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解读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别列出了61036328条具体目标,同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语文课标第一学段把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第56条列出,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不再提帮助阅读。功能的调整,决定了汉语拼音必须适当降低要求。

汉语拼音要求的核心是学会汉语拼音。怎样才算学会呢?一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是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课标把“熟练地拼读音节”改为“准确地拼读”把“默写声母、韵母”降低为“正确书写”;把“背诵字母表”改为“熟记”;删减了直呼音节的要求。这对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丰富启蒙教育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的。

这样的教学要求,估计4周左右即可基本达到。可能有老师会担心,短短的4周,学生掌握不了拼音,掌握不了拼音怎么能帮助识字呢?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的“度”——能准确拼读音节,不要拔高到熟练拼读上,至于从学会到熟练还得有一个不断学习、复习、巩固的过程。其次,要明确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并不是必须熟练拼读了才能去识字,而是只要会准确拼读便可以开始识字。借助拼音帮助识字,在识字中巩固拼音,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识字甚至阅读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巩固,从“准确拼读”达到熟练,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汉语拼音删去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是否还可以用直呼的方法进行教学?我认为,课标不要求直呼是指教学目标,而用什么方法教学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法各异,百花齐放,只要省时高效,不加重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进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教法探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二、识字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课标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恢复到建国以来低年级最高的识字量,以这样的量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事实表明,到二年级学生认识了1800个字,一般的儿童读物,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连同本学段数学、品德、体育等教科书,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读下来。

课标又考虑到识字量提高不致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在要求上作了区分,即提出“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且会认的多,学会的少,本学段要求学会的是8001000字,比1993年实施的“大纲”要求的1250字还少450250字。

要求“学会”的字,要做到:①读准字音;②认清字形;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④正确书写。通过这些字的教学,达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教学时,可结合课文的原词读一读,可列举含有这个字的常用词语帮助认识,还可以用卡片或做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读。

通过识字与写字的实践,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强调积累,写话强调兴趣。

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这样的要求是建国以来历次颁布的教学“大纲”都没有明确提出过的,这样的要求概括了我国从古至今乃至当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共同规律,它既汇集、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针对了近年来语文教学“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并考虑到了信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强调积累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去读、去背、去积累。

强调积累还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的观点,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去阅览室、去图书馆、去书店,去上网、去参加比赛……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向往美好的生活,关心自然和生命;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

这样,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教在点子上,举一反三;课外,延伸、扩展、深化,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目标,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却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这样的要求是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按新世纪的人才标准提出的。有利于克服写作畏难情绪,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了基础。

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更具有时代要求。

课标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听说训练不同,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第一学段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如讲普通话的习惯、自然大方的态度、与人交流的意识与自信等。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 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总之,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际,让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

除了口语交际课外,还要在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达到本学段口语交际的各项目标。

五、增设综合性学习要求。

课标增设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第一学段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学习语文,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这样的表述,既指出了这一目标的重点,又指明了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途径。第一学段是综合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要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兴趣、观察以及参加活动上下功夫,为以后的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新课标拼音教学新要求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推进拼音教学教学论文精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