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岛第43期活动纪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

读书岛第43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时间:2019年11月2日下午14:00

地点:浙江图书馆文澜演讲厅

嘉宾:自然爱好者 小山

录音整理:孙斌

文字编辑:劳月

劳月:各位书友下午好,今天是读书岛的第43期活动,我们又回归自然的主题,请来去年4月给我们做过分享的小山老师来分享这一本《林中四季》。今天我还要介绍特地从外地赶过来的几位朋友,除了小山老师从宁波过来以外,小丸子老师从诸暨赶来,顾烈驹老师从苏州赶来,他是我的一个老朋友。非常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读书岛活动!接下来我就废话不多说了,把话筒给小山老师,请小山老师给大家介绍这本很精彩的《林中四季》,掌声欢迎! 


小山:首先非常感谢来到现场的各位书友,特别要感谢我的老大哥,也是我的老领导,劳月给我这么一个好的平台,来到浙江图书馆这么高端的一个地方,跟大家分享这本《林中四季》。

开始之前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新宁波人,是大学毕业以后来宁波的,一直是劳月的部下,后来有一个机会,到了人力资源部门,但我的兴趣爱好还是草木。其实一开始爱好也挺广泛的,后来觉得还是要有所聚焦,就聚焦到这个地方。2015年11月23日,我发起了自然爱好者社群“拈花惹草部落”,马上就要4岁生日了。我的公众号“小山草木记”是2015年11月11日,人家都在血拚的时候,我开始捣鼓的。2017年时出了一本书,《甬城草木记》,主要介绍宁波的一些植物。这是我的简单经历。

我认为,不管你喜欢什么事情,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并探索进去,还是会有收获的。有人来找我,经常到园林局或者植物园,那是永远找不到我的,因为我是做人力资源的。我觉得花草树木比较有意思,后来也交了很多园林、农业部门的朋友,在这个领域玩得很开心。今天到这里来,也是抱着一个玩的态度,来交流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想,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一位博物学家的自然观察笔记”,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林中四季》这个题目散文家、林学家、园艺学家都可以写,但谁来写这本书其实非常重要。出版这本书是去年的10月份,到现在刚好一周年,所以在豆瓣等平台上评论并不多。这本书在英美获得了比较好的评价,包括非常专业非常权威的《自然》杂志,也把这本书作为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来评价。

首先说说作者,理查德·弗提,他今年70多岁了,具有地质学、哲学、古生物学背景,又写过科普读物,当过BBC科普节目主持人,这些很重要。我觉得,每个人时间有限,要挑一本好书读。不好的书,既浪费时间,也浪费心情和精力。尤其是作者这一块,比如作者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我看这本书时首先是被这个题目吸引,接着是作者。大家都知道,面对同一个题材,不同的作者会写出不同的文字。比如说,以前的我兴趣爱好在政治、社会、历史上,我就会挑一些名家写名家的书,尤其是传记。看李鸿章的传记,挑谁写的?梁启超肯定是写得最好的。因为他们本来是政敌,而且是同个时代的,他能够站在那个时代,以同样是伟人的高度来理解另外一个人。写苏东坡,林语堂先生的那本肯定是流传最广的。因为他也是一个文人,而且是脚踏东西文化,心怀宇宙的人。他们都有大格局,他写苏东坡就能够进入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大家读他那本书的感觉会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挑作者的背景,包括他的专业领域,再来看这本书,可能会不一样。弗提有几点值得关注,一个他是学地质学的,后面又获得一个哲学学位。他退休之前是在历史博物馆担任古生物学家,研究那种叫三叶虫的生物,他在这个领域是世界权威,非常厉害。他还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有一些科普著作。最后还有更重要的,他担任过BBC自然纪录片的主持人。这些纪录片我也非常喜欢看。

有这么多因素,你没有理由不挑这本书。后来读完以后,我觉得判断基本正确。这本书不单单是非常专业,而且文笔非常好。另外翻译也很重要。一本好的书,没有一个好的翻译不行。现在我们看自然书,什么《夏日走过山间》,包括梭罗的《瓦尔登湖》,有很多种译本,有些译本简直是败坏了原著,有些译本你就读得非常舒服。《瓦尔登湖》大家一般读徐迟的那本。《野果》也是梭罗写的一本书,我当时在看译者资料,这个人是华中师大外语系毕业的,然后自己研究文化,是武汉文化研究所所长,我就觉得这挺好玩。我看到她能把梭罗这本书翻译出来,就觉得她不简单。她的文笔非常好,值得大家信赖。

接下来我们说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首先说它的框架,你如果去看他的目录,啥也看不出来。他是从四月开始写的,每个月一章,一直到第二年的三月,其实他就是从春天写到第二年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它的框架很简单,按照四季顺序写下来。我自己那本《甬城草木记》也是这样写的。按照四季写,人家也方便检索,方便对照。如果我在春天读这本书,就可以跟着书走一年。


它的体裁,我觉得应该类似于日记体。这块林地位于离伦敦大约35公里远的一个镇,叫亨利镇。英国把所有的森林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卖给私人。中国现在的林权改革也是这么搞的,把林权私有化。这块林地不大,只有1.6公顷,也就是1.6万平方米。作者弗提挑了一个树墩,每天就坐在树墩上,观察整个林地发生了什么。山毛榉叶子怎么长出来,花怎么长出来,绿荫怎么把整个林地覆盖。

我们经常去山上,如果当天没把感受写下来,可能就忘掉一半了。再过一天,可能只记得三分之一。观察自然的鲜活感受是要及时记录下来的。他自己拿着一个带皮外套的笔记本,就在那个木墩上观察、记录。所以他写的这些东西特别鲜活,立体全方位地观察林地里的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菌类、昆虫、蝴蝶、鸟类、蚊子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说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我觉得就是万物共生。我们学生物的时候学过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系统是一个食物链。弗林的这本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森林里活生生的万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的鲜活故事。书里有一句话,“一根烂木头也是一个宇宙”。为什么是一个宇宙?因为这根木头在他倒下去之前,里面有很多年轮,记录了这棵树的历史,干旱的时候年轮很小,雨水丰润的时候年轮比较大。树倒下以后,它上面慢慢就会长出各种蘑菇或者是菌类。然后,木头要慢慢腐烂,有很多细菌在帮它分解。这样一段烂木头,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看到一个世界,直到最后它回归为尘土。所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小宇宙。

然后我们说说书中提到的几种非常有意思的树。第一种叫山毛榉。山毛榉是这块林地森林的主体。山毛榉是落叶树种,树很直。它浑身都是宝,有着非常丰富的经济价值,而且还跟人类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英国工业革命时,这种树被大量种植、砍伐,用于煤矿开发。当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山毛榉不再被需要,这个树就沉淀下来。观察山毛榉,一年四季它会给你呈现不同的样貌。

第二种叫蓝铃花。蓝铃花是一种草本植物,必须要在山毛榉树荫浓密的时候完成自己的生命。它是一种跟石蒜类似的植物,到冬天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它的球茎在土壤下面积蓄能量。4月开始,赶紧开花,赶紧结果,然后赶紧完成自己的生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你参天乔木,当然了不起,站在天地之间。我虽然是小草,为了完成种族的繁衍,也认认真真经过了一段生命史。更何况这种蓝铃花是这块林地里最勤快最美好的草本。

第三种是橡树。我们这边跟它差不多的叫白栎树,所以也叫欧洲白栎、英国白栎。英国有一句名言:没有一种树像橡树那样承载着这么多文化的内涵。不少英国男人都自诩拥有橡树般的品格,并引以为傲。第一个故事,橡树是一种落叶树种,它身上会寄生一种槲寄生或者是桑寄生。这种东西在基督教里面有宗教意味。当橡树都是绿叶子的时候,桑寄生也是绿叶。当你叶子落光的时候,桑寄生槲寄生可能有些还是绿的,这就是完成了一种生命的转化,有一层宗教意义。第二个故事,橡树强度很强,弹性很好,是当年英国海军制造舰艇的好材料。百年战争中,英国海军就是凭借橡树制造军舰的抗风浪程度得以击败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舰队。英国海军的军歌就叫“橡树之心”。第三个故事叫皇家橡树。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他的儿子查理二世逃跑时藏在一棵橡树上面,躲过了敌军的搜索,捡了一条命,延续了英国王室。所以橡树就被英国人封为皇家橡树。最后,橡树的树皮可以用来鞣制皮革,橡果可以用来喂猪,橡树浑身都是宝。很多英国男人觉得橡树象征着正直、诚实、正义、雄壮等等。

弗提写的这本《林中四季》有一个特点,除了自然的东西,他会把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这种树木在整个民族当中古往今来的典故做一些梳理。这样看,树就不仅仅是树,树后面也是历史,也是人文。我觉得这种写法特别好。你静下心来,读完这本书,其实英国的历史,英国的文化,英国的生物种类,都在里面。没有一定的研究功底,没有一定的知识面,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的。

第四种叫“荷兰人的烟斗”。为什么要讲这个植物?因为刚才说到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万物共生,“荷兰人的烟斗”就是很好的例子。“荷兰人的烟斗”其实也是一种植物,从树根上吸收树木光合作用制造的一些养料,从菌丝上吸取养分,然后继续自己的力量,生长出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它们其实是一对共生者。它还有个名字叫幽灵兰。“荷兰人的烟斗”是象形的称呼。 

弗提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什么样的土地长出什么样的树,树下长什么样的生物、微生物,包括草花藤本等等,这非常有意思。里面一句话我记得还蛮经典的,他说:“如果我们看一个物种目录,那是非常枯燥的,但是当你到林地里面,把物种目录一个一一对应的时候,然后再观察他们之间发生的变化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是一个生生不息、互相竞争、互相依存的世界。”

最后,我讲讲《林中四季》对我的几点启示,第一是持续的定点观察对我们每个自然爱好者来讲都非常重要。我们有个拈花惹草部落,经常看到谁在西藏,谁在南非,谁在长白山,我们心痒得要死,也想去。确实要去,你不去的话,眼界开阔不了,不知道其他地方都长了些什么植物,什么样的土地适合什么样的植物。你看过以后会知道,这个东西我们南方也有,北方也有这个东西,有的植物只有北方有我们南方没有,为什么?有时候你会去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做一些研究。但是,如果你真的要详详细细去研究这些,我觉得还是要确定一个地方,就像作者一样,坐在树墩上,以一个圆点观察20亩地。如果不定点观察,很多东西你都观察不到。观察一个东西,一定要长期跟踪,观察它所有的生命形态,你才能对这个东西有真正理解。

第二是要系统研究才能真正了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平时在城市里观察植物,毕竟都是养殖的,人造的。你只有到山野里面,才能观察到植物的天然状态。我们很多花友都是这样的,先在小区里,在植物园里拍拍,但是怎么拍你都拍不出在自然状态下那一种精气神状态。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是在生存的斗争的环境下面长出来的,它经历过很多种基因的选择,经历过干旱虫害,各种恶劣天气,包括不同的土壤下面它才能长出来。这种长出来的植物跟我们温室里培养的完全不一样。所以你要了解自然状态,必须要到山野去。

最后是博物研究要见物见人见历史。人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的一部分。以前有一种观点叫人是主宰这个世界的,好像你是万物之灵,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你对自然不友好的话,自然肯定对你不友好。每当一种植物从世界上消失的时候,大家可能感觉不到。但有科学家就说,你可能就少了一种能给你治病救命的药,少了一种能对你身体有好处的营养素,或者少了一种可以在军事上国防上有用的物质。从人与自然和谐生存,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我觉得可能会更有意义,包括我们研究生态其实也是这样。大家如果从这样宽广的角度去理解草木以及植物,可能你所获得的会更多。

我今天就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这么些,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劳月:非常高兴小山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分享。去年4月份,小山老师在这儿给我们做了一次分享,分享的是《茶叶大盗》。今年9月初,小丸子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怎样观察一棵树》。从一株茶叶,一棵树,到一片1.6公顷的小森林,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一步步深入。接下来,还是我们的老规矩,互动讨论时间,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这本《林中四季》。

书友:第一个问题是老师提到的一枝黄花,因为改革开放,随着人流物流,出现外地物种侵入的情况,应该引起有关方面注意了。有没有人专门在研究这个问题?如何防止?第二个问题,植物生长就像人一样,晚上要睡觉休息是吧?现在城市发展,到处晚上亮灯,对植物有没有影响?

小山:非常感谢这位阿姨。其实我也是打酱油的,跟你一样,但是我对这方面可能会关注一些。对入侵植物的研究一直有,关键是对这种植物的特性要研究清楚,然后控制它。比如说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但是植物有时候不是我们人类能对付得了的。有些外来植物也不一定是坏事。不少外来植物其实也变成本地植物了。研究入侵植物的有很多,你可以去网上搜一下,这方面会有很多这样的研究。

第二个问题我也很赞成你的看法。除了必要的路灯,有些灯光秀什么的,我觉得也挺浪费电,没必要,但有些特殊场合可以放一放,比如说G20峰会之类可以开开,但平时我觉得没必要。 

劳月:我也来谈一点,过去我们不出国,不了解植物检疫,现在人员流动多了,经常出国,我们就会知道,植物和动物检疫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出国也好,从国外回来也好,两样东西不能带,水果和吃的肉类,这是严格限制的。现在全世界都非常重视外来动物和植物入侵问题。第二个观点,我非常赞成。我很久没去南山路,几年前晚上到南山路,看到所有的法国梧桐上全绕了灯带,似乎很璀璨,但是灯带不光是亮度,而且还有温度的,对树木的生长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发了微博,有些人赞成,但有些年轻人并不赞成,说缠上灯带那不更好看了吗?我认为,西湖它本来就应该是静的,幽静而美丽,你如果把西湖搞成一个热闹的歌舞场,那就不好玩了。

书友:我也很感兴趣植物入侵问题。我知道西红柿、棉花、辣椒,都是外国引进来的,我们国家过去都没有。这种引进植物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到底有多少?有没有做过统计和研究? 

小山:这个研究很多。如果去书店,你可以看到一本《1492:世界物种大交换》,讲到了大航海时代以后,随着欧洲的殖民,物种交换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还有一本《改变世界的植物》,讲到了7种植物,烟草,橡胶,甘蔗,棉花,包括玉米。不仅欧洲,中国也有,比如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带回来带出去多少东西,要有专门的史家来做。

劳月:这个确实非常多,最典型的是土豆,从欧洲流往美洲,流到中国。我的观点是,物种是要交流的,人类发展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流是要控制的,对有益的东西要进行交流,而对那些容易发生的侵害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对随意的入侵甚至泛滥能应对自如。 

书友:我对植物时常也在留意观察。上下班走在运河旁游步道上,会看到沿运河两岸的河壁墙缝里会生长出很多种类科属不一的植物,有时无意在办公大楼门口的台阶边也会看到滋生出的一些小植物。尤其是在背阴的角落最常见的马齿笕、野人参、蓼科植物等,真不知这些植物种源是怎么来撒播的?恰好是这种,却不是另一种?还有,植物有记忆、有感知外,居然还有重生的功能。台风来临之前被砍的树杆居然又长出了很多枝桠,并枝繁叶茂,不知这是不是植物的重生功能?


小山:你这个问题很专业,我试着回答一下。种子的传播,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大家所熟知的蒲公英,基本上所有的菊科植物,都是通过风传播的,这是一种传播方式。还有些传播方式,比如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传播,自己带着翅膀飞到空中去,椰子的果子掉到海里漂流传播。中国古代有一种莲花的种子,3000年以后,还能从地底下钻出来开花。植物是非常聪明的东西,在不适合生长的时候它就休眠。这些随处生长的植物都是植物智慧的体现。

书友:这本书里面介绍山毛榉树的章节我觉得确实写得非常优美。看到这个章节的时候,我就想到我们杭州有个很有名的景点云栖竹径。在座很多人都知道那个景点。那里面有很多古树。我觉得那些树非常好,因为有历史,就像你说的,见物见人见历史,这是我以前看书没有想过的。我们上半年分享讨论了《花开的秘密》,然后再看这本书的时候,对他的文字很不适应,和我平时的逻辑思维不一样,觉得有点别扭。看《花开的秘密》时很舒服,看这本书就觉得别扭。我想请教一下,自然读物的翻译问题。

劳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原文以及译文编校的错误,一个是中文和英文的语法不一致。这几年我们受英文的语法影响非常大,汉语的语法也在不断地演进,最典型的就是倒装句的盛行。中国人一般都是顺着说的,而我们现在很多倒装。 

小山:这些问题有些可能是原著的,有些可能是编校错误,有些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出书我也出过,去年我那本《甬城草木记》校了7遍,书印出来还发现有不少问题,第二次印刷时又改了将近三四十处。这个东西永远没有止境,因为毕竟十几万字在那边。

这个作者其实挺有意思的,他的文笔我觉得比较细腻。虽然这本书看不出来是一个日记体,但我认为它其实是一个日记体。把自己一年四季的记录整理出来,我觉得也蛮有意思。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看书应该根据自己的爱好,你喜欢的就看。如果你一看下去觉得很舒服,说明你对这本书的胃口,也可能是你对作者的胃口。如果你觉得看下去很困难,哪怕它再经典,再怎么有名,也应该把它扔到一边去。你应该挑那些自己喜欢的作者和作品,因为这个更契合你的心灵世界。在这样的书里面,你可能更能跟作者产生共鸣,能够对自己触动更大。

劳月:我今天特别想讨论一个问题,刚才小山老师自我介绍,他现在是做人力社保工作的,在做人力社保之前,他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再之前是检察院的,他学的专业是法律。这位小丸子老师,之前也是检察官,学的也是法律专业,现在是在侨联工作,之前在诸暨市璜山镇当过副书记。一木读书会的书友,很多都不是专业做植物学的,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是他们都非常喜欢自然,喜欢植物学,在植物学、博物学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所以我想最后用十来分钟时间谈谈我的观感,然后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那就是: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过?刚才小山老师分享的时候,不光讲了植物学,还讲了很多历史人文知识,有些书我都没看过,很惭愧,很汗颜。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有一个丰富的人生。你不能仅仅只有你所从事的职业,你还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两位白天要上班8小时,甚至10小时12个小时,但他们还是有这种热情来玩植物,而且玩得非常好,玩得能够出专著。所以我建议大家一起来谈谈怎么来看待我们的人生,怎么来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书友:本来我不想发言的,但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就想说几句。为什么他们学法学然后都“不务正业”?我也是“不务正业”,我最早的本职是小学老师,在庆元山村,后来到了丽水,再到杭州,成了记者。还有一位在这里做过讲座的张亦辉先生,他的跨界特别强,他本科学的是物理,然后学经济,到大学里教的是中文。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想到著名画家陆抑非先生讲过的一句话,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有个“三通”理论,曰“竖通,横通,内通”。竖通是把中国历史上所有本专业的东西都学通了,横通就是把与本专业相关的比如各门类艺术都学通了,最后才会达到内通,达到升华的境界。 

上个星期在这里讲王阳明,他从来没学过打仗,但他用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去打仗,应用得非常好。这说明,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无道,无道就是有道,一通百通。我在这里听了9年课,很有启发。我们都是观察的眼睛,都在丰富自己的人生,形成自己的内通,然后对这个社会,对国家,对自己的人生,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考。

书友:《林中四季》的作者是一位地质学家,但他对植物学动物学非常精通,当时我就说老外太厉害了。今天听了小山老师分享,我就发现不光是老外,中国人也一样。这本书给我一个最大启发,就是一个人一定要有心,有好奇心他才会去发现这一块林地的秘密。第二个就是刚才说到的系统性东西,大彬老师说到了融会贯通,有人说过搞音乐的人只要通了一个乐器,其他乐器很快就能上手,道理是一样的。读书岛就给我一个很好的机会,以前看书比较偏,就只看一个类别,来了读书岛以后,各类书都会涉及一下,每次都会有那种启发感,感觉挺好。 

小山:其实在我那本《甬城草木记》的前言里,我多少表达了一个思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单一。我以前最喜欢的是历史和政治书籍,包括法律。后来因为角色改变了,法律终于不用读了,家里上千本法律书也都没用了。后来我发现自己其实是喜欢文学的,喜欢历史的,喜欢政治的,然后跨界跨到植物里面,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把这个叫文艺植物学,或者是叫历史植物学。我觉得这样就很有趣。有趣在哪里?就是说人生从此又多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小窗口。比如说上次来分享的《茶叶大盗》,我以前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也更没想过世界物种的大交换会对我们整个人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所以你会发现,其实草木的背后,它就是政治、经济、历史。你用这种视角再去看植物,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会发现很有意思。我的工作挺忙的,有时候礼拜六礼拜天也在加班,但我有一个做法,一旦有时间,就沉浸到植物中去,其他事情全部放掉。我们把别人用来看电视刷微博的时间用来研究自然,走进山野,感到很充实。浙大的赵云鹏老师说,一样东西你坚持得越久,就越能发现它的趣味。所以,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开个口子,深入下去,坚持到底,然后你也能做成一点事情。

劳月:谢谢小山老师!因为两位老师一位要回宁波一位要回诸暨,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最后,我还要介绍一位今天特意到这里来的朋友,就是浙江林业调查公司的资深植物学老师周生祥先生。今天他带来了一本叫《跨界》的书。这是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用植物学来写小说,也就是把植物拟人化,写成一个一个的文学人物,然后用植物的角度来看人类世界。这本书很快就要出版。欢迎大家关注。 

刚才大家都讲到了跨界,而我们读书岛和一木自然学院读书会的合作,就是跨界的最好例子。这两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不少读书岛书友加入了一木读书会,一木读书会的书友加入了读书岛,使我们彼此的阅读活动做得更丰富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2016草木书单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和分布
“橡树”和“山毛榉”不是规范的植物名称 ?
我的植物学老师
不一样的惊艳绝美 全球绝美树木奇幻壮观
海南一中学老师编著海南植物图鉴 收录近五百种植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