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书福再"怼"造车新势力,这一次话里有话

昨天,吉利集团官微发布了一篇名为“李书福董事长亲书长文,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的文章,文中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重点回顾了吉利集团的创业史。

在总结吉利成功之道时,李书福在第二点中“再”一次在公开点评了造车新势力,说有些企业利用互联网概念到处忽悠,圈钱。

之所以用“再”这个词,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几天前在CCTV财经频道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向中国汽车人物致敬”之中国汽车论坛上,李书福就曾公开点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用互联网、电动汽车到处忽悠,我觉得很危险,老百姓那点钱赚的不容易。”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李书福前后的措辞相对收敛了很多,由“很多”变成了“有些”。

李书福第一次说出这样言论的时候,引起了外界一片哗然,不管是厂家还是媒体亦或是消费者,关于新旧造车势力的论战层出不穷。

就在李书福公开点评造车新势力不久,后者的代表人物蔚来汽车掌门人李斌就隔空喊话,“20年前李书福创办吉利的时候,不也说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那他今天怎么就觉得新的造车公司不靠谱了呢?”

台上的“即兴演讲”可能有即兴而为的想法,但台下的冷静撰文一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一次,李书福显然是在为上次的“即兴演讲”解释,行文开始先是肯定了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而后又非常理性的提出自己对互联网造车的担忧,或许外界一直都误解了李书福的意思,他说的一直是“个别、有些”,而被外界放大成了所有的新造车势力。

无独有偶,几天前刚刚落幕的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就专门针对李书福第一次公开点评造车新势力给出了解释,强调李董事长并非不认可所有造车新势力,仅仅是表达个人观点。

从李书福拥抱互联网的发言中也能看的出来,它对互联网思维还是认可的,这是一个新的思维和理念。如果再往前推20年,吉利也是德美日系品牌眼中的造车新势力,和今天的造车新势力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2000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几乎被合资品牌垄断,没有造车经验的李书福创办吉利时就提出造中国自己的汽车,结果受尽了外界的冷眼嘲笑,甚至在当时的“列国豪强”面前,吉利连造车新势力都算不上,只能是一个门外汉。

事实上,刚起步阶段,吉利也确实走得步履维艰,刚起步的吉利还是稍显“稚嫩”,相信接触过吉利第一代车型美日、优利欧、豪情的车主可能更容易感同身受。

大概在2007年,吉利战略转型下的自由舰、金刚金鹰、远景等车型相比上一代好了太多,但与合资对手相比仍有差距。直到2016年,吉利精品3.0战略再提速,实现了博越、博瑞等车型的连续大爆发。

一步步走来,吉利经历了太多“冷眼嘲笑”。推己及人,同样是在没有造车经验的前提下杀出一条血路的吉利又怎会嘲笑曾经的“自己”。那么本次李书福借改革开放40年契机再次点评造车新势力可能是对自己此前的言论给外界造成的误解最有力的一个自证自辩。

那么外界误解的造车新势力是否就真的一无是处呢?也不尽然。

造车新势力常说的“颠覆”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它们确实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思考。比如设计、智能化、销售服务体系之类。

造车新势力说的最多的就是智能化、网联化,很多传统车企却不以为然。

比如拜腾的车内超大屏,几乎占据了车内前排驾驶舱,从实用场景的角度来说,这个大屏可能“炫技”的成分更多,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能否在车、人、屏之间提供更多的交互来用于现实呢?这让未来的汽车充满了太多可能性。就像这两天外界一直吐槽的锤子科技发布的TNT工作站,被外界黑出了“翔”。就真实的实用场景来看,它确实还有待改进之处,但是它为手机和PC端的交互提供一种大胆的假设,未来可能促进移动端和PC段产生什么新的火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还觉得所有的创新都毫无意义吗?

事实上,造车新势力很多落地的想法和理念远比我们想象得要迅猛的多。拿几天前车哥们&电驹团队试驾的蔚来首款车型ES8来说,不管是产品开发理念还是技术成熟度,我们真的在它身上看到了和很多传统车企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ES8首创的“女王座驾+亲子互动”功能,这真的是一个很暖的设计,尽管在技术难度上它并没有显得多么高深莫测,但是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来看,这不也是给所有汽车厂商提供了一种思考吗?未来的汽车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移动家庭,车内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而针对不同位置设计不同的座椅、按摩功能、按键操作等一系列产品布局。

再比如说目前汽车一直在说的智能化,目前传统车企语音交互功能不外乎语音控制导航、音乐、收音机、空调、天窗、新闻等几点,互联网出身的蔚来比它们做得更深更透。ES8的NOMI功能除以上功能外,还能开关车窗,查胎压、讲笑话、天气预报、找充电站、给车内人拍照等,这些不也是传统车企需要学习的地方吗?

如果以上都只能算是小创新,那么新造车势力对于汽车新零售的探索,真的是给未来汽车新零售提供了太多可能。

随便看几个造车新势力在汽车新零售方面不一样的思考。

比如在销售模式上,云度采用销售服务分离的模式,即卖车和售后分开,变“4S”为“2S+2S”,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车和家采用直销方式,售后模式借鉴苹果,用户建立自己的账号,通过个人账号完成购买和售后服务。每辆车只对应一个账号,个人账号绑定银行卡后,所有关于车和家电动车产生的交易都可在线上完成。

奇点汽车采用了360智能硬件免费的思路,强调在硬件上不追求利润。靠后续的服务引导用户付费。

蔚来则采取直销+全产业链服务的方式。即销售、维修、保险全由蔚来负责。而不是现在传统4S店销售、服务脱节的方式。

前途汽车采用的是“直营体验店+电商平台”的销售模式。售后服务则通过授权第三方来建立服务体系。其定制生产方式,而非备产再压货给经销商的传统做法。

这些创新的销售+售后结合模式到底能否奏效,到底有几个能够真的适用于消费者暂且不说。对于亟待革新的传统汽车销售体系来说,这不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吗?现在传统汽车4S店乱加价,各种强制保险、霸王条款之类的东西让很多消费者深恶痛绝,深受其害却无处说理。这些创新的方式和理念对于打破传统汽车4S店的弊端,推进汽车新零售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新造车实力有弯道超车可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消费理念升级和消费群体换代的大势所趋。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过去消费者买车很认品牌,仿佛只有BBA才能显示档次和身份,但现在的很多90后,甚至00后对这个东西并不是特别感冒,他们追求的是新潮,是不一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还能认为新造车势力真的一无是处吗?如果说国内的新造车势力存在盲目跟风、急于求成的乱象,那么苹果、谷歌等世界巨头科技公司也纷纷加入造车行业不值得传统汽车企业反思吗?

有盲目就有理性,也并非所有人都对造车新势力持不看好态度。

传统汽车巨头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对造车新势力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年初举办的美国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丰田章男表示:“我想把丰田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型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我们的竞争对手将不再只是其他车企,还包括谷歌、苹果甚至Facebook这样的公司。”作为全球传统车企巨头的掌门人,丰田章男将谷歌、苹果等企业看作对手也侧面反映了他对于新造车势力的极高认可度。

其实不止丰田章男,各大传统车企的领导人也纷纷表示了对造车新势力的看法。其中有说官话套话的,也有立场鲜明,表示就要像造车新势力学习的。

比如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荆青春就表示:“新造车势力可加速整个汽车行业发展,推动传统车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种推动,无论对品牌自身还是对整个行业,都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一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老兵来说,荆青春对于造车新势力给出的算是极高的评价了。

如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李书福两次公开点评造车新势力,是否外界曲解了他的意思还是造车新势力真的就一无是处?作为20年前同样是“列国豪强”眼中的“怪咖”,且一路腥风血雨走来的吉利掌门人,李书福一直有着自己敏锐的思考和判断,所以在点评互联网造车这件事上,我不认为他的真实想法是一棒子把造车新势力全部打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人说李书福骂新造车忽悠,但丰田却说要向新造车学习
李书福金玉良言相劝,可惜造车新势力们已经回不了头
最被低估的民族品牌?
独家专访曹操专车董事长刘金良:吉利为何抢跑共享出行?
李书福: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瞎忽悠老百姓|李书福
胡信东:理解李书福对风险的担忧,但请不要对电动车参与者标签化 | 帮宁工作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