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潮祖医案精解》——崩漏(二)

蒲某,女,46岁,2009年5月6日初诊。

患者月经淋漓不净,已有20余天,现一身疼痛,乏力懒言,语音低微,口唇淡无血色,面色萎黄。

询知:月经行无规律已1年余,量少色淡,平素潮热心烦阵发,腰痛,失眠,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陈老诊断为“漏证”,病机为肝郁脾虚,水湿阻滞,治宜疏肝健脾利水渗湿,取柴芍六君子汤,加乌贼骨、茜草、泽泻、炮姜炭和艾叶。

处方

柴胡 20g     白芍 15g     法半夏 15g

白术 20g     茯苓 20g     炮姜炭 10g

人参 15g     泽泻 15g     乌贼骨 30g

茜草 10g     艾叶 10g     炙甘草 6g

陈皮 20g

      3付,水煎服,2日1剂,6剂

5月13二诊:服2剂后月经停止,现阴道分泌物多,偶尔心前区紧痛,足肿痛,夜潮热微减。原 方 加制附片15g、茯苓 20g 继续服用。

5月20三诊:服上方足肿痛、心前区痛皆愈,偶有夜潮热。予归脾丸以善后。

侍诊心得 气不摄血则经血不断;气血亏虚则面色无华,口唇色淡,四肢乏力,语音低微;患者一身疼痛,四肢乏力,腰痛,脚痛,舌体胖大,是水湿内停之征。经血不断虽属气不摄血所致,陈老则认为此证乃脾虚不运,水湿内停,阻碍经血正常生化运行,经血色淡实为血中津停。治宜化气行水,淡渗利湿。患者潮热与湿滞少阳三焦,阳气内郁不能外达有关,乃水湿内停,气机郁滞,郁而发热所致,并非阴虚证,宜行气利水,而不宜滋阴清热。舌淡,唇淡,毫无热象,当以温药温化为主。

本例病变部位在肝脾,病变机制是脾虚肝郁,疏泄失常,脾不运湿,水湿内停。治宜疏肝健脾,肝气条达则疏泄正常,脾胃健运则水谷生化之机旺盛,气能摄血,则漏下可止。柴芍六君子乃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白芍、柴胡,治疗脾虚气弱,肝脾不和诸症,有益气健脾,调肝和胃之功。四君子汤是补气健脾的基础方,伍柴胡疏肝调气,白芍养血柔肝,半夏、陈皮燥湿醒脾。加泽泻是为加强除湿作用,通过利尿而导湿下行。乌贼骨味咸微温,功擅收敛止血,用此针对经血淋漓不止;茜草味苦性寒,既可止血又能化痰,用于此案有血止而不留瘀之意;艾叶和炮姜炭都有温经止血的作用。

诸药合用,止血之力尤佳。二诊时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为正常现象,是水液下行的征兆,足痛肿是湿重的表现,于前方的基础上增人附子、茯苓合白芍、白术即为真武汤的主要结构,该方是镇水之名方,用以温阳利水,使湿除则病安。

按语 

(1) 妇女子宫下血机制甚为复杂,肝经血热,迫血妄行,有之;阴虚阳宄,迫血外溢,有之;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有之;血脉疲阻,血不循经,淋漓不断,有之;脾运不健,卫气生化源泉不足,统摄无权,气陷不升,有之。诸般机制,证象不同,治法各异。此案则属于气不摄血,兼夹水湿阻滞使然。肝经血热,迫血妄行,量多势急,急如山崩,法当清热止血,清经止崩汤即是为此设之。

阴虚阳亢,迫血外溢,舌红少苔,脉象弦细,法当滋阴止血,清热止崩汤、固经丸即是为此设也。肝郁脾虚,疏泄失常,法当补气健脾,疏肝解郁,柴芍六君子汤加味,即是为此而设也。血滞成瘀,血不循经,淋漓不断,法当活血行瘀,通因通用,桂枝茯苓丸类,即是为此设也。脾运不健,气不摄血,心择气短,少气懒言,法当益气升阳,举元煎与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止血药,即是为此设也。

(2) 此医案,既有气不摄血机制存在,又有水湿内停,故遣柴芍六君子汤补气健脾,除湿解郁。二诊因见湿浊下注成带,偶尔心前区疼痛,足肿痛,加入附子、茯苳则真武已在其中。方中附子擅长温煦心肾阳气,一可强其心气,二可温经止痛,三可化气行水,一箭三雕。从益气摄血转变成温阳行水为主,盖血止而水停证象仍存故也。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编辑整理:李汶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经量大,快要“崩”了!本方教你一招止血,这才是中医
【医案医话】黄文东辨治水肿病经验谈
崩漏秘方大揭秘,治一个好一个,转发给心爱的人!
闭经治验李翰卿
121  医案
当归芍药散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