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岛札记152:八咏楼上纵论古今
userphoto

2024.03.23 浙江

关注

从2018年开始,我一直跟着文澜读书岛读书。去年4月,文澜读书岛推出“走读浙江”系列阅读分享活动,更是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因为我是从事文旅规划设计的,走读浙江各地的历史文化,与我的职业有关,更与我的阅读爱好相近。所以,从新疆出差回来后,我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这次《金华文化地理》走读分享活动。

点击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收听文澜读书岛播客

八咏楼上访古

3月16日上午,我和9位书友结伴来到金华,先参观了金华市博物馆,然后在著名的八咏楼参加了《金华文化地理》阅读分享会。

金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主办方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金华市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八婺古韵——历史学视野中的金华大地”。展览分“万年上山”“於越姑蔑”“婺州初兴”“千古风流”“八婺兴盛”“百年沧桑”六个单元,按时间轴为序,讲述了金华从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开始,自史前、先秦、秦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以及近代的金华历史。

书友们被古老的八婺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所惊叹。我们知道了,古时金华东市街和西市街是最为热闹之处,国人口语中的“买东西”,就是从“逛东西市场”而来。我们知道了,金华市博物馆边上的万佛塔是蒲松龄《聊斋》中《倩女幽魂》故事的起源地。蒲松龄未到过金华,是根据金华美食家李渔的讲述,才把万佛塔写进了他的小说。当年万佛塔地宫挖掘时,出土了1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最精美的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3月16日下午,我们来到仰慕已久的金华文化地标——八咏楼。因为宋代词人李清照那首“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书友们早就知道了八咏楼,但却都是第一次登上这座江南名楼。

在八咏楼上,我们聆听了金华书友朗诵的谢灵运、李白、沈约、李清照吟诵金华的诗词名作,观赏品尝了金华书友的点茶表演,品味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分享会开始之前,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捐赠仪式。金华日报社高级编辑、金华文史馆研究员劳剑晨代表《金华文化地理》创作团队向浙江图书馆捐赠《金华文化地理》3册。浙江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谢贝妮代表浙江图书馆接受捐赠,并向劳剑晨和《金华文化地理》创作团队表示感谢。接下来,《金华文化地理》主编劳剑晨为我们分享了创作心得。

从一本书认识金华

劳剑晨首先说,虽然金华市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有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但我们还是选择在八咏楼狭小逼仄的会议室里做这场分享。因为这里是金华的文化地标。千百年来,金华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八咏楼还矗立在南北朝初建时的位置上。它见证了金华的历史沧桑,见证了南朝沈约、唐代崔颢、刘禹锡、宋代李清照、吕祖谦、元代赵孟頫等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见证了元末胡大海、明代戚继光、朱大典、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著名将领的铁血事迹。所以,在八咏楼讨论金华的历史文化,是最合适的。

劳剑晨说,创作这本书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报社团队的共同成果。作为媒体人,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直有一个梦想,要用文笔向大家描绘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场景,梳理金华的文化脉络。于是,才有了这本《金华文化地理》。

“历史文化如何做到不戏说?这本书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文章都重在实地探访,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劳剑晨说。根据选题要求,寻找人文遗迹,拜访文化名人,解读地域性格,诠释文化特点……将历史记载中的寥寥数语,再现为生动可感的现实情境。16个专题,120多篇文章,40多万字,绘就了一幅金华历代社会文化生活简图。

很多人提到金华,第一反应是想到金华火腿、双龙洞。“其实,大家不知道,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曾经为中华文明做过很多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上佳表现。”劳剑晨如数家珍:上山一粒米成为万年中国的重要实证,成为世界稻源;从乌伤县到东阳郡到金华城,金华终究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丽泽书院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婺剧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发源于金华山的黄大仙文化远播海内外……

劳剑晨欣慰地说,创作《金华文化地理》是我们为梳理金华的历史文化做的一件开心事,更是一种愿望。能让今天的人们感知过去的金华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有什么东西值得坚守,让孩子们认识金华曾经的辉煌,就是我们创作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望。后来,我们这个团队还编写了《金华古道》《金华古村落》《二十五史中的金华人》等书。

刚退休一年多的劳剑晨,对自己做的这些事很感慨。他觉得这是他的媒体人生中虽然不圆满但却很开心的一件事情。让人们知道,金华的过去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到底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坚持?金华人的脊梁和精神,今天我们继承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

编完《金华文化地理》,劳剑晨对金华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在中华民族的几个重大发展节点上,都有金华的身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中,能够作出一丢丢的贡献,写进中国通史,即便只有几行字,也绝对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左一为劳剑晨

找寻今日金华的文化渊源

主持阅读分享会的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是劳剑晨的大学同学。他给大家看了两张照片。一张是1978年杭大中文系4位年纪最小的同学的合影,其中就有劳剑晨。当年他才15岁。另一张是毕业30年以后这4位同学的再次合影。他告诉我们,劳剑晨是余姚人,大学毕业后孤身一人到东阳文化馆工作。一年半以后,他考进金华日报社,直至退休。劳月说:“劳剑晨凭着对金华的热爱,通过点滴积累,带领团队厚积薄发,编了这本书。一个人爱一座城,确实是可以培养的。文澜读书岛组织'走读浙江’系列阅读分享活动,就是要引导书友,通过阅读,去了解我们的家乡究竟有多美好,从而不愧为一个浙江人。”

劳月说,就在来金华的高铁上,他读到一篇关于人类文明起源的文章。一般认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在非洲,而文中观点认为,人类文明起源在中国。文中提出的第一个论据就是浦江县的上山文化。在上山发现的稻种,距今万年,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最早的稻种,证明这里是人类稻作农业的发源地,而稻作农业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开始。虽然这个观点未必准确,但从这个角度认识上山文化和金华的历史地位,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由此,他认为,认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没有认真的研究是做不到的。

劳月认为,金华是一块非常特殊的土地。一方面金华是民营经济的热土。在这么一个没有任何地理优势的地方,诞生了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义乌、世界五金之都永康和中国建筑之乡东阳。很明显,金华人很会做生意,很会赚钱。另一方面,金华人并不仅仅会赚钱,而且非常有文化。从《金华文化地理》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从南宋开始的金华学派,赋予金华以独特的文化特色。劳月举出去年“走读浙江”分享《陈亮传》时他的校友应忠良的观点为例。他认为,陈亮求真务实的事功学说,奠定了永康人经商搞实业的传统,是永康成就“世界五金之都”的重要文化源头。劳月认为,文化是有传承的,它是烙在我们每一个人骨子里的基因。

劳月指出,《金华文化地理》的序言里有一句话,“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树如此,人亦然。”每个地方都有它的文化个性。是什么造就了金华的宜居现状和金华人安逸的性格?《金华文化地理》做了深入的探究,让我们从不同历史时代的金华人身上看到这种文化个性的演变。让我们真正明白金华之所以成为金华的理由。这对文澜读书岛是一个启示。“走读浙江”就是要这样实事求是地去探索浙江的历史文化,认识我们故乡的本质。既看到家乡文化的一些好的地方,又认识家乡文化中还不够之处。

书友眼里的金华

接下来的现场讨论环节很热闹。来自浙江司法警官学院的陈静源老师抢先发言。她对书中“最近一小时传奇开始”的写法非常佩服。我们自以为人类文明非常久远,其实在整个地球的历史中,人类的出现仅仅只是最后一分钟。接着的这句话太牛逼:“金华文化地理将从最后的最近一小时开始”。这句话有分量也有暗示,指出人类文明的开始,就是金华历史文化的开始。好有底气!

来自杭州崇文未来学校的顾云涛老师为这本好书点赞。他说,过去我们的旅行,多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多半是源于我们的无知。金华来过好几次了,再来金华的意义在哪里?读了这本书,发现自己忽略和错过了很多风景。书上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再来几次深度游。《金华文化地理》使虚无的时空变得有形了,有了主干和枝条,其中每个点都细微入微,为将来到金华的背包客作了深入引导。

书友郭惠娟拿出了一本“浙里博物馆”护照,给大家展示了在金华市博物馆盖下的第一个章。她从自己家旁边的永康会馆、东阳会馆、金华会馆,讲到她眼里金华的沧桑巨变。她去过磐安的乌石村,现在才知道那是古老的火山遗址。从乌石村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沧桑巨变的含义,从一个海边的村落变成一个山上的村庄。她还从自己看过的婺剧,感受到金华文化的厚重。

喜欢摄影的书友吕瑛感受深刻的是金华的自然风光。她到过浦江的仙华山,兰溪的八卦村,磐安的大盘山。看到过大盘山的云海奇观,方岩的野生杜鹃。金华不仅地理构造特殊,有那么多奇景异石,而且经济非常发达,小百货、五金、加工产业闻名全国,还有横店这样的旅游产业,确实值得我们多来走走。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对这次《金华文化地理》的阅读分享活动特别感兴趣。我在发言中谈到,金华民间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婺剧。传统婺剧都在村落中的古戏台上演出。每当传统节日,大村落里往往多个戏台同时上演多台婺剧,相互斗戏。婺剧演出没有规范的剧本,都是口口相传。希望有关人士能够记录下这些即将失传的婺剧剧目,保留抢救传统文化。在金华古村落中,我认为磐安的乌石村开发最早,保护得也最好。我还讲起了从金华到千岛湖的金千铁路线。这是一条单轨线,是浙赣铁路的延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趟绿皮慢车,经过一天时间的摇晃,才能到达千岛湖,为沿线的居民提供了便捷。现在金千线早已停运,但沿线铁轨和小站却成了摄友眼中的风景。

浙江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谢贝妮最后说,文澜读书岛的“走读浙江”系列活动有个初衷。我们希望通过“读一本书,走一个地方,认识一个名人,了解一地历史文化”的方式,让书友们更深入了解浙江的历史文化,并通过我们,把自己的家乡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浙江。这本《金华文化地理》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地理。两者叙述得非常详细,非常符合“走读浙江”活动的要求。她欢迎更多的书友加入文澜读书岛的“走读浙江”活动,带着一本书,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认识家乡古老而厚重的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本文摄影:黄泽振、三叶草

本文短视频拍摄制作:张辉

本文播客制作:周婷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金华婺剧全集
只道金华有火腿,不知金华景好美?你out啦!
【城乡拾荒】久违了马路里
【驴行天下】浙江全境旅游景点大全
婺剧《纪龙剑》#浙江红牡丹婺剧团演出
徽剧《徽班》参加“首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周”、义乌市文化广场演出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