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学习 | 教育张说


深度学习   张国钟

寒假里给侄子辅导语文,发现他对刚刚考过去的试卷几乎没了印象,我一下子明白他的成绩为什么不理想了。

我没有着急,不动声色地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把试卷上的文言文再仔细地读几遍,然后我把这篇文章下载下来,把标点符号全部去掉,让他把标点再重新加上。

这下,他傻了眼,七错八错地错了好几处。

我问他:“你觉得自己对这篇文言文全理解了吗?如果我用这篇文章再考你,不考原来的字词和句子翻译,而是重新命几个题,你觉得会怎么样?

他不好意思地摇头。

“我把白话翻译给你,你能翻回文言文吗?”

他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

我想,他应该已经明白我要说的意思了——没有深度学习,是没有好结果的。

可是,在学习中,有多少学生都是像他这样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地学习呢。

真正懂学习规律的人,没有一个不懂“重复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的。

孔子关于这个道理,曾经说过两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而且他自己更是这样做的,这些话是他的经验之谈。他晚年读《易经》,竟至于“韦编三绝”,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竹简、木牍的牛皮绳何等结实,竟然几次被他读书时磨断,这要读多少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不就是深度学习吗?

古人说一个人学问大,就说“学富五车”,可是那个竹简木牍的时代,五牛车能拉多少书?现在随便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所读过的书恐怕早就超过五车,超过孔子了吧?可是学问怎么样呢?超过孔子了吗?

差距在哪里?

就在于有没有深度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改十遍精彩自现,题做三遍规律自现。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做得到。

一篇文章真读懂了,胜过囫囵吞枣地读一百篇;一篇文章真写好了,胜过胡诌八扯地写一百篇;一道题真做会了,胜过糊里糊涂地做一百道呢。

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里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也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怕的是,我们心不在焉,怕的是我们在应付。种庄稼的人有句俗话叫“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你就等着挨饿吧。你应付学习,成绩自然也会应付你;你应付工作,业绩自然会应付你;你应付生活,人生自然会应付你。

别抱怨上了一个假大学、过了一个假人生,因为你从来就没想过深度地认真地对待它!

当年求学济南,课余常常流连于泉城山水之间,自然少不了盘桓于趵突泉畔。一日,正陶醉于汩汩泉水声,忽听一游客叹道:“百闻不如一见,趵突泉不过如此,有什么好?”我在一旁偷偷地乐:“走马观花,怎么能看出它的美!多呆一段时间,多来几次,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现在想想,还想乐:多数的平庸者,就是这样造就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阅读:文章理解起来不难,但它所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
书写、阅读和写作吧
解释一下《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中的“尝试扔掉拐杖”是什么意思
道理你都懂,可是......(深度好文)
论语心说|为政篇2.15
想提高思想领域与写作技巧?这几本书你得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