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凤冈县茶产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风冈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东经107.43°、北纬27.59°。周边与务川、湄潭、德江和正安接壤。境内丘陵广布,森林覆盖率达53.7,积温约5500摄氏度。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是优质绿茶生产区域。

    一、现状

    凤冈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品文化丰富,茶语文化与当地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到目前为止,在县内宜茶土地近28万余亩中,现已建设茶园13.2万余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1万余亩),投产茶园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8729亩)。2007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400t,总产值1.08亿元。在各方的努力下,近几年的茶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茶叶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批量化。

    凤冈县位于云贵高原北端,受地形影响,交通因素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改善历来已久的困境,国家也加大对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除修建较早的G326外,最近已破土动工的杭瑞高速公路无疑也将大大拉动该县的经济发展,这其中也必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茶产业的发展,加强当地茶叶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同时政府也对县级以下的道路建设做了进一步改善,其中“村村通”便是最好的例证,不但方便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深入,而且还便利了当地个体茶户的茶叶外出。

    凤冈县人口四十余万,以农业人口为主,但人均耕地面积少,传统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急速增加的人口消费的需要,更不能推动当地经济的持久发展。所以,加快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便成了当务之急。于是,茶产业的引入与茶园建设的开展便在这一现状下呼之而出。

    二、绿色凤冈——有机茶之乡

    近几年来,凤冈县的茶叶产业发展迅速,茶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成为一大亮点。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消费逐渐走向大众。“锌硒茶”也成了人们备受青睐的茶叶品种。“锌硒茶”原产于凤冈县,因为该县有大片土壤富含微量元素锌、硒,而锌硒又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少量元素,所以,锌硒茶从此便畅销四方。在“西部茶海”这一大主题下,政府又推出“绿色凤冈——有机茶之乡”这一富含绿色韵味的告世招牌。这不但向世人宣示了该县绿色生产的发展,同时也给外人理解凤冈这个小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永安镇田坝村是凤冈县的茶叶生产基地,也是该县产茶量最多、茶质较好的乡镇。该乡镇分别已于2008年和2010年成功举办了全国的茶文化节和全国山地自行车运动,这表明该地的绿色产品——锌硒茶已得到了全国的重视,同时也说明锌硒茶这个品牌已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田坝,这个位于县城西北部的村子,海拔93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可谓得茶叶生长的天时地利。

   “更特别的是,田坝的土地含有微量的锌和硒,进一步奠定了凤冈独特的茶叶品质。”贵州凤冈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工鲜继华说:“有机、绿色、环保,是凤冈茶叶的标志。”

    天时地利之外,凤冈县还有种植茶叶的历史渊源--毗邻的湄潭县,抗战期间浙江大学曾迁居于此,贵州省茶科所科技管理科副科长王家伦说:“浙江龙井的全套栽种、采摘乃至烘制技术,早在数十年前就传入遵义地区,沿袭至今。”

    1999年,凤冈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2002年6月,凤冈县开始进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2003年县委进一步作出了《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定》,系统阐述了绿色战略的深远意义和丰富内涵,强调了树立“环境保护立县、有机产业兴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理念。

    2005年,凤冈县2847亩有机茶通过认证,2007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来,田坝村的有机茶叶生产渐入佳境。

    这是一个历史上因缺水灌溉导致农业发展长期落后的村子,上世纪80年代,人均收入不足350元。

    为了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田坝村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拟定的发展方针指导下,理清发展思路,着重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如今,田坝村已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之一,国家三A级农业旅游示范区。永安镇副镇长金清强说:“眼下,全村2900多户,共有茶园2.5万亩,成为全省茶园面积最多的村之一。”

    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田坝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

    记者在田坝村采访了解到,全村目前共有大型茶叶加工企业8家,近三年来,其出产的“春江花雨夜”“绿宝石”“仙人岭”“龙江”等知名茶叶品牌在中绿杯、国际茶博会、国家绿茶高峰论坛等国家级的茶叶评比活动中,共获得金奖12枚、银奖3枚。

   “茶叶是一个富民产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十分微薄。”凤冈县财政局局长刘开忠说,“但是,每逢春季,看到茶园里染上一层新绿色,心情就无比舒畅。这层新绿,就是老百姓荷包里的票子。”

    三、茶文化融入

    任何一件产品的销售成功是以消费者的接受为标志的,茶叶生产也不例外。所以,要想茶叶生产永葆活力,那还得多在茶叶上功夫。其中,加大对茶叶文化的宣传便是一把利剑。

    茶文化,是一个让人迷恋的词,她勾起了人们的文化认同,衔起了人们的历史渊源。让人顿觉品茶乃是一高雅之举,从中品出了理,也品出了到;品出了生活,也品出了人生。

    下面便将我国古代有关的茶文化(茶道)大概描述一下。

    在古代,饮茶之风便称之为茶道。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下面分别予以阐释之。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赵佶、朱权的帝、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通过上面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便容易得知茶道在我国古之也有。饮茶之道便不再仅仅局限于喝水解渴,而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的艺术。

    由此,在当今茶叶发展中,要使茶叶产业得以长足发展,茶文化的紧随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茶叶文化、饮茶之道的诠释和宣传,则必将加深人们对茶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茶叶才能走进大众,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将“茶道”寓于茶叶销售中。做到既是售茶,更是售文化。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大力发展绿色茶产业,成为了凤冈县茶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关键。实抓实做,将有机、绿色、环保、安全融入茶叶生产,同时引入茶道辅助,让茶文化与茶叶生产相辅相成,互助互进。引入全新的生产发展理念,走生产与文化相和谐的发展道路。

    凤冈的茶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辅助,相反,茶文化的继承也离不开茶叶生产中的融入。所以,走茶叶生产与销售和文化同行是当今茶叶发展的需要。

    四、当前茶情

   中国的茶叶企业的实力非常薄弱,起家都是靠自身的原始积累,依靠民营企业一点一滴地销售茶叶,创造利润。而现在很多茶叶企业满足于现状,能够养家糊口,能够过日子就行,抱着小富即安的心理不愿意强强联合。同时,茶叶本身就是传统农业,不是高科技,不是附加值特别高的产品,也不是虚拟产品,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东西。靠滚动性的发展,靠原始的积累,要想把茶叶品牌做强做大是很难的。但没有资金就什么也谈不上。他认为,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要得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使茶叶企业在资金方面有坚强的后盾,扶持茶叶企业做强做大。其次,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要有针对性。

    对于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障碍问题,俞学文认为最大的瓶颈在于资金。他表示茶叶要做强做大,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进行深加工和提炼,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国茶叶解决了资金支持的问题,就可以解决科技创新的问题,制定产业标准。再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加工,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营销推广,用比较时尚的,比较符合现代人追求的方式,关键是大力打造品牌的影响力。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农业产业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年就能扶持一个品牌,通过五年、十年的扶持,可以形成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同时,要培养人才。

    业内专家指出,茶行业加盟成功率未能更高,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当前茶企业的品牌化程度普遍不高,造成了加盟商的选择困难;同时,大多数加盟商在加盟之前都算是茶行业的门外汉,对茶叶以及茶企认识不足,就更难选择到其中较为突出的品牌企业。另一方面是,许多茶企为迅速扩张抢占市场,对想要加盟的商家几乎是来者不拒,甚至不断降低要求来吸引商家加盟。因此,只有妥善解决好这些主要问题,才能把连锁加盟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才能更好地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形成独特品牌优势。

    目前的茶行业,已经迎来一个品牌时代。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企业的不断壮大,连锁经营成了必然趋势。然而,不管茶叶店如何发展,连锁店如何扩张,利润始终是衡量商业行为的唯一指标。只有保证连锁店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拥有自己的生态茶园、现代工厂、展示厅,是集种植、采制、研发、生产、销售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立志做锐意进取的茶业领袖,以打造百年品牌为发展目标,将传承精湛制茶技艺同高效的现代生产工艺完美融合,恪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开发出一系列物美价廉的茶产品、茶食品和配套茶具。“家和茶”为厦门龙游天下茶业有限公司的一个重量级品牌,“家和茶”坚持做实惠、环保、健康、便捷的好茶,旨在引导全新健康的茶叶消费观念,倡导现代、时尚的饮茶文化。

    五、新曙光

    近年来,凤冈县倡导退茶还林,建设生态茶园,中国茶叶强镇绥阳镇带头实施茶山植树造林。绥阳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建设生态茶园的好处在于增加茶园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有益生物的繁衍,既控制病虫害又控制了茶叶“农残”,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金鸡村在退茶还林中,请专家对茶山造林绿化进行全程规划、设计、施工、管护,每20行茶叶退出2行,种上其他树种。近年来,全村已实施山头绿化数座,涉及茶园几千亩,实际退茶近百亩,套种花木数十万株。

   “退茶还林减少了茶叶种植面积,开始村民有些不理解,担心因减产而降低收入。”甘国娇介绍说,为了消除村民的顾虑,村党支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一方面向村民解释退茶还林的好处,另一方面发挥村里党员的作用,带头退茶还林,并号召党员制茶能手挂钩联系若干茶农,进行种茶、制茶等方面的技术指导,通过提升品质提高茶的价格,增加茶农收入。“目前来看效果不错,预计2010年全村茶叶总产值可达2500万元”。

    茶业是凤冈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涉茶群众,而这其中茶叶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金鸡村通过建设生态茶园、提高制茶技艺来提升茶品质,而在另一个种茶重镇永安镇,其所辖的田坝村则是通过建立严格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来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

   在村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田坝村应建立依托村茶业专业合作社,引入最新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合作社可以分别为村里做茶青收购、茶叶初制加工、销售台账、收购记录以及农资使用记录,里面有合作社人员把关记录的每批茶叶从农资使用到茶青收购再到加工、销售等环节对应负责人的情况,包括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

    一旦发现某茶叶出现质量问题,信息一反馈到合作社,就可以根据记录情况追究溯源头,查出问题出现在什么环节,也可制止同批次的茶叶流入市场,保证消费者权益。

    去年来,凤冈县通过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快拓展国内外市场、深化品牌营销、 最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六、未来提议

    1.培育壮大茶产业是凤冈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培育壮大茶产业是把凤冈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最佳切入点。绿茶被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不含酒精的三大健康饮品之一,引领着新的消费时尚,茶产业潜在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凤冈县探索和推广的“猪—沼—茶—林”发展模式,在推进“农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随着农业领域的全面开放,外来资本竞相涌入,本县社会闲散资金和财政资金倾力注入,进一步促进了茶叶产业规模化生产和提高了加工能力。茶叶产品内在品质得到广泛认可,凤冈天然锌硒绿茶被国家质监总局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已成功进入中南海。我们一定要坚定“以茶富民、以茶兴县”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全国东茶西移和省、市高度重视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增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打牢“两条循环链”,构建“两座金字塔”,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进凤冈跨越式发展。

    2.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市第三次和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以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为支撑,以有机为方向,以品牌为引领,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茶叶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组织化和品牌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目标:到2012年,实现茶园面积25万亩,确保到2015年,全县投产茶园达到20万亩,以带动和辐射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民“人均1亩茶、户户奔小康”的目标。建设两条“百里茶廊”,建成年加工能力100万斤(覆盖5000亩)的规模化、清洁化加工厂40家,做成1—2个全国知名茶叶品牌,争创出口创汇企业1个,创建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个以上,市级茶叶龙头企业5个以上,建成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城1个,建设茶青中心交易市场20个以上,每年建设茶叶苗圃基地2000亩以上。茶叶总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茶业综合收入30亿元以上,把凤冈县建设成为优质绿茶出口县和全国名优绿茶基地县,实现“以茶富民、以茶兴县”目标。

    工作原则:

    ——建设与管理同步原则。坚持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加快新茶园建设步伐,同步推进已建茶园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出率。

    ——数量与质量并举原则。坚持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在扩大茶园基地、增加茶产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科技与人才支撑原则。运用科学技术发展茶园,运用科学手段认证和佐证富锌富硒有机茶优良独特品质。引进培育壮大茶业人才队伍,为农民、企业服务。

   ——文化与品牌共进原则。挖掘茶文化,靠文化的力量把茶宣传推介好,依靠品质塑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带动茶业发展。

   ——企业与农户互动原则。发挥企业拓展市场、精深加工的主体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激发广大农户参与种茶致富的积极性,为茶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重原则。加大国内销售市场领域拓展的同时,注重国际销售市场的开辟,以外销促进内销。

    3.加快茶叶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

    优化茶叶生产布局。按照《遵义市百万亩茶园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坚持“土地适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认真搞好永安—新建—土溪—绥阳—龙泉和花坪(石径)—龙泉—何坝—进化—琊川(蜂岩)两条“百里茶廊”产业带建设规划,“复制”田坝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和“猪—沼—茶—林”茶叶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办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鼓励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干部职工、茶农及其它合作组织独资或合资创办新茶园,集中力量建设一批1000亩以上的规范化示范基地和10000亩以上的茶叶产业专业村,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茶园,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撑。同时,建立调动企业、大户、农户加强对已建茶园田间管理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实施良种繁育工程。根据茶叶每年发展计划,规划和落实好苗圃面积。鼓励技术部门、经济实体、干部职工和茶农,采取“个人投资、信贷扶持、招商引资、土地入股、政府补贴”等多种办法,实行集约化育苗,建设苗圃基地,保证种苗供应。按照“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和“高香、中香、清香型”品质搭配要求,主动对接茶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提供技术支持,选定和推广优良茶树品种5—6个,体现地方特色。同时,重视跟踪优质前沿品种,适时更换、淘汰落后品种。

    4.加强茶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国家大力实施通村公路、烟(茶)水配套、“三小”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项目的政策机遇,认真搞好茶区公路、机耕道、茶水配套、茶叶生产用电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切实解决茶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为茶叶产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5.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市场化进程。

    招商引资建龙头。充分发挥凤岗县茶叶“锌硒特色、有机品质、全国唯一”等资源优势,集中力量编制茶叶项目,建立茶叶项目库。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类茶事活动,推出一批可行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外商和投资企业开发超微茶粉、茶多酚、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中低档茶及茶叶包装、茶具、茶艺术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加大以油饼为基质的茶叶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的引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茶叶前端产业。政府扶持建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鼓励和帮助现有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看好、竞争能力强的企业,打破地区、单位和所有制界限,采取联合、兼并、参股、租赁等形式,推进企业整合,组建茶叶企业集团,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骨干企业、优势品牌集中,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支持规模大、基础好的茶叶企业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技改升级,全面提升茶叶生产和加工水平。

    6.调整和优化企业产品结构。

    充分利用凤冈县茶叶品质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牢固树立大众茶不等于低档茶,大众茶也可以做成品牌茶的观念,从注重春茶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注重独芽茶利用向注重独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高档茶向发展高中低档茶并重转变,在大众茶中做出名牌和品牌,形成茶产品的梯次结构,提高茶叶下树率和经济效益。鼓励企业瞄准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开发红茶、乌龙茶等茶叶加工产品,拓宽市场竞争领域。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突出特色、管理规范”的原则,在县城南部新区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凤冈锌硒茶知名度。根据茶叶规划布局,在规模茶区建设一批茶青交易市场,方便茶农交售,使茶青向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聚集。积极对接外地客商和省内外主要消费市场,培育“委托代理”队伍,拓宽市场领域。鼓励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开设专卖店,设立超市专卖柜,构建销售网络,促进茶叶流通。建立凤冈—西部茶海门户网站,定期收集和发布茶叶相关信息。树立现代物流理念,积极探索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7.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

    制定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以生产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为目标,依托茶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知名茶叶协会、茶叶专家,建立一套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贮运、包装及销售各个环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册、制作远教课件、有线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对两条“百里茶廊”、茶叶专业村农民的培训力度,增强广大茶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切实抓好工业生产布局,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茶园外部环境的污染。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建立空气、土壤、水质监测体系,加大有机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茶叶加工企业要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要求进行企业全程卫生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标准,实现清洁化、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为建设优质品牌创造条件。

    8.建立茶叶质量检测控制体系。

    购置必要检测设备,落实检测手段,对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网点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逐步实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监控,确保全县茶叶质量和卫生安全。加大茶产业科技推广力度。支持茶叶企业与省内外茶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联姻,鼓励科研和技术机构采取技术承包、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加大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茶土翻犁、开沟、茶叶修剪、茶叶采摘、防虫除害等农业机械,组建农机服务组织,提高茶叶生产专业化水平。积极构建茶叶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定期发布防治信息。

    9.发展茶叶中介组织,提高茶产业组织化程度。

    加强茶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茶农依法成立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经营行为规范、利益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茶叶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合作、联动发展”的原则,引导企业、基地、中介组织、茶农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反租倒包、以地换社保等机制,推进规范化经营,形成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

    10.打好生态有机牌,全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巩固完善发展模式。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叶产品生产要求,巩固和发展猪—沼—茶—林“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园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开发和使用茶叶专用有机肥。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内在质量,建设独特锌硒有机品质,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良好的生态和有机基础。加大茶叶宣传推介。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承办、企业参与、财政补贴的办法,统一制定凤冈锌硒有机茶公共品牌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团参加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节、国际国内茶叶展示展销会,国际国内茶文化研讨会等茶事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凤冈茶业采茶节、研讨会、专家采风活动以及在国内主流媒体宣传、在出省高速公路悬挂永久性广告牌、建立《凤冈—西部茶海门户网站》等形式推介凤冈锌硒茶;邀请生态文学家莅凤采风,依托“多彩贵州风”宣传平台等,对外强势宣传锌硒健康饮茶习俗茶文化,扩大凤冈锌硒有机茶系列产品的知晓范围。

    11.整合茶叶品牌。

    按照“抓基地、树品牌、抢市场、拓旅游”的工作思路,引导和组织茶叶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专店标识、统一大宗茶批发部标志,主推凤冈锌硒茶公共品质,建设地域茶叶品牌。发展旅游助推品牌。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茶文化和文人茶文化,丰富茶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培育茶馆业,拓展茶文化服务内容。开发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旅游购茶为一体的特色茶庄旅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积极向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申报田坝为4A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景点,以茶旅游带动茶经济、助推茶品牌。加强品牌管理。由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质监、工商、茶叶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联合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净化“凤冈锌硒有机茶”销售市场,提高包装档次和质量,纯洁凤冈锌硒茶品牌形象,提高凤冈锌硒茶市场信誉。制定富锌富硒有机茶地理标志、品牌的管理、使用和保护办法,严把公共品牌使用关。

    12.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凤岗县委、县政府建立由分管领导为召集人,有关部门负责人、茶叶专家为成员的茶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制定总体规划,解决全县茶叶产业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涉茶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各乡镇农技站加挂茶叶工作站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编制人员不足的可在其他机构的业务人员中调剂。县茶海办系县政府常设机构,主要负责组织茶事活动、推介茶文化等方面工作。要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大队,加强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的管理、检查、执法等工作。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原有财政投入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从2008年起至201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建立县级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茶树良种工程、茶叶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茶农贷款贴息、品牌宣传推介、茶叶技术培训、茶叶标准化生产、农业机械补贴、考核评比奖励等方面。用好用活各种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向茶叶产业倾斜。同时,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严禁虚报套取财政扶持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效益。引导金融部门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多方提供贷款支持。实行县级领导和科局定点挂帮茶叶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专业村制度,协调解决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形成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多元化投资格局。同时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主阵地,整合相关培训资源,开设茶叶专业班,加大对茶叶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乡土人才、茶农等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农村茶叶实用技术人才。主动对接省内外高等院校,每年招考或选送一批初、高中毕业生到省内外院校茶叶专业班学习,提升凤冈县茶叶专业人才队伍技术水平。加强与西南大学等院校的合作,每年选派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进行学习深造,增强其管理经营能力和技能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把凤冈县茶叶人才引进纳入重要科技人才引进范围,着力引进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茶叶精深加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强茶文化研究、茶艺茶道表演、种茶制茶能手等特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丰富茶文化内涵。

    茶产业作为凤冈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必须进抓紧打,松懈不得。同时,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茶叶种植将会进一步加大本县的经济收入。在不久的未来,这一富民途径定能为该县人民带来实质性的幸福,人们将踏着“茶路”迈进小康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态优先 绿色为要 有机为王
西湖龙井联姻凤冈锌硒茶
凤冈锌硒茶(绿茶)
一起围观:“茶界新宠”虔茶是如何炼成的?
凤冈富锌富硒茶有何独特之处
鹤峰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与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