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买手和设计师必知的批发市场+品牌进货内幕+贴牌开店分享

- 批发市场那些事 -

   什么叫炒货?

常所指的一级批发商,就是销售自己下单生产的货品的批发商。

二级批发商就是采购一级批发商的货转手卖的批发商。

二级批发商的这种操作叫做炒货。

(也有些二级批发商自己下单生产,这是特例。也有一级批发商炒货来卖的,也是特例。服装市场就是这么复杂)

炒货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的商品流通,像二级批发商采购一级批发商的货,或者是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两个一级市场之间的炒货。

另一种就是相同市场、相近市场之间的炒货,既可以说是正常的流通也可以说是不正常的流通。

后面的这种情况,以及两个一级批发市场之间的炒货,也叫窜货。

   哪些算国内一级批发市场?

一般所说的一级批发市场有两层含义,一是一级批发商比较多的市场。二是规模、辐射力、影响力比较大的市场。

一级批发商比较多的市场,一般规模都大,但不是这样的市场全部规模都大。

广州十三行商圈、广州站西商圈、广州沙河商圈、广州中山八路童装商圈,杭州四季青商圈,常熟招商城商圈,武汉汉正街商圈,东莞虎门商圈,深圳南油商圈等,一级批发商相对比例较大,而且规模也大。

北京大红门商圈,北京动物园商圈 等规模、辐射力、影响力大,虽然其二级批发商较多,但也理所当然的是一级批发市场。(这几年影响力迅速下滑)

山东的即墨市场、湖南的株洲市场等,已经从一级市场沦落为二级市场。

郑州银基商圈,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可以跻身一级市场行列了。(算准一级吧)

上海七浦路,昆明新螺狮湾等市场虽然规模大,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二级市场。

那些紧紧靠着专业加工聚集地的市场,一级批发商比率较高,但规模不大,似乎很少人称它为一级批发市场。当然,它也不是二级批发市场。实在要归类,理应属于一级批发市场。

二级批发市场周边的部分店主,包括实体和网店店主,去一级批发市场拿货相对困难一些,他们在二级市场拿货是很正常的。

像冬天,广州沙河市场炒湖州织里的童装,周边的店主到沙河采购这些童装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有些现象就很不正常了。

   不正常的炒货现象

比如说在十三行商圈,之前红遍天有商户炒马路对面光扬市场的毛织,因为很多商户不留意对面光扬这个市场,或对这个小市场不上心,没有想进去看看的念头。再有就是新中国大厦下边楼层的档口炒隔壁红遍天市场的货,新中国大厦楼上写字楼炒楼下档口的货。

这样的炒货,对卖家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二批来说,就吃亏了,甚至对个人生意影响很大。

对零售店来说,由于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卖价有些弹性,或许影响不大。

总的一句话就是,你拿到这样的炒货,你就是遭遇到了“炒货门”。

分享一个业内人士讲过一个故事。

2011年我在广西南宁做二批,那时的新和平市场都叫批发市场,实际二楼几乎都是零售的。其实我们一楼做批发的也零售,也有不少客人过来零买。

但更多客人习惯到二楼零买,很多二楼的商户挂一楼的版,客人要什么颜色什么码数的,商户那没有,小妹就跑到一楼批发商的店铺拿。跑下跑上的拿衣服,一般两三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

也就是说,本来楼下七八十元可以买到的衣服,消费者在二楼花一百几十块买了。

   什么是塞货门?

塞货门有几种情况:

1)货不对版,你下单的是这个款,人家给你那个款;

2)颜色不对,你要的是这个色,人家给你那个色;

3)码数不对,你要的是这个码,人家给你那个码;

4)数量不对,这个款你下单5件,人家给你10件,那个款你下单10件,人家给你5件。

上述情况,可以通过验货来解决大半问题。

要命的是,有一种情况叫乱码,令很多打货的店主头痛。

乱码就是衣服标的码数与衣服的实际码数不对。有的就是档口小妹故意这样弄的,如某个档口小码的压货了,小妹就把衣服上的小码标识去掉,换上中码的标识。真是防不胜防。

塞货门在杭州市场不多见,在广州市场就见怪不怪了。

有的店主很气愤地说,这些商家真不会做生意,难道连基本的做熟客做回头客的道理都不懂得吗?这些商家不对是肯定的,你骂人家出气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连做熟客生意的道理都不懂的人只有零星几个。

也就是说,他们就算是懂得这些道理,但他们还是这样去做……其实他们的动机、原因并不重要。

   如何防范被塞货?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防范:

1)我们下单的时候,一定要留下底单,以便验货的时候自己不会犯晕;

2)量不大时尽可能的看着他们备货;

3)尽可能的验货,尤其是新合作的批发商;

4)新手前期尽可能的锻炼、丰富经验,提高实战水平,不管是在市场面对面还是在互联网,新手总是被老手一眼看出来的。新手很容易被坑,尤其是装X又装不象的新手中枪率最高;

5)因为自己不在备货的现场才会遭遇塞货门,所以进货的时候跟批发商强调一下不能乱塞货,要不回头验货的时候发现了就取消定单,等等。

   事后发现了塞货,该如何补救:

1)经常去批发市场的,可下次去要求换货。

2)可以要求批发商减价,自己处理,下次进货再把钱扣掉。

3)要求快递、物流换货,没货换要求退钱。

我之前也碰到塞货的。第一次合作的,也有人同意退货退钱,也有人同意减价处理。当然,也有人蛮横不讲理的,啥也不同意的。我试过电话轰炸对方的,尤其是早上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进行电话轰炸,直接让他们崩溃。做到这个份上,货量自然不小。不能否认,也有的批发商你对他使什么招都不灵验,那也只有自己认了。(引自业内人士分享)

   什么是价格门?

价格门有两种情况,一是喊价先高后低,二是喊价先低后高。

最害人的是先低后高,就是表面上迷惑你让你觉得他的档口的货品价格低,或者表面上卖给你的货品的价格比别人便宜,实际上其性价比一点也不高。

这种情况在一些市场里上演得非常的离谱,但在十三行比较少见,所以不展开讨论。

      在十三行订货定金可靠吗?

货交付定金有几种情况:

1)批发商的供应链出现问题,如批发旺季时期;

2)出新版,批发商没有多大把握起货,先接定单再起货;

3)客户自己主动下定单;

4)有的写字楼只接定单;

5)小妹故意忽悠客户,明明有货说成没货,要求客户支付定金。

举个例子:2018年3月上旬的某一天,一位朋友发微信给我:他春节后不久来十三行进货,发现很多写字楼基本没有现货,于是他看中一家写字楼的货,就交了一万多元的全额货款的定金。当时到这间写字楼订货的人是排队的,老板说要下一周才有货供应。结果到了时间,老板只供应一半的货。

这位朋友有点担心,问我这样的情况是不是骗人的。

当时,我虽然不敢很明确的肯定不是骗人,但也向朋友传递了“一般都是不会骗人”的一种信息。

在十三行,会久不久出现一个客户骗取几家十几家档口先给货品,拉走后跑路的案件。同样,个别档口收了定金之后跑路,这种情况肯定也有,但极其少,对十三行订货收取定金的方式不会产生影响。

像春节后一段时间内供货紧张,十三行的商家有市无货,打货的人对交纳定金是毫不迟疑的。个别档口交货日期一再延误,打货的人苦苦相追,甚至口头要求退还定金,虽然档口当即答应退还,但打货的人大都会老老实实的收回这个要求。

秋冬季也会在某个时间段出现供货紧张的情况,某些档口会碰到一些客人硬是要交定金,档口自身原因,供货不上,因而拒绝收取定金。因为收取定金之后,档口就会被客人天天追着出货,会苦不堪言。

 (图文无关联)

      还有什么潜规则?

1.在写字楼(包括部分档口),太过于热情的小妹你要小心,表情冷淡的小妹也不必太介意。货适不合适你才是最重要的。生意好的档口,人家小妹很难会再陪上笑脸。有的人故意把滞销版用袋子放到角落的地方,你本是生客,可人家热情的对待你像熟客一样,说介绍一般人都不会给的新版爆版给你,很多人会中枪得到的是滞销版。

2.有的小妹很会装:

1本来生意不好,但她不是热情招待、服务,而是装作很冷,装作只接待大客不接待小客的样子;

2 在仓库里有现货的版,装作没货了,要付定金才能在明天或后面几天才能拿得到货;

3 本来是20件起批的版,小妹看到人家好坑,就故意卖关子,说这种卖爆的版要50件才能定货。

4.有的写字楼会请托来制造抢货的场景,很多打货的人会跟风。

5.最好和小妹混熟。不得罪小妹,在老板面前说小妹的坏话是大忌讳。小妹对她不喜欢的客户,会故意少发货,乱发货,延时发货,推销旧版,等等。一些二批、大客,来广州上货会给小妹带特产,送小礼物,请吃饭等,过年会发红包。(这点见仁见智,本着分享的原则,这几年少了很多)

6.跟在市场打包、送货的工人混熟,也只有好处没坏处。

 (图文无关联)

7.留意观察档口的货品数量。如果早上开业时是那么多货,中午收摊时还是那么多货,那么这家的货品十有八九是不好卖。快收摊时找档主聊天的可能是收尾货的人,而不应该是你。

8.平时多熟悉行业语言:如拿货,打包,齐色齐码,多少手等;批发市场通常说版不说款。

9.留意老手的一些拿货细节:拿黑袋子的,拉小拖车的,基本都是拿货的;反反复复,细细的看一件挂版,然后问这件衣服多少钱,像零售客一样,绝对是新手,更多的是抄版的设计师。


- 品牌进货不为人知的内幕 -

      关于吊牌和洗水唛:

得先说一下吊牌和唛了,这两个东西很重要。

如果这两个东西是假冒的就真不是东西了。衣服这件商品由包装,衣服本身,唛和吊牌组成,这一切都可以假冒。很多工厂,只要你提供板,他没有做不出来的衣服。当然,一些工艺复杂的工序,也只有贵重的专门设备才能做出来。

品牌的服装,吊牌价就是其零售价,代理商或者专柜拿货一般是三点五折到四折,贵的达五折,三折以下拿货的也有。品牌服装从加工厂出来,也就是一折左右的成本,有的甚至不到零点五折,有的可能会高些,看它的吊牌价了。其他的成本主要是公司运营的费用了。

品牌服装也不是十分的好做,但也不是十分的难做。

说品牌不好做,你看代理商,假如三点五折拿货,商场再扣二十个点,加起来就是五折多了,加上人工,加上装修,加上管理费,加上入场费等等,就很难赚了。还有商场打折呢,如果打个六折就受不起了,再加上还有库存压力,清货的更低折扣。

往往碰到这种情况,品牌公司就会在仓库中拿出历年来积压货出来,以更低的折扣给代理商或专柜上,来弥补一下损失。

一个唛,几分钱到一毛多一个,要什么品牌有什么品牌,一副吊牌,一毛钱多到几毛钱不等,也是要什么品牌印什么品牌。

一件三百元的衣服,三点五折拿货,一百零五元一件,如果拿大路货缝上唛挂上吊牌,估计五六十元的成本吧。

品牌服饰档次越高,差价越明显。

男装的休闲裤,四十不到的大路货,品牌拿货也要一百多。也就是说,四十不到的休闲裤,换上品牌的唛和吊牌,可以卖到两百多到四百这样。换上品牌的唛和吊牌的大路货,可以掺进专柜、大众服装商场、临街铺面也可以到地摊。大众服装的吊牌及吊牌价则是可以乱来,随心随欲。

大众服装很少有品牌的,所以吊牌可以随便挂,挂什么名都可以,一般吊牌价,都不会很少,还美曰其名建议零售价全国统一零售价什么的,跟品牌服饰有的一拼。

所以在大众服装商场可以看到,商场自己标的价比吊牌价低很多。

     如何减少压货

做服装生意最怕压货了,压货就表明这些货销售不出去,是不是销售问题呢?销售当然要检讨,比如说营业员的问题、比如说价格问题、比如说促销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都是问题但真正要减少压货,还得从源头做起,就是采购。

能不能做到零库存呢?有的人说不可能,有的人说可能,可能性也有,不过很少,也得看商家怎么运作了,还有要看库存的意义有多大。有的人一年到头来钱没赚到,只赚一个库存,这样的生意当然失败,做品牌的,库存大的的话,吃掉一年的利润,等于白做,库存少的,吃掉几个月的利润。

说到品牌,很多公司都有一个换货率,有当季的,有跨季的。但再怎么换,也是会出现库存的,除非自己在销售的时候采取不一般的做法。采取极端的做法,品牌公司会不会同意还是一回事?

另外,有些品牌公司,合作之前说的好好的,说换货什么的为代理商着想什么的,到了具体操作的时候,你有加盟金,你有压金,你没了好几万进货款及好几万装修款的时候,品牌公司就会占到了主动的位置。

有的品牌公司更甚,打上什么零风险的广告招商揽客,合作以后,你就会发现,你不会有零风险的。

品牌公司有换货率,你就得充分的利用起来。大众服装,上游也是看情况来定的,实际情况很少给予退货的,质量问题要退货,得费很多口舌。换货也得视情况而定的,有的提前说好。

    关于换货的规矩

超过多长多长时间,然后就是补货不能换,弄出品质问题来也不给换。

服装的价格随时间而变化,刚出来的新版,价就高些,出货高峰,价就高些。好的款没几天就被人仿了,价不跌都不行。

如果人家出货都差不多了,你拿回来让人家换,人家都不做了,库存也没了,收了就是尾货,你说人家会高兴吗?如果早点换的话,你这件货极有可能会发到别的地方,别的地方有可能是第一次进这个板,也有可能是补货,你不好销别的地方可能好销。

比如某地有两个批发市场,一样的货,在这个批发市场动不了,后来档主把货放到另外一个批发市场,一下子就走没了。

还有,品牌公司全国各地有很多加盟店,他们应该清楚,同样的款,北方销得火爆,南方却动不了。这时候,他们就会把南方的货调到北方去。

补货不能换也是有道理的,你货都补了,然后又拿回来换,当初你不补不行吗?你或许会说当初你认为前期销得好,所以就补一些后期销。

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做生意一定要靠自己的眼光,不能这样的损失也让供应商帮你埋单。品牌配货率会高一些,但再高也得遵循规则,按要求按规定来换货。

如果是订货的,就看你的眼光了。订货也好,到批发市场采购也好,要把握好量。

要对市场有自己的把握。量无非就是码和颜色,不齐色齐码是不好卖,但真正意义上所说的齐色齐码是自己市场的齐色齐码。

    关于码数

码数有很多,有小中大,有加大加加大甚至加加加大等。上游有的只做其中几个码,上游也是根据板和市场做出码的选择。有的地方小码都动不了,而有的地方加大都动不了。

    关于颜色

上游一个板好多颜色,供全国各地的顾客选择,你是下游代表只是一个地区了,所以选择颜色要到位。

这个得看你对市场的判断,看你的眼光。如果看不准,可以选择多一点的颜色,但要说明,到时不好的也可以换,换不了别的板的情况下,换同一个板的好销的颜色也行。

你也可以这样,这个码要这个颜色,那个码要那个颜色来配,然后看市场情况补换货。

    关于数量

数量就要根据情况了,一般零售店各色各码各一的多。或者说中间码多两头少。做下游批发的倍数肯定会多。采购少了,会有人担心断货,好卖的到时没得卖了,因为你的好卖,别的地方好卖了,然后一下子把货都补完了,而你没得补,而上游也不到工厂补单了。

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是你就是他会碰到。如果走在别人的前面,你就会补得到货,这个,也只有看你眼光了。

很多人为了减少压货,就少进货。但减少压货不能以牺牲货架为原则。做生意的一定要保证货架丰满得体,一句很简单的话,没有货怎么做生意。

货要丰富,但又要减少压货,现在探讨的就是在这个问题。看准板、看准颜色、定好码,定好价、做好销售,退换货及时准确。

也不要太过于担心好销的货断板,因为只要不到季末,新的板还会有推出来的。

    关于贴牌开店 

以下内容均来自业内人士分享,在此表示真心感谢。

案例1.   有这么一个真实案例(2015年):

有位朋友,同时在国外和国内注册公司和商标,在上海开店,做散货贴牌,货品的吊牌价都是进货价的10倍左右。他对外宣称品牌源于美国,公司总部在纽约,亚洲总代理在香港。而他,则是国内独家代理商。

独家代理,在大众眼里还是有分量的。

像一些要把自有品牌做起来的商家,有三五个店,甚至只有一个店铺,也打出“××国际品牌第57家连锁店”,或“××品牌第102家国际连锁店”等招牌。这与“独家代理”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炒作噱头的同时,这个人组货毫不含糊,做好产品统筹,把控好款式、版型、面料和做工。在此基础上,他推出预付款会员制度。

PS:

经常光顾美容院的女性应该知道,预付款会员制度是美容院通用的手法。最常见的预付金额一般是数千元不等,但也有预付金额较大的。广西柳州一个在美容院上班的人告诉我,她所在的那家店有预付20万元和30万元的会员客户。预付款必须在店内消费完,不可以退款。

这个服装店的预付款会员制度中最显眼的条款是“预付5万元,成为白金卡会员,享受购物5折优惠”。他的金卡会员有50个之多,收取预付款250万元。

主要靠这笔资金投入发展,他一年之内,开了4家连锁店。

案例2.  我们接着详细了解、探讨一个类似的案例(2017年)。

1、对象

北方地区,中高档老牌商场内自购商铺,店铺面积500平方米,室内面积320平方米。

2、定位

1.女装,年龄25-40岁,欧美时尚款,市场采购贴牌。
2.夏装主体货品:连衣裙、套裙、吊带裙、衬衣、裤子、T恤。
3.搭配货品:手袋、饰品、丝巾、手表等。
4.吊牌价是进货价的5-8倍。比如说夏装裙子,进货价100-400元,吊牌价600-2000元。

3、货品组织

1.目标市场:深圳南油商圈、深圳海燕商圈、广州白马商圈。

2.供应商:40家,其中与10-15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货品采购计划:400款左右。其中裙子280款,裤子40款,衬衣40款,其他40款。吊带、背心、T恤等在初期少上或不上,入夏后再视天气、气温等情况决定上多上少。

4.服装上架:先上300-350个款,每周新上款30个左右,半个月后开始陆续下架,先少量下架,货架丰满后,可增加下架款;销售旺季顶峰之后,新上款逐步减少。此项要求仅为参考,具体操作视实际情况而定。

5.进货前再次跟当地的优秀导购员确认一些细项,如货品风格、品类及其比例、码数、颜色等。

4、具体进程

店铺在4月底开业,店主于3月底到深圳进货,4月10日进货结束。

店主急于赶日期开张,但分身乏术,所以选择进货和装修同步进行。貌似等装修一结束即可开业,省了十多天的时间,但实际上影响整个夏季的运作。

理想的安排应该是,装修结束后再进货、再开业,按顺序来,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散货市场跟风很快,进货太早,前面的款式很容易“贬值”,而后面的“好货”都错过了。

在开店之前,针对进货这块,强调最多的是码数,结果问题正好出在码数上。

批发市场有的档口码数极不规范,有的标识与实际码数不符。深圳南油商圈有一部分档口是面对北方市场客户的,应该说是有足够的货品选择的余地,但是该店主首批货品超过1/5码数偏小。这都是进货过于仓促,对方案的执行力太差的结果。

像下架货店,没开。店主说是个人精力无法顾及,实则是他麻痹大意,抱着侥幸心理,有“最好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再说”的思想。

像换唛头,活细,工作量大,本应请熟手来做,但店主夫妇却揽过来自己做,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低。最后忙不过来,有一部分货品只换吊牌不换唛了。

码数的问题在开业之初就暴露出来。

那时离进货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批发市场的不少档口可以换货,但对时间有要求,一般是十天半个月。而这个时候,店主对店铺的灯光不满意,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异地购买回来再更换。

此外,还要办理店铺的相关证照。所以,他一直延误到5月20日才南下换货、上新。结果,只有少数几个批发商可以换货。

开业的第一个月是销售旺季,平均营业额不足3000元/天。为什么没有将货品调整和及时上新作为优先安排、重中之重的工作呢?

数百件小码的货,以及滞销的款,没有另外的渠道分销,只好在店铺里低折扣清货。如此大规模的清货,对店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违背了打造自有品牌的初衷。迫于无奈,为了生存,执行方案过程中很多动作都变形了。

夏季结束,反思了一个问题:

限于市场采购贴牌所需要的大量人力以及个人精力不足等原因,500平方米的店铺划分为三个区域,其中两个区域经营他人的品牌,另一个经营自有品牌,待店铺运作成熟,贴牌操作成功、盈利了,再考虑进一步扩大贴牌(一个或两个)的经营面积,岂不是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豪勿进:服装批发市场拿货暗语有哪些?淘货、进货必懂话术暗语
这些'行话术语'你都不懂,还敢做服装?
广州十三行 各楼层拿货数量要求 详细!!!小组话题
服装拿货——到哪里进货厂家多一些?厂家的货基本上都在哪批发?
服装行业内幕揭秘(二)
服装代理商:“十三行买手”一夜成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