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景区如何提升体验感,促进二次消费

旅游景区本质上是一种产品,景区之内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成分组成,既可以是像建筑、游乐设施、文化遗产等一类具体的东西,也可以是像“感受”这样的抽象概念。而“感受”或者游客的“体验”显然更加重要。景区产品实际上是一种体验。

只有增加景区体验感,才能更好的带动景区二次消费。面对逐年上升的营销指标和运营成本,景区如果过于依赖门票收入,必然要求门票上涨,而这举动又会阻碍游客的脚步,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增加游客体验感,刺激二次消费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01

具有诱惑力的主题,必须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

人们到某一景区游览,是为了放松自己或者寻求平常生活中缺乏的特殊体验。景区体验必须提供或是强化人们所欠缺的现实感受。


02

景区的主题,能够通过影响游客对空间、时间和事物的体验,彻底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

比如,“美国的荒野体验”融真(动物)、假(人造树林)、虚(电影特技)于一体,创造了“在广阔的户外漫步”的后现代旋律。而杭州的“宋城”主题公园,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再现,通过宋文化的真实演绎,满足了游客“给我一天,还您千年”的体验,因而获得极大的成功。

03

景区体验主题必须将空间、时间和事物协调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游客的体验是完整的,包含了空间、时间和事物的整合,因此要做到让游客“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作适当的事”。因此,任何一个景区体验主题必须根据景区的特性,寻找关联的主题,并根据不同时间游客的心理氛围来推出,才能真正有吸引力。生搬硬套的活动对景区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好的主题必须符合景区本身的特性。

04

好的景区体验主题应该能够在景区内进行多景点布局

景区是一个立体的景点的集合,推出的景区体验主题,要能够让游客对景区进行立体的体验。

05

景区体验主题必须能够符合景区本身的特色

推出的体验活动,必须能够与景区本身拥有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相吻合,才能够强化游客的体验。景区主题的设计要素和体验事件要统一风格,如此,体验主题才能牢牢的吸引游客光临。

景区是一种体验,景区体验必须主题化,这就提供景区营销的基本思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某一种景区体验是不能长期存在的,人们并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因此体验必须不断创新推出,如此才能够保持景区的吸引力。景区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游客感受。所以,景区营销的目标,就是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这样才能够保持景区的生命力。

景区促进二次消费难点在何处

01

游客停留时间短——没时间买

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有限,但在节假日,游客宝贵的时间很多都浪费在排队等待上。排队时间过长,不仅损害游客体验,更重要的是占据了游客本可以用于消费的时间。

02

纪念品同质化、缺乏吸引力——不想买

游客购买的不是纪念品,而是旅行体验、回忆。高度同质化的纪念品对游客毫无意义,自然慢慢失去吸引力。事实上,市场上泛滥的劣质纪念品已经越来越难卖出去了。

03

景区文创产品的开发需大量前期投入——风险高

对于刚刚起步的小景区而言,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是大景区花费大量资金生产的文创产品也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提升游客二次消费的七种途径

01

食色,性也——满足吃货需求,利用特色美食创造收入

吃是人的本能,在旅行过程中,在吃的问题上得到满足会极大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美食分享与特色风景一样,是游客在微博微信、点评网站分享的主要动力和内容,是口碑营销的主要传播点,此外,解决了吃的问题,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有助于延长游玩时间。

特色美食一般包括特色小吃和可携带的特产,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在景区周边或内部规划建设专门的以当地特色为主的美食区,没条件的也可以在旅游旺季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形式引发游客消费。

02

便利、舒适、特色的住宿环境

便利是指住的地方必须是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区域,有的吃,有的玩;舒适是基本的住宿需求。特色是游客选择住在你这里而非附近其他地方的理由,相比普通酒店,你所提供的住宿环境有无独特之处?比如古镇的客栈,佛道文化景区的禅房、养生馆,少数民族风景区的特色民居,森林或沙滩的帐篷,草原的蒙古包等等,结合景区或当地特色打造独特的住宿体验,让游客愿意住下来。

03

给游客一个留下的理由——夜间娱乐休闲节目的打造

对于包括景区在内的旅游目的地而言,让游客住下来就意味着更大的消费空间。度假游的客单价远远高于观光游,那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呢?除了上面提到的便利、舒适、特色的住宿环境之外,还必须为游客照想,填补其晚上娱乐休闲的需求,比如夏季的篝火晚会,文艺或民俗演出,景区周边或内部自带的温泉、养生、K歌、酒吧、夜市等休闲娱乐场所,让留下来的游客有的玩,不寂寞。

04

关注女人和孩子——他们在影响旅游决策,旅游产品和服务要向他们倾斜

近年来各大旅游网站的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点——女性主导旅游产品的购买决策。无论家庭旅游还是情侣、集体,大都是“听她的”,而且女性敏感度强、更具消费冲动、分享冲动,几乎贡献了绝对的旅游收入和景区口碑数据,景区在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时,要向女性用户倾斜。针对家庭游、亲子游等客群,孩子喜不喜欢,玩得好不好,往往是决定旅游决策和停留时间的决定因素,所以景区主要客群中如果家庭游、亲子游较多,可专门针对孩子规划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产品,留住了孩子,就留住了家长,也就留住了“多次消费”的可能性。

05

游客购买的不是纪念品,而是旅行体验、回忆

客购买旅游纪念品,买的不是物质形态的商品,而是精神或情感层面的旅行体验。参与感就有了用武之地,让游客参与到纪念品的设计、制作中来,纪念品对于游客而言就超越了商品属性,给了游客“拥有”它的理由。比如将当地特色的美食、酒、茶、特产等制作过程拆分并展示出来,让游客了解整个特色产品的诞生过程,并将游客可参与的部分贡献出来,让游客参与设计、制作,这种独特的旅行体验会成为珍贵的回忆,成为游客“应该”消费的理由。

孵化IP

IP时代已经到来,成功的IP应该具备替代性小、黏性更大、文化内容更丰富、商业模式更多元、变现能力更强的特质。

相比传统旅游,IP旅游丰富和完善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价值,在运营模式上,IP旅游通过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为旅游产品获取了文化附加值以及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拥有IP就意味着具备了一定的粉丝基础,这对旅游项目的打造以及旅游产品传播度的拓展,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图源:klook客路

阿拉丁旅游副总裁艾丽娜说过,旅游已经不是曾经的旅游,当今的旅游更多地要从内容上深度挖掘,从体验上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在新的发展阶段下获取游客的心智。打造文旅IP的核心手法万变不离其宗,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我们需要搜集在地文化,整理文化脉络,抓取文化亮点,寻找文化差异点。

02

塑造品牌

品牌代表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也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所以景区在业态品牌上需要进行差异化的规划和培育,塑造二次消费的品牌矩阵,通过长期运营,塑造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消费。

图源:秘密厦门

此外,当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打破景区销售的瓶颈,构建立体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增加游客的重复购买力。

在厦门鼓浪屿,会发现景区有很多原创的文创品牌,这些品牌不但积累了自带流量的粉丝基础,也形成了品牌文创标签,游客线下消费后,还有大量的消费其实是在景区外以及线上完成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品牌的重复购买力。同时景区品牌与业态品牌之间也能形成相互赋能的能量,形成品牌叠加效应。

图源:秘密厦门

03

文创消费

对于景区二次消费来说,最具价值的依然是原创内容,这是未来景区消费更具有想像力的板块。所以这里定义的文创爆品不仅可以消费,可以形成景区引爆市场的载体,也可以增加游客的情感黏性,充当着维护客户关系的角色。

同时文创商品是景区所在地文化的直接体现,属于景区可移动的风景,这就使文创商品成为旅游目的地体验的一个极好的补充和延伸。

晟景文旅:叠溪宝石文旅小镇文创产品衍生

以叠溪宝石文旅小镇运营策划为例,小镇所打造的宝石文化体验区,集宝石展销、宝石文创街区、文化演艺接待等综合读物功能为一体,相关文创产品包括:与系列品牌跨界联名、装饰系列、餐饮系列以及其他相关衍生产品,依托宝石文化,链接与宝石相关的文创产品,打造极具特色的宝石文创街区,让叠溪镇“古有金玉,今有彩宝”的历史传承得以延续。

04

场景重构

二次消费卖的不仅是产品,而是一种主题化的生活方式。在品质旅游时代,消费升级释放的体验式购物需求,使得线下空间重新作为了变现入口,而变现的路径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来实现。从文创商业的角度,需要人、物、空间保持文化认知的一致性,才能一步步构建主题化空间的强大势能。

晟景文旅:都江堰天府逸岛规划鸟瞰图

以都江堰天府逸岛规划为例,作为集文化展示、娱乐休闲、亲子游乐、教育培训、主题餐厅、创意店铺、艺术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街区,天府逸岛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示+商业”模式,作为留住游客的重要景点,将非物质文化展示和传统的商业街模式结合在一起,同时引导游客亲身体验文化,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度的消费空间。

晟景文旅:都江堰天府逸岛文化创意街区规划

05

文化升级

5G、大数据等数字化科技要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动能,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传统旅游业呈现文旅服务智能化、旅游参观互动化、文旅体验网络化,整个文旅行业正逐渐升级转型。

图源:FamousAngel

近年来,很多景区打造了很多智慧场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科技结合,以一种崭新的变现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由此形成了主题演艺、动漫产品、影视出品等独立且互通的文化科技产品。同时将所得的文化产品应用到目的地的各个景区、城市流量聚集点、乃至于所有人的生活中,成功将有型的产品形态最终演变成无形的文化氛围。

06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游线设计与业态分布

进入景区,游客怎么走是可以由景区来引导的。一般而言,景区的旅游线路都是在规划之初设计好的,但很多景区的游线在规划设计时往往不是站在运营视角,只是简单的行政思维。游线需要根据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结合主要客群的需求,制造更长的停留时间、更多的消费场景,来提升游客二次消费的概率。

07

“关键时刻”做好服务,提供美好舒适的消费环境

在顾客消费过程的每个“关键时刻”做好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成单率和服务体验。最早是在航空服务业中被应用,景区服务也一样,决定游客旅行体验的往往是某些“关键时刻”,比如入园和游乐设施的排队、停车、上厕所、吃饭、避暑或防寒、旅游商品质量及其它突发意外情况等等,景区有无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解决方案),有无海底捞式的服务培训机制(执行人和方法论),来解决游客的体验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旅景区如何运营才能提升用户体验感
旅游,何以“高质量”?
景区巡礼 | 国家AAAAA级景区——天津古文化街
城市文旅的核心是收益与城市文化
夜经济如何布局?且看相关分析
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