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一)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处理好题阅读教学的几个关系

 

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组 

陆恕简介: 陆恕,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主题阅读首席专家。历任区教研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公办、民办、国有民办中、小学校长。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首届中小学明星校长。担任全国作文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作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到省内外讲座100多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出版专著六部,共300万字。其中《小问号学作文》(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获省级优秀教研成果奖。最近和刘宪华、于永正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在今年《小学语文教师》134期连载。201020期《人民教育》发表《让阅读舒展开来》。

 

奇迹在这里发生

201071416日,全国主题阅读研讨会在深圳市召开。14日下午,第二节观摩课,是来自银川的任向琴老师执教的阅读课。教材是高中语文教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接下来的是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详见2010年《人民教育》20期《让阅读教学舒展开来》。                                                              

                 

主题阅读的教材体系

三套教材的每一册都是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共同的主题统帅,构成了一个大单元。一个大单元由4+8+10=22篇文章组成。这个单元的主题好比一根藤,22篇课文就是这根藤上的22个瓜。阅读量是原来的5倍半(若220万字)。解决了多读书的问题。

主题阅读其实很简单: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问题来了

过去一个单元4篇课文,用14课时教完。

现在一个单元22篇课文,也用14课时教完。

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能教完教材吗?

       ——能保证质量吗?

            ——能减轻负担吗?

   这是老师们最关注、最担忧的问题,也是这项实验的瓶颈 。要突破这个瓶颈,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母乳奶粉的关系

1、必须确保国家颁发的义务教育教材(母乳)的主体 地位(尤其是精读课文), 教学任务要落到实处

2两翼(奶粉)是对一主的补充和延伸,而不是替代和冲击。《新语文主题阅读》居第二位,《主题式经典诵读》位居第三。实验初期,课内可教学其中部分文章;其他的作课外阅读,但是课内要检查、交流、分享。随着实验的深入,逐步增加课内的阅读量。

3、一个单元,组织1——2基础训练课,落实主体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生字、新词、要默写的句段)教学任务。

二、处理好阅读的关系

阅读的的关系,就是阅读的广度与深度,精读与略读,点与面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它们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保质保量的关键:一是提速课堂教学——保量;二是突出重点内容——保质。

1、提速课堂教学,掌握七种基本课型

1单元导读课型:第1课时,从单元导读入手,提炼和初步感悟单元主题;确定阅读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精读一篇文章或浏览几篇文章。重在总揽全局,明确方向,小试牛刀

2以文带文课型:3个课时左右,每课时可以一篇精读带一篇略读一篇精读带多篇略读。内容要优化整合,取舍要得当。精读一般占3/4时量。从精读中习得方法,在略读中迁移运用。

3读写联动课型:3个课时左右,读一篇写一篇(片段)。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中学写。

4自主阅读课型:2个课时左右,3/4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批注式阅读。1/4的时间讨论交流。重在不求知识同一,力求自主创新。让学生实现我的课堂我作主

5整体识字课型:2个课时左右,低年级多一点。先读书,后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一堂课分三个板块:先读20分钟;再说10分钟;最后写10分钟。读说写都是学生的活动,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确立了学习的主提地位。

6基础训练课型:1——2个课时。用内容前置,任务驱动,目标激励,过程跟踪去落实主体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

7展示分享课型(即主题诗会)最后1个课时,为学生提供积累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念。(视屏)

2、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

重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具有总领性,渗透性,贯穿性。没有重点就没有质量可言。准确抓住教学重点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因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怎样捕捉重点?

编者的编辑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交叉点就是重点。编者的编辑思路在单元导读中明显表述。用编者的编辑思路之”,去射作者的写作思路之,就能准确抓住重点。

例(一)

如:五上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读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第一段是对单元主题的诠释.)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第二段是阅读重点和阅读方法的提示。)

根据单元导读,课本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部分就是教学重点。在突出重点的闪光的句段精妙的词语上做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的这段文章集中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从不同的角度集中反映了父子间的深情。这段话只占全文篇幅的七分之一。但却是一段闪光的语言,蕴含了丰富的宝藏,集中突出了本单元的主题。

闪光的语句淘金(文字背后的信息)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难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精妙的词语挖掘

母爱是不上锁的门”——

是随时可进入的门,是永远打开的门……

时时盼儿归,刻刻望儿回……

这扇门诉说着母亲的焦虑和期盼……

门上悬着一颗慈母心,门内饱含慈母情……

不上锁的门是母亲博大的胸怀……

父爱是转弯处的回头”——

那回头是默默的祝福……

那回头是不尽的牵挂……

那回头是无奈的告别……

回头一望千般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处理好的关系

1、坚持学生的读为主,教师的讲为辅。

于永正:“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来出的,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是读书读出来的。老师讲得再好,也没有书上写得好。”

 张天若说:“书读熟了,思想教育跑不了。”

新课标:“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该讲的地方得讲,但是,要坚决杜绝迂回曲折的繁琐的讲解。

 2、读出情来,读出味来

心领神会,寓情于声;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痛苦处还它个痛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生,他从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悲伤处还它个悲伤——

 《穷人》: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读出人物形象来——

  《晏子使楚》: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就没有人了吗?

                                     ——尖酸刻薄

伯父摸着胡子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慈祥和蔼的长者

读出生活场景来——

《凡卡》: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读出你的个性化理解来——

    铁罐子对瓦罐子说:你敢碰我!

3、创新读的方法
——“
以读代讲以读带讲”                               

这种方法以读为本,形式新颖。减少了迂回曲折,费时低效的讲解。师生间配合默契,产生教学共振。这种读法,只是教师千变万化,学生却不离其宗”——只读原文。学生读要注意三点:一是只读原文。二是老师读,学生就停;老师一停,学生就接着读。三是老师不读的词语学生要重读。

以读代讲,以读带讲,创新读法,提高效率

(一)改变原文对比读,品其意味,得起精华。

1、减词改变原文;2加词改变原文;3、换词改变原文

(二)提示关键承接读,抓住线索,理清脉络。

 1、提示起始词承接读;2、提示重点句承接读。

(三)逻辑提问引导读,启迪思维,深入理解。

 1、连续提问引导读;  2、跳跃提问引导读。

(四)以讲引渡启发读,提示规律,弄清关系。

(五)根据结构分合读,层次清楚,结构分明。

(六)以读带讲深入读,读后点评,画龙点睛。

例二 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一)改变原文对比读:
    1
、换词对比读,品其意味,得其精华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改变原文读,强化了对比,文章的精妙处,在师生先抑后扬的对比中,彰显出来,得到升华。

二)提示关键承接读,抓住重点,得其要领

1、提示起始句

例《第一场雪》

v         教师(提示,下同):前天——

v         学生(接着读,下同):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

v         教师:昨天

v         学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v         教师:昨天一清早

v         学生: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铅色的阴云;

v         教师:中午

v         学生: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v         教师:黄昏时分

v         学生: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v         教师:开始……

v         学生:还伴着一阵小雨,

v         教师:不久……

v         学生:就看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飘落下来。

v         教师:到了夜里……

v         学生:就万籁俱寂,——偶尔咯吱一声响。

v         这样一读,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思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线索

2.提示关键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好像一不小心就栽倒下来。

 (未完待续)

 (此文根据陆恕校长在第一届全国小学语主题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报告PPT整理。实录详见www.txjy168.c0m.联系QQ:4501908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技术课主题单元活动的设计/教学案例 - 首页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
第三单元 交通连着你我他
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体会
大单元设计及教学规律
推进语文主题学习 夯实学生习作基础——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与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