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7 古诗三首
27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选取了三首古诗。
《牧童》与《稚子弄冰》是对儿童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儿童的纯真与烂漫。《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透过诗句,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安然,牧童心灵的自在轻松,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宁静的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自然安乐的生活的向往。《稚子弄冰》这首诗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湖上杂诗》中“不羡神仙羡少年”成为千古绝唱,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这首诗编排在最后,更能突显童年的弥足珍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重难点分析:
l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l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互助启发下,能够投入积极而深入的思索之中。《牧童》、《稚子弄冰》两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诵读学生积累的古诗,走进儿童生活,了解诗歌作者情况。
(一)诵读自己会背的描述儿童生活的古诗,并简单描述从中感受到的童年的快乐和无忧。
(二)介绍诗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了解吕岩与八仙的传说,从中感受他的心境和人生观点。
2、了解袁枚的经历,结合他的古诗《所见》感受他对儿童生活的细致描写。
3、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故事,了解杨万里的诗歌特色,感受他的文字的优美。
二、初读古诗,描述诗歌中的情景。
(一)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正音,尤其注意“蓑”、“磬”、“葛”的读音。
(二)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三)交流古诗的大意。
(四)自由朗读古诗,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呈现的情景,把诗歌的语言化为同样优美的散文诗化的句子。
(五)指名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三、品读《牧童》,感情诵读古诗,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无忧。
(一)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儿童生活快乐无忧?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
1、从“六七里”感受原野的空旷,从“铺”字感受草木的茂盛。
2、从“弄”字感受儿童吹笛时的自在,并想象儿童吹笛时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从“卧”字感受儿童生活的无拘无束。
4、教师介绍吕岩的经历:遭遇战乱,生活颠沛流离,后入山学道。学生了解他写这首诗的原因。
(三)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情景,并在描述的悠闲自在的情境中互相引导朗读。
(四)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诗句中的牧童。
从学生的日常积累出发,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古诗、诵读古诗的情境。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丰富自己的积累,同时借助对诗人背景的了解,为理解古诗添加助力。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自读和合作阅读解决字词读音和诗句解释这些浅显的问题。
用描述情景的方式再现对古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理解词句,再现场景和情境导读,深入诗人描写的场景之中,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无忧,体会诗人语言的优美生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一、品读《稚子弄冰》,感情诵读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铮”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关于“玻璃”、“玉磬”、“银铮”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二、对比阅读,自学《湖上杂诗》。
(一)结合《牧童》、《稚子弄冰》两首诗,补充儿童生活的诗句,如叶绍翁《夜书所见》、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白居易《池上》,感受童年的趣味。
(二)学生自由朗读《湖上杂诗》,对比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思考: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诗人有这样的感受?
(三)抓住“不羡神仙羡少年”一句,体会诗人对青春的渴盼和心底的惆怅。
(四)感情朗读全诗,并练习背诵,同时对比朗读《牧童》和《稚子弄冰》,从朗读中感受童年的美好和可贵。
三、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首古诗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恰当想象。
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增加阅读积累,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笔下的儿童生活。
学会对比阅读,从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中寻找理解上的突破口,从儿童生活的快乐中找到诗人“不羡神仙羡少年”的原因,使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解读。
通过朗读把对诗句的感悟表达出来。
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仿写练习,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2013-4-9 15:56:00 | By: 艳艳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 1.古诗三首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原创精练: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2020春)
诗如水草, 水消则无韵致——例谈《宿新市徐公店》“过度”解读与“宽度”拓展
293fa01f46964d0a7cb4e2ea1cc223d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