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7个重要穴位,全都是长寿穴,按一按,百病消



传播古老的传统中医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自然疗法。


1、发烧:按摩下都(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耳聋、耳鸣、牙痛、面部神经麻痹和面瘫(肝火旺造成的):

症状:平时有高血压病,由于生气发脾气,情志失调、从而引起暂时性耳鸣、耳聋。耳鸣、耳聋实际上也是因为胆经的气血滞涩,这时候刺激听会穴来疏通胆经里的气血,肝胆相通,肝火自然也会消除,耳鸣、耳聋的问题也就一并解决了。可按摩听会穴(耳垂前面、下颌骨髁状突出的后缘、张口有凹陷的地方)操作方法:用食指按摩听会穴350~400下,不要用力太猛,以免伤到皮肤,约15分钟即可见效。

听会,是指耳能听闻声音,意思是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如果肝胆火旺,胆经气血不通畅,受到阻塞,就会表现为耳鸣耳聋的症状。比如内耳化脓感染或高血压病人肝火上炎而出现的耳鸣等。

食疗法:喝葛根参茶:葛根15克,太子参15克,绿茶叶10克,将葛根、太子参和绿茶放入茶杯内,开水泡茶。这道茶的功效是益气健脾、升清聪耳,对于这种耳朵暴鸣的现象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注:平时要放宽心。

听会穴不仅对耳聋、耳鸣有特效,对于面神经麻痹和面瘫、牙痛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就是经络和穴位的神奇之处,身体上的经络畅通了,所有毛病都会自己跑掉。

3、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按摩牵正穴(耳垂前5分至1寸),手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溃疡加小肠反射区)。

4、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5、脱发、提神:按摩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第一要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为各经脉气汇聚之处,连贯周身经穴。刺激百会穴,可以同时调理足多条经脉,使人体精气与气血旺盛,头发自然也就健康了。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5分钟左右;工作疲惫时,用木质或牛角梳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往下梳100下,既提神醒脑,又按摩了头部经络;也可干梳头,即伸开十指,指尖轻触头皮,用指腹稍用力,以均匀的力量从上而下进行梳理。

按摩百会穴可预防脱发,还可提升体内的阳气、开窍醒神,提高工作效率。

6、失眠——不拘时按揉少海穴。

中医说的“心肾不交”,它的表现症状为,夜里浑身燥热,烦躁、爱出汗、失眠多梦等,男性可能会出现自汗、遗尿、遗精等……这些都是心肾不交的表现。按摩心经上的少海穴,位于肘横纹边儿上这个点,也就是在屈肘的时候,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就是滋阴降火。因为心经属火,而这个穴是合穴,属水,肾也属水,所以少海穴起一个水火相济的作用。就是说火太旺的人,揉这个穴可以降火,同时又滋阴补肾。心肾不交的朋友一定多要揉这个少海穴。在揉少海穴的同时配合着合谷穴一起揉,效果会更好。

食疗方:糯米小麦粥。原料是糯米50克,小米50克。把这两者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或红糖调味即可。这道粥最大的作用就是补脾胃,益心肾,安心神,每日1次,最好当做晚餐用,在临睡前吃一碗,效果非常好。

失眠、足跟痛:按摩失眠穴(足底足跟正中点),手法:重度力点按。

7、心慌、心跳过速、恐惧

我们知道,忧愁和悲伤都会使肺气消耗,肺气虚时,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从而产生悲观、自卑、心理负担重等情绪。而人肺气盛时,自卑的心理就会减少,做起事来也就更加自信,遇大事时也会沉着镇定胆子大。肺经上的侠白穴(侠白穴中的“侠”,是指艺高胆大之人),就是给肺补充力量的一个穴位,可帮人克服恐惧。肺气足了,你就会感到劲头饱满,应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胆子自然也就大起来了。

侠白穴位于臂内侧,肘横纹上5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凹陷处。也可先找到天府穴,天府穴下1寸处即是此穴。古人找这个穴位的方法,将将墨染于乳头后,抱臂双手夹之,手臂染上墨点的地方就是这个穴位。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侠白穴用力下压或按揉,时间在2~3分钟之间,以有酸、胀感觉为佳。

此外,这个穴对心跳过速也有很好的功效。很多人在面试或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总会感到紧张,心跳得很快,这也是由肺气不足所致。此时可以按按侠白穴,动作虽小,效果却很好。所以,下次如果你再感到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时,就用力按揉侠白穴,很快就可以找回从容镇定的感觉了。

8、脑疲倦,(醒脑):按摩督脉上的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中指点按刺激。

9、改善健忘、提神醒脑:大钟配天柱能补脑(相当于“醒神健脑丸”),可补充肾气,增强大小脑功能,

膀胱经上的天柱穴,位于后头骨下方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CM左右)大家通常在下午3~5点总会感到精神头特别足,就是因为此时膀胱经的气血最旺;肾经上的大钟穴(位于“太溪下0.5寸”或“照海后1.5寸”处。找到脚内踝,内踝后缘的凹陷往下1厘米处),有调节肾经和膀胱经的功效了。按揉此处30~50次即可。也可用指腹按住此处6秒钟,然后慢慢松开,如此反复按压。

许多老年人总感到自己爱忘事,这是由于上了年纪,大脑功能慢慢衰退的缘故。与其吃那些被宣传的不着边际的保健品,倒不如多按摩大钟穴和天柱穴,比吃的任何一种保健品都管用,还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10、近视、视力下降:按摩后溪穴,每次5分钟,常年坚持。

近视用中医来说,它的发病原因,多因过度用眼,损伤肝血,眼睛里的经络不通,失去正常的舒张功能造成的,仅仅是眼睛疲劳,还不足以造成近视。真正导致近视的,是眼睛缺少阳气滋润时还过度疲劳。当我们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因为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阳气不足了,就没办法补充到眼睛,眼睛的正常舒张功能被抑制,近视也就很容易发生。

按摩小肠经上的后溪穴(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也就是大家攥拳头的时候,在称为“感情线”的那条纹的尽头就是后溪穴),它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按摩方法,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或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

中医不是慢郎中,15个穴位可治好病!比揉腹效果大,比吃药更安全1.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除了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外,还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2.百会穴

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经常按摩此穴,可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轻身延年,青春不老。

3.地仓

【位置】在面部,口角外侧,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心法】主治偏风口眼歪斜,牙关不开,齿痛颊肿,目不能闭,唇缓不收,饮食难进,失音不语,眼睛动,昏夜无见等证。

4.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心法】治中风,中湿,诸虚,耳聋,上牙疼,水肿,心腹鼓胀,噎膈哮喘,寒湿脚气,上、中、下三部痹痛等证。

5.“高血压点”

在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慢慢地吐气,用两手的大拇指强力按压此处6秒钟。

在两脚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请做10次。每月不间断地做此指压法一年,无论多高的血压,亦可有很显著的疗效。

6.下痢穴、天枢

缓解下痢的穴位,一处是位于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地下痢穴。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7.阳陵泉:调理腰腿

常拨动阳陵泉穴,可调理腰腿问题、扭筋、月经不调、岔气、肝胆有郁气。按摩阳陵泉穴的手法: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常按可防治膝关节炎、膝冷痛、鹤膝风、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

8.太渊穴

不少人上了年纪后,连走路都气喘吁吁,体内气机衰弱,血液循环功能下降。这时可以从市面上买来枸杞并将它们捣烂用医用胶带固定贴于太渊穴上;贴着睡一晚上,早上起来再撕下,第二天你会发现自己精力有所提升,气喘、气虚的现象减轻。

9.太渊穴

·功效: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调治。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指。

·方法:用手指端或掌根顺时针揉按2-5分钟。

10.委中穴

轻松取穴:屈膝,在膝盖窝的正中间。注意,不是在膝盖上。

主要作用:很多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不舒服朋友,一直都没有用过这个穴位,非常可惜。小芳在做骨科科普的时候,也会和私信的朋友沟通这个穴位,大多数都不知道或者没用过。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尤其对于腰腿痛有着明显作用。

方法:用拇指按压委中穴,充分刺激肌肉深层,让这个部位产生酸、麻、涨、痛的感觉

11.安眠、神门穴

轻松取穴

1.安眠穴:用小拇指尖垂直顶住耳垂(小拇指与耳垂成90°),然后五指并拢,中指自然垂下的位置,就是安眠穴。

2.神门穴:单手握拳,掌心向上,由小指头往手臂方向、手腕的横纹处,有个骨头之间的凹陷,凹陷中间即为神门穴。

作用:安眠穴与神门穴,是放松神经,促进睡眠的一个重要穴位。中医上称失眠为“不寐”,治疗的时候,离不开这两个穴位,尤其是对于有心事、情绪不佳、焦虑等引起的失眠,用这个两个穴位帮助安眠,效果非常理想。

操作方法:找到这两个穴位,用拇指按揉,每个穴位一次按摩5分钟,最好放在睡前20分钟做。

12.肺腧穴

轻松取穴:这个穴位在人体背部,找到脊椎第三节,左右两指的位置就是。

作用:肺腧穴,是肺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过敏性咽喉炎的时候都要用到。这个穴位最常用的人群有两大类:一是小孩子常见咳嗽;二是长期抽烟肺部不适。

操作方法:因为穴位在背部,自己无法完成准确找穴与按摩,可以让家人来帮忙。找到穴位后,用拇指按揉,力度要大;顺时针30圈,再逆时针30圈,一次不低于20分钟。

按摩儿童的时候,要多和孩子交流,以免哭闹而达不到按摩时间。

13.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14.神阙穴

每次写穴位文章,写到神阙穴的时候,自己都会有点紧张。

神阙穴,就是肚脐。从中医哲学角度讲,它是人体元神出入的大门,是胎儿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易经里的“天一生水”,人体的开端;人体黄金分割线等。可以说,它汇集了中医、易经八卦、哲学等众多复杂元素,不得不让人心存敬畏。

轻松取穴:肚脐。

作用:很多慢性病症都和神阙穴有关,像失眠、调理肠胃、补养气血、女性小腹冷痛。因为肚脐的特殊性,它能激发人体经络、腑脏、神经、体液等众多机能。中医里的有一门揉腹法,就是以神阙穴为主,开发出来的一套养生理论与操作方法。

总之一句话吧,多揉一揉,多暖一暖!

使用方法:神阙穴千万不要用指头扣,非常容易造成肚子疼、腹泻。平时可以把手掌搓热,覆盖在肚脐上,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一次最好不低于10分钟;肚脐非常喜欢暖,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进入秋季了,一定要防止肚子受凉。

揉得适合,一定不要太用力。

15.公孙穴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

适用人群:有痛经的女性,经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痛经症状,对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有辅助功效。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很少有人知道黄帝叫什么。《史记》记载,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此穴以黄帝的姓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

1、合阳穴=杜仲壮骨丸

治疗腰背腿颈部疾病。

2、气海=党参

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3、太溪=熟地

养血、滋阴。

4、照海=生地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5、复溜穴=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可以艾灸;还能阴阳双补。

6、太溪+复溜穴=十全大补汤

7、太冲穴+阳陵泉=逍遥丸

8、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9、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10、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11、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12、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13、中府穴=补中益气丸

14、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只要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就相当于补中益气丸。

15、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

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6、然谷=大补阴丸=降糖药

不妨赶紧艾灸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然谷穴为降糖特效穴。

17、大陵穴=吗叮啉

艾灸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18、曲泉=杞菊地黄丸

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9、曲泉=二妙丸

曲泉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20、商阳穴=开塞露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21、商丘穴=消炎大药

商丘穴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22、申脉穴=纯阳大药

申脉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23、大都穴=补钙药

脾经大都穴相当于补钙要穴。(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24、百会穴=治百病大药

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

25、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

26、人中=急救调气丸

按压人中(水沟穴)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27、人迎穴=速效降压药

按一边人迎穴10秒,停10秒,再按10秒,共三次,再换一侧,不能二边同时按。如在外面没有速效救心丸的情况下使用最佳。有人血压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每次降压6-10汞柱。

28、耳垂=急救药

与人中同样作用,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29、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

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分钟内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

30、三阴交穴=补阴药

因为三阴交是三条经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等于三条地铁线在一个站点分上中下三层,可以换乘地铁线路。

31、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针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2、极泉穴=速效救心丸

极泉穴在腋窝顶点。用手指弹拨左臂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极泉穴,放射到中指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无名指或小指。平时敲打腋窝左右各10分钟。

33、合谷+太冲=柴胡

俗称“开四关”2个合谷+2个太冲,组合在一起真是绝了,就象柴胡一样,能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34、合谷穴=止痛药

合谷是止痛的特效穴,可治经痛、牙痛,真是绝了。

35、肩井=颈肩腰痛特效穴

肩井穴和足底涌泉穴在同一条边线上。颈肩不舒服时可以用竹盒扣在肩井穴上艾灸左右各20分钟。

36、足三里=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37、足临泣穴=小柴胡汤

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了它你就不用买药了
七大养生穴位 让你百病不生
大肠经、肺经和小肠经大药房
包医百病的天下第一穴
肝气通,百病消!一张古方,三味药,通肝气止耳鸣
中药绝学:一味石菖蒲,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