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63条

(麻杏甘石证三太阳五十八: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63】【辨124】)

此证较为特殊。即有汗出而表寒仍未解。其表寒未解,主要由“喘”之一证得见。先生释为:“汗后表寒未解,郁其肺气。热蒸皮毛,窍开而不能透泄,故汗出而喘。”

但先生称此乃“大青龙证之轻者”,似未尽合原论文意。以“汗出而喘,无大热”的症状看,比大青龙证应当是轻了,因此麻黄比大青龙汤少用2两。但是,此时之证,存在于医者已经发其汗之后。汗后热不退而仍见热蒸窍泄,则其里热似乎并不算轻。因此,此处之石膏,用至半斤。

原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一句,古今争议亦较多。如柯韵伯先生云:“前辈因循不改,随文衍义,为后学之迷途。”称“仲景每于汗下后表不解者,用桂枝更汗而不用麻黄”“见得汗下后表未解者,更行桂枝汤,是治风寒之常法。”郑钦安先生称:“若其人桂枝证仍在者,原有再用桂枝之法。”先生此条释文认为:“汗后不可更行桂枝,亦大概言之。他如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未尝必禁桂枝也。”

窃以为,此条文句有错乱。改为“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意为提示学人,若是汗后表闭未全开,则不宜桂枝汤。如此则文意明白晓畅矣。

但是,此条仍然有其情景设定。即是指阳旺之人外感伤寒病,发汗后的汗出而喘。如果是内伤杂病,发汗后见到汗出而喘,则可能是中焦湿气阻隔或上焦浮阳外越。他如阳虚之人的伤寒汗后,中焦阳虚等,均不宜麻杏甘石汤。先生示:“喘有寒热不同。……汗后阳虚津涸,或生渴燥,因而饮冷不消,隔其肺气作喘,此寒喘也。”[1]

前文有发汗后,卫泄而营不达,需再用桂枝法达营郁的教导;此条是发汗后,营泻而卫不开,需再用麻黄法开表气的教导。由此观之,此条实乃一大警示。即临证不可有“下步该用何方”之预判,而应根据患者症状,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 《伤寒说意·卷二·太阳经坏病·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汗下后汗出发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促应为寸脉急迫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外证未解,脉浮弱
[每日学伤寒】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伤寒论》表证与外证
伤寒论 第42条诸家解说
《伤寒论浅注》学习4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