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雪)登高会、茱萸会及重阳节在叙永的古今演变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孝亲敬老 中华之风永久

文/孙雪        

秋天,有一个最具秋韵的节日,九九重阳节。

由于“九九”与“久久”同音,故而国家1989年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敬老尊老,由此重阳节的本质意义除了含有健康长寿的祝福而外,又多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承的深意。

重阳插茱萸、登高、赏菊、吃重阳糕都是民间习俗。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明这种习俗在唐时就已经很盛行了。

重阳节在古时又叫“登高会”、“茱萸会”,也叫“茱萸节”。古书《风土记》上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本草纲目》上也载:“茱萸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将佩茱萸为辟邪祛灾的标记,保人体健康长寿,习俗代代相传,一直沿袭到今天仍然盛行,具有科学道理,也是古人的聪颖智慧。

记得幼时过重阳节,我祖母总是早早将家里的蒸笼洗干净,拿出发面浆蒸发糕。发糕又叫“重阳糕”,祖母一边蒸一边念叨:“吃过重阳糕,步步都升高。子孙都有福,齐吃“重阳糕”。祖母的重阳糕很好吃,蓬松香甜,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总是守着灶台,重阳糕一出锅便争抢着吃。祖母总是亲昵地笑着说:“小馋虫,烫得很,凉会儿再吃。”

祖母对吃重阳糕很重视,她认为吃了重阳糕不仅有“步步高”之意,而且会保子孙“平安有福”,所以无论那时粮食计划供应再困难,祖母都会东挪西挪在重阳节蒸一大锅“重阳糕”。我们自然不会客气,早早就盼着吃祖母蒸的重阳糕,直吃得肚子鼓鼓圆才肯罢手。吃过“重阳糕”之后,祖母给我们插上茱萸,就带着我们东家西家送“重阳糕”。亲友邻里们总是热情在我们的衣兜里装满花生、核桃、瓜子等。我们高兴地一边吃一边又随祖母去“登高”。

一般登城边上的红岩山,一边登,一边听祖母给我们讲红岩山的神话老故事。那时红岩山的农家都喜种菊。霜降后百花凋零,此花最盛,山坡野地、农户房前屋后、院坝房角、路边地边,都开满各样品种、各种颜色的菊花,灿烂多姿。我们沿途观赏,又听祖母一一指点介绍菊花名儿:绿菊、金绣球、龙爪、粉十八、碧荷、白雪、丽金、粉团等,还极少有祖母说不上名儿的菊花。我很好奇祖母为什么知道这么多?祖母说:“当姑娘时家里种了许多菊,还有菊园,成天的伺弄和听老人言讲,自然就知道了。”我恍然大悟,原来祖母得益于乡下种菊经历,难怪能如数家珍为我们一一介绍。祖母还说,菊花又名“长寿花”,是凌寒傲霜的象征,与重阳节的关系很深,所以重阳节又有“菊花节”之称,菊花又称:“九花”。由此,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登高看菊”的情结。

重阳的菊花特别壮美,寒风中,一大片一大片的菊花很说来也是件乐事,一簇簇、一团团、一丛丛都开得那么有精神,袅袅娜娜,娇美出尘,尽情释放着美艳与芬芳,又怎不引来众人的赏观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难怪古时遗下了这个“插茱萸登高赏菊”的美俗。川南酒城泸州,此风更盛。史书载,明状元杨慎当年在泸州过重阳节就喜登高喝菊酒、吃重阳糕。下佳话和美诗盛传泸州。至于这习俗源起在汉朝,《京西杂记》上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这段文字就是记载重阳节所饮菊酒之来历,说明那时民间就有了酿菊酒的民风。梁简文帝时的古藉《采菊篇》上也载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也说明了古时采菊酿酒、做花糕之举。《荆楚岁时记》古书上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令长寿”;晋代葛洪《抱朴子》载:“南阳山中人家,因饮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屈原的笔下也有:“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笔下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等,都说明了服食菊酒、菊糕的益处,民间自然把饮菊酒、吃菊做糕点看成祛灾祈福的“吉祥物”,家家酿制,人人爱吃,这节俗至唐起一直盛行至今,老幼皆喜。

史书中说,明代高濂在《养生八笺》中盛赞此为健康饮料,倡导人人饮食。流传的《成都市竹枝词》也有诗句表达记录人们过重阳节的欢快:“九日登高载酒游,莫辞沉醉菊花秋。闹寻药市穿芳径,多买茱萸插满头”。见证了重阳的民风美俗。现今过重阳节,除了保留这些节俗外,国家定为“老年节”,全社会都尊老敬老,弘扬中华民族孝亲之美德。生活在这个年代的老人们,晚年生活都快乐开心。有一首歌这样唱:“常回家看看,帮妈妈涮涮筷子洗洗碗,生活的事儿和妈妈说说,工作的事对爸爸谈谈……”活在当下,孝在当下,一碗营养美味的细粥,一段轻轻的搀扶,一刻用心的倾听,一会静静的陪伴,便是最好的孝亲敬老回报“三春晖”的寸草之心了。儿女们无需光宗耀祖,无须衣锦还乡,只要一声问侯、一句关心、一会儿陪伴,在老人们来讲就是最幸福快乐的了。

曾有一篇文章讲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感怀。他说他生在一个小山村,母亲劳动供他上学,每个假期返校,母亲默默为他收拾行装,但凡家里好吃的都给他带上。后来他当兵到了部队,探亲假回家时今天同学会、明天战友会,无论多晚回家母亲都在家守候,为他等门。后来他结婚生子,工作忙少回家,母亲日盼夜盼,好不容易盼到过年回家,他忙于亲朋应酬,也没时间好好陪陪妈妈。时光年复一年流逝,母亲每年掰着指头算了又算的春假,村头望了又望的春假,直至经束送他至村口,他这才发现寒风中的母亲已是那么苍老,头上的白发飘动,似唤儿盼儿的呼喊,这情景才深深震憾了他的心。当他决心推开一切事务和应酬好好回家陪陪妈妈时,母亲已经等不及了,她在那一年离开了他!母亲去了,带着对儿子的爱永远去了,留给他的只有沉沉的母爱回忆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和失落。

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世间没有后悔药,做儿女不易,做父母也不易。父母辛劳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女成才。为了这个愿望,他(她)们倾尽了一生心血,耗尽了毕生精力,甚至生命最后那一刻还在牵挂着儿女们。儿女们呢?风烛残年的父母其实已快熬尽了生命之油,已然没有多少日子可以等待了。无情的岁月,让他们无法找回过去的强健与秀美,他们的生命,已在岁月的递增中逐渐微弱。那盏孤灯下的孤影老人,那如银月光下衰老的身躯,在人生的诗卷和雪月风花中,在细雨飘飞和寒风凛冽的季节中,都巳渐渐走向衰亡。他们脆弱的生命,巳是时日无多。不要失去了才感到痛心和懊悔,不要以为老人会永远在那儿等着!

抽点时间回家看看,打个电话报报平安;佳节回家陪陪父母,孝亲敬老在行动中多落实。让我们共同在茱萸菊香的重阳节里身心愉悦;让我们共同在让孝亲敬老的重阳节里身心甜美。让茱萸菊香的重阳走进中华大地每一个家庭,让健康长寿的重阳走进中华大地每一个家庭,让亲情浓浓的重阳走进中华大地每一个家庭!让我们在孝亲敬老的传统重阳节里收获多多,让我们在传统重阳节的甜美祝福中收获多多。

最好的孝心是陪伴,最珍贵的永恒是亲情,最无尽的爱是父母的爱。风雨一生,辛劳一生;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让中华重阳的祝福永久,让中华孝亲敬老之风永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气习俗----重阳习俗 有讲究
重阳节登高吃糕寓意"步步登高" 赏菊花祈求长寿
易经解读重阳节来历及习俗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当你老了,请换我来深爱你…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饮一杯菊酒,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明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