瑞士的城市建筑保持田园特色,拒绝“水泥森林”。建造“田园城市”,是几百年来瑞士国民反复磨合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瑞士规定,凡新建地、空间必须开敞。正因如此,这个国家的城市才始终保持着“田园城市”的风貌。早在上世纪初,瑞士对其他工业化国家城市拥挤、污染、治安混乱等问题十分重视。经过十年努力,瑞士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城市建筑一定要分散”。

为了维护城市建筑的田园特色,瑞士人建房,从规划到建成,需要经过一整套复杂的程序,连材料是否环保都要认真查验,这一点足以吓退任何试图偷工减料的施工方。更独特的是,瑞士新建筑动工之前,必须用木头搭个雏形,邻居如果投票集体反对,这栋房子就不能建。瑞士联邦理工洛桑分院建筑系主任扎富里在谈及当地的建筑特点时表示:“瑞士是个小国家,因此,你修建任何建筑,都要顾及周边人们的感受,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而田园特色早已深深植入人们的心中。所以,你修成什么样,用什么颜色,作什么用途,别人都有发言权。”

古典与现代完美地结合

瑞士的城市说不上光鲜,实际上,巴塞尔、苏黎世的许多建筑给人的感觉都非常“老旧”。

公开资料显示,瑞士1/3的建筑,都是1945年前建造的,其中大多数都需要修缮改造,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居住需求。这些旧建筑需要在采光、空间大小、舒适度和节能等方面进行改造,主要是要找到“新”与“旧”、 古典与现代之间恒久的平衡点。

瑞士维护和保护古建筑的工作是很成功的。在苏黎世,古老文化和现代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几个世纪前的建筑、时髦的酒吧、俱乐部和摩登的商店处处可见。需要指出的是,后面的建筑要与已经存在的建筑之间有一个协调关系,而不是盲目地根据自己的计划去进行建设,每一个建筑都不是孤立的。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筑物,还可以看到具有其他民族文化基因的建筑,也融合其中,二者相得益彰。所以,只要来到苏黎世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就是不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这座城市,都显得那么静谧、和谐,浑然一体。

在瑞士,有很多建筑堪称新与旧完美结合的典范,比如建于中世纪的贝林佐纳城堡。贝林佐纳城堡位于瑞士南部小城贝林佐纳。由于贝林佐纳地处从意大利翻越阿尔卑斯的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岩石上巍然耸立着卡斯特尔格朗德(Castel Grande)、卡斯特罗·蒙特贝罗(Casgello di Montebello)和卡斯特罗·萨索·科尔巴洛(Castello di Sasso Corbaro)三座城堡。这也是阿尔卑斯山区仅存的古城堡,距今大约有800多年的历史。这个由城堡、城墙、高塔、城垛和大门组成的要塞,一直赢得世人的惊叹。

1980年代,贝林佐纳城堡由瑞士建筑师欧尔里欧·加尔费蒂(Aurelio Galfetti)主持进行了修缮,将古典主义与现代精神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曾经是抵御入侵的屏障,时至今日,依然颇有气势。站在贝林佐纳的制高点,远远望去,三座城堡被断断续续的城墙连接起来;古朴的城墙连绵蜿蜒,宛如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如今,它们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俨然成为这座小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修葺一新的贝林佐纳,既拥有瑞士如画的山间风景,又承袭了浓郁的意大利古典风情。小镇上尽管游客稀稀拉拉,然而空气清新,安静宁和;小街小巷里不仅建筑别致,而且色彩宜人。冬春之交,远处雪山白雪未融,近处草地已经一片新绿。小镇上错落有致的建筑,与周围的景色自然融为一体。山风徐来,令人不觉心旷神怡。

瑞士的建筑尽可能做到历史与现实完美地结合,沃尔斯温泉(The rmal Baths at Vals)是这一特点的杰出典范。沃尔斯温泉位于瑞士的沃尔斯(Vals)村庄,距离苏黎世200公里,由著名的现代建筑家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设计建造。

沃尔斯是瑞士保留良好,且有石顶的房屋组成的小村庄。这里有19个温泉流出的47股可供治疗疾病的泉水。多少年来,温泉泉水调和着人们的身体,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据说,从罗马时代开始,人们就建造温泉设施帮士兵们解除疲劳和治疗伤口。当今发掘出的与罗马时代的澡堂相关的遗迹,让人至今仍能感觉到欧洲传统澡堂的气氛。中世纪时,作为医疗和社交场所,沃尔斯温泉迅速发展起来。

沃尔斯温泉是卒姆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瑞士名气最高的建筑。沃尔斯温泉是瑞士现存唯一全部用当地自然石材建成的温泉中心。卒姆托设计的沃尔斯温泉,别出心裁地使用了近4万片大小不同的石片将温泉的池壁装点,一气呵成。线条简洁明快,自然纯朴,使人刚一进入就恍如置身一个原始寺庙的感觉。其精华在于6个半密闭空间,天色暗时,水汽和光线交织;遥望对面,山谷长天,景色迷蒙。温泉周围层峦叠翠,清流迂回。室内超现代化的装潢,与屋外的美丽风景、散发着古老传统气息的山谷及神秘气氛,有着惊人的和谐感。古典与现代在这里水乳交融,别具情调。导游介绍,沃尔斯温泉早已声名鹊起,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建筑界各路精英不容错过的“朝圣之地”。

瑞士建筑中的一些独到特点,使瑞士的建筑文化在欧洲建筑界,甚至全球建筑界都独树一帜。在全球,很难再找出一个像瑞士这样,各个角落都极尽完美的国家。湖光山色无疑源于大自然的恩典,但在栖居环境的建造上,瑞士更向人们展现了闪烁在建筑空间中的耀眼的理性光芒。

当代瑞士显现出的建筑特色,令人心向往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起来的首都绽放低调之美
典藏瑞士之城,盘点山水中的一城一色
“神明想让人类寄出最好看的明信片,于是就有了瑞士”,雪山湖泊,森林草地,还有黄轩代言,来了就不想走!...
瑞士不可不知的10个名城
4k看欧洲 第39集 瑞士 伯尔尼 苏黎世 微小而富裕的 列支敦士登
1859年瑞士苏黎世射击节5法郎 伯尔尼铸币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