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雪)叙永此桥沟通川南黔北,颇有泸县龙脑桥的韵味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流芳桥上永留芳

/孙雪

桥能流芳吗?我的回答是当然肯定的。

且不说闻名世界的赵州桥、霸桥、七孔桥等这些中华古老建筑的桥,只说川南叙永历史文化名城水尾敦梓场头的流芳桥,就是这样一座古色古香、极具研究价值的清代古桥。它横跨在水尾镇敦梓河上,联通川滇黔三省古老盐茶、盐马道,是东西向建筑的石拱桥。桥虽身居山村,鲜为人知,却发挥着令人不可忽略的巨大作用。

我知青下乡在敦梓,听当地老人言说,古时敦梓河上无桥,人们要过河,只能从一浅石滩处安放的一排石墩子上来往,涨水时就无法通行,水流又急,无法摆渡,别说赶集、串门子不方便,就是要走古道去云南、到贵州也困难。为使古道通畅,人们选址在敦梓场头河水平缓地段修建了这座古石桥,解决了两岸隔河过渡的艰难。乡民们十分欣喜,认为做了一件莫大的功德,值得流芳千古,所以把此石桥取名流芳桥,寓意是让后代子孙记着造桥的功德。

流芳桥还有一个别名叫长寿桥,说此方风水好,多过此桥能长寿,所以又有了长寿桥这个名字。说来也怪,敦梓场头的白鹤村和流芳桥对岸的青杠村,长寿之人果真很多,也不知是否当真风水好或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但在我看来,敦梓河水清清,带有深山峡谷而来的山花、芳草香味,从古蔺县黄荆老林出发,经古蔺桂花古场、穿越桥沟头峡谷、流经花滩子的芬芳静幽,唱着一路欢唱,由南向北而来,奔向深山古场敦梓,流淌着一路静谧的芬芳,从流芳桥再一路向北。本是山中清流水,岂不造福山中人?这是我个人的答案,不管你是否赞同,我都是这样认为的:喝了这清亮亮的山泉水,生活在这清鲜的空气中,哪有不长寿的?

流芳桥是一座平桥,有8个石桥墩和9个桥洞孔,知青中当年有人去测量过,桥长是33.50米,宽是1.60米,枯水时桥面距水的距离高约2米,涨水时节水虽大,但不会淹没桥面,人们均可从上顺利过河去至对岸。记得当年作为知青,我每天都会过桥去桥那边学校上课,清楚记得流芳桥面是用两块长4米、宽0.8米、厚0.4米的青沙条石并排竖着铺在两个桥墩子上,每两个桥墩为一组,连接铺下去,倒也结实和宽敞,远观也大气磅礴。桥头用条石垒砌了宽阔的平台,虽无护桥栏,行人和牲口都可以放放心心、稳稳当当从桥上去至对岸。桥中间两石墩上,分别雕刻两条石龙。龙头双目圆睁上仰,,龙口嘴衔宝珠,龙角龙鳞清楚分明,龙脊则托住桥身,龙尾向下。石龙身长约3.7米,宽约0.6米,矫健威猛,造型美观,特别蛟龙鳞片,雕刻细腻,排列整齐。是运用深浮雕技艺雕刻的,十分精美,凹凸尽显,寄托了人们希望吉祥的龙降伏洪水,保一方平安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起着稳固桥身、美观的作用。

它在洪水袭来时,分散激流浪波,稳固桥体,使之受力均衡。这种建造,说明我国清代时,桥梁建设就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具有高超的建桥技艺,不光在造桥的坚固上考虑,还在造桥的形状上考虑,在桥体受水的压力上作了周密建造,所以能在经受数百年风风雨雨、烈日严冬、冰雪洪水冲击下安然无虞,这不能不说流芳桥建造稳固,承袭了鲁班造闻名世界的赵州桥之精髓,这匠心独运的造桥技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永宁城内闻名八方的上下两座古桥“永和桥”“蓬莱桥”一样坚固美观,虽经几百年风雨考验,却依然风姿如昔,服务大众。

流芳桥的两岸,巍峨青山紧相联,山中古道不泛行人、马帮、驮队。主要分南北两条古道通向黔北。南道经官斗山、田家坡出四川,北道经大石乡大坎坡入黔境,此两道现存路段2013年巳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当年出于好奇,几个知青还邀约着去走过一小小段。我们从流芳桥出发,走向那些青石板铺就的山中古道,见古道上青石板一块接一块,一直望不到尽头,让我们想到当初铺路的艰辛,行走古道的艰辛。当地老人告诉我们,清时敦梓场是川黔古道上的一个驿站,那时交通不便,物资和生活用品全是人背马驮,盐巴、布匹、铅、茶、山货、桐油等,都是从永宁运至云贵川各地。永宁三省交界,码头兴盛,转运的货物从永宁南边的正东、摩尼、赤水河、雪山关等上云南、贵州;永宁北边经江门、马岭、天池、水尾、敦梓、大石、凤凰等出四川去云贵。

而这片地方的特产、竹木、桐茶油、铅等,则经这些古道又运往泸州、重庆等各地去。这些从永宁出发的马队、货队,走南北茶马道上云南、走贵州、来四川的,在古道上留下脚印深深,流芳桥古道则紧连水尾、天池、大石、向林、贵州赤水、宝元等地,是川南、黔北盐马、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桥梁之一。流芳桥上承载着人们的汗滴和希望,承载着信息交流和物资汇聚。她虽地处于大山之中,却商贾往来热闹,马铃声儿脆脆,马蹄踏痕深深,打破山中旷野的冷清寂寞,承载起川滇黔三省经济文化交流,桥面那些厚重的青石板条石,伫立河水中那些终年水冲浪击的桥石墩子,每一寸都刻记下了历史的折痕,记下了当年浓墨重彩的一笔,陪伴着山中古道,艰辛生活。

流芳桥旁有一古寺尚乐寺,晨钟暮鼓,迎来送往,让众多善男信女们带着虔诚的希望走过流芳桥,来到尚乐寺求神拜佛。有乞求赐福禄的,有乞求平安健康的,有乞求生儿女的,有乞求发财的....殿内香烟袅袅,烛光莹莹,香客济济。这些香客有的是当地的山民、有的是远道的商客、有的是背夫走卒,当地的、贩货的、做生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都带着甜美的心意而来,特别赶庙会之时,更是人流汇聚,闹热非凡。这些都少不了流芳桥的帮忙,流芳桥功不可没。因为有了她,往来之人才能轻松过河去尚乐寺“尚乐”。

风和日丽之时,我最喜欢伫立在流芳古桥上,看清清河流破谷而来,望青杠岩、白鹤岩静立守候着两岸。古场悠悠、峡谷悠悠,古榕翠竹相依,潺潺流水,清清水波,静谧成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抚今追昔,触景融情,心中怎能不是一片心旷神怡之感呢?

流芳桥扎根山中,伫立永宁大地,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动摇,承担着山区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人们愉悦往来的交通输钮,造福山民百姓和子孙后代。199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1973年架修敦梓河上的观音阁大桥相辉映(此桥距流芳桥北5公里),与1976年架修敦梓河上的纪东桥相辉映(此桥距流芳桥南3公里,龙君庙公路旁),三桥美映,三桥流芳!

居中的流芳桥上,过往的人流和清代比虽巳大大减少了,但性质依然一样,她还是在为山民们服务,成为一道古老靓丽的风景线,提醒着人们过去那些久远的故事。尚乐寺也在1952年改造,办起敦梓小学,助力一批批山里娃从这里起飞,振翅翱翔蓝天。伴着书声琅琅,流芳桥上走过了一代又一代人,她再一次承载着美好的记忆,欢笑着走进新时代,深情凝望叙永山乡巨变,走进醉美新画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下半场,“五观”比五官更重要
最好的配置:物质低配,家庭高配,心态顶配
写给渐渐老去的自己,8封信(值得收藏)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跟人性死磕
能成大事的人,都有这3个特征
人有德,必有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